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渡口明晚停運,未來再見將是水上交通中心

1991年5月5日,一聲悠揚的汽笛聲響徹珠江口,打破了以往的寧靜。三艘編號為“52-01”、“52-02”、“52-03”的雙層汽車渡輪從剛剛建成的虎門渡輪1號碼頭緩緩駛出。自此,虎門渡口成為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要津。

通航二十八年間,虎門渡口為兩岸車輛和旅客提供經濟便捷的水陸運輸服務,帶來了川流不息的客流,也促進了兩岸互通發展。

明晚六點半,虎門渡口將結束最後一個班次的渡運,退出歷史舞臺。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攝

悠悠渡船,牽起一江兩岸

“東西兩岸,加起來共有9座渡輪碼頭。”廣東南沙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向陽指著西岸碼頭泊位向記者介紹道,西岸有4個泊位,東岸有5個泊位,最早投入使用的是東西兩岸的1號碼頭泊位,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車輛過渡的需求,2、3號碼頭泊位緊隨其後,在1992年投入使用,2001年,又增加了4、5號泊位。

往返的渡輪船身上,印刻著編號“66-06”、“66-08”等。記者好奇詢問其編號的含義,龍向陽解釋道,破折號前的數字66是渡輪可承載的車輛數,而破折號後面的數字則是按照渡輪服役時間先後順序進行編碼。目前虎門渡口擁有可供營運渡輪11艘,總噸位於1800-2000噸之間,船長59米、寬15米,滿載吃水深度約2.5米,航線距離1.5海里,單程航行時間約15分鐘。渡輪上層裝載小車,下層裝載大型貨車,一次可裝載小車22-24臺,貨車12-13臺。在此之前,已經退役的還有最早投入使用的“52-01”、“52-02”、“52-03”,每艘渡輪可裝載車輛52輛。作為最早提供珠江東西兩岸汽車輪渡綜合運輸服務的基礎設施,虎門渡口籌建於1989年,1991年正式建成通航,其東岸連接東莞輪渡路,西岸連接南沙區港前大道和環市北路。在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通車前,它是往返珠江東西兩岸城市的重要通道,也是唯一通道。

虎門渡口明晚停運,未來再見將是水上交通中心

停運在即,建橋撤渡是大勢所趨

由於建造年代久遠,虎門渡口在長時間承壓高密度、高載重過渡車輛的情況下,渡口碼頭等基礎設施結構性和耐久性病害突出、船舶等渡運設備年限老舊導致操控性明顯降低等安全問題日漸凸顯,加上虎門渡口航道自然條件複雜、過渡重型貨車數量比重較大、一線工作人員呈老齡化等因素,渡口安全風險逐年加大,安全形勢嚴峻。

5月20日,廣東南沙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發佈公告,正式宣佈虎門渡口將於5月25日18:30收班後,停止渡運。

“雖然不捨,但這是大勢所趨。”龍向陽表示,虎門渡口作為南沙區僅有的少量過江通道之一,一度為促進珠江兩岸物流運輸發展以及經濟社會交往發揮著重要的服務功能,但隨著省道S358路段線位的調整以及虎門大橋、南沙大橋陸續建成,虎門渡口承載的水路運輸功能逐漸趨於弱化。據調查,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等過江通道建成通車後,虎門渡口每天渡運量已由南沙大橋通車前的7000車次驟降到4000多車次,虎門渡口作為南沙東部對外重要節點的交通功能已大為弱化。

虎門渡口明晚停運,未來再見將是水上交通中心

未來升級,虎門渡口將提升為水上交通中心

虎門渡口地處南沙灣區塊,按照此前公開公佈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該區域將實施濱海長廊、郵輪母港等高端旅遊產業整體開發。在此背景下,虎門渡口亟需通過發展轉型改變功能定位,來適應南沙區發展規劃,服務南沙區構建粵港澳城際水路交通需求,達到長效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有關負責人表示,虎門公路渡口停止渡運則是改變當前渡口業務萎縮、安全隱患凸顯等現狀問題,實現渡口長遠發展的必要措施和前置條件。

在停止渡運後,虎門渡口有望後續實現功能轉型和提升後,再以水上交通中心的形式與公眾見面。據透露,渡口將由現階段負責渡口運營的廣東南沙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承接渡口後續發展轉型有關工作,通過整合資源,作為虎門渡口後續的管理主體和收費主體,將虎門渡口打造為珠江兩岸、省內自貿區片區之間的客運碼頭,以及環南沙觀光旅遊“水上巴士”。

虎門渡輪創始員工蘇向文:

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渡口

“三十年了,我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這裡。”碼頭部經理助理蘇向文是籌建虎門渡口的15人團隊中,僅剩的一位尚未退休的員工。1989年10月,剛剛畢業、22歲的蘇向文正式加入籌建碼頭的隊伍中,回憶起籌建期間的艱辛,他感慨頗深。

