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連長兩次負傷,副連長、三排長相繼陣亡,陣地上只剩劉指導員在指揮,周圍叛匪麋集,情況十分危急。

三排副排長郭孟光,在另一側山頭上帶八班堅守。

七班長苗建華犧牲 。

(七班副犧牲,名字沒有留下)

八班機槍射手任天福犧牲 。

九班班長耿有明犧牲。

九班機槍射手王耀忠負傷。

九班56年老兵李懷清負傷,戰後立三等功。

戰鬥很殘酷,幹部、班長、機槍射手是對方重點殺傷對象 。

劉交旺指導員也掛了彩,左眼眶側部被槍彈擦傷,至今留有疤痕 ,這一槍明顯是奔著頭部來的。

劉老:“當時為了請求支援,我們把信號彈都打光了,沒有聯絡上,大家都很急。”

危急時刻,二連有兩個老兵表現出色,一個是軍醫張良才,一個是連部通信員何永澤。

激戰中,張醫生一面火線救護,一面拿起犧牲戰士的衝鋒槍奮勇戰鬥。連隊幹部會上,王寶玉連長提議,自己帶領傷員留下抗擊叛匪,讓劉指導員帶大家突圍,張醫生不同意,理由有三:一是堵截叛匪的任務完不成,不能撤;二是傷員行動不便;三是犧牲戰友的遺體帶不走。劉指導員支持張醫生的意見,決不能丟棄戰友 。

“我們那個軍醫好啊 ,他叫張良才,我對這個連隊不熟悉,打的最激烈的時候,他幫著喊口號,鼓勵士氣,堅定大家的信心。”

劉老:“情況緊急的時候,我留了一顆手榴彈,我對張良才說,如果頂不住,叛匪要是衝上來,咱倆在一搭,我來拉,決不能讓叛匪抓活的,當時已經做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後來我們又把叛匪打下去了。”

“為什麼不能讓叛匪抓活的呢,我以前在的那個部隊,軍區獨立團,駐電尕寺那邊,我帶過的那個連隊的一個排長,叫張根貴,平叛開始後,叛匪把電話線割斷了,他帶著一個排出去查線,被叛匪伏擊,全犧牲了,就跑出來一個戰士,是他讓戰士先跑,他自己掩護,最後負了傷,被叛匪抓住,拿這麼長的釘子,活活給釘死在牆上了 。當時我就想,決不能活著落到他們手裡 。”

“張良才是我們山西老鄉 ,是汾陽人。戰後,軍醫和通信員都立了功 。” 劉老說道。

劉老珍藏的一張照片,左邊就是張良才院長。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連長兩次負傷,副連長、三排長相繼陣亡,陣地上只剩劉指導員在指揮,周圍叛匪麋集,情況十分危急。

三排副排長郭孟光,在另一側山頭上帶八班堅守。

七班長苗建華犧牲 。

(七班副犧牲,名字沒有留下)

八班機槍射手任天福犧牲 。

九班班長耿有明犧牲。

九班機槍射手王耀忠負傷。

九班56年老兵李懷清負傷,戰後立三等功。

戰鬥很殘酷,幹部、班長、機槍射手是對方重點殺傷對象 。

劉交旺指導員也掛了彩,左眼眶側部被槍彈擦傷,至今留有疤痕 ,這一槍明顯是奔著頭部來的。

劉老:“當時為了請求支援,我們把信號彈都打光了,沒有聯絡上,大家都很急。”

危急時刻,二連有兩個老兵表現出色,一個是軍醫張良才,一個是連部通信員何永澤。

激戰中,張醫生一面火線救護,一面拿起犧牲戰士的衝鋒槍奮勇戰鬥。連隊幹部會上,王寶玉連長提議,自己帶領傷員留下抗擊叛匪,讓劉指導員帶大家突圍,張醫生不同意,理由有三:一是堵截叛匪的任務完不成,不能撤;二是傷員行動不便;三是犧牲戰友的遺體帶不走。劉指導員支持張醫生的意見,決不能丟棄戰友 。

“我們那個軍醫好啊 ,他叫張良才,我對這個連隊不熟悉,打的最激烈的時候,他幫著喊口號,鼓勵士氣,堅定大家的信心。”

劉老:“情況緊急的時候,我留了一顆手榴彈,我對張良才說,如果頂不住,叛匪要是衝上來,咱倆在一搭,我來拉,決不能讓叛匪抓活的,當時已經做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後來我們又把叛匪打下去了。”

“為什麼不能讓叛匪抓活的呢,我以前在的那個部隊,軍區獨立團,駐電尕寺那邊,我帶過的那個連隊的一個排長,叫張根貴,平叛開始後,叛匪把電話線割斷了,他帶著一個排出去查線,被叛匪伏擊,全犧牲了,就跑出來一個戰士,是他讓戰士先跑,他自己掩護,最後負了傷,被叛匪抓住,拿這麼長的釘子,活活給釘死在牆上了 。當時我就想,決不能活著落到他們手裡 。”

“張良才是我們山西老鄉 ,是汾陽人。戰後,軍醫和通信員都立了功 。” 劉老說道。

劉老珍藏的一張照片,左邊就是張良才院長。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通信員何永澤在數天前的黨家溝戰鬥中,就衝破叛匪的阻擋,單人獨騎完成了送信任務。當時何永澤縱馬騰開襲步,飛奔而去。襲步是騎兵術語,指戰馬以全速奔馳。

此次戰鬥,他再次受命衝出去,通知二排前來支援, 劉老對當年的情景印象深刻:“通信員走的時候,還擔心我們,把他的衝鋒槍給我留下了。他騎上連長的馬就跑了,連長的馬好 。”

書中記載,何永澤只有一把軍刀,他抽出軍刀,騎馬衝了出去,叛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被他一衝而過,最後戰馬被跑垮,倒在地上,他爬上一座山,看到山下有人,聰明地滾下一塊石頭,聽出說話聲音是戰友,二排聯絡上了 。

“那時天已經黑了,突然從我頭上,向前方飛過去兩顆曳光彈,是通信員帶著二排上來了,打曳光彈通知我們 。”

增援部隊終於到了,苦戰並未結束。

“二排上來後,又激烈地打了一陣子,叛匪才撤了,五班長張元又犧牲了。”

等到趙子靈副團長帶著其他連隊趕過來,戰鬥已經結束,劉老回憶,趙副團長看到陣地上的烈士和傷員,心情難受,一語不發。

“犧牲的戰友,都用雨衣包著,集中在一個房子裡,第二天,用汽車送到合作去,埋在那裡,我為什麼這麼難受,很多人都還沒認識,他們就走了。”

劉老解放前入伍,解放時在六軍18師,後隨部隊改編為公安11團,任連指導員,參加1953年甘青川邊剿匪。1958年從部隊某預備學校畢業後調到騎兵第一師,1958年甘南平叛開始,騎兵第一師首戰王尕灘後,到二連當指導員。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阿木去乎這場仗,任天福和陳柏友犧牲了,任天福是清溪鄉任家山人,陳柏友是磻溪鄉的,我們都是一起參的軍。任天福跟我關係最好了,在徵兵驗收那天下午,我們新兵在寶雞縣虢鎮集合,部隊通知說當天不出發,第二天早上出發到天水,當時我們剛剛發了新軍裝。晚上我跟任天福商量:“咱們回家看一看吧,第二天就要出發了”,於是我倆換上新軍裝,把換下來的舊衣服帶著,連夜趕回家,在我家待了一下,在他家待了一下,在家沒睡幾分鐘,天亮前又趕回虢鎮,回去的時候新兵已經在集合上火車,要出發去天水了。

從合作往阿木去乎的行軍路上,本來他們二連在前,我們四連在後,後來團裡命令四連跟上,和二連齊頭並進,剛好在路上碰到了任天福,還跟他一起抽了支菸,說了一會兒話,結果他當天晚上就犧牲了。後面我寫了封家信告訴我父親,到任天福家裡去報個信,任天福的母親知道後眼睛都哭瞎了,我後來一直自責,是不是應該由部隊來通知會好一些,可是任天福是我一個村的,又是我最好的戰友,當時沒有多考慮,至今想起來都是嘆息。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連長兩次負傷,副連長、三排長相繼陣亡,陣地上只剩劉指導員在指揮,周圍叛匪麋集,情況十分危急。

三排副排長郭孟光,在另一側山頭上帶八班堅守。

七班長苗建華犧牲 。

(七班副犧牲,名字沒有留下)

八班機槍射手任天福犧牲 。

九班班長耿有明犧牲。

九班機槍射手王耀忠負傷。

九班56年老兵李懷清負傷,戰後立三等功。

戰鬥很殘酷,幹部、班長、機槍射手是對方重點殺傷對象 。

劉交旺指導員也掛了彩,左眼眶側部被槍彈擦傷,至今留有疤痕 ,這一槍明顯是奔著頭部來的。

劉老:“當時為了請求支援,我們把信號彈都打光了,沒有聯絡上,大家都很急。”

危急時刻,二連有兩個老兵表現出色,一個是軍醫張良才,一個是連部通信員何永澤。

激戰中,張醫生一面火線救護,一面拿起犧牲戰士的衝鋒槍奮勇戰鬥。連隊幹部會上,王寶玉連長提議,自己帶領傷員留下抗擊叛匪,讓劉指導員帶大家突圍,張醫生不同意,理由有三:一是堵截叛匪的任務完不成,不能撤;二是傷員行動不便;三是犧牲戰友的遺體帶不走。劉指導員支持張醫生的意見,決不能丟棄戰友 。

“我們那個軍醫好啊 ,他叫張良才,我對這個連隊不熟悉,打的最激烈的時候,他幫著喊口號,鼓勵士氣,堅定大家的信心。”

劉老:“情況緊急的時候,我留了一顆手榴彈,我對張良才說,如果頂不住,叛匪要是衝上來,咱倆在一搭,我來拉,決不能讓叛匪抓活的,當時已經做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後來我們又把叛匪打下去了。”

“為什麼不能讓叛匪抓活的呢,我以前在的那個部隊,軍區獨立團,駐電尕寺那邊,我帶過的那個連隊的一個排長,叫張根貴,平叛開始後,叛匪把電話線割斷了,他帶著一個排出去查線,被叛匪伏擊,全犧牲了,就跑出來一個戰士,是他讓戰士先跑,他自己掩護,最後負了傷,被叛匪抓住,拿這麼長的釘子,活活給釘死在牆上了 。當時我就想,決不能活著落到他們手裡 。”

“張良才是我們山西老鄉 ,是汾陽人。戰後,軍醫和通信員都立了功 。” 劉老說道。

劉老珍藏的一張照片,左邊就是張良才院長。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通信員何永澤在數天前的黨家溝戰鬥中,就衝破叛匪的阻擋,單人獨騎完成了送信任務。當時何永澤縱馬騰開襲步,飛奔而去。襲步是騎兵術語,指戰馬以全速奔馳。

此次戰鬥,他再次受命衝出去,通知二排前來支援, 劉老對當年的情景印象深刻:“通信員走的時候,還擔心我們,把他的衝鋒槍給我留下了。他騎上連長的馬就跑了,連長的馬好 。”

書中記載,何永澤只有一把軍刀,他抽出軍刀,騎馬衝了出去,叛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被他一衝而過,最後戰馬被跑垮,倒在地上,他爬上一座山,看到山下有人,聰明地滾下一塊石頭,聽出說話聲音是戰友,二排聯絡上了 。

“那時天已經黑了,突然從我頭上,向前方飛過去兩顆曳光彈,是通信員帶著二排上來了,打曳光彈通知我們 。”

增援部隊終於到了,苦戰並未結束。

“二排上來後,又激烈地打了一陣子,叛匪才撤了,五班長張元又犧牲了。”

等到趙子靈副團長帶著其他連隊趕過來,戰鬥已經結束,劉老回憶,趙副團長看到陣地上的烈士和傷員,心情難受,一語不發。

“犧牲的戰友,都用雨衣包著,集中在一個房子裡,第二天,用汽車送到合作去,埋在那裡,我為什麼這麼難受,很多人都還沒認識,他們就走了。”

劉老解放前入伍,解放時在六軍18師,後隨部隊改編為公安11團,任連指導員,參加1953年甘青川邊剿匪。1958年從部隊某預備學校畢業後調到騎兵第一師,1958年甘南平叛開始,騎兵第一師首戰王尕灘後,到二連當指導員。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阿木去乎這場仗,任天福和陳柏友犧牲了,任天福是清溪鄉任家山人,陳柏友是磻溪鄉的,我們都是一起參的軍。任天福跟我關係最好了,在徵兵驗收那天下午,我們新兵在寶雞縣虢鎮集合,部隊通知說當天不出發,第二天早上出發到天水,當時我們剛剛發了新軍裝。晚上我跟任天福商量:“咱們回家看一看吧,第二天就要出發了”,於是我倆換上新軍裝,把換下來的舊衣服帶著,連夜趕回家,在我家待了一下,在他家待了一下,在家沒睡幾分鐘,天亮前又趕回虢鎮,回去的時候新兵已經在集合上火車,要出發去天水了。

