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基督受難七言律詩《基督死》

基督教 耶穌 康熙 約翰福音 心靈契約 心靈契約 2017-10-14

功由十架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

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

七言一畢萬靈啼。

這是康熙皇帝寫的關於基督苦難的七律,詩的內容非常明顯,我就不解析了。詩中把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兩等十五個數詞與分、寸、尺、丈四種度量全部巧妙地貫穿其內,從中可以看出康熙帝對天主教的認識是相當的深刻,且格律詩的造詣極高。

康熙大帝基督受難七言律詩《基督死》詳解:

康熙皇帝《功成十架》

 清朝康熙皇帝(1662-1772)在國事紛繁之際,常和那些遠涉重洋而來的外國傳教士談道。由於他熟悉聖經和教會歷史,在世曾寫過許多教會題材的對聯和詩歌。現今教會流行的《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義至仁慈》的名聯,就是康熙皇帝的傑作。

康熙皇帝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架上,曾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名日《基督死》,人稱《康熙十字歌》,這是一篇體會基督受難即景的佳作。它告訴我們,康熙皇帝曾熟讀四福音書,他非常瞭解耶穌被釘前夕受審經過;承認十字架之血是「百丈恩流」,特別領受耶穌在十架上說的話,故有「七言一畢萬靈啼」的感述。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痛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

康熙皇帝精古詩韻律,用「八齊」寫這首詩,押韻嚴謹。這首七律雖只有八句五十六字,但卻將耶穌從被捕到殞命的主要情節,描繪得淋漓盡致。奔放的詩句和整齊的韻律相結合,使人讀來鏗鏘有力,意味無窮。如果一面讀詩,一面默想基督苦難經歷中那些 悲痛場面,必會歷歷在目,催人淚下。然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這巧妙的詩句,絕非輕易信手捻來,如沒有熟讀聖經,深刻理解耶穌釘死十架的意義,及勤操筆墨,反覆推敲,素含深遂語言工底和豐富想象力是絕不會雕琢出如此佳美的詩句來。

另外,這首詩還有一個獨特有趣之處,就是他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半兩百千萬15個數字和分寸尺丈4種度量全部巧妙地貫穿其內,給讀者以量大,鏡明之感。同時又顯得裡外和諧,縱橫呼應,恰到好處,毫無牽強之意。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功成十字血成溪」,用開門見山的手法向人們揭示:頂天立地的救贖大功,乃是藉著耶穌基督悲慘地釘死在十字架上才得以完成。祂在受難的過程中,從橄欖山祈禱通體流血汗(路22﹕24),到身懸十字架被長矛刺透肋旁所流出的血和水(若19﹕34),確實可彙集而成涓流。至於用「溪」字來做比喻,可以聯想,「溪」緊連於「泉」,那血就必然有噴湧之勢,分流之廣,聖潔之美,渴慕之眾,刺心之痛,功效之巨。再者耶穌基督在普世全球世世代代的彌撒中領取聖體聖血中的流血死亡,那「血成溪」就不是過分誇張,而是更確切的指出基督流血程度之深,救恩之大。

詩的第二句,「百丈恩流分自西」告訴我們,因著救世工程的完成,正如救主耶穌祂高深莫測不可估量的恩寵,才源源不斷地向四面八方流向人間,充滿宇宙的每個角落。普世萬民,當然也包括中國人民,賴著這恢復生命的寶貴活泉,方可獲得救恩的分施和永生的希望。「分自西」指中國萬民救恩來自西域,耶穌釘死在西域的耶路撒冷,而我們中國在西域的東部。從作者角度談到「分」,那是對耶穌聖血的感恩,分明道出,救恩輪到作者自己,乃至自己的國家。

第三句「身列四衙半夜路」,是指耶穌被捕後,先被押送到亞納斯府內,「因為亞納斯是本年作司大祭蓋法的岳父」(若18﹕24),但他審問毫無結果,便把耶穌送到蓋法那裡去(若18﹕24)。蓋法和那些司祭長和經師與百姓的尊長早就想謀殺耶穌(路19﹕47,22﹕2),但因為「沒有殺人的權柄」(若18﹕31),等到凌晨,又把耶穌送進比拉多總督衙內(若18﹕28)。彼拉多見事情棘手,為了推卸責任,便又來個一退六二五,將耶穌轉送到黑落德王那裡(路23﹕7)。黑落德聽說耶穌顯過許多神蹟,早就想看看祂,如今一見,便仔細地盤問起來。但耶穌對待他這個衣冠禽獸的態度卻始終是一言不發,黑落德無可奈何,只好又把耶穌送回比拉多那裡(路23﹕8-12)。如此推來送去的折騰,耶穌不得不用半夜的工夫跟著惡眾跑冤枉路,預表世界黑暗如夜,耶穌來得正是時候。

