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建築 自媒體 手工藝 攜程 晚安浪子 2017-04-20

千年前,千年後,多少年輪碾過,歷史滄桑,無數文化、發明輝煌過,又落寞被時間吹散。在甌海區澤雅山區,被稱為中國造紙術“活化石”的澤雅屏紙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由於澤雅一帶群山連綿,多水多竹,適合造紙,人們將這裡稱為“紙山”。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溫州多山陵,抬眼望去,只看見重重疊疊的遠山次第向天邊延伸過去,近處清晰可辨,遠方漸漸模糊起來,消失在遙遠的天邊處。山與山之間,是一層濃而厚的雲霧,只見山頭,不見山腳。而在群山環繞之間則便是溫州市區,人與自然,城市與山水,和諧共處同一片藍天下。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澤雅四連碓造紙作坊的紙產品屬竹紙系列。關於竹紙的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唐代。公元9世紀的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談到:“紙則有越之剡藤,蜀之麻面……韶之竹牋。”走進造紙作坊,撲鼻而來的竹子的清香味。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走進坊裡,正看到一箇中年婦女雙手拿著一個竹簾在泛黃的水中打撈,反覆兩下,極快的用旁邊的竹棍將竹簾固定,再將撈起來的紙傾倒到旁邊那一堆紙上。她的動作如行雲流水般令人賞心悅目,不花哨卻暗含功夫。後來聊天時得知,他已經幹了幾十年了,現在會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充滿了無奈。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作坊製紙選用澤雅山區豐富的苦竹(青竹)為造紙主要原料.先將苦竹截成約3尺長,用水碓舂成碎漿,再用蠣灰水納入窖中發酵;月餘後取出,洗淨灰質;然後舂成粉狀落入槽中,用手抄成一張張,晒乾後刀切成塊,再兩邊交叉對切.因日撈千張,或千張成"一作"(意為體積)而得名.生產千張利用水碓,引用山溪流水衝擊水碓,自動搗舂。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航拍照片來於同行孫新尖老師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通過航拍的視角,造紙作坊的特色一覽無餘。從天空往下看,五顏六色的浸泡池,小小的造紙坊坐落其間。由於造紙工藝中水碓是極為重要的一步,所以作坊坐落在河流旁。水碓、作坊等建築造型古樸自然、簡潔大方,利用當地自然材料,略加修整,不做粉飾,建築形態展現了一種具有山川靈氣的古拙的美感。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水碓、作坊、民居等建築物或構築物的佈局,靈活巧妙地結合地形,自然和諧。以“四連碓”的佈局為代表,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古樸自然,掩映於茂林修竹之間,與自然山水渾為一體,風景秀美,如詩如畫。千年前的紙坊依在,那些古時的不朽技藝,終將不朽!

千年前的古法造紙,在溫州紙山仍能得見

【作者:晚安sky浪子】

VEER中國圖庫簽約攝影師,全景圖庫簽約攝影師,攜程旅行家,去哪兒網聰明旅行家、試睡師,百度旅遊終極達人、特邀行程規劃諮詢師,阿里旅行飛豬達人,途牛大玩家,樂途靈感旅行家與專欄作者,驢媽媽旅遊網旅遊達人,同程驗客,我是達人特邀旅行家,新浪名博,微博自媒體,搜狐旅遊專家,今日頭條自媒體,一點資訊特邀自媒體,旅遊體驗師,酒店試睡師

感謝認真閱讀的你,各種諮詢閒聊請移步

新浪微博:@晚安sky浪子

個人微信:wananlangzi

【版權聲明】

本遊記圖文均屬晚安sku浪子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任何網站、媒體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複製,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載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