從合作往阿木去乎的行軍路上,本來他們二連在前,我們四連在後,後來團裡命令四連跟上,和二連齊頭並進,剛好在路上碰到了任天福,還跟他一起抽了支菸,說了一會兒話,結果他當天晚上就犧牲了。後面我寫了封家信告訴我父親,到任天福家裡去報個信,任天福的母親知道後眼睛都哭瞎了,我後來一直自責,是不是應該由部隊來通知會好一些,可是任天福是我一個村的,又是我最好的戰友,當時沒有多考慮,至今想起來都是嘆息。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阿木去乎戰鬥結束後第二天,繼續行軍,大概五一前經過碌曲到瑪曲縣(尼瑪鎮)的黃河邊駐紮,還記得五一勞動節部隊組織包餃子,下起了非常大的冰雹,把馬驚了,馬在草原上四散奔跑,丟了好幾匹馬。除了阿木去乎,瑪曲歐拉鄉那場戰鬥規模較大,我們連隊傷亡小,但是步兵傷亡人數較多。

黃河邊的歐拉鄉地區,山也很大,這場戰鬥幾個連隊一起包抄,我們連隊從東面沿著黃河包抄,另外的部隊從北邊山上包抄下來(步兵),這場戰鬥消滅不少叛匪,還有一些叛匪坐羊皮筏過了黃河,也有騎馬過黃河的叛匪,被水沖走了一些。蘭州派來了好多工兵,把羊皮筏子連起來,搭上木板,晚上步兵先頭部隊過河搶佔橋頭,當天夜裡只聽河對岸槍聲打的很激烈。第二天我們騎兵連過河,一直南下到達阿萬倉一帶,在阿萬倉一帶搜索叛匪好多天,一直到了久治縣,在白玉寺住了些天,後面接到任務,說班瑪縣的寺廟裡發現叛匪,沿馬可河這邊是原始森林,騎馬無法進入,米發排長就挑選精兵,帶領我們徒步夜襲這一股叛匪,叛匪逃竄進入了森林,後面在這一帶搜剿了很長時間 。

1958年後面逐步進入冬季,部隊返回夏河。1958年的平叛中,我是班裡的骨幹,所以1959年部隊讓我延期一年轉業,提升為二排五班班長,留部隊帶新兵,3月份又進入到班瑪縣,還去了壤塘縣。這時候陳麥志已經是我們班的戰士。 我們把兵馬駐紮在班瑪縣,出去到山上搜索叛匪,半山腰上沒有水,有戰士實在渴的受不了,喝了自己的小便。後面又轉到了九河溝,發生了九河溝戰鬥,陳麥志的回憶基本上都差不多。九河溝戰鬥我們班是主力尖刀班,在山上往山下從中路包抄敵人,米發排長跟著我們班,戰鬥是天不亮時發生的,我們從山上連續往山下打,衝下去後叛匪潰逃,我們又回到山上,才發現我們排六班的馮祿鎖和黨政和犧牲,戰友的屍體後來用馬馱了兩天,埋到了班瑪縣。這一仗我們班消滅了不少叛匪, 戰鬥中陳麥志表現出色,立了功。

以下是米發和陳麥志對九河溝戰鬥的回憶:

九河溝戰鬥,是1959年在青海果洛州班瑪縣境內,解放軍騎兵第一師一團,在多可河圍殲戰追剿叛匪時發生的一場激戰。四連擔任尖兵連,擔任尖兵排的二排,排長就是米發老人,而戰鬥中抓獲俘虜的,就是衝鋒在前、初戰表現出色的陳麥志老人,當年一團四連二排五班的自動槍手。

米老和陳老,當年一個是指揮員,一個是戰鬥員,兩位老人的親歷,分別通過口述,從不同角度真實還原了這場戰鬥。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連長兩次負傷,副連長、三排長相繼陣亡,陣地上只剩劉指導員在指揮,周圍叛匪麋集,情況十分危急。

三排副排長郭孟光,在另一側山頭上帶八班堅守。

七班長苗建華犧牲 。

(七班副犧牲,名字沒有留下)

八班機槍射手任天福犧牲 。

九班班長耿有明犧牲。

九班機槍射手王耀忠負傷。

九班56年老兵李懷清負傷,戰後立三等功。

戰鬥很殘酷,幹部、班長、機槍射手是對方重點殺傷對象 。

劉交旺指導員也掛了彩,左眼眶側部被槍彈擦傷,至今留有疤痕 ,這一槍明顯是奔著頭部來的。

劉老:“當時為了請求支援,我們把信號彈都打光了,沒有聯絡上,大家都很急。”

危急時刻,二連有兩個老兵表現出色,一個是軍醫張良才,一個是連部通信員何永澤。

激戰中,張醫生一面火線救護,一面拿起犧牲戰士的衝鋒槍奮勇戰鬥。連隊幹部會上,王寶玉連長提議,自己帶領傷員留下抗擊叛匪,讓劉指導員帶大家突圍,張醫生不同意,理由有三:一是堵截叛匪的任務完不成,不能撤;二是傷員行動不便;三是犧牲戰友的遺體帶不走。劉指導員支持張醫生的意見,決不能丟棄戰友 。

“我們那個軍醫好啊 ,他叫張良才,我對這個連隊不熟悉,打的最激烈的時候,他幫著喊口號,鼓勵士氣,堅定大家的信心。”

劉老:“情況緊急的時候,我留了一顆手榴彈,我對張良才說,如果頂不住,叛匪要是衝上來,咱倆在一搭,我來拉,決不能讓叛匪抓活的,當時已經做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後來我們又把叛匪打下去了。”

“為什麼不能讓叛匪抓活的呢,我以前在的那個部隊,軍區獨立團,駐電尕寺那邊,我帶過的那個連隊的一個排長,叫張根貴,平叛開始後,叛匪把電話線割斷了,他帶著一個排出去查線,被叛匪伏擊,全犧牲了,就跑出來一個戰士,是他讓戰士先跑,他自己掩護,最後負了傷,被叛匪抓住,拿這麼長的釘子,活活給釘死在牆上了 。當時我就想,決不能活著落到他們手裡 。”

“張良才是我們山西老鄉 ,是汾陽人。戰後,軍醫和通信員都立了功 。” 劉老說道。

劉老珍藏的一張照片,左邊就是張良才院長。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通信員何永澤在數天前的黨家溝戰鬥中,就衝破叛匪的阻擋,單人獨騎完成了送信任務。當時何永澤縱馬騰開襲步,飛奔而去。襲步是騎兵術語,指戰馬以全速奔馳。

此次戰鬥,他再次受命衝出去,通知二排前來支援, 劉老對當年的情景印象深刻:“通信員走的時候,還擔心我們,把他的衝鋒槍給我留下了。他騎上連長的馬就跑了,連長的馬好 。”

書中記載,何永澤只有一把軍刀,他抽出軍刀,騎馬衝了出去,叛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被他一衝而過,最後戰馬被跑垮,倒在地上,他爬上一座山,看到山下有人,聰明地滾下一塊石頭,聽出說話聲音是戰友,二排聯絡上了 。

“那時天已經黑了,突然從我頭上,向前方飛過去兩顆曳光彈,是通信員帶著二排上來了,打曳光彈通知我們 。”

增援部隊終於到了,苦戰並未結束。

“二排上來後,又激烈地打了一陣子,叛匪才撤了,五班長張元又犧牲了。”

等到趙子靈副團長帶著其他連隊趕過來,戰鬥已經結束,劉老回憶,趙副團長看到陣地上的烈士和傷員,心情難受,一語不發。

“犧牲的戰友,都用雨衣包著,集中在一個房子裡,第二天,用汽車送到合作去,埋在那裡,我為什麼這麼難受,很多人都還沒認識,他們就走了。”

劉老解放前入伍,解放時在六軍18師,後隨部隊改編為公安11團,任連指導員,參加1953年甘青川邊剿匪。1958年從部隊某預備學校畢業後調到騎兵第一師,1958年甘南平叛開始,騎兵第一師首戰王尕灘後,到二連當指導員。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阿木去乎這場仗,任天福和陳柏友犧牲了,任天福是清溪鄉任家山人,陳柏友是磻溪鄉的,我們都是一起參的軍。任天福跟我關係最好了,在徵兵驗收那天下午,我們新兵在寶雞縣虢鎮集合,部隊通知說當天不出發,第二天早上出發到天水,當時我們剛剛發了新軍裝。晚上我跟任天福商量:“咱們回家看一看吧,第二天就要出發了”,於是我倆換上新軍裝,把換下來的舊衣服帶著,連夜趕回家,在我家待了一下,在他家待了一下,在家沒睡幾分鐘,天亮前又趕回虢鎮,回去的時候新兵已經在集合上火車,要出發去天水了。

從合作往阿木去乎的行軍路上,本來他們二連在前,我們四連在後,後來團裡命令四連跟上,和二連齊頭並進,剛好在路上碰到了任天福,還跟他一起抽了支菸,說了一會兒話,結果他當天晚上就犧牲了。後面我寫了封家信告訴我父親,到任天福家裡去報個信,任天福的母親知道後眼睛都哭瞎了,我後來一直自責,是不是應該由部隊來通知會好一些,可是任天福是我一個村的,又是我最好的戰友,當時沒有多考慮,至今想起來都是嘆息。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阿木去乎戰鬥結束後第二天,繼續行軍,大概五一前經過碌曲到瑪曲縣(尼瑪鎮)的黃河邊駐紮,還記得五一勞動節部隊組織包餃子,下起了非常大的冰雹,把馬驚了,馬在草原上四散奔跑,丟了好幾匹馬。除了阿木去乎,瑪曲歐拉鄉那場戰鬥規模較大,我們連隊傷亡小,但是步兵傷亡人數較多。

黃河邊的歐拉鄉地區,山也很大,這場戰鬥幾個連隊一起包抄,我們連隊從東面沿著黃河包抄,另外的部隊從北邊山上包抄下來(步兵),這場戰鬥消滅不少叛匪,還有一些叛匪坐羊皮筏過了黃河,也有騎馬過黃河的叛匪,被水沖走了一些。蘭州派來了好多工兵,把羊皮筏子連起來,搭上木板,晚上步兵先頭部隊過河搶佔橋頭,當天夜裡只聽河對岸槍聲打的很激烈。第二天我們騎兵連過河,一直南下到達阿萬倉一帶,在阿萬倉一帶搜索叛匪好多天,一直到了久治縣,在白玉寺住了些天,後面接到任務,說班瑪縣的寺廟裡發現叛匪,沿馬可河這邊是原始森林,騎馬無法進入,米發排長就挑選精兵,帶領我們徒步夜襲這一股叛匪,叛匪逃竄進入了森林,後面在這一帶搜剿了很長時間 。

1958年後面逐步進入冬季,部隊返回夏河。1958年的平叛中,我是班裡的骨幹,所以1959年部隊讓我延期一年轉業,提升為二排五班班長,留部隊帶新兵,3月份又進入到班瑪縣,還去了壤塘縣。這時候陳麥志已經是我們班的戰士。 我們把兵馬駐紮在班瑪縣,出去到山上搜索叛匪,半山腰上沒有水,有戰士實在渴的受不了,喝了自己的小便。後面又轉到了九河溝,發生了九河溝戰鬥,陳麥志的回憶基本上都差不多。九河溝戰鬥我們班是主力尖刀班,在山上往山下從中路包抄敵人,米發排長跟著我們班,戰鬥是天不亮時發生的,我們從山上連續往山下打,衝下去後叛匪潰逃,我們又回到山上,才發現我們排六班的馮祿鎖和黨政和犧牲,戰友的屍體後來用馬馱了兩天,埋到了班瑪縣。這一仗我們班消滅了不少叛匪, 戰鬥中陳麥志表現出色,立了功。

以下是米發和陳麥志對九河溝戰鬥的回憶:

九河溝戰鬥,是1959年在青海果洛州班瑪縣境內,解放軍騎兵第一師一團,在多可河圍殲戰追剿叛匪時發生的一場激戰。四連擔任尖兵連,擔任尖兵排的二排,排長就是米發老人,而戰鬥中抓獲俘虜的,就是衝鋒在前、初戰表現出色的陳麥志老人,當年一團四連二排五班的自動槍手。

米老和陳老,當年一個是指揮員,一個是戰鬥員,兩位老人的親歷,分別通過口述,從不同角度真實還原了這場戰鬥。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米老與陳老)

1959年七月,騎一師一團在班瑪牧區的追剿中,在九河溝發現大股叛匪在河谷內集結。

米老:“九河溝戰鬥,當時我們團裡,四連是尖兵連,我帶的二排是尖兵排,團裡的部署是,我們排上到山頂,沿山樑往裡插到九河溝溝底,沿溝口往上打,其它連從正面往下攻,這樣敵人就跑不了了。”

“我們就開始連夜往山上爬,那座山太陡了,滿山的石頭,腳板一踩嘩啦嘩啦石頭往下滾,把我們爬的累的,地圖和實地相差太大,天都快亮了,爬了大半夜,才爬了一半,九河溝有一二十里長,再想上到山頂再插向溝口,根本不可能了。本來是要不驚動敵人,從山頂繞過他們,插到溝口包圍起來再打。這時敵人發現我們了,開始打槍。離最近的敵人只有一百多米,這時連裡下來的劉副連長,情況不熟悉,就跟我商量,說老米,你看咋弄了?”

