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德教育是實現文明交通的關鍵

交通 法律 轎車 社會 西部法制傳媒網 2017-06-22

在日常的交通生活中,一些場景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機動車在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車輛在積水中飛馳而過濺溼行人,行駛中突然併線不打燈等等,諸多不文明的駕駛行為讓人們看到,在我國,一些駕駛人的行車道德有待提高。

在當前的駕駛人培訓理念中,仍然以考察學員的駕駛技術為主,而不注重對“準駕駛人”的駕駛道德(簡稱駕德)的培養和考核。使得拿到駕駛證的人,只學會了駕駛車輛,而對行車中的諸多文明細節不以為然。諸如遇積水不減速“水濺行人”、與行人搶道、亂鳴喇叭、行車時向車外扔雜物、隨意使用遠光燈、亂停車等等行為,都不符合文明交通的要求,駕駛人的文明素養確實需要大力提升。文明交通一定是建立在良好駕德教育基礎上的。在國外,當你橫穿馬路的時候,正在行駛的汽車會主動停下,讓行人先通行;當你在交叉路口與汽車狹路相遇的時候,司機主動停下車向你招手讓你先過;當你在紅燈前自覺有序地排隊,而沒有後面的車突然超速插隊……對照國內,你會感覺到強烈的駕駛文明的衝擊。一個文明有序的社會必然是建立在良好公德教育土壤上的,法律只是這個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

目前,隨著私家車的不斷增多,我國快步進入汽車社會,但是,文明交通理念並未及時跟進。而要提升駕駛人文明素質,一方面靠法制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廣大駕駛人自我約束、嚴格自律。

肖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