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餘戶居民陸續回遷 “修舊如舊”的小西街有望10月開街

建築 裝修 湖州發佈 2017-06-17

青磚黛瓦的小西街,作為湖城百姓心目中老湖城的代表,承載著很多人不可磨滅的記憶。經過3年多修繕,保存著傳統格局和風貌的小西街,重新回到人們視線中。

140餘戶居民陸續回遷 “修舊如舊”的小西街有望10月開街

昨天,記者從湖州市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了解到,原來居住在小西街的140餘戶居民昨起陸續回遷,預計持續至25日。小西街的商業格局也進行了重新規劃,今年10月有望開街迎客。

多年街坊巷弄相逢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位於湖城小西街口的項目指揮部,前來辦理交房手續的居民已經排起了隊伍。幾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一邊等待簽訂協議,一邊聊起當年居住在此的往事。

“我在小西街出生、長大,小夥伴們都在街巷裡玩耍,街坊鄰居關係都很好。結婚以後,兒子也在這裡出生,一家三代都住在這裡。”今年70歲的馮爺爺站在三樓窗前,指著不遠處的屋子說,“家人對小西街都很有感情,我的上一輩人也總想著回故里看看。”

交房現場,像馮爺爺這樣在小西街居住多年的人不少。朱月英老人是當天第一戶領到鑰匙的回遷居民,辦理完相關手續後,她跟隨工作人員“回家看看”。

從主街拐進,穿過一條小巷,看見木質閣樓和青石板天井。“這個院子裡有好幾戶人家,我是中間這家,樓上樓下共5個房間。”回到住了十幾年的屋子,讓朱月英老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門窗木板都是以前的,那時候樓和樓之間還會拉線晾衣服。但門口的小亭子是從前沒有的,應該是把巷子稍稍拓寬了一些,添了小景。”

“老鄰居又回來了!”門口傳來一聲親切的問候,原來,是曾經住在對門的一位老人看到朱月英回來,主動過來打招呼。哪裡有一塊青石板,哪個角落放過煤爐……回憶起當年的生活場景,許久未見的老鄰居有聊不完的話題。

重新整合街區業態

作為湖城市井生活的代表地,小西街以生活氣息濃厚、街巷格局嚴正、水街風貌濃郁、優秀建築連片為特點,是全省地級城市中保存規模較大、極具代表意義的歷史街區之一。

“近年來,我市對小西街實施一系列保護性改造。”小西街區項目修繕整治組負責人侯暘介紹,對建築損壞部分進行維修,增加屋頂防水層,重新鋪設地下排水管網,通信管、有線電視管、電力管全部入地,增加消防設施,併為每一戶增設廚房和衛生間。

改造過程中秉承“修舊如舊”原則,注重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對鈕氏宅院“本仁堂”等文保點及其它保護建築進行保護性修繕,保留可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讓承載城市記憶的老街從人們眼中消逝。

“目前,我們對街區商業業態進行重新整合,增加20000多平方米商業面積,全力打造民居會所和文化經營相結合的文化休閒旅遊景區。”侯暘說,居住區、商業區、文化區之間力求做到相互滲透,以同業差異、異業互補原則,進行業態有機組合。

據瞭解,計劃打造成民宿的8大院落,已有3家進場裝修,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特色群落也在招商中。預計今年10月小西街開街,將成為一條舒適的步行街,讓百姓漫步暢遊。

記者 吳昊 項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