“我說還咋弄了,再往溝口插已經趕不到了,打吧,放跑了敵人,到時候說咱們戰鬥思想不積極,要負責任的。我說你帶一個班往森林那邊抄過去,堵住那邊,我帶兩個班直接往下打,就這樣,我帶著兩個班就衝了下去,河道彎彎曲曲的,叛匪一半人掩護,一半人跑,交替掩護著逃跑,敵人每到一個拐彎就停下來打,我們也停下來打,子彈濺起的水弄了我一頭一臉,敵人跑,我們再追,就這樣一路攆著打,

“馮祿鎖犧牲了,黨政和也犧牲了,還有一個戰士,也是六班的,名字我怎麼也想不起來了。黨政和是一連長高佔林的通信員,調到我們排當副班長,可靈活、可精幹了那孩子,可惜了。”

“馮祿鎖個子可大了,長得特別魁偉,就讓他去扛機槍,那孩子可好了。哎,敵人打中了他的彈藥包,結果彈藥包炸了,我看見他的時候,還有一口氣,頭一天出發前,大家都吃點乾糧,我看見他不吃,問他你咋不吃哩,一會要夜間行軍,這孩子也不說話,我一看,乾糧袋都空了,個子大能吃,我就把自己的炒麵給他倒了一碗,犧牲了,我就想,當時應該多給他倒一點,每次想起來,可後悔了。”

在講述親身經歷的戰鬥時,實事求是,語言樸實無華,非常真實,是這些騎一師老前輩們最令人敬佩之處。

這場戰鬥,由於地形不熟,地圖與實地偏差太大,二排根本不可能上到山頂再沿山樑插到溝口對叛匪達成合圍,把包圍戰打成擊潰戰,純屬無奈。正應了陳賡大將那句著名的論斷:再好的作戰計劃,槍聲一響,作廢一半。

戰士們剛從斷糧中熬過來,體力都沒有恢復,連隊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還要攀爬高海拔缺氧的大山。如果要承擔責任,二排當然是冤枉的,米老果斷臨機處置,發現情況後,立即指揮全排衝下山,向匪群發起攻擊,米老的指揮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可挑剔,全排迅速接敵戰鬥,窮追猛打,六班戰鬥骨幹和機槍射手當場犧牲,戰鬥作風更是沒說的,挨批評主要是因為犧牲了三名戰士。

對於受批評,米老當然想不通:“就這還受批評了,(上級)說你們打的很英勇,但怎麼指揮的,犧牲了三個戰士,十個叛匪換我們一個戰士我們也不換,一下犧牲了三個。”米老說到犧牲三個這幾個字時,聲音一度哽咽,米老的女兒怕父親動感情傷身,勸父親不要說了,米老卻很固執:“你不要管,說的這裡了,不說,以後我記不起來咋辦。”

“打仗就要犧牲人,我們沒有怕死,如果不是我們果斷往下衝,追著叛匪使勁打,一個叛匪也消滅不了,那些戰果也沒有,只要沒有怕死,擔責任就擔吧,當時我就想,已經到不了溝口了,又犧牲了三個戰士,這回肯定要受批評,受處理。我們只能猛衝下去打,打死就打死,打死去球,死了啥也聽不見了,”米老率直豪爽,對當時的心理坦言不諱。

地圖與現地不符,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騎兵第一師58年平叛時,晒銀灘戰鬥就因地形原因與11師步騎協同出現脫節,沒有圍住叛匪,可生託落哈戰鬥還是地圖與實地不符,找的嚮導還經常是叛匪的人,這些都是當時的客觀條件限制,平叛戰鬥的艱辛困苦也正在於此。

“我們一直追,把一股七八個敵人堵在山洞裡,都消滅了,沒能合圍,叛匪大部分跑掉了,我們還是抓住了幾個。”

米老說的抓了幾個,活捉叛匪的就是陳老。

“我們爬到半山腰,天已經亮了,叛匪發現了,當時我們就衝了下去,我看見兩個叛匪向一道山樑拼命跑,端著槍就追了上去。”陳老說到當年的戰鬥,聲音洪亮,手勢有力,當年那位勇猛衝鋒、奔跑如飛的新戰士彷彿又回來了。

“我從這邊的山坡上往下追,那兩個叛匪邊打槍邊往對面山樑上跑,要是讓他們翻過山樑,那邊的地形不知道是什麼樣,就麻煩了,我一邊用衝鋒槍點射壓制,一邊猛衝,溝裡一條小河,有三四米寬,水剛沒過膝蓋,我衝過去的時候,一下被水下的石頭滑倒了,右膝扯了一道大口子,當時也沒感覺,爬起來繼續往坡上追。”陳老挽起褲腿,右腿膝蓋上,一大塊傷疤赫然在目。

“我跑得快,幾下子就攆上了這兩個叛匪,一個特別壯的傢伙拿著一支叉子槍,保護著一個帶高帽子的,我用槍對準他,大聲命令他繳槍,這個叛匪還抱著槍不放,我上去踢了他一腳,把槍繳下來,放下槍就不能打了,我們有紀律,這個叛匪右肩被我的衝鋒槍打中了,衣服破了,沒流血,可能只擦破了袍子,這時候後邊戰士也上來了,我也再沒管這兩個俘虜,又向上繼續衝,登上山樑,想看看下面的情況。”

這時,陳老突然聽到班長姜生傑大喊:“陳麥志快臥倒”。

“班長一喊,我趕緊臥倒,幾乎在同時,一排排子槍就打了過來,一發子彈把我挎在右邊的彈匣包打了個窟窿,班長這聲命令救了我的命。”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連長兩次負傷,副連長、三排長相繼陣亡,陣地上只剩劉指導員在指揮,周圍叛匪麋集,情況十分危急。

三排副排長郭孟光,在另一側山頭上帶八班堅守。

七班長苗建華犧牲 。

(七班副犧牲,名字沒有留下)

八班機槍射手任天福犧牲 。

九班班長耿有明犧牲。

九班機槍射手王耀忠負傷。

九班56年老兵李懷清負傷,戰後立三等功。

戰鬥很殘酷,幹部、班長、機槍射手是對方重點殺傷對象 。

劉交旺指導員也掛了彩,左眼眶側部被槍彈擦傷,至今留有疤痕 ,這一槍明顯是奔著頭部來的。

劉老:“當時為了請求支援,我們把信號彈都打光了,沒有聯絡上,大家都很急。”

危急時刻,二連有兩個老兵表現出色,一個是軍醫張良才,一個是連部通信員何永澤。

激戰中,張醫生一面火線救護,一面拿起犧牲戰士的衝鋒槍奮勇戰鬥。連隊幹部會上,王寶玉連長提議,自己帶領傷員留下抗擊叛匪,讓劉指導員帶大家突圍,張醫生不同意,理由有三:一是堵截叛匪的任務完不成,不能撤;二是傷員行動不便;三是犧牲戰友的遺體帶不走。劉指導員支持張醫生的意見,決不能丟棄戰友 。

“我們那個軍醫好啊 ,他叫張良才,我對這個連隊不熟悉,打的最激烈的時候,他幫著喊口號,鼓勵士氣,堅定大家的信心。”

劉老:“情況緊急的時候,我留了一顆手榴彈,我對張良才說,如果頂不住,叛匪要是衝上來,咱倆在一搭,我來拉,決不能讓叛匪抓活的,當時已經做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後來我們又把叛匪打下去了。”

“為什麼不能讓叛匪抓活的呢,我以前在的那個部隊,軍區獨立團,駐電尕寺那邊,我帶過的那個連隊的一個排長,叫張根貴,平叛開始後,叛匪把電話線割斷了,他帶著一個排出去查線,被叛匪伏擊,全犧牲了,就跑出來一個戰士,是他讓戰士先跑,他自己掩護,最後負了傷,被叛匪抓住,拿這麼長的釘子,活活給釘死在牆上了 。當時我就想,決不能活著落到他們手裡 。”

“張良才是我們山西老鄉 ,是汾陽人。戰後,軍醫和通信員都立了功 。” 劉老說道。

劉老珍藏的一張照片,左邊就是張良才院長。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通信員何永澤在數天前的黨家溝戰鬥中,就衝破叛匪的阻擋,單人獨騎完成了送信任務。當時何永澤縱馬騰開襲步,飛奔而去。襲步是騎兵術語,指戰馬以全速奔馳。

此次戰鬥,他再次受命衝出去,通知二排前來支援, 劉老對當年的情景印象深刻:“通信員走的時候,還擔心我們,把他的衝鋒槍給我留下了。他騎上連長的馬就跑了,連長的馬好 。”

書中記載,何永澤只有一把軍刀,他抽出軍刀,騎馬衝了出去,叛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被他一衝而過,最後戰馬被跑垮,倒在地上,他爬上一座山,看到山下有人,聰明地滾下一塊石頭,聽出說話聲音是戰友,二排聯絡上了 。

“那時天已經黑了,突然從我頭上,向前方飛過去兩顆曳光彈,是通信員帶著二排上來了,打曳光彈通知我們 。”

增援部隊終於到了,苦戰並未結束。

“二排上來後,又激烈地打了一陣子,叛匪才撤了,五班長張元又犧牲了。”

等到趙子靈副團長帶著其他連隊趕過來,戰鬥已經結束,劉老回憶,趙副團長看到陣地上的烈士和傷員,心情難受,一語不發。

“犧牲的戰友,都用雨衣包著,集中在一個房子裡,第二天,用汽車送到合作去,埋在那裡,我為什麼這麼難受,很多人都還沒認識,他們就走了。”

劉老解放前入伍,解放時在六軍18師,後隨部隊改編為公安11團,任連指導員,參加1953年甘青川邊剿匪。1958年從部隊某預備學校畢業後調到騎兵第一師,1958年甘南平叛開始,騎兵第一師首戰王尕灘後,到二連當指導員。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阿木去乎這場仗,任天福和陳柏友犧牲了,任天福是清溪鄉任家山人,陳柏友是磻溪鄉的,我們都是一起參的軍。任天福跟我關係最好了,在徵兵驗收那天下午,我們新兵在寶雞縣虢鎮集合,部隊通知說當天不出發,第二天早上出發到天水,當時我們剛剛發了新軍裝。晚上我跟任天福商量:“咱們回家看一看吧,第二天就要出發了”,於是我倆換上新軍裝,把換下來的舊衣服帶著,連夜趕回家,在我家待了一下,在他家待了一下,在家沒睡幾分鐘,天亮前又趕回虢鎮,回去的時候新兵已經在集合上火車,要出發去天水了。

從合作往阿木去乎的行軍路上,本來他們二連在前,我們四連在後,後來團裡命令四連跟上,和二連齊頭並進,剛好在路上碰到了任天福,還跟他一起抽了支菸,說了一會兒話,結果他當天晚上就犧牲了。後面我寫了封家信告訴我父親,到任天福家裡去報個信,任天福的母親知道後眼睛都哭瞎了,我後來一直自責,是不是應該由部隊來通知會好一些,可是任天福是我一個村的,又是我最好的戰友,當時沒有多考慮,至今想起來都是嘆息。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阿木去乎戰鬥結束後第二天,繼續行軍,大概五一前經過碌曲到瑪曲縣(尼瑪鎮)的黃河邊駐紮,還記得五一勞動節部隊組織包餃子,下起了非常大的冰雹,把馬驚了,馬在草原上四散奔跑,丟了好幾匹馬。除了阿木去乎,瑪曲歐拉鄉那場戰鬥規模較大,我們連隊傷亡小,但是步兵傷亡人數較多。

黃河邊的歐拉鄉地區,山也很大,這場戰鬥幾個連隊一起包抄,我們連隊從東面沿著黃河包抄,另外的部隊從北邊山上包抄下來(步兵),這場戰鬥消滅不少叛匪,還有一些叛匪坐羊皮筏過了黃河,也有騎馬過黃河的叛匪,被水沖走了一些。蘭州派來了好多工兵,把羊皮筏子連起來,搭上木板,晚上步兵先頭部隊過河搶佔橋頭,當天夜裡只聽河對岸槍聲打的很激烈。第二天我們騎兵連過河,一直南下到達阿萬倉一帶,在阿萬倉一帶搜索叛匪好多天,一直到了久治縣,在白玉寺住了些天,後面接到任務,說班瑪縣的寺廟裡發現叛匪,沿馬可河這邊是原始森林,騎馬無法進入,米發排長就挑選精兵,帶領我們徒步夜襲這一股叛匪,叛匪逃竄進入了森林,後面在這一帶搜剿了很長時間 。

