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緩,你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經濟 投資 金融 開偉觀察 2019-07-06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據財政部官網披露,2019年1-5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919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397億元,同比增長3.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46522億元,同比增長3.9%。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78493億元,同比增長2.2%;非稅收入11426億元,同比增長16.1%。財政收入增長跟原來動輒百分之七、八,甚至百分之十幾相比,增長速度大幅放緩。

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緩,你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財政收入是國家的“錢袋子”,體現政府擁有的可供支配的資金能力,財政收入減少意味著政府資金支配能力下降。從現實看,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低迷和世界經濟疲軟,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已是必然趨勢。儘管如此,這一數字也引發各界擔憂,這是因為我國正在推進養老並軌改革,須充分發揮財政逆週期功能,需要大量財政資金支持。同時,醫療保障、公共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的投入,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加快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防建設等的投入也必不可少。此外,還有鉅額的地方政府債務償還,這一切都將進一步加大財政支出的困難和壓力。因而,社會的擔憂可以理解。

然而,反過來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不見得就是壞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可倒逼各級政府對財政體制、經濟狀況、財政資金使用等方面進行更理性、更深刻的反思,促使我國財政收入管理體制更完善、財政資金管理手段更先進、財政資金使用發揮更大效益。

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緩,你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從當前看,一是可倒逼政府加大減稅讓利力度,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從而培植更加穩定的稅源,為財政收入再次大幅增長奠定基礎。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過去的財政高速增長不少是建立在“殺雞取卵”、加大企業稅賦甚至是收取“過頭稅”基礎上實現的,這種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只能使財政收入變得更糟糕。唯有政府做出暫時利益犧牲,進一步為企業減稅,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實力,才能為稅收再次增長提供不竭動力。二是可倒逼各級政府加大經濟發展力度,消除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進一步採取措施引導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並切實下放行政審批權力,消除行政、體制性障礙,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環境。同時,督促政府“借力”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改變過去對社會公共事務投入的大包大攬格局,不斷創新投入方式,通過PPP、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三是可倒逼政府加速財政預算硬約束。

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緩,你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財政預算法》千呼萬喚不出來,與過去財政收入寬鬆局面有一定聯繫。當此形勢,能形成《財政預算法》出臺的強勁動力,通過嚴控存量資金、加強預算管理、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讓財政支出更加透明、更加科學,使有限的財政資金產生更大效應。同時,也有利於推動政府開源節流、節約財政資金,扭轉過去財政資金粗放使用的格局,提高財政投資項目決策的科學性和民生性,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有利於促使政府加大統籌力度,科學安排支出,立足於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集中有限的資金重點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務等社會發展最急需的地方。四是可倒逼政府進一步加大行政改革和推進反腐敗力度。目前,財政各種資金管理漏洞較多,“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吃空餉”等腐敗現象屢有發生,對此,各級政府應審時度勢,抓住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的時機,痛下決心精簡行政機構和冗員,加大以八項規定為核心內容的反腐敗鬥爭,減少官僚浪費。同時,政府應加大制度執行力,對那些觸碰“紅線”造成財政資金浪費,或是虛報、冒領、挪用財政資金的行為一追到底,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應有代價。

如此,才能有效化解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帶來的社會矛盾,為中國的改革和發展騰出空間。

請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開偉財經

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緩,你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