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系統治理交通擁堵 支撐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交通 城市規劃 節能減排 民生 海口網 2017-06-10

原標題:治理“擁堵病” 重織“綠交網”

——訪市交通局、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

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我市大力氣治理“擁堵病”,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為交通“把脈”,對症下藥,提出綜合疏導解決方案。接下來,全市將重織交通網絡,支撐海口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功能定位。那麼我市如何織補居民出行的交通網絡,系統治理交通擁堵,推動交通發展模式轉型?記者就此採訪了市交通局、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

推行綠色交通

記者:海口目前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實際上是以小汽車為機動化主導、電動自行車補充的模式,公共交通發展有待提升,大運量、集約化的運輸模式發展不足,接下來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預謀長遠、著眼近期。從契合城市可持續交通體系的角度出發,系統優化城市與交通的關係,以解決近期道路擁堵問題為落腳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措施。我市將結合國際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城市定位,明確綠色交通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強化公共交通地位,提高慢行出行品質,作為指導相關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管理與建設工作的總綱,明確城市交通發展的分階段目標、任務、相應的配套交通政策,以及交通發展的路徑指引。將繼續大力推行綠色交通、加密公交網絡,啟動海口站至美蘭站開行城市交通列車等項目,以節約市民遊客的出行時間,降低出行成本,緩解海口城區交通擁堵問題。

優化骨幹交通網絡

記者:目前海口的交通擁堵在時間上表現為早晚高峰期,在空間上主要分佈於龍昆南路、國興大道等主要幹道沿線。如何系統性優化城市交通?

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報告分析,一是快速路不成網,二是跨江通道數量不足,三是次支路貫通性差,微循環不足。未來,我市將優化全市骨幹交通網絡,系統性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形成的智慧成果和海口實際情況,從供需均衡的角度,系統性優化全市路網骨架,重點在於快速路成網、骨幹道路加密、跨江通道預留三個方面,支撐全市的空間和功能佈局。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出的先救急再織夢的思路,我市交通優化堅持“近遠結合、統籌兼顧”的原則。首先著力解決大英山、龍昆南片區的交通擁堵問題,再全面提高街道出行的感受和品質。針對大英山片區,採用“過境分流、功能分離、節點優化”,目前省府北路和大英五街項目,及海秀立交橋下、五指山路口和興丹路口優化項目正在進行中。針對龍昆南沿線,採取“分流與優化”的雙重措施。目前,海德路貫通紅城湖路工程正在進行。相關工程完畢後,龍昆路交通量有望下降10%,國興大道交通量有望下降10%—15%。

引導交通發展轉型

記者:樞紐的效率決定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海口如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如果把城市的航空線路、鐵路線路、水運線路、道路或公交線路比喻成一張一張的“網”,那麼交通樞紐則是錨固在不同的“網”上的“釘子”,不同“網”上的人流、物流、資本流等通過樞紐這顆“釘子”實現在不同“網”上的轉換,而這些“釘子”所承擔的轉換效率,是各種“流”能否高效、暢通運行的關鍵。作為海南省的門戶樞紐,以重大交通樞紐為依託建設“樞紐城市”,是未來海口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將強化對外交通樞紐功能,積極實現樞紐帶動周邊用地開發的策略,實現交通樞紐向城市功能核心區轉變。

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海口的對外交通樞紐將實現功能多元化、銜接一體化、交通集約化。功能多元化,是指海口未來的幾大對外交通樞紐,必將是一個結合周邊用地多元開發的樞紐,承擔著城市一部分產業集聚的功能,由交通樞紐逐漸轉變為城市樞紐;銜接一體化,是指以交通樞紐為核心,統籌樞紐地區的各種功能,實現樞紐地區一體化,包括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銜接一體化、不同功能地塊之間的銜接一體化;交通集約化,不僅是海口交通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樞紐集散交通建立的主要原則。通過大運量、集約化的公共交通組織樞紐與城市之間的客流,強化公共交通對樞紐的接駁和服務,引導城市交通發展轉型。近期來看,主要以完善對外樞紐的集散交通為主。空港方面,穩步有序推動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打造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海港方面,建設新海港綜合客運樞紐,逐步實現秀英港功能搬遷,推進馬村港區三期;鐵路客運樞紐方面,統籌海口火車東站設施佈局,積極開展綜合交通樞紐的前期規劃工作,打造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

記者 祝勇

(海口網6月9日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