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

家庭教育 工作這一年 早期教育 育兒 大默默的家庭教育 2019-01-04

你見過哪些驚豔到你的家庭教育?

“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


家庭教育,是家長在有意識的言傳身教和無形的家庭氛圍下,對孩子進行的教化行為,是每個孩子人生中最先接觸到的教育,對孩子的三觀起著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讓我們一起看看網友們的分享吧

幼兒時期:陪伴

“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


點評:

教育界的金句“陪伴是最好的愛”,害得很多職業女性對孩子說對不起,甚至辭職回家做全職太太。其實只有陪伴遠遠不夠。如果你的陪伴像監獄和牢籠,陪伴越多,孩子越差。

少兒時期:教練

“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


點評:

媽媽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了人必須學會知足,貪得無厭只會落得一個空空如也。比起那些無論什麼要求都只管答應滿足的父母,家庭君認為這位母親的做法更加睿智!

青春期:尊重

“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慶祝一下!”


點評:

青春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在這時候孩子叛逆、不受拘束,甚至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然而故事中的媽媽卻尊重了孩子的這一變化,而不是上演青春期碰上更年期的鬧劇,為媽媽點贊!

父母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孩子的行為習慣深受父母影響: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一所學校。父母言傳身教的力量和家庭環境的薰陶影響,作用遠比你想象中的大。如果孩子在出現錯誤的行為的時候沒有及時予以制止,或者得到了不相符的肯定,就容易將錯誤一直延續下去。

模仿是人類的天性,人們依靠模仿學習體會和感知世界,兒童的心智並不成熟,無法正確判斷事情的對錯,也沒辦法辨識場合,在這種時候,陪伴孩子的家長就需要做好積極引導的工作,幫助孩子分清對錯,才能讓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那家長們究竟該如何正確導孩子,避免孩子走向“熊孩子”的道路呢?我們只有先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需要,再根據孩子們的特性採取相應的管教措施,唯有對症下藥,才能引導孩子在成長軌道中不會走偏,也才能事半功倍。

01

陪伴(0-6歲)

當孩子0-6歲時自我意識相對薄弱,對世界的認知尚不完整,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力為90%。這個年齡段,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由於父母的影響力較大,是父母樹立榜樣的以身作則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期中的孩子出現了一些讓人“厭煩”的問題,那指責孩子之前,不妨先回想一下自身,是否做好了表率。

你如果想讓孩子學會禮貌尊重,在告訴他要如何做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到位,自己行為粗魯、說髒話,卻要求孩子謙遜有禮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如果你有禮貌,待人謙和,耳濡目染,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被家中的“小觀察者”學會。

同時,在這個時間段,也是規則意識養成的重要時期,如果家中有家規家訓,可以張貼出來,跟孩子溝通好“這些規則需要遵守”也要清楚的告訴他們“為什麼這些規則需要遵守”。在孩子理解規則的基礎上,父母再做好榜樣,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規則意識,也更容易理解規則和遵守規則。

02

教練(7-12歲)

7-12的孩子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力下降到了60%,他們開始嘗試對父母說“不”,他們開始渴望自己瞭解世界,探索世界。

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他們經常犯錯,就容易演變成為讓人頭疼不已的“破壞大王”。這個時期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孩子的引導工作,孩子的行為依靠大腦控制,而孩子情緒的變化依靠於大腦皮層和小腦之間的切換,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重要時期,父母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將孩子的行為分類,根據不同行為的影響,將孩子的行為分為“需要立刻停止”,“煩人但影響不大”以及“值得鼓勵的”三類行為。

根據不同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使得孩子能夠及時準確的改正需要改正的行為,並積極發展值得鼓勵的行為。對於習慣的養成,家長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拖泥帶水,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討出規則,並及時的監督孩子遵守規則,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03

尊重(13-18歲)

孩子在初高中時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想要自己做主的心已經迫不及待,他們的大腦重量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水平,因此他們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事情,這時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力僅剩30%。

雖然身體和大腦的發育讓他們變成一個“小大人”,但他們的思維體系尚不成熟,因此不能完全放養,但因為自我意識過強,父母的引導更要注意方法。

但因此父母也要摒棄以往的“全部包辦”的行為,給他們足夠的自主權,遇事多徵求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再提出自己的意見,給孩子作為引導。同時也要允許孩子犯錯,給他們多嘗試的機會,不僅有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也能讓孩子的思維、個性多元化發展。

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被當大人一樣對待,因此家長要拋開自己年齡和家長的架子,學會和孩子平等對話,做平等交流的朋友,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也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家長們的意見。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同時也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我們始終相信好父母是學出來的,好孩子是教出來的,成為智慧父母才能成就幸福孩子,家庭君衷心希望家庭教育能夠走進更多的家庭,成就更多的美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