1958年後面逐步進入冬季,部隊返回夏河。1958年的平叛中,我是班裡的骨幹,所以1959年部隊讓我延期一年轉業,提升為二排五班班長,留部隊帶新兵,3月份又進入到班瑪縣,還去了壤塘縣。這時候陳麥志已經是我們班的戰士。 我們把兵馬駐紮在班瑪縣,出去到山上搜索叛匪,半山腰上沒有水,有戰士實在渴的受不了,喝了自己的小便。後面又轉到了九河溝,發生了九河溝戰鬥,陳麥志的回憶基本上都差不多。九河溝戰鬥我們班是主力尖刀班,在山上往山下從中路包抄敵人,米發排長跟著我們班,戰鬥是天不亮時發生的,我們從山上連續往山下打,衝下去後叛匪潰逃,我們又回到山上,才發現我們排六班的馮祿鎖和黨政和犧牲,戰友的屍體後來用馬馱了兩天,埋到了班瑪縣。這一仗我們班消滅了不少叛匪, 戰鬥中陳麥志表現出色,立了功。

以下是米發和陳麥志對九河溝戰鬥的回憶:

九河溝戰鬥,是1959年在青海果洛州班瑪縣境內,解放軍騎兵第一師一團,在多可河圍殲戰追剿叛匪時發生的一場激戰。四連擔任尖兵連,擔任尖兵排的二排,排長就是米發老人,而戰鬥中抓獲俘虜的,就是衝鋒在前、初戰表現出色的陳麥志老人,當年一團四連二排五班的自動槍手。

米老和陳老,當年一個是指揮員,一個是戰鬥員,兩位老人的親歷,分別通過口述,從不同角度真實還原了這場戰鬥。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米老與陳老)

1959年七月,騎一師一團在班瑪牧區的追剿中,在九河溝發現大股叛匪在河谷內集結。

米老:“九河溝戰鬥,當時我們團裡,四連是尖兵連,我帶的二排是尖兵排,團裡的部署是,我們排上到山頂,沿山樑往裡插到九河溝溝底,沿溝口往上打,其它連從正面往下攻,這樣敵人就跑不了了。”

“我們就開始連夜往山上爬,那座山太陡了,滿山的石頭,腳板一踩嘩啦嘩啦石頭往下滾,把我們爬的累的,地圖和實地相差太大,天都快亮了,爬了大半夜,才爬了一半,九河溝有一二十里長,再想上到山頂再插向溝口,根本不可能了。本來是要不驚動敵人,從山頂繞過他們,插到溝口包圍起來再打。這時敵人發現我們了,開始打槍。離最近的敵人只有一百多米,這時連裡下來的劉副連長,情況不熟悉,就跟我商量,說老米,你看咋弄了?”

“我說還咋弄了,再往溝口插已經趕不到了,打吧,放跑了敵人,到時候說咱們戰鬥思想不積極,要負責任的。我說你帶一個班往森林那邊抄過去,堵住那邊,我帶兩個班直接往下打,就這樣,我帶著兩個班就衝了下去,河道彎彎曲曲的,叛匪一半人掩護,一半人跑,交替掩護著逃跑,敵人每到一個拐彎就停下來打,我們也停下來打,子彈濺起的水弄了我一頭一臉,敵人跑,我們再追,就這樣一路攆著打,

“馮祿鎖犧牲了,黨政和也犧牲了,還有一個戰士,也是六班的,名字我怎麼也想不起來了。黨政和是一連長高佔林的通信員,調到我們排當副班長,可靈活、可精幹了那孩子,可惜了。”

“馮祿鎖個子可大了,長得特別魁偉,就讓他去扛機槍,那孩子可好了。哎,敵人打中了他的彈藥包,結果彈藥包炸了,我看見他的時候,還有一口氣,頭一天出發前,大家都吃點乾糧,我看見他不吃,問他你咋不吃哩,一會要夜間行軍,這孩子也不說話,我一看,乾糧袋都空了,個子大能吃,我就把自己的炒麵給他倒了一碗,犧牲了,我就想,當時應該多給他倒一點,每次想起來,可後悔了。”

在講述親身經歷的戰鬥時,實事求是,語言樸實無華,非常真實,是這些騎一師老前輩們最令人敬佩之處。

這場戰鬥,由於地形不熟,地圖與實地偏差太大,二排根本不可能上到山頂再沿山樑插到溝口對叛匪達成合圍,把包圍戰打成擊潰戰,純屬無奈。正應了陳賡大將那句著名的論斷:再好的作戰計劃,槍聲一響,作廢一半。

戰士們剛從斷糧中熬過來,體力都沒有恢復,連隊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還要攀爬高海拔缺氧的大山。如果要承擔責任,二排當然是冤枉的,米老果斷臨機處置,發現情況後,立即指揮全排衝下山,向匪群發起攻擊,米老的指揮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可挑剔,全排迅速接敵戰鬥,窮追猛打,六班戰鬥骨幹和機槍射手當場犧牲,戰鬥作風更是沒說的,挨批評主要是因為犧牲了三名戰士。

對於受批評,米老當然想不通:“就這還受批評了,(上級)說你們打的很英勇,但怎麼指揮的,犧牲了三個戰士,十個叛匪換我們一個戰士我們也不換,一下犧牲了三個。”米老說到犧牲三個這幾個字時,聲音一度哽咽,米老的女兒怕父親動感情傷身,勸父親不要說了,米老卻很固執:“你不要管,說的這裡了,不說,以後我記不起來咋辦。”

“打仗就要犧牲人,我們沒有怕死,如果不是我們果斷往下衝,追著叛匪使勁打,一個叛匪也消滅不了,那些戰果也沒有,只要沒有怕死,擔責任就擔吧,當時我就想,已經到不了溝口了,又犧牲了三個戰士,這回肯定要受批評,受處理。我們只能猛衝下去打,打死就打死,打死去球,死了啥也聽不見了,”米老率直豪爽,對當時的心理坦言不諱。

地圖與現地不符,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騎兵第一師58年平叛時,晒銀灘戰鬥就因地形原因與11師步騎協同出現脫節,沒有圍住叛匪,可生託落哈戰鬥還是地圖與實地不符,找的嚮導還經常是叛匪的人,這些都是當時的客觀條件限制,平叛戰鬥的艱辛困苦也正在於此。

“我們一直追,把一股七八個敵人堵在山洞裡,都消滅了,沒能合圍,叛匪大部分跑掉了,我們還是抓住了幾個。”

米老說的抓了幾個,活捉叛匪的就是陳老。

“我們爬到半山腰,天已經亮了,叛匪發現了,當時我們就衝了下去,我看見兩個叛匪向一道山樑拼命跑,端著槍就追了上去。”陳老說到當年的戰鬥,聲音洪亮,手勢有力,當年那位勇猛衝鋒、奔跑如飛的新戰士彷彿又回來了。

“我從這邊的山坡上往下追,那兩個叛匪邊打槍邊往對面山樑上跑,要是讓他們翻過山樑,那邊的地形不知道是什麼樣,就麻煩了,我一邊用衝鋒槍點射壓制,一邊猛衝,溝裡一條小河,有三四米寬,水剛沒過膝蓋,我衝過去的時候,一下被水下的石頭滑倒了,右膝扯了一道大口子,當時也沒感覺,爬起來繼續往坡上追。”陳老挽起褲腿,右腿膝蓋上,一大塊傷疤赫然在目。

“我跑得快,幾下子就攆上了這兩個叛匪,一個特別壯的傢伙拿著一支叉子槍,保護著一個帶高帽子的,我用槍對準他,大聲命令他繳槍,這個叛匪還抱著槍不放,我上去踢了他一腳,把槍繳下來,放下槍就不能打了,我們有紀律,這個叛匪右肩被我的衝鋒槍打中了,衣服破了,沒流血,可能只擦破了袍子,這時候後邊戰士也上來了,我也再沒管這兩個俘虜,又向上繼續衝,登上山樑,想看看下面的情況。”

這時,陳老突然聽到班長姜生傑大喊:“陳麥志快臥倒”。

“班長一喊,我趕緊臥倒,幾乎在同時,一排排子槍就打了過來,一發子彈把我挎在右邊的彈匣包打了個窟窿,班長這聲命令救了我的命。”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陳麥志老人)

“班長來到我身邊,指著我的右腿說陳麥志你負傷了?我才發現右腿的褲子已經被血染紅了一大片,我跟班長說剛才過河時衝的太急,摔了一跤,不礙事。”

班長戰鬥經驗豐富,站在山樑上是最危險的地方,陳老當時一時追的興起,沒顧上利用地形隱蔽,經過這次生死一發之際,才真正理解了班長經常說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句話的意義,他至今念念不忘姜生傑班長,失去聯繫很多年了,姜生傑班長是陝北人,“班長救了我的命,他應該還在,有生之年多想再見上一面,這些年我總想著這件事。”

“叛匪的槍法非常準,那個槍叉子往地上一支,指那打那,這時候四班長楊佔忠過來了,他拿著那個叛匪的叉子槍,說陳麥志,伱繳的這支槍裡子彈還上著膛呢,我說剛才叛匪一直在用槍打我,我邊跑邊打,沒讓他架起槍來,楊佔忠這時把叉子槍架起來,對著遠處的叛匪開火,打倒了兩個叛匪。”

“楊佔忠槍法好,剛進班瑪時,有一次他到我們班叫上我,他拿了一支騎槍,我沒拿槍,跑到很遠的野外去打黃羊,他一槍就打中了一隻,那隻黃羊中彈了還跑,跑了一段路才倒下,我們倆興奮地抬著黃羊回來了。他叫我跟他去,是因為我跑得快。”

“沒想到剛到駐地,連長劉素真板著臉站在路口,劈頭蓋臉把他一頓訓,擅自出去打獵是違反紀律的,這時候指導員朱麥來過來了,說打了就打了吧,下次注意,給解了圍,連裡那次吃上了黃羊肉。”

九河溝裡,叛匪逃得很快,陳老和戰友們繼續往下追,“我又跑到最前面去了,叛匪邊逃邊往這邊打槍,有幾顆子彈就從我頭上飛過去,這時我第一個看到劉副連長帶著幾個人從另一個方向過來了,步話機上的天線特別醒目,”劉副連長帶著一個班,到森林邊上兜擊叛匪,這時也打過來了。

在繼續追擊的時候,陳老看見地上叛匪的屍體,腳上有穿皮鞋的,根本不像是當地人的穿著,班長催促繼續前進,沒有顧得上去搜,那時叛匪裡有美國中情局的顧問,都是空投過來的,這些穿皮鞋的十有八九是這些來頭。陳老覺得很可惜,如果去搜一搜,說不定有手槍之類的戰利品。

戰鬥結束了,這次戰鬥,是陳老第一次開槍,他發揮自己衝擊速度快的特長,奮勇衝殺,一下活捉了兩名叛匪,初戰中表現的非常勇猛頑強,為二排的九河溝戰鬥,爭得了戰果,米老回憶說,“陳麥志任務完成的好,表現很突出。”

硝煙散去,得知三名戰士犧牲,大家都難受的吃不下飯,米老說:“戰士們都很難受,大家平時朝夕相處的,我也難受,可還得給大家做工作,勸大家,人已經犧牲了,沒有辦法,大夥該吃飯還得吃,後邊還要行軍打仗,動員大家吃飯。”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這之後,又在班瑪縣搜剿叛匪兩個月,冬季時撤離回夏河。

1959年,我們騎一師一團四連二排五班,連長劉樹貞、排長米發、班長是我,副班長李久躍,戰士有陳麥志,高殿軍,張建功、李友勤、李遼。

我們一個班一挺輕機槍,配正、副射手,班裡一半步槍和一半衝鋒槍。 衝鋒槍每個人要背100多發子彈,步槍也要帶不少子彈。 每個班有一匹馬馱鍋灶、帳篷等,自己的馬馱自己的行李。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連長兩次負傷,副連長、三排長相繼陣亡,陣地上只剩劉指導員在指揮,周圍叛匪麋集,情況十分危急。

三排副排長郭孟光,在另一側山頭上帶八班堅守。

七班長苗建華犧牲 。

(七班副犧牲,名字沒有留下)

八班機槍射手任天福犧牲 。

九班班長耿有明犧牲。

九班機槍射手王耀忠負傷。

九班56年老兵李懷清負傷,戰後立三等功。

戰鬥很殘酷,幹部、班長、機槍射手是對方重點殺傷對象 。

劉交旺指導員也掛了彩,左眼眶側部被槍彈擦傷,至今留有疤痕 ,這一槍明顯是奔著頭部來的。

劉老:“當時為了請求支援,我們把信號彈都打光了,沒有聯絡上,大家都很急。”

