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文 | 劉起


故鄉三部曲之後,賈樟柯的方向改變了。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任逍遙》(2002)


他不再以個體經驗的書寫來呈現社會現實,而是以一個外部他者的目光來觀察審視,由此找到了另一種視角——更宏大、更抽離、更客觀。雖然,他再也沒有寫出過像小武一樣深刻的人物,但從個體性進入社會性,就獲得了一種結構性的力量,對社會的總體性有了某種把握——「社會的總體性是可以被感知的,但似乎要從外部」(詹姆遜)。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小武》(1998)


故鄉三部曲是從個體記憶與生命經驗出發的作品,他無需選擇視角,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將故事講述出來。但當他離開故鄉汾陽,去呈現一個全然陌生的三峽,又應該選擇何種視角?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三峽好人》(2006)


賈樟柯沒有選擇奉節當地人作為故事主體。這一方面來自於創作者自身的侷限——對於奉節,賈樟柯是一個外部的他者,在某種程度上他是無力把握這一現實的。而正在拆遷中、急速變化的小城也帶來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讓他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獲得一種深度的理解。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三峽好人》(2006)


另一方面,對於當地人而言,三峽變遷固然更有切膚之感,但這變化過於猛烈迅疾,幾乎讓人喪失了反應的能力,只能以麻木被動迴應這一現實。在那個新與舊交替的時刻,這些人們,被歷史的風暴推著向前走,流離倉惶地走向全然未知的未來,無暇回頭,更顧不上感傷或懷舊。所以,身處變化之中的奉節人,不見得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為太近了。

而一個外地經過的遊客,也不可能與這個消失中的小城,發生任何情感上的關聯,只能是一個事不關己的他者。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三峽好人》(2006)


賈樟柯找到了一個特別巧妙的切入角度。

《三峽好人》是兩個關於尋找的故事。一個男人,從山西來尋找16年未見的妻子。一個女人,尋找兩年失去聯繫的丈夫。韓三明和趙濤是異鄉人,但他們的妻子/丈夫生活在這裡,於是,便建立起他們與這一空間某種緊密的情感關聯。影片通過這兩個外來者的眼睛,來審視正在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三峽,以及三峽工程中遷徙的人。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三峽工程是現代性的絕好文本,新與舊交替的現實以及由這個現實所引發的現代性問題,在三峽改建工程中被強烈地凸現出來。

西方影評人Shelly Kraicer認為,「《站臺》是關於迷失在時間中的中國,而《世界》是迷失在空間中的中國。」從這個角度來看,《三峽好人》更宏大,捕捉到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歷史時刻——進步的風暴刮來,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

在這異常緊張的節點,地理成為歷史,歷史成為地理,時間與空間前所未有的成為一體。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賈樟柯記錄下這一驚心動魄、一去不復返的時刻與地點,鏡頭中的廢墟、漢代古墓、巨大的「拆」字、霓虹燈大橋、江面中央長草的小土。有了《三峽好人》,我們有幸親眼目睹一次滄海桑田。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這座消失中的小城,疊映著過去與現在的重重痕跡,青石街5號早已成為被淹在水裡長草的土包,讓人來不及生髮出「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喟嘆,就被洶湧的時代潮流裹挾著,像本雅明筆下的新天使,是背向,而非面向,未來——被名為進步的風暴吹得一步步退向未來。

人們曾經在這裡存在過的證據,變成了一條條存儲在電腦中的冰冷數據。這臺經常死機的電腦,像是一個帶有諷刺性的隱喻,預示了那些流落四方的人們終將茫然不知所終。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一切人與人的情感聯結、一切關於往昔的記憶、一切個體的生命經驗,都會在這種劇烈的社會變革中,被粉碎、被摧毀、被遺忘。就像本雅明所說,「並沒有什麼恆常之物」。

兩個異鄉人穿街入巷,遊走尋覓,行行復行行,在廢墟上尋找自己的過去,韓三明固執地尋找一段遺失了的感情,趙濤則心不在焉地尋找一段消逝了的感情。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他們是作者的替身,作為外來者,他們對周圍的物質現實不會有一種習以為常的目光,這種習以為常會讓人喪失敏感性。賈樟柯藉助兩個外來者陌生而新鮮目光,重新審視這一歷史性時刻中所包含的恆常之物。

這些景觀,在奉節人眼中只是最普通不過的日常切片,但在兩個異鄉人眼中,就變成了一種驚心動魄的奇觀——新與舊、毀滅與重生。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影片有著異常工整的雙線結構。這兩種尋找,雖然有著不一樣的前因後果,卻都是在尋找舊日的感情,也同樣迷失在新舊更迭的三峽。