每天,我們都要從位於番禺市橋的籌建辦事處開車到位於南沙的虎門渡口建設現場,“當時的南沙只是個小漁村,路況非常差。”蘇向文還記得,在建設過程中自己曾經歷過一件驚險事件。原來,西岸收費站選址時,面臨著石頭山延伸到珠江邊,車輛無法進入的問題,為此,籌建組只能選擇用炸藥將其炸開,施工當天,工作人員將炸點布好,疏導好岸上人員,準備引爆時,蘇向文和同事剛從東岸坐著快艇回到西岸。不知情的蘇向文剛上岸,就被突如其來的爆炸聲嚇到迅速跳回快艇中,靠著貓在快艇裡靠著岸邊才躲過一劫。

在虎門渡輪工作的三十年間,蘇向文見證了兩岸的繁榮和發展。得知虎門渡口即將停運,“以前的老同事看到相關新聞,紛紛打電話來了解情況,大家都很不捨。”

虎門渡口明晚停運,未來再見將是水上交通中心

虎門渡輪老船長鄧錦基:

28年穿行於珠江兩岸見證南沙發展變遷

22日上午10點,繁忙的虎門渡口一如往昔,一艘艘滿載的船隻來往兩岸。所不同的是渡口多了許多“觀光客”。與激動的“觀光客”不同,在虎門渡口開了28年船的老船長鄧錦基卻顯得平靜從容。自從虎門渡口即將停航的消息發佈以來,這幾日他已經接受了數家媒體的採訪。談起在虎門渡口工作的往昔,他的笑意下藏著深情。

1990年,29歲的小夥子鄧錦基報名參加了正在籌備的虎門渡口公司舉行的招聘。由於虎門渡口使用的輪船噸位大,是當時國內最先進、最大型的汽車渡輪船,他先去考取了二等船長證才得以順利應聘成功。1991年5月,在虎門渡口開航首發的三艘渡輪裡,他駕駛的是第三艘船。

2009年,原先實行“兩班倒”的虎門渡口開始轉為“三班倒”,也進行了一次人員擴招。那一年,他50歲,在虎門渡口開船18年,也從“小鄧”變成了新入職的員工們口中的“老鄧”。

今年4月,南沙大橋正式開通。此前,虎門渡口可能要關閉的消息牽動著老職工們的心。“知道確實要關停時,整個心一下子就……”鄧錦基微皺著眉,無奈地笑道,眼中似有淚光。今年60歲的他,馬上準備退休了,虎門渡口幾乎陪伴了他整個職業生涯,他感激這渡口、這渡輪。

【虎門渡口大事記】

1989年3月18日 廣東番禺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8月8日 虎門汽車渡口項目動工開建。

1991年5月5日 廣東番禺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正式通航營運。

2016年4月20日 虎門汽車渡輪公司完成股權收購併實現全資國有化,成為南沙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屬下國有獨資企業。

2017年5月18日 廣東番禺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更名為廣東南沙虎門汽車渡輪有限公司。

2019年5月25日18:30分 虎門渡口停止渡運。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攝

【交通繞行指引】

虎門渡口停止渡運後,原計劃從渡口過渡的司機朋友可通過虎門大橋、南沙大橋通行過江。對於原擬由渡口過渡的旅客,可改為乘坐往返南沙和東莞兩地的客運公交出行,虎門渡口提醒廣大司機和旅客朋友,請密切留意周邊道路標識標牌,合理制定出行計劃。

車輛繞行指引

廣州、佛山前往東莞、深圳方向:

A. 廣州、佛山方向連接道路—東湧立交—廣澳高速—坦尾立交—虎門大橋—東莞、深圳連接道路

B. 廣州、佛山方向連接道路—東湧立交—南沙大橋—東莞、深圳連接道路

中山、珠海前往東莞、深圳方向:

廣澳高速—坦尾立交—虎門大橋—東莞、深圳方向連接道路

東莞前往廣州方向:

A.新泰路—太平大橋—虎門大橋—廣州方向連接道路

B.莞太路—廣深高速—南沙大橋—廣州方向連接道路

C.沙田大道—廣深沿江高速—南沙大橋—廣州方向連接道路

D.厚街—莞番高速(沙田-厚街)—南沙大橋—廣州方向連接道路

深圳前往廣州方向:

A.廣深高速—莞番高速(沙田-厚街)—南沙大橋—廣州方向連接道路

B.廣深沿江高速—虎門大橋—廣州方向連接道路

旅客乘車指引

路線一:廣州南沙至東莞虎門有固定的客運班線,每天對開,單程票價20元。廣州南沙客運站至東莞虎門中心客運站7:40-19:10發車;東莞虎門中心客運站至廣州南沙客運站8:00-18:30發車。

路線二:5月21日起,南沙區開行南沙蕉門公交總站至東莞虎門中心區客運站公交直達快線。發車時間為每天6:30-18:00,東莞虎門中心區客運站發班時間為8:00-19:30,逢整點半點發班,票價為13元/人次。

路線三:南沙至深圳灣、機場線路班次同步增加,5月22日開始,該路線來回各增加2個班次。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耿旭靜 通訊員:林丹賢、林春萍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耿旭靜 通訊員:劉偉

題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黎旭陽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雅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