危急時刻,二連有兩個老兵表現出色,一個是軍醫張良才,一個是連部通信員何永澤。

激戰中,張醫生一面火線救護,一面拿起犧牲戰士的衝鋒槍奮勇戰鬥。連隊幹部會上,王寶玉連長提議,自己帶領傷員留下抗擊叛匪,讓劉指導員帶大家突圍,張醫生不同意,理由有三:一是堵截叛匪的任務完不成,不能撤;二是傷員行動不便;三是犧牲戰友的遺體帶不走。劉指導員支持張醫生的意見,決不能丟棄戰友 。

“我們那個軍醫好啊 ,他叫張良才,我對這個連隊不熟悉,打的最激烈的時候,他幫著喊口號,鼓勵士氣,堅定大家的信心。”

劉老:“情況緊急的時候,我留了一顆手榴彈,我對張良才說,如果頂不住,叛匪要是衝上來,咱倆在一搭,我來拉,決不能讓叛匪抓活的,當時已經做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後來我們又把叛匪打下去了。”

“為什麼不能讓叛匪抓活的呢,我以前在的那個部隊,軍區獨立團,駐電尕寺那邊,我帶過的那個連隊的一個排長,叫張根貴,平叛開始後,叛匪把電話線割斷了,他帶著一個排出去查線,被叛匪伏擊,全犧牲了,就跑出來一個戰士,是他讓戰士先跑,他自己掩護,最後負了傷,被叛匪抓住,拿這麼長的釘子,活活給釘死在牆上了 。當時我就想,決不能活著落到他們手裡 。”

“張良才是我們山西老鄉 ,是汾陽人。戰後,軍醫和通信員都立了功 。” 劉老說道。

劉老珍藏的一張照片,左邊就是張良才院長。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通信員何永澤在數天前的黨家溝戰鬥中,就衝破叛匪的阻擋,單人獨騎完成了送信任務。當時何永澤縱馬騰開襲步,飛奔而去。襲步是騎兵術語,指戰馬以全速奔馳。

此次戰鬥,他再次受命衝出去,通知二排前來支援, 劉老對當年的情景印象深刻:“通信員走的時候,還擔心我們,把他的衝鋒槍給我留下了。他騎上連長的馬就跑了,連長的馬好 。”

書中記載,何永澤只有一把軍刀,他抽出軍刀,騎馬衝了出去,叛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被他一衝而過,最後戰馬被跑垮,倒在地上,他爬上一座山,看到山下有人,聰明地滾下一塊石頭,聽出說話聲音是戰友,二排聯絡上了 。

“那時天已經黑了,突然從我頭上,向前方飛過去兩顆曳光彈,是通信員帶著二排上來了,打曳光彈通知我們 。”

增援部隊終於到了,苦戰並未結束。

“二排上來後,又激烈地打了一陣子,叛匪才撤了,五班長張元又犧牲了。”

等到趙子靈副團長帶著其他連隊趕過來,戰鬥已經結束,劉老回憶,趙副團長看到陣地上的烈士和傷員,心情難受,一語不發。

“犧牲的戰友,都用雨衣包著,集中在一個房子裡,第二天,用汽車送到合作去,埋在那裡,我為什麼這麼難受,很多人都還沒認識,他們就走了。”

劉老解放前入伍,解放時在六軍18師,後隨部隊改編為公安11團,任連指導員,參加1953年甘青川邊剿匪。1958年從部隊某預備學校畢業後調到騎兵第一師,1958年甘南平叛開始,騎兵第一師首戰王尕灘後,到二連當指導員。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阿木去乎這場仗,任天福和陳柏友犧牲了,任天福是清溪鄉任家山人,陳柏友是磻溪鄉的,我們都是一起參的軍。任天福跟我關係最好了,在徵兵驗收那天下午,我們新兵在寶雞縣虢鎮集合,部隊通知說當天不出發,第二天早上出發到天水,當時我們剛剛發了新軍裝。晚上我跟任天福商量:“咱們回家看一看吧,第二天就要出發了”,於是我倆換上新軍裝,把換下來的舊衣服帶著,連夜趕回家,在我家待了一下,在他家待了一下,在家沒睡幾分鐘,天亮前又趕回虢鎮,回去的時候新兵已經在集合上火車,要出發去天水了。

從合作往阿木去乎的行軍路上,本來他們二連在前,我們四連在後,後來團裡命令四連跟上,和二連齊頭並進,剛好在路上碰到了任天福,還跟他一起抽了支菸,說了一會兒話,結果他當天晚上就犧牲了。後面我寫了封家信告訴我父親,到任天福家裡去報個信,任天福的母親知道後眼睛都哭瞎了,我後來一直自責,是不是應該由部隊來通知會好一些,可是任天福是我一個村的,又是我最好的戰友,當時沒有多考慮,至今想起來都是嘆息。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阿木去乎戰鬥結束後第二天,繼續行軍,大概五一前經過碌曲到瑪曲縣(尼瑪鎮)的黃河邊駐紮,還記得五一勞動節部隊組織包餃子,下起了非常大的冰雹,把馬驚了,馬在草原上四散奔跑,丟了好幾匹馬。除了阿木去乎,瑪曲歐拉鄉那場戰鬥規模較大,我們連隊傷亡小,但是步兵傷亡人數較多。

黃河邊的歐拉鄉地區,山也很大,這場戰鬥幾個連隊一起包抄,我們連隊從東面沿著黃河包抄,另外的部隊從北邊山上包抄下來(步兵),這場戰鬥消滅不少叛匪,還有一些叛匪坐羊皮筏過了黃河,也有騎馬過黃河的叛匪,被水沖走了一些。蘭州派來了好多工兵,把羊皮筏子連起來,搭上木板,晚上步兵先頭部隊過河搶佔橋頭,當天夜裡只聽河對岸槍聲打的很激烈。第二天我們騎兵連過河,一直南下到達阿萬倉一帶,在阿萬倉一帶搜索叛匪好多天,一直到了久治縣,在白玉寺住了些天,後面接到任務,說班瑪縣的寺廟裡發現叛匪,沿馬可河這邊是原始森林,騎馬無法進入,米發排長就挑選精兵,帶領我們徒步夜襲這一股叛匪,叛匪逃竄進入了森林,後面在這一帶搜剿了很長時間 。

1958年後面逐步進入冬季,部隊返回夏河。1958年的平叛中,我是班裡的骨幹,所以1959年部隊讓我延期一年轉業,提升為二排五班班長,留部隊帶新兵,3月份又進入到班瑪縣,還去了壤塘縣。這時候陳麥志已經是我們班的戰士。 我們把兵馬駐紮在班瑪縣,出去到山上搜索叛匪,半山腰上沒有水,有戰士實在渴的受不了,喝了自己的小便。後面又轉到了九河溝,發生了九河溝戰鬥,陳麥志的回憶基本上都差不多。九河溝戰鬥我們班是主力尖刀班,在山上往山下從中路包抄敵人,米發排長跟著我們班,戰鬥是天不亮時發生的,我們從山上連續往山下打,衝下去後叛匪潰逃,我們又回到山上,才發現我們排六班的馮祿鎖和黨政和犧牲,戰友的屍體後來用馬馱了兩天,埋到了班瑪縣。這一仗我們班消滅了不少叛匪, 戰鬥中陳麥志表現出色,立了功。

以下是米發和陳麥志對九河溝戰鬥的回憶:

九河溝戰鬥,是1959年在青海果洛州班瑪縣境內,解放軍騎兵第一師一團,在多可河圍殲戰追剿叛匪時發生的一場激戰。四連擔任尖兵連,擔任尖兵排的二排,排長就是米發老人,而戰鬥中抓獲俘虜的,就是衝鋒在前、初戰表現出色的陳麥志老人,當年一團四連二排五班的自動槍手。

米老和陳老,當年一個是指揮員,一個是戰鬥員,兩位老人的親歷,分別通過口述,從不同角度真實還原了這場戰鬥。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米老與陳老)

1959年七月,騎一師一團在班瑪牧區的追剿中,在九河溝發現大股叛匪在河谷內集結。

米老:“九河溝戰鬥,當時我們團裡,四連是尖兵連,我帶的二排是尖兵排,團裡的部署是,我們排上到山頂,沿山樑往裡插到九河溝溝底,沿溝口往上打,其它連從正面往下攻,這樣敵人就跑不了了。”

“我們就開始連夜往山上爬,那座山太陡了,滿山的石頭,腳板一踩嘩啦嘩啦石頭往下滾,把我們爬的累的,地圖和實地相差太大,天都快亮了,爬了大半夜,才爬了一半,九河溝有一二十里長,再想上到山頂再插向溝口,根本不可能了。本來是要不驚動敵人,從山頂繞過他們,插到溝口包圍起來再打。這時敵人發現我們了,開始打槍。離最近的敵人只有一百多米,這時連裡下來的劉副連長,情況不熟悉,就跟我商量,說老米,你看咋弄了?”

“我說還咋弄了,再往溝口插已經趕不到了,打吧,放跑了敵人,到時候說咱們戰鬥思想不積極,要負責任的。我說你帶一個班往森林那邊抄過去,堵住那邊,我帶兩個班直接往下打,就這樣,我帶著兩個班就衝了下去,河道彎彎曲曲的,叛匪一半人掩護,一半人跑,交替掩護著逃跑,敵人每到一個拐彎就停下來打,我們也停下來打,子彈濺起的水弄了我一頭一臉,敵人跑,我們再追,就這樣一路攆著打,

“馮祿鎖犧牲了,黨政和也犧牲了,還有一個戰士,也是六班的,名字我怎麼也想不起來了。黨政和是一連長高佔林的通信員,調到我們排當副班長,可靈活、可精幹了那孩子,可惜了。”

“馮祿鎖個子可大了,長得特別魁偉,就讓他去扛機槍,那孩子可好了。哎,敵人打中了他的彈藥包,結果彈藥包炸了,我看見他的時候,還有一口氣,頭一天出發前,大家都吃點乾糧,我看見他不吃,問他你咋不吃哩,一會要夜間行軍,這孩子也不說話,我一看,乾糧袋都空了,個子大能吃,我就把自己的炒麵給他倒了一碗,犧牲了,我就想,當時應該多給他倒一點,每次想起來,可後悔了。”

在講述親身經歷的戰鬥時,實事求是,語言樸實無華,非常真實,是這些騎一師老前輩們最令人敬佩之處。

這場戰鬥,由於地形不熟,地圖與實地偏差太大,二排根本不可能上到山頂再沿山樑插到溝口對叛匪達成合圍,把包圍戰打成擊潰戰,純屬無奈。正應了陳賡大將那句著名的論斷:再好的作戰計劃,槍聲一響,作廢一半。

戰士們剛從斷糧中熬過來,體力都沒有恢復,連隊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還要攀爬高海拔缺氧的大山。如果要承擔責任,二排當然是冤枉的,米老果斷臨機處置,發現情況後,立即指揮全排衝下山,向匪群發起攻擊,米老的指揮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可挑剔,全排迅速接敵戰鬥,窮追猛打,六班戰鬥骨幹和機槍射手當場犧牲,戰鬥作風更是沒說的,挨批評主要是因為犧牲了三名戰士。

對於受批評,米老當然想不通:“就這還受批評了,(上級)說你們打的很英勇,但怎麼指揮的,犧牲了三個戰士,十個叛匪換我們一個戰士我們也不換,一下犧牲了三個。”米老說到犧牲三個這幾個字時,聲音一度哽咽,米老的女兒怕父親動感情傷身,勸父親不要說了,米老卻很固執:“你不要管,說的這裡了,不說,以後我記不起來咋辦。”

“打仗就要犧牲人,我們沒有怕死,如果不是我們果斷往下衝,追著叛匪使勁打,一個叛匪也消滅不了,那些戰果也沒有,只要沒有怕死,擔責任就擔吧,當時我就想,已經到不了溝口了,又犧牲了三個戰士,這回肯定要受批評,受處理。我們只能猛衝下去打,打死就打死,打死去球,死了啥也聽不見了,”米老率直豪爽,對當時的心理坦言不諱。

地圖與現地不符,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騎兵第一師58年平叛時,晒銀灘戰鬥就因地形原因與11師步騎協同出現脫節,沒有圍住叛匪,可生託落哈戰鬥還是地圖與實地不符,找的嚮導還經常是叛匪的人,這些都是當時的客觀條件限制,平叛戰鬥的艱辛困苦也正在於此。

“我們一直追,把一股七八個敵人堵在山洞裡,都消滅了,沒能合圍,叛匪大部分跑掉了,我們還是抓住了幾個。”

米老說的抓了幾個,活捉叛匪的就是陳老。

“我們爬到半山腰,天已經亮了,叛匪發現了,當時我們就衝了下去,我看見兩個叛匪向一道山樑拼命跑,端著槍就追了上去。”陳老說到當年的戰鬥,聲音洪亮,手勢有力,當年那位勇猛衝鋒、奔跑如飛的新戰士彷彿又回來了。

