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的許昌中立交,您還記得它的模樣嗎?

交通 朋友圈 社會 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 2017-10-18

50多年前的許昌中立交,您還記得它的模樣嗎?

【許昌往事】

50多年前的許昌中立交,您還記得它的模樣嗎?‖百味中原

文‖張秀琴

近日,一則“中立交要拆除轉盤,加設紅綠燈,某些道路要變成單行道”,“道路優化,中立交要有大動作”的消息紛紛出現在許昌的媒體網絡平臺。刷爆朋友圈的同時,再次勾起了我對中立交的綿綿回憶,幾十年來中立交的滄桑鉅變歷歷在目。

“中立交”是許昌市區建設路西行許繼大道下穿京廣鐵路的一個涵洞,雖然不是立交橋,但沒有立交橋的許昌人仍把位於城市中心的它稱之為“中立交”。

六十年代中葉,我出生在東壽昌裡,即現在中立交橋的西南側,一條離鐵路最近的巷子裡,居住的大部分是鐵路職工及家屬。我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及部分少年時光,可以說每天圍著鐵路線玩耍,枕著轟隆隆的火車聲入眠。

六、七十年代的中立交鐵路橋,只是一個窄窄、低低的涵洞,以京廣鐵路為界,兩側盡是低矮、破舊的平房。六、七十年代,汽車是極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只跑長途運輸或運送重要戰略物資,而在城市裡面運送百姓日常生活物資的工具,大部分就是搬運工人拉的架子車了。

下圖為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立交。

50多年前的許昌中立交,您還記得它的模樣嗎?

在鐵路的東側,與鐵路平行的是一條南高北低的坡道。為便於往南的架子車上行,減輕搬運工人的勞動強度,搬運公司特意在此設立了一條鐵鏈式機械牽引設備,在現在鄭州鐵路局許昌領工區位置建了操作間。將往南的架子車掛上鐵鏈,靠機械動力拉上南坡,所以此設備也被稱為“拉坡機”。因操作“拉坡機”的是鄰居一位姓“鈔”的爺爺,故爾有機會進入操作間玩耍。

時間進入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往來鐵路兩側的行人、車輛日益增多。因居於城市中心,考慮交通發展的需要,有關部門將京廣鐵路橋的涵洞擴寬、加深,安裝照明設備,實行人、車分離,形成上行火車,下通汽車、行人的隧道式立交橋,即今日中立交的雛形。後經多次擴建,形成現在之模樣,也算是許昌幾座隧道式立交橋的鼻祖。

雖然到如今中立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立交橋,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作用,在許昌人心裡早已成為了一座地理標識。

下圖為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立交。

50多年前的許昌中立交,您還記得它的模樣嗎?

如今的中立交,仍盤踞許昌老城之心,東接建設路,穿越春秋樓景區。南向火車站、汽車站,迎接八方賓客。西連許繼大道通灞陵橋景區。北望曹魏古城展時代風貌。

時光如炬,歲月如梭。驀然回首,靜觀中立交的前世今生,心底還會有一種暖暖的感動。世紀更迭,滄海桑田,飛速發展的變化已將城市裝扮得煥然一新。承受巨大交通壓力的中立交又將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完成一次蛻變!

下圖為如今的中立交東轉盤。

50多年前的許昌中立交,您還記得它的模樣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攝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張秀琴,網名漫步,許通公司退休職工。喜歡讀書讀詩和旅行。

“百味中原”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個千姿百味的中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