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黃河大橋剛合龍便獲12項專利

交通 黃河 投資 民生 德州新聞網 2017-05-11

□本報記者張志寧本報通訊員石勇趙梓霏

“現在天氣預報中風力及霧的等級雖然很精確,但那是一個大區域總體情況,而我們這個系統能精確測量並傳遞小範圍內的數據指標,確保行車安全,現在正在申請發明專利。 ”5月2日,剛走進齊河黃河大橋項目建設指揮部,項目建設代建辦計劃合同部部長白秀忠便演示起他們剛研發出的新產品。

白秀忠所說的系統是實時風雨霧雷報警系統。齊河黃河大橋主橋長840米,因為跨度較大,在設計時本著美觀實用的原則設計為斜拉鎖鋼混橋,主跨達410米,橋墩高達138米,成為黃河流域單跨最大橋。因為黃河河面空氣溼度較大易形成團霧,且因橋體過高所承受風力更大,如缺少準確的氣象信息極易產生重大交通事故。為杜絕這一問題,白秀忠等人經過3個多月的研究,適時研發出該系統。而像這樣的專利,截至4月底已獲得12項。

齊河黃河大橋東起濟南市槐蔭區濟齊路,終點止於齊河縣黃河大道與國道309交叉口,全長2287米。大橋總投資達12億元,是齊河縣迄今最大的民生工程,自2014年10月起開工建設,今年3月26日成功合龍,預計7月份建成通車。

為讓民生工程贏得民心,自項目建設之初,該指揮部便提出爭創“魯班獎”的目標,在嚴把原材料關、狠抓施工質量的同時,成立專門的科研小組,通過科技創新加速施工進度,併為相關項目建設積累經驗。灌注樁萬能支撐杆,把原有的焊接連接改為機械連接,不僅拆卸方便,縮短了2/3的拆卸時間,還避免了焊接切割對鋼筋籠的損害,解決了鋼筋籠變形的問題;鋼箱梁虛擬拼裝系統,在塔柱橫樑上設計出臨時軌道,隨著橋面的架設向前移動,依託該系統,大橋合龍時中間誤差小於5毫米,在業內引發強烈反響。通過孜孜不倦地科研創新,該指揮部在獲得12項專利的基礎上,目前該項目又有12項專利正在申請中,其中8項已通過審查。“之前如果浮橋太擁堵,我便繞行建邦黃河大橋或者更遠的濟南黃河大橋,多花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大橋開通後不僅讓交通更便捷,出行也更安全了。”濟南市槐蔭區西張村村民王成虎因生意往來經常來齊河,也盼望大橋儘早投入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