“我從這邊的山坡上往下追,那兩個叛匪邊打槍邊往對面山樑上跑,要是讓他們翻過山樑,那邊的地形不知道是什麼樣,就麻煩了,我一邊用衝鋒槍點射壓制,一邊猛衝,溝裡一條小河,有三四米寬,水剛沒過膝蓋,我衝過去的時候,一下被水下的石頭滑倒了,右膝扯了一道大口子,當時也沒感覺,爬起來繼續往坡上追。”陳老挽起褲腿,右腿膝蓋上,一大塊傷疤赫然在目。

“我跑得快,幾下子就攆上了這兩個叛匪,一個特別壯的傢伙拿著一支叉子槍,保護著一個帶高帽子的,我用槍對準他,大聲命令他繳槍,這個叛匪還抱著槍不放,我上去踢了他一腳,把槍繳下來,放下槍就不能打了,我們有紀律,這個叛匪右肩被我的衝鋒槍打中了,衣服破了,沒流血,可能只擦破了袍子,這時候後邊戰士也上來了,我也再沒管這兩個俘虜,又向上繼續衝,登上山樑,想看看下面的情況。”

這時,陳老突然聽到班長姜生傑大喊:“陳麥志快臥倒”。

“班長一喊,我趕緊臥倒,幾乎在同時,一排排子槍就打了過來,一發子彈把我挎在右邊的彈匣包打了個窟窿,班長這聲命令救了我的命。”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陳麥志老人)

“班長來到我身邊,指著我的右腿說陳麥志你負傷了?我才發現右腿的褲子已經被血染紅了一大片,我跟班長說剛才過河時衝的太急,摔了一跤,不礙事。”

班長戰鬥經驗豐富,站在山樑上是最危險的地方,陳老當時一時追的興起,沒顧上利用地形隱蔽,經過這次生死一發之際,才真正理解了班長經常說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句話的意義,他至今念念不忘姜生傑班長,失去聯繫很多年了,姜生傑班長是陝北人,“班長救了我的命,他應該還在,有生之年多想再見上一面,這些年我總想著這件事。”

“叛匪的槍法非常準,那個槍叉子往地上一支,指那打那,這時候四班長楊佔忠過來了,他拿著那個叛匪的叉子槍,說陳麥志,伱繳的這支槍裡子彈還上著膛呢,我說剛才叛匪一直在用槍打我,我邊跑邊打,沒讓他架起槍來,楊佔忠這時把叉子槍架起來,對著遠處的叛匪開火,打倒了兩個叛匪。”

“楊佔忠槍法好,剛進班瑪時,有一次他到我們班叫上我,他拿了一支騎槍,我沒拿槍,跑到很遠的野外去打黃羊,他一槍就打中了一隻,那隻黃羊中彈了還跑,跑了一段路才倒下,我們倆興奮地抬著黃羊回來了。他叫我跟他去,是因為我跑得快。”

“沒想到剛到駐地,連長劉素真板著臉站在路口,劈頭蓋臉把他一頓訓,擅自出去打獵是違反紀律的,這時候指導員朱麥來過來了,說打了就打了吧,下次注意,給解了圍,連裡那次吃上了黃羊肉。”

九河溝裡,叛匪逃得很快,陳老和戰友們繼續往下追,“我又跑到最前面去了,叛匪邊逃邊往這邊打槍,有幾顆子彈就從我頭上飛過去,這時我第一個看到劉副連長帶著幾個人從另一個方向過來了,步話機上的天線特別醒目,”劉副連長帶著一個班,到森林邊上兜擊叛匪,這時也打過來了。

在繼續追擊的時候,陳老看見地上叛匪的屍體,腳上有穿皮鞋的,根本不像是當地人的穿著,班長催促繼續前進,沒有顧得上去搜,那時叛匪裡有美國中情局的顧問,都是空投過來的,這些穿皮鞋的十有八九是這些來頭。陳老覺得很可惜,如果去搜一搜,說不定有手槍之類的戰利品。

戰鬥結束了,這次戰鬥,是陳老第一次開槍,他發揮自己衝擊速度快的特長,奮勇衝殺,一下活捉了兩名叛匪,初戰中表現的非常勇猛頑強,為二排的九河溝戰鬥,爭得了戰果,米老回憶說,“陳麥志任務完成的好,表現很突出。”

硝煙散去,得知三名戰士犧牲,大家都難受的吃不下飯,米老說:“戰士們都很難受,大家平時朝夕相處的,我也難受,可還得給大家做工作,勸大家,人已經犧牲了,沒有辦法,大夥該吃飯還得吃,後邊還要行軍打仗,動員大家吃飯。”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這之後,又在班瑪縣搜剿叛匪兩個月,冬季時撤離回夏河。

1959年,我們騎一師一團四連二排五班,連長劉樹貞、排長米發、班長是我,副班長李久躍,戰士有陳麥志,高殿軍,張建功、李友勤、李遼。

我們一個班一挺輕機槍,配正、副射手,班裡一半步槍和一半衝鋒槍。 衝鋒槍每個人要背100多發子彈,步槍也要帶不少子彈。 每個班有一匹馬馱鍋灶、帳篷等,自己的馬馱自己的行李。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8年剛剛進入甘南時,糧食和供應還是有保障的,糧草由地方政府負責,以後發生困難,才有空投糧食和補給。 在高原上行軍,水燒不開,做飯時用鐵鍬挖個坑,要撿牛糞來燒,鍋裡的飯,經常是下面生的,上面熟的。在阿萬倉一帶行軍搜索敵人期間,出現了斷糧,只帶了三天的乾糧,我們要吃十一天。

排長米發最喜歡跟我們班一起,經常在我們班吃飯,住在我們班,睡一個帳篷。還記得部隊一搞到點牛肉,快吃飯的時候他就喊“五班長,給咱們包餡餅”,叫我們班包餡餅,把牛肉做成餡,放點鹽,做點死麵餡餅大家吃。

陳麥志1959年初補充到我們班,個頭比我還高,身材魁梧,陳麥志好學,精神頭特別好。這還是當年分別時,陳麥志給我的留念照片。

1959年冬天部隊撤回夏河後,1960年過完春節,我轉業到了蘭州一個軍工廠,年底被派到上海學習,1977年工作調動回到寶雞寶光集團,直到退休。


"

這是一位參加過平叛戰鬥的騎兵老班長,為我們講述騎兵往事,見證一段感人的戰友情誼。

我叫姜生傑,1935年出生,籍貫陝西省寶雞縣清溪鄉,是1955年冬天報名參軍的。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3年我小學畢業,那時候全國掃文盲,我小學畢業出來,在農村教夜校,下午教婦女,晚上教青年,主要就是教拼音字母和最基本的一些字。我上了四年小學(初小),本來父親讓我跟著村裡的先生去上高小(相當於初中),都已經說好了,結果父親大清早趕牲口進山了(秦嶺),走前給我母親留了話,又不讓我去了。那時候上學要自己背糧食,糧食很緊張,所以小學上完再沒念書,就在家勞動,查田定產搞了一個冬天,後面又參加了民兵訓練,教夜校。

1955年搞初級社,本來叫我當大隊的會計,但是我的文憑低了點,會計沒當上,1955年冬天正好部隊開始招兵,我就報了名去參軍。1956年正月初四,全村社員敲鑼打鼓,我戴著大紅花騎著馬,被同村的人歡送到清溪區政府,住了一夜,區裡晚上還舉辦了搭臺唱戲。1956年正月初六,區政府把各鄉新兵集中送到寶雞縣城虢鎮,開動員大會。兩天後,坐火車到天水步兵學校。1956年3月1日我正式授軍銜,我就算正式的解放軍了,在天水步兵學校入伍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剛發了軍裝後,在天水市照的照片,我們三個陝西寶雞縣一起入伍的戰友:姜生傑(左一)、郭高(中間)、陳柏友(右一)。天水步兵學校在天水市東邊,靠近城那裡,我們入伍後在練習營。1956年寶雞縣清溪鄉和磻溪鄉一起參軍進入天水步兵學校的人有:姜生傑(騎兵)、寄軍孝、張德發、羅高榮、郭高(騎兵)、蘇碎茂、王周科、白麥成、魏月禮(戰鬥中眼睛受傷瞎了,70年代我見過)、王清榮、沈選、任天福(騎兵)、陳柏友(騎兵)、毛具虎、李躍華、羅家有、張明芳(騎兵)。我當時分配到天水步兵學校練習營二連一排二班,排長是李自雄,班長是孟三四(志願兵,陝西人),副班長是丁上武,訓練半個月左右,1956年3月1日部隊舉行了誓師大會和授槍儀式,我成為了一名正式新兵,開始每天緊張的訓練(隊列、射擊),在天水步兵學校訓練將近有一年時間。

1957年甘南發生叛亂,3月份從天水步兵學校抽調三個連隊送到平涼,分配到騎兵一師一團四連三排七班,1957年四月至五月間,我們一團部分人員坐了三四天火車,到東北吉林雙遼縣接馬,馬匹從雙遼縣裝車,人馬再乘火車到寶雞火車下車,住了一晚,然後騎馬三天回到平涼駐地。接下來在平涼開始騎兵的馬技、射擊等軍事訓練,一直到1958年3月份,整個騎兵師開拔前往甘南參加平叛戰鬥。我們團騎馬出發到寶雞,然後上火車到蘭州下車,騎馬向夏河方向進發。

我們一團從蘭州出發,在臨夏住了一夜,第二天騎馬進夏河,在夏河發生了一次戰鬥,那天下午我們團剛剛進夏河,那個山谷很大,山高谷深,發現一小股叛匪,交火後叛徒逃竄,我們騎馬追擊,從山右邊包抄。那山太高了,看不到頂,先把哨兵放上去,往上爬估計要兩個小時,因為海拔高,大家爬的氣都喘不過來,結果剛剛爬到半山腰,接到通知收兵,然後沒有在夏河住,騎馬連夜到達合作縣,到達合作時已經是深夜,人累馬困,修整吃飯,喂完馬還沒有睡覺,又接到任務,又發現叛匪,繼續連夜行軍,去包圍夏河的一個山頭(忘記叫什麼山),行軍一個晚上,又得到消息,叛匪已經逃跑,沒有打上。這一天吃的東西也沒有,上級通知,從北邊向阿木去乎進發,合作往阿木去乎經過的草原基本上是平的,霧特別大,還沒到阿木去乎的山上,發現山頂上黑壓壓的似乎有人在活動,連隊命令包圍山頭,結果接近之後,才發現不是人,是一大群禿鷲,個頭跟人一樣大。

天黑到達了阿木去乎鎮,團部跟一連、二連和三連駐紮在阿木去乎北邊的河灘,我們四連駐到河對岸山下,離團部還有段距離。這裡的山上還住著很多老百姓,我們連就住在老百姓家裡,哨兵放出去後,我們四連才把馬放出去準備做飯,突然團裡派通信員到我們連報信,叛匪來了。原來叛匪從北邊的山上一窩蜂衝下來,衝向團部,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把二連和三連放出的哨兵打死了,一、二、三連都損失一些人。

叛匪騎馬提刀來襲擊,叛匪的刀比我們解放軍的馬刀要重,我們連馬上騎馬追,追過去之後叛匪已經逃跑。敵人在高山頂上集中著,我們連騎馬往山頂衝鋒,結果上坡馬跑不動,馬都呼吸不上來了,伸著舌頭吐白沫,人只有下馬,拉著馬往上衝,到了半山腰,上級命令我們連插到山後麵包圍敵人,這個時候最危險了,敵人在山頂,我們在半山腰,他們用杈子槍在上面打我們,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的敵人,子彈噗噗噗的打在腳下面,塵土飛揚,米發排長指揮我們“趕快臥倒,趕快從這邊往過插,麻利走快點”。那次雖然敵人在山上,槍打的遠,但是我們連隊沒有人受傷。

我們四連包圍過去之後,天已經開始黑了,準備拼刺,每個人胳膊紮了白毛巾,以防止傷到自己人。包圍過去之後,因為我們連包抄的方向,山勢陡峭,距離也太遠,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大部敵人已經衝出包圍圈逃了,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然後撤兵回到營地,我們的連長(張勇)在這裡被撤職了。我們團二連,就是任天福和陳柏友所在的連,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那裡山坡較為平緩,敵人剛好從這個方向往下突圍,二連傷亡嚴重,犧牲兩個排長,好像還有個副連長,這一仗犧牲很多戰友,二連三排幾乎全部犧牲。

時任指導員劉交旺對這場戰鬥有詳細的回憶:

" 連長負了重傷,副連長兩次中彈後犧牲,三排長犧牲了七班長七班副都犧牲了。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這是劉老講述一場親歷戰鬥時的一段話。

開始劉老語速很快,對六十年前的戰鬥過程記憶猶新,講到這句話時,劉老戛然而止,老人哽咽了 。

這場激戰,是當年騎兵一師一團二連三排阿木去乎西北達拉山戰鬥。

1958年的一天,二連連指率前衛排在達拉山中突然遭遇大批叛匪,先攻下叛匪盤踞的山頭制高點,隨後立即轉入防禦,孤軍面對數百名叛匪的三面圍攻,戰鬥一上來就打的異常激烈,連排幹部相繼傷亡,只剩下劉交旺指導員一人在指揮,從中午直打到晚上援兵到達 。時任連長王寶玉,指導員劉交旺,副連長蔡清雲,三排長王雲山 。

