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交通 贛江 民生 社會 江南都市報 2017-06-10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還在為每天去紅谷灘上下班堵車而煩惱嗎?

你還在為每天堵在八一橋上而氣急敗壞?

看這篇微信的你

還在為進城出城而困擾嗎?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3分鐘過江不再是夢想

國內最大水下立交

南昌紅谷隧道已經具備通車條件!

月底前就可以開通

2011年10月

南昌市編制了《南昌市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

該規劃中提出

在重點地區道路建設方面

啟動紅谷過江隧道工程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紅谷隧道是江西第一座越江市政隧道

是國內內河最大的沉管隧道

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現如今

這條工程浩大的水下立交

終於——完成了!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正在架設道路指示顯示屏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隧道內瀝青攤鋪完畢

目前已具備通車條件

目前,隧道內部瀝青已攤鋪完畢,具備了通車條件。消防噴淋系統已經已架設在整個隧道上方,如果隧道中有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引發火宅火宅產生煙霧,感應器就能感應到,立即噴水滅火,該系統和商場內的消防設施相似,可以對火災等進行快速處理。與此同時,隧道內的防火板、滅火設施等也一應俱全。

除了防火外,隧道設計初期就考慮了排水功能,施工方在隧道進出口都設置了多條橫截溝,可及時將水排至隧道內的排水泵房中,排水泵由液限儀自動開啟。如果水量超過設計標準,將啟動應急預案,加泵排水,確保隧道內車輛正常通行。

此外,在隧道的各個入口上方,還安裝了集限高與道路指示屏幕於一體的智能限高架。據介紹,該限高架限高高度為4.5米,一旦隧道內有特殊情況禁止車輛入內,那麼這個限高架將可遙控降至所需高度,將車輛攔截在隧道以外。隧道開通後,小車和公交車都可自由通行,但重量超過55噸的大型車或裝載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輛全部禁止入內。”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西岸道路全部完工

東岸道路年底前全部完工

為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加強隧道與兩岸的聯繫,紅谷隧道採用“快速過江、立體交通、多點疏散、東西貫通”的設計理念,兩岸設置多個進出口與區域路網銜接,解決出口處交通擁堵問題。其中,西岸明挖基坑隧道工程長約850米,設置2條匝道,長度均為220米。匝道分別為怡園路的出口A匝道與進口B匝道,兩條匝道連接地點均位於紅谷中大道東側約100米。隧道起點則是雙向4車道入地,下穿紅谷中大道後,AB匝道(均為2車道)接入主線,形成雙向8車道,在接近贛江中大道彙集為雙向6車道,在贛江中大道堤岸東側約100米與江中沉管對接,西岸明挖基坑隧道工程中的基坑維護結構需要打下200多根打護樁。

隧道共有11個出入口,西岸在豐和中大道東側設主線出入口,紅谷中大道東側設一對出入口。東岸以地下“雙Y型”互通立交形式連接沿江中大道,於中山西路分離立交北側設一對出入口,於朝陽中路北側設一對出入口,在中山西路設一對出入口,在朝陽中路設一出口。“每條匝道分流處都將設置交通指示標誌,引導車輛快速到達岸上。”紅谷隧道項目相關負責人說,東岸出入口將實現三進四出,路網銜接,這樣一來老城區的市民通過採用紅谷隧道過江時可以根據自己出行要求選擇出入口,以免造成隧道內的擁擠。

不理解的小夥伴可以看這裡!

具體11個出口都在這裡

過江三分鐘!11個出口!已具備通車條件!南昌人沸騰了

6日,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西岸4個出入口周邊道路已經全部完工,除了隧道出入口附近外,其餘路段均可以行車。東岸中山西路入口側路段施工已完成並通車,目前正在對出口附近路段進行施工。“中山西路這邊的設置主路是雙向4車道,兩邊各有一條機非混合道。”南昌城市建設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東岸整個道路工程預計年底前完工,中山西路道路工程最快完工,將和隧道同時通車。

建有全國最大水下立交

開通後實現3分鐘過江

東岸能設置7個出入口交通壓力,最大的“功臣”就是建成了全國過最大的水下立交,該立交位於贛江東岸,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由3進4出共7條匝道組成,全長2997米。與其他城市立交相比,該立交在水下實現了過江隧道與贛江以東老城區3條主幹道全面快速對接,達到交通銜接多點疏解、快速分流的總體效果,形成立體互通的快速過江通道。

與此同時,紅谷隧道東岸水下立交還建有水下疏散中心。為了修建這座水下立交疏散中心,南昌市政公用集團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充砂管袋圍堰,用於隔擋贛江水,圍堰施工過程中,正值贛江汛期,水位高、流速大,項目部採用了“運砂船+吹砂船+鋪排船”3排並靠、對水下進行衛星精準定位等創新技術,僅用了6個月時間就成功完成了這座高20米、體積100萬立方米、面積14萬平方米的水下立交疏散中心圍堰,確保了我國首個水下立交疏散中心的順利建成。

隧道月底前通車後,將開闢一條新的過江通道。比如市民從中山西路的入口駛入隧道匝道,車速控制在30千米每小時,途徑720米,到達紅谷隧道過江段。過江段雙向六車道,時速50千米每小時,機動車可以實現3分鐘快速穿越贛江,並緩解南昌大橋與八一大橋的過江交通壓力,對於構建贛江兩岸的新舊城區經濟圈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張凱

轉發期待

開通後第一天得去體驗下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一讚一分錢,求!打!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