第四句是「徒方三背兩番雞」,門徒四處逃散(谷14﹕50),唯獨伯多祿暗隨耶穌後面,進入大司祭蓋法庭院,想看個究竟(瑪26﹕58)。但因為「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谷14﹕38),僅在幾個僕人和使女的詢問下,竟接二連三地發咒起誓否認自己是主耶穌的門徒。這應驗了耶穌在受難前對他的預言「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谷14﹕66-72)此句引入雞的叫聲,實在妙哉,儘管人的軟弱,悖逆耶穌的旨意,但它仍深愛世人,用雞的叫聲,把光明帶給人們。

第五句「五千鞭撻寸膚裂」的句首,作者巧妙地用「五」開始。比拉多明知耶穌無罪(若19﹕4),但卻懾於惡眾的恐嚇﹕「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忠臣。」(若19﹕12)它生怕丟掉自己的烏紗帽,妄圖用鞭打耶穌來討好民眾而神離魂行(路23﹕13-16)。

根據傳說,耶穌在比拉多衙門內,盡扯其衣,鞭責五千有餘,全體剝傷,血流不止,其痛苦之狀慘不忍睹,實難用筆墨描述。史料考證,當時羅馬式的皮鞭,乃是一杆多頭,而每條皮革製成的繩頭上還嵌有一些鉛丸和骨制尖金鉤,一鞭打下,便有數根繩落身,血肉橫飛,使人無法忍受,故「五千鞭撻寸膚裂」確係真實之詞。再者,「寸膚裂」不僅表明耶穌聖身遍體鱗傷,而且更有「肉爛三分」之甚。

第六句「六尺懸垂二盜齊」用「六」開始。耶穌聖軀釘在十架上之後,惡眾便把十架豎立起來,將耶穌身體舉離地面六尺以上,引人注目。與耶穌同釘的還有兩個罪大惡極的強盜,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是惡人們精心策劃故意這樣做的,為了羞辱耶穌,將祂置身於盜賊匪類之間,與歹徒並列,讓來來往往的惡眾觀看恥笑。與耶穌同釘的左盜,也竟然口出惡言凌辱耶穌(瑪27﹕38-44,路23﹕29)。

詩的最後兩句「慘慟八垓驚九品」和「七言一畢萬靈啼」,說明耶穌的奇苦劇難,震驚了八方官民之眾。當時的猶太民眾,雖則麻木不仁,漠然視之,但所有敬慕耶穌基督的人、門徒、已睡的聖人和天使,都深知救主聖死的偉大意義,這關係著普世萬民的生死禍福。「萬靈啼」即道出耶穌的死將換取萬人得救的時刻已真正到來。

耶穌懸在十字架上,前後說了七段話。

其一是為釘祂的人祈求,求天父寬赦:“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路廿三34)

其二,是憐憫安慰右邊的強盜:“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路廿三39-43)

其三,當愛徒若望的面,對祂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若十九25-27)

其四,是高聲呼求天父:“厄裡、厄裡、肋瑪撒巴黑塔尼!”意思是說:“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我!”(瑪廿七46;谷十五34)

其五,是渴望人類歸向天父﹕“我渴!”(若十九28)。

其六,是再一次大聲呼求天父:“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路二十三46)。

其七,是向人類宣佈救世大功已告成﹕“完成了!”(若十九30)

十字架七言散見於四福音﹕瑪竇福音、瑪爾谷福音各記一段,但內容相同,路加福音、若望福音各記三段,合起來共七段。

耶穌七言一畢,便低頭氣絕,其時天顯異象﹕太陽失光,地動山搖,磐石崩裂,墳墓自開。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已睡的聖徒也從墳墓裡出來,進入聖城,向許多人顯現(瑪27﹕51,路23﹕44-45)。無論有靈無靈之物,都顯得異常哀痛,證明主耶穌乃天父真神的兒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