“那天,我們正在河那邊,卸下馬鞍,準備生火做飯,突然通信員騎馬跑來,說有敵情 。我們趕緊出發,衝進山裡,這時其他連隊在攻擊大山上的叛匪,參謀通知我們從側翼迂迴過去,我們就帶著三排繞過去打 。當時,一排配屬其他連隊戰鬥,二排負責攻擊另一處叛匪,我們身邊就這一個排 。”

三排在沿溝迂迴時,遭遇當面叛匪的阻擊,立即向山頭髮起攻擊,奪佔制高點 。

當時的叛匪有多少,劉老只說人特別多,火力非常密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據記載,圍攻三排的叛匪有四五百人之多 。

戰鬥打響,劉交旺指導員和三排長王雲山,帶隊攻打叛匪盤踞的山頭。

“我和三排長,他提個手槍,我提個手槍,一起往上衝,山頭上的子彈打的我們的馬亂跳,衝不上去,讓叛匪把我們壓在溝裡,就麻煩了 。”

“我們把戰馬讓副指導員帶著控馬兵看著,衝上去,打了沒多久 ,連長就負傷了。”

“三排長搶過戰士的衝鋒槍,就在我旁邊,半跪著打,打了才半分鐘,又被打倒了。”

劉老說的三排長王雲山,是1953年騎兵第一師的模範人物,那時是二連戰士,在黃河第一灣殲滅馬良主力時,隻身衝進敵群,用戰刀斃敵數名。這個上了師史的唐克山戰鬥英雄,就倒在了這場戰鬥中 。

在叛匪持續不斷的攻擊下,幹部的傷亡一個接一個。

“副連長帶著七班往那邊打,一下就中了兩槍。”老人指著身上兩處部位:“當時就犧牲了,副連長蔡清雲,我記得是四川人 。”

劉老講到戰友犧牲,聲音再度失控,這時,還是要轉開話題,勸慰劉老後我問:叛匪拿的應該都是老七九之類的步槍吧?

“對,他們沒有自動火器,也沒有手榴彈。可這個叛匪呢,有個特點,馬騎的好,很陡的坡都能騎馬跑下來,那裡家家有馬,戶戶有槍,他們那個杈子槍往地上一立,打中你不是腦袋,就是前胸,全是上半身,打的準得很 。”

“劉老,打到後面您用什麼武器,手槍還有子彈嗎?”

“打到後面,最近的時候,能看見大群叛匪露出的半截身子,就用輕機槍和衝鋒槍打,手槍不頂用,我一直在摔手榴彈 。”

“劉老,叛匪衝進七班陣地的時候,拼馬刀了?”

“ 不是,馬刀都在馬鞍上掛著,馬都集中在山下,我們徒步戰主要以火力殺傷敵人,肉搏時,戰士的騎槍有槍刺,我們那時排以下配馬刀,連級幹部不配。”

劉老講述:當時八班在身後的山包上,他身邊是七、九兩個班,七班在左下方山腰處,叛匪蜂擁而至,衝上了七班陣地,雙方肉搏在一起,當時,劉老在山上聽到了七班長喊口號,“ 他喊共產黨萬歲!我聽見了 ,這意味著七班全部犧牲了。”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連長兩次負傷,副連長、三排長相繼陣亡,陣地上只剩劉指導員在指揮,周圍叛匪麋集,情況十分危急。

三排副排長郭孟光,在另一側山頭上帶八班堅守。

七班長苗建華犧牲 。

(七班副犧牲,名字沒有留下)

八班機槍射手任天福犧牲 。

九班班長耿有明犧牲。

九班機槍射手王耀忠負傷。

九班56年老兵李懷清負傷,戰後立三等功。

戰鬥很殘酷,幹部、班長、機槍射手是對方重點殺傷對象 。

劉交旺指導員也掛了彩,左眼眶側部被槍彈擦傷,至今留有疤痕 ,這一槍明顯是奔著頭部來的。

劉老:“當時為了請求支援,我們把信號彈都打光了,沒有聯絡上,大家都很急。”

危急時刻,二連有兩個老兵表現出色,一個是軍醫張良才,一個是連部通信員何永澤。

激戰中,張醫生一面火線救護,一面拿起犧牲戰士的衝鋒槍奮勇戰鬥。連隊幹部會上,王寶玉連長提議,自己帶領傷員留下抗擊叛匪,讓劉指導員帶大家突圍,張醫生不同意,理由有三:一是堵截叛匪的任務完不成,不能撤;二是傷員行動不便;三是犧牲戰友的遺體帶不走。劉指導員支持張醫生的意見,決不能丟棄戰友 。

“我們那個軍醫好啊 ,他叫張良才,我對這個連隊不熟悉,打的最激烈的時候,他幫著喊口號,鼓勵士氣,堅定大家的信心。”

劉老:“情況緊急的時候,我留了一顆手榴彈,我對張良才說,如果頂不住,叛匪要是衝上來,咱倆在一搭,我來拉,決不能讓叛匪抓活的,當時已經做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後來我們又把叛匪打下去了。”

“為什麼不能讓叛匪抓活的呢,我以前在的那個部隊,軍區獨立團,駐電尕寺那邊,我帶過的那個連隊的一個排長,叫張根貴,平叛開始後,叛匪把電話線割斷了,他帶著一個排出去查線,被叛匪伏擊,全犧牲了,就跑出來一個戰士,是他讓戰士先跑,他自己掩護,最後負了傷,被叛匪抓住,拿這麼長的釘子,活活給釘死在牆上了 。當時我就想,決不能活著落到他們手裡 。”

“張良才是我們山西老鄉 ,是汾陽人。戰後,軍醫和通信員都立了功 。” 劉老說道。

劉老珍藏的一張照片,左邊就是張良才院長。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通信員何永澤在數天前的黨家溝戰鬥中,就衝破叛匪的阻擋,單人獨騎完成了送信任務。當時何永澤縱馬騰開襲步,飛奔而去。襲步是騎兵術語,指戰馬以全速奔馳。

此次戰鬥,他再次受命衝出去,通知二排前來支援, 劉老對當年的情景印象深刻:“通信員走的時候,還擔心我們,把他的衝鋒槍給我留下了。他騎上連長的馬就跑了,連長的馬好 。”

書中記載,何永澤只有一把軍刀,他抽出軍刀,騎馬衝了出去,叛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被他一衝而過,最後戰馬被跑垮,倒在地上,他爬上一座山,看到山下有人,聰明地滾下一塊石頭,聽出說話聲音是戰友,二排聯絡上了 。

“那時天已經黑了,突然從我頭上,向前方飛過去兩顆曳光彈,是通信員帶著二排上來了,打曳光彈通知我們 。”

增援部隊終於到了,苦戰並未結束。

“二排上來後,又激烈地打了一陣子,叛匪才撤了,五班長張元又犧牲了。”

等到趙子靈副團長帶著其他連隊趕過來,戰鬥已經結束,劉老回憶,趙副團長看到陣地上的烈士和傷員,心情難受,一語不發。

“犧牲的戰友,都用雨衣包著,集中在一個房子裡,第二天,用汽車送到合作去,埋在那裡,我為什麼這麼難受,很多人都還沒認識,他們就走了。”

劉老解放前入伍,解放時在六軍18師,後隨部隊改編為公安11團,任連指導員,參加1953年甘青川邊剿匪。1958年從部隊某預備學校畢業後調到騎兵第一師,1958年甘南平叛開始,騎兵第一師首戰王尕灘後,到二連當指導員。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阿木去乎這場仗,任天福和陳柏友犧牲了,任天福是清溪鄉任家山人,陳柏友是磻溪鄉的,我們都是一起參的軍。任天福跟我關係最好了,在徵兵驗收那天下午,我們新兵在寶雞縣虢鎮集合,部隊通知說當天不出發,第二天早上出發到天水,當時我們剛剛發了新軍裝。晚上我跟任天福商量:“咱們回家看一看吧,第二天就要出發了”,於是我倆換上新軍裝,把換下來的舊衣服帶著,連夜趕回家,在我家待了一下,在他家待了一下,在家沒睡幾分鐘,天亮前又趕回虢鎮,回去的時候新兵已經在集合上火車,要出發去天水了。

從合作往阿木去乎的行軍路上,本來他們二連在前,我們四連在後,後來團裡命令四連跟上,和二連齊頭並進,剛好在路上碰到了任天福,還跟他一起抽了支菸,說了一會兒話,結果他當天晚上就犧牲了。後面我寫了封家信告訴我父親,到任天福家裡去報個信,任天福的母親知道後眼睛都哭瞎了,我後來一直自責,是不是應該由部隊來通知會好一些,可是任天福是我一個村的,又是我最好的戰友,當時沒有多考慮,至今想起來都是嘆息。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阿木去乎戰鬥結束後第二天,繼續行軍,大概五一前經過碌曲到瑪曲縣(尼瑪鎮)的黃河邊駐紮,還記得五一勞動節部隊組織包餃子,下起了非常大的冰雹,把馬驚了,馬在草原上四散奔跑,丟了好幾匹馬。除了阿木去乎,瑪曲歐拉鄉那場戰鬥規模較大,我們連隊傷亡小,但是步兵傷亡人數較多。

黃河邊的歐拉鄉地區,山也很大,這場戰鬥幾個連隊一起包抄,我們連隊從東面沿著黃河包抄,另外的部隊從北邊山上包抄下來(步兵),這場戰鬥消滅不少叛匪,還有一些叛匪坐羊皮筏過了黃河,也有騎馬過黃河的叛匪,被水沖走了一些。蘭州派來了好多工兵,把羊皮筏子連起來,搭上木板,晚上步兵先頭部隊過河搶佔橋頭,當天夜裡只聽河對岸槍聲打的很激烈。第二天我們騎兵連過河,一直南下到達阿萬倉一帶,在阿萬倉一帶搜索叛匪好多天,一直到了久治縣,在白玉寺住了些天,後面接到任務,說班瑪縣的寺廟裡發現叛匪,沿馬可河這邊是原始森林,騎馬無法進入,米發排長就挑選精兵,帶領我們徒步夜襲這一股叛匪,叛匪逃竄進入了森林,後面在這一帶搜剿了很長時間 。

1958年後面逐步進入冬季,部隊返回夏河。1958年的平叛中,我是班裡的骨幹,所以1959年部隊讓我延期一年轉業,提升為二排五班班長,留部隊帶新兵,3月份又進入到班瑪縣,還去了壤塘縣。這時候陳麥志已經是我們班的戰士。 我們把兵馬駐紮在班瑪縣,出去到山上搜索叛匪,半山腰上沒有水,有戰士實在渴的受不了,喝了自己的小便。後面又轉到了九河溝,發生了九河溝戰鬥,陳麥志的回憶基本上都差不多。九河溝戰鬥我們班是主力尖刀班,在山上往山下從中路包抄敵人,米發排長跟著我們班,戰鬥是天不亮時發生的,我們從山上連續往山下打,衝下去後叛匪潰逃,我們又回到山上,才發現我們排六班的馮祿鎖和黨政和犧牲,戰友的屍體後來用馬馱了兩天,埋到了班瑪縣。這一仗我們班消滅了不少叛匪, 戰鬥中陳麥志表現出色,立了功。

以下是米發和陳麥志對九河溝戰鬥的回憶:

九河溝戰鬥,是1959年在青海果洛州班瑪縣境內,解放軍騎兵第一師一團,在多可河圍殲戰追剿叛匪時發生的一場激戰。四連擔任尖兵連,擔任尖兵排的二排,排長就是米發老人,而戰鬥中抓獲俘虜的,就是衝鋒在前、初戰表現出色的陳麥志老人,當年一團四連二排五班的自動槍手。

米老和陳老,當年一個是指揮員,一個是戰鬥員,兩位老人的親歷,分別通過口述,從不同角度真實還原了這場戰鬥。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米老與陳老)

1959年七月,騎一師一團在班瑪牧區的追剿中,在九河溝發現大股叛匪在河谷內集結。

米老:“九河溝戰鬥,當時我們團裡,四連是尖兵連,我帶的二排是尖兵排,團裡的部署是,我們排上到山頂,沿山樑往裡插到九河溝溝底,沿溝口往上打,其它連從正面往下攻,這樣敵人就跑不了了。”

“我們就開始連夜往山上爬,那座山太陡了,滿山的石頭,腳板一踩嘩啦嘩啦石頭往下滾,把我們爬的累的,地圖和實地相差太大,天都快亮了,爬了大半夜,才爬了一半,九河溝有一二十里長,再想上到山頂再插向溝口,根本不可能了。本來是要不驚動敵人,從山頂繞過他們,插到溝口包圍起來再打。這時敵人發現我們了,開始打槍。離最近的敵人只有一百多米,這時連裡下來的劉副連長,情況不熟悉,就跟我商量,說老米,你看咋弄了?”