韓三明與趙濤代表舊,他們對過去有一種不捨,一種不願意放手的留戀,所以他們千里迢迢,來到這座即將消失的城市,憑著一絲並不確鑿的、情感曾經存在的證據,試圖挽留舊日的情感。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在這一新舊交替的奇特空間中,兩個遊蕩者,連同他們想要找的人,一起迷失了。三峽工程所帶來的空間、時間的巨大斷裂,使韓三明與趙濤的尋找旅程,變得撲朔迷離,充滿了錯位與無奈。

面對著江心中留下的那塊雜草叢生的小小土坡,面對那臺經常死機的記錄麻么妹地址的電腦,面對麻老大漂浮在江上的船,韓三明是無能為力的。走過丈夫工作過的工廠的廢墟,走過那個存在了幾千年的漢代古墓,進入丈夫經常出入的十幾層的現代酒店,卻始終尋而不得,趙濤也同樣無可奈何。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兩個人彷彿站在了現代性的十字路口,想要伸手抓住一點什麼,但時代的風暴過於猛烈,個人在其中不免太過渺小無力,終於迷失了。

與此相對,麻么妹和斌斌,則代表一種新。他們跟隨時代浪潮,走入了新世界。但需要區分的是,作為社會底層的麻么妹,是被動變化,在社會時代變遷中,被動的推著向前走,卻不見得進入一個更好的世界(麻么妹說,我過得不好)。而沈紅(趙濤飾)的老公斌斌,則是主動變化的個體,在商業大潮中順勢而為,是社會變遷的既得利益者,是全身心擁抱這一變化的人。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兩段情感的最終結果也有一種對照:韓三明十六年未見妻子,卻依然苦苦堅守。趙濤兩年未見丈夫,卻決定放棄了。一種是前現代的情感模式,有著尾生抱柱的死守;一種則是現代的情感模式,是淡了即棄的茶葉。賈樟柯用十六年與兩年的強烈對照與反差,來表達人們對於新與舊的不同態度。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所以,《三峽好人》選擇這樣的故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曾經看到一種質疑:「為什麼這個尋找妻子的故事必然要發生在此時此地?人物內心情感世界和這個外部現實空間有沒有必然的關聯?」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兩段情感史,與三峽變遷這一社會現實,並不是割裂的、脫離的,而是有著一種內在的情感關聯。賈樟柯將社會變遷史抽象為個人情感史,韓三明與趙濤對舊日情感的留戀,投射為他們對這一地點的懷舊。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而賈樟柯劍走偏鋒的表達,在於《三峽好人》中,奉節當地處於變遷中的人們,與韓三明和趙濤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

我們在影片呈現的情節中,幾乎看不到太多當地人對於故鄉的留戀與不捨,那些拆遷辦、舊工廠中爭吵的人們,那些韓三明周圍的底層奉節百姓,他們被迫背井離鄉,但在那個瞬間,在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的節點,他們也顧不上傷感,只能跟隨時代浪潮,在這一不可逆的社會變遷中,尋找他們的安身立命之處。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那個從事色情服務的中年女性,在離開奉節前往廣州的時刻,帶著一種漠然的表情,沒有不捨,甚至沒有不安,只是平靜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作為一部帶有嚴肅社會思考的作品,《三峽好人》卻在寫實中穿插了大量隱喻性的符號,從空中飛過的UFO,忽然升空的紀念塔,彩虹一樣的大橋,走鋼絲的人等等。

這些隱喻性的符號,因為承載了作者的創作理念,看起來似乎有些刻意。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但我卻特別迷戀這幾個曖昧含混的符號,我覺得,它們是如此真切的屬於影片所呈現的物質現實,屬於人物的內在情感。對於韓三明與趙濤而言,飛碟如同某種神啟,而他們在無望中尋找舊日的情感,不正像是在等待某種奇蹟降臨嗎?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或者,我們也可以把飛碟當成一種暴力性的侵入日常現實的異質之物,這與強制性的改變了人們幾千年生活的三峽工程,不也有著某種微妙的聯繫?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於是,這些超現實的符號,就具備了某種現實的情感依據,這些隱喻性,就成為從現實中生長出來的,而不是杜撰出來的。

那個如火箭般升入天空的「華」字型紀念塔,總讓我想起那則關於棗紅馬的小故事。飢餓的農夫第一天殺了瘦雞,第二天殺了瘸豬,接著,輪到棗紅馬了。棗紅馬可不想等到故事結尾。它逃走了,跑進了另一個故事。

是時候重看賈樟柯的這部巔峰代表作|劉起專欄


那座紀念塔,我想,它也是等不到被拆掉,直接跑進了另一個故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