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是門技術活,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的命

機關槍 武器 一戰 火箭彈 武器正能量 2019-06-05
“挖坑”是門技術活,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的命

無論是在曾經還是現代的戰爭中,工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戰中德法兩國在西線陷入了塹壕戰,塹壕挖的越來越深,越來越系統化,根據距離敵軍的不同分出了不同的階梯,不同階梯的戰壕之間又有通道進行連接。戰後法國在法德邊境的馬奇諾防線可以說是軍事工事的巔峰之作(儘管後來事實證明並沒有能夠擋住德軍的機動化部隊)。時至今日,在現代化,信息化的戰爭中,普通的軍事工事仍有著其用武之地。

“挖坑”是門技術活,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的命

軍事工事並不是起源於熱兵器時代,而是隨著熱兵器時代的到來逐步發展到了巔峰。古代的陷馬坑和拒馬都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的軍事工事,現代的步兵工事主要是塹壕和散兵坑。在大家的印象中的步兵工事都是電視中表現的那樣,挖掘一道壕溝,前面放上沙袋,士兵趴在壕溝裡面漏出頭向射擊。的確這是最簡單的步兵工事,但是在影視作品中卻很少出現散兵坑的鏡頭,實際上散兵坑和戰壕是混合使用的,並且散兵坑的挖掘有很多的講究。

“挖坑”是門技術活,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的命

散兵坑的主要形式以雙人坑為主,當然在一些特殊的陣地中可能會出現單人坑。挖掘雙人坑有著很多好處:首先兩個人可以相互配合,防止出現一個人腹背受敵的尷尬,另外在戰事不吃緊的時候,兩個人還可以輪班休息,確保戰士的體力。沙袋和泥土堆在散兵坑的前面的確能夠抵擋一般的步槍子彈,但是如果火力猛的機槍或者是火箭彈之類的重火力武器,沙袋根本是無能為力的,所以說電視上一排子彈射過來,戰士把頭往沙袋地下一低就會安然無事的劇情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挖坑”是門技術活,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的命

在通常情況下,散兵坑正面都是用掩體擋住了,正面進攻的人不能夠看見散兵坑裡面的人,當然散兵坑裡面的人也不會把頭伸出掩體去挨槍子。主流的作戰方法是散兵坑裡面的兩個人分別向兩邊的四十五度角範圍進行攻擊,普遍情況下人在進攻的時候,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於正面,而忽略側方發生的事情,至於己方散兵坑正面的敵人就交給旁邊散兵坑裡面的戰友來處理了。再加上合理配置的機槍陣地和狙擊手陣地,形成嚴密的火力網。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涉及到散兵坑中戰士的身家性命。在散兵坑的底部要挖上一條溝,並且士兵匍匐的地方要有一定的坡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敵人的投進散兵坑的投擲武器能夠順著斜坡滾入底部的那條溝,縮小爆炸範圍,減少對士兵的彈片濺射傷害。另外散兵坑的寬度也不能太寬,如果太寬的話,敵人的炮彈也就更容易落到散兵坑當中了。

“挖坑”是門技術活,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的命

除了上述的所有方面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無論是戰壕還是散兵坑都要在後方挖掘一條簡單的壕溝,這條壕溝並不是用來作戰的,而是用來撤退,可以說這是一條退路。在防守作戰的時候,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在必要的時候戰士必須撤出工事。但是在撤退的時候總不能直接跳出戰壕往後跑吧,那樣的話就不是撤退而是送命了,因此必須要留一條後路。

“挖坑”是門技術活,不瞭解這些知識,自己挖的坑會要了自己的命

在挖掘戰壕和散兵坑的時候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形,在做出最佳防禦的同時還能夠保證最大的火力輸出。平原,森林,山地,河灘等等不同的地形,都有不同的特點,利用地形合理的構築工事,並且做一些偽裝是步兵尤其是工兵的必修課。往往來說山地是不利於進攻方的地形,如果土質再疏鬆一點的話,是十分有利於防守方的,而平原地區恰恰相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