“我說還咋弄了,再往溝口插已經趕不到了,打吧,放跑了敵人,到時候說咱們戰鬥思想不積極,要負責任的。我說你帶一個班往森林那邊抄過去,堵住那邊,我帶兩個班直接往下打,就這樣,我帶著兩個班就衝了下去,河道彎彎曲曲的,叛匪一半人掩護,一半人跑,交替掩護著逃跑,敵人每到一個拐彎就停下來打,我們也停下來打,子彈濺起的水弄了我一頭一臉,敵人跑,我們再追,就這樣一路攆著打,

“馮祿鎖犧牲了,黨政和也犧牲了,還有一個戰士,也是六班的,名字我怎麼也想不起來了。黨政和是一連長高佔林的通信員,調到我們排當副班長,可靈活、可精幹了那孩子,可惜了。”

“馮祿鎖個子可大了,長得特別魁偉,就讓他去扛機槍,那孩子可好了。哎,敵人打中了他的彈藥包,結果彈藥包炸了,我看見他的時候,還有一口氣,頭一天出發前,大家都吃點乾糧,我看見他不吃,問他你咋不吃哩,一會要夜間行軍,這孩子也不說話,我一看,乾糧袋都空了,個子大能吃,我就把自己的炒麵給他倒了一碗,犧牲了,我就想,當時應該多給他倒一點,每次想起來,可後悔了。”

在講述親身經歷的戰鬥時,實事求是,語言樸實無華,非常真實,是這些騎一師老前輩們最令人敬佩之處。

這場戰鬥,由於地形不熟,地圖與實地偏差太大,二排根本不可能上到山頂再沿山樑插到溝口對叛匪達成合圍,把包圍戰打成擊潰戰,純屬無奈。正應了陳賡大將那句著名的論斷:再好的作戰計劃,槍聲一響,作廢一半。

戰士們剛從斷糧中熬過來,體力都沒有恢復,連隊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還要攀爬高海拔缺氧的大山。如果要承擔責任,二排當然是冤枉的,米老果斷臨機處置,發現情況後,立即指揮全排衝下山,向匪群發起攻擊,米老的指揮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可挑剔,全排迅速接敵戰鬥,窮追猛打,六班戰鬥骨幹和機槍射手當場犧牲,戰鬥作風更是沒說的,挨批評主要是因為犧牲了三名戰士。

對於受批評,米老當然想不通:“就這還受批評了,(上級)說你們打的很英勇,但怎麼指揮的,犧牲了三個戰士,十個叛匪換我們一個戰士我們也不換,一下犧牲了三個。”米老說到犧牲三個這幾個字時,聲音一度哽咽,米老的女兒怕父親動感情傷身,勸父親不要說了,米老卻很固執:“你不要管,說的這裡了,不說,以後我記不起來咋辦。”

“打仗就要犧牲人,我們沒有怕死,如果不是我們果斷往下衝,追著叛匪使勁打,一個叛匪也消滅不了,那些戰果也沒有,只要沒有怕死,擔責任就擔吧,當時我就想,已經到不了溝口了,又犧牲了三個戰士,這回肯定要受批評,受處理。我們只能猛衝下去打,打死就打死,打死去球,死了啥也聽不見了,”米老率直豪爽,對當時的心理坦言不諱。

地圖與現地不符,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騎兵第一師58年平叛時,晒銀灘戰鬥就因地形原因與11師步騎協同出現脫節,沒有圍住叛匪,可生託落哈戰鬥還是地圖與實地不符,找的嚮導還經常是叛匪的人,這些都是當時的客觀條件限制,平叛戰鬥的艱辛困苦也正在於此。

“我們一直追,把一股七八個敵人堵在山洞裡,都消滅了,沒能合圍,叛匪大部分跑掉了,我們還是抓住了幾個。”

米老說的抓了幾個,活捉叛匪的就是陳老。

“我們爬到半山腰,天已經亮了,叛匪發現了,當時我們就衝了下去,我看見兩個叛匪向一道山樑拼命跑,端著槍就追了上去。”陳老說到當年的戰鬥,聲音洪亮,手勢有力,當年那位勇猛衝鋒、奔跑如飛的新戰士彷彿又回來了。

“我從這邊的山坡上往下追,那兩個叛匪邊打槍邊往對面山樑上跑,要是讓他們翻過山樑,那邊的地形不知道是什麼樣,就麻煩了,我一邊用衝鋒槍點射壓制,一邊猛衝,溝裡一條小河,有三四米寬,水剛沒過膝蓋,我衝過去的時候,一下被水下的石頭滑倒了,右膝扯了一道大口子,當時也沒感覺,爬起來繼續往坡上追。”陳老挽起褲腿,右腿膝蓋上,一大塊傷疤赫然在目。

“我跑得快,幾下子就攆上了這兩個叛匪,一個特別壯的傢伙拿著一支叉子槍,保護著一個帶高帽子的,我用槍對準他,大聲命令他繳槍,這個叛匪還抱著槍不放,我上去踢了他一腳,把槍繳下來,放下槍就不能打了,我們有紀律,這個叛匪右肩被我的衝鋒槍打中了,衣服破了,沒流血,可能只擦破了袍子,這時候後邊戰士也上來了,我也再沒管這兩個俘虜,又向上繼續衝,登上山樑,想看看下面的情況。”

這時,陳老突然聽到班長姜生傑大喊:“陳麥志快臥倒”。

“班長一喊,我趕緊臥倒,幾乎在同時,一排排子槍就打了過來,一發子彈把我挎在右邊的彈匣包打了個窟窿,班長這聲命令救了我的命。”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陳麥志老人)

“班長來到我身邊,指著我的右腿說陳麥志你負傷了?我才發現右腿的褲子已經被血染紅了一大片,我跟班長說剛才過河時衝的太急,摔了一跤,不礙事。”

班長戰鬥經驗豐富,站在山樑上是最危險的地方,陳老當時一時追的興起,沒顧上利用地形隱蔽,經過這次生死一發之際,才真正理解了班長經常說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句話的意義,他至今念念不忘姜生傑班長,失去聯繫很多年了,姜生傑班長是陝北人,“班長救了我的命,他應該還在,有生之年多想再見上一面,這些年我總想著這件事。”

“叛匪的槍法非常準,那個槍叉子往地上一支,指那打那,這時候四班長楊佔忠過來了,他拿著那個叛匪的叉子槍,說陳麥志,伱繳的這支槍裡子彈還上著膛呢,我說剛才叛匪一直在用槍打我,我邊跑邊打,沒讓他架起槍來,楊佔忠這時把叉子槍架起來,對著遠處的叛匪開火,打倒了兩個叛匪。”

“楊佔忠槍法好,剛進班瑪時,有一次他到我們班叫上我,他拿了一支騎槍,我沒拿槍,跑到很遠的野外去打黃羊,他一槍就打中了一隻,那隻黃羊中彈了還跑,跑了一段路才倒下,我們倆興奮地抬著黃羊回來了。他叫我跟他去,是因為我跑得快。”

“沒想到剛到駐地,連長劉素真板著臉站在路口,劈頭蓋臉把他一頓訓,擅自出去打獵是違反紀律的,這時候指導員朱麥來過來了,說打了就打了吧,下次注意,給解了圍,連裡那次吃上了黃羊肉。”

九河溝裡,叛匪逃得很快,陳老和戰友們繼續往下追,“我又跑到最前面去了,叛匪邊逃邊往這邊打槍,有幾顆子彈就從我頭上飛過去,這時我第一個看到劉副連長帶著幾個人從另一個方向過來了,步話機上的天線特別醒目,”劉副連長帶著一個班,到森林邊上兜擊叛匪,這時也打過來了。

在繼續追擊的時候,陳老看見地上叛匪的屍體,腳上有穿皮鞋的,根本不像是當地人的穿著,班長催促繼續前進,沒有顧得上去搜,那時叛匪裡有美國中情局的顧問,都是空投過來的,這些穿皮鞋的十有八九是這些來頭。陳老覺得很可惜,如果去搜一搜,說不定有手槍之類的戰利品。

戰鬥結束了,這次戰鬥,是陳老第一次開槍,他發揮自己衝擊速度快的特長,奮勇衝殺,一下活捉了兩名叛匪,初戰中表現的非常勇猛頑強,為二排的九河溝戰鬥,爭得了戰果,米老回憶說,“陳麥志任務完成的好,表現很突出。”

硝煙散去,得知三名戰士犧牲,大家都難受的吃不下飯,米老說:“戰士們都很難受,大家平時朝夕相處的,我也難受,可還得給大家做工作,勸大家,人已經犧牲了,沒有辦法,大夥該吃飯還得吃,後邊還要行軍打仗,動員大家吃飯。”

姜生傑老人繼續回憶道:

這之後,又在班瑪縣搜剿叛匪兩個月,冬季時撤離回夏河。

1959年,我們騎一師一團四連二排五班,連長劉樹貞、排長米發、班長是我,副班長李久躍,戰士有陳麥志,高殿軍,張建功、李友勤、李遼。

我們一個班一挺輕機槍,配正、副射手,班裡一半步槍和一半衝鋒槍。 衝鋒槍每個人要背100多發子彈,步槍也要帶不少子彈。 每個班有一匹馬馱鍋灶、帳篷等,自己的馬馱自己的行李。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1958年剛剛進入甘南時,糧食和供應還是有保障的,糧草由地方政府負責,以後發生困難,才有空投糧食和補給。 在高原上行軍,水燒不開,做飯時用鐵鍬挖個坑,要撿牛糞來燒,鍋裡的飯,經常是下面生的,上面熟的。在阿萬倉一帶行軍搜索敵人期間,出現了斷糧,只帶了三天的乾糧,我們要吃十一天。

排長米發最喜歡跟我們班一起,經常在我們班吃飯,住在我們班,睡一個帳篷。還記得部隊一搞到點牛肉,快吃飯的時候他就喊“五班長,給咱們包餡餅”,叫我們班包餡餅,把牛肉做成餡,放點鹽,做點死麵餡餅大家吃。

陳麥志1959年初補充到我們班,個頭比我還高,身材魁梧,陳麥志好學,精神頭特別好。這還是當年分別時,陳麥志給我的留念照片。

1959年冬天部隊撤回夏河後,1960年過完春節,我轉業到了蘭州一個軍工廠,年底被派到上海學習,1977年工作調動回到寶雞寶光集團,直到退休。


老兵回憶:連長重傷,副連長、三排長犧牲,機槍讓叛匪搶走了

姜老的回憶看似平淡,卻很珍貴:這份回憶,不僅對老四連的轉戰路線做了清晰的記錄,而且還提供了56年天水步校新兵戰友、以及58年後二排五班的名單,特別是兩位烈士的情況,相關都資料未見記載,這些回憶非常重要。對於個人的戰鬥細節,姜老講的不多,但我們應該想象的到,一位平叛時期戰鬥班的骨幹、老班長,在非常時期超期服役,不僅要帶領全班奮勇戰鬥,還要保護和照顧新戰士,帶好兵,鼓足勁,爬冰臥雪忍受飢寒,在空氣稀薄的高原常年轉戰,何等不易!艱苦歲月都寫在了照片上,寫在臉上,看那時的軍人,老兵一臉的堅毅,新兵一臉的無畏。

姜老的兒子是在成都從網上看到本系列,發現有陳老尋找老班長姜生傑,上個月聯繫上了陳老,又專程從外地趕回父親身邊,整理了這份口述。我也託付他多問老人一些讀者關心的話題,姜老年事已高,就記憶所及做了回憶。老人們有些事記不起來或不願提及,是大家必須理解的,當年參加過戰鬥的劉交旺、郭文忠、米發、王志輝、鄒文俊、陳麥志等老人,無論是來自察騎綏騎騎一師、還是步騎炮後勤,說起戰友的犧牲,無一不是情緒難以自制,流下眼淚,我或是隻能握住他們當年掄騎兵軍刀的手,不知如何勸慰;或是在錄音裡聽到老人突然哽咽,然後長時間不再說話,只聽到老人兒女們在安撫,這些感染人心的情景,實在難以表述。對老班長,陳老終生難忘:

“新兵沒經驗,不是班長喊我臥倒,那一排槍過來,我就沒命了,經歷生死,才理解班長一再強調要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意義,是班長把我這個兵帶出來的,我想念老班長!”

自1961甘南分別,姜老與陳老已經失去聯繫長達58年,陳老這張平叛時期頭戴棉毛軍帽的照片,自己都沒有,而老班長一直珍藏至今。(陳老只有一張65年在托裡的老照片,其他的都給出版社了,下落不明。)八一前夕,兩位當年英武的騎兵戰士在垂暮之年,終又重逢,夙願得嘗,實在可喜可賀!這份戰場上的生死戰友情,跨越世紀,歷久彌堅,堪稱軍旅佳話。祝所有老戰士們健康幸福!

本文作者:徐渡瀘,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本文摘自作者的《騎兵向西》,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朋友圈。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盜圖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