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建築 佛像 佛學 內蒙古三胖蛋 內蒙古三胖蛋 2017-10-09

內蒙古的四大廟宇之一的貝子廟同時享有“北國名剎”的聲譽,這裡是藏傳佛教聖地,總佔地面積為1.2平方公里,沿襲黃教傳統建築格式,結構獨特,雕刻精細美觀,是錫林郭勒盟地區第一大寺,更是當地佛教文化的一大寶庫,它的故事你瞭解多少呢?瓜子界的扛把子三胖蛋就帶領大家走進貝子廟。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貝子廟始建於清乾隆八年,歷經七世-不斷修繕。這裡本因歸阿巴哈納爾左翼旗貝子(清代高於公侯的官爵)管轄,被當地的居民俗稱“貝子廟”。後來乾隆皇帝為貝子廟賜名“崇善寺”,但是當地人仍習慣於稱之為“貝子廟”。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整個建築群有朝克欽、明幹、卻日、珠都巴、甘珠爾、丁克爾、額日特圖七座大殿,五座拉布楞(-殿),五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個廟倉及兩間-住宅在廟宇的東西兩側和後面。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最初的英雄烈士紀念碑就在貝子廟的上面,1978年10月7日,中共錫盟盟委、公署在錫林浩特額爾敦敖包山山頂重建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佔地4736平方米。1982年7月1日,紀念碑落成。烈士墓地中11位烈士的骨灰盒移至紀念碑基座地下室內安放。不久,這裡被正式命名為額爾敦敖包公園。1988年3月9日,錫林浩特(敖包山)烈士陵園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在錫林郭勒長大的孩子應該都有聽說過關於貝子廟的傳奇故事,聽說最早的烈士紀念碑和貝子廟都在敖包山上,後來從西藏來了一位喇嘛,看過後建議將烈士紀念碑搬遷至比較平坦開闊的地區,所以才有我們現在看大的13敖包。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最初只有一個代表保護神的敖包,後來演變成三個敖包:中間較大的代表天神,右側代表地神,左側代表先祖,七個敖包即代表七個卡爾格佛,十三個敖包即供奉十三個勇士。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在貝子廟建成後的百餘年間,該廟成為遠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場所,香火極盛,喇麻最多時達1200人。寺內存有大量反映蒙古民族歷史和生活的壁畫,更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藝術的寶貴史料。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這裡有雕樑畫棟、重樓複閣、飛簷斗拱的建築風格,還有千姿百態的佛像塑造,富麗堂皇的繪畫裝飾,處處體現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貝子廟大小法會不勝枚舉。但可分年讀經會、月讀經會、日讀經會及早晚讀經會等。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到臘月除夕,幾乎不間斷地進行。此外,還有全廟性的紀念宗喀巴誕生日、本廟歷世活佛降生日、圓寂日讀經會等。而日期最長的則是卻日經會,一年裡通常進行160多天。各經會均定期召開,從二里以外即能聽見眾僧的讀經聲和伴奏的鼓樂聲。此時又是朝拜者的集會時期,叩頭者、上供者、佈施者,揹著經卷環繞經堂者川流不息,虔誠拜佛。

被譽為北國名剎的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最初是這個樣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