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在虹口區的嘉興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區,今年3月新建的“堆肥花園”“一米菜園”成為了附近最熱門的場所。這裡不僅花草嬌豔欲滴,風景雅緻,還專門放置著用來發酵處理小區溼垃圾的堆肥桶和酵素桶。不少居民已習慣每天來打理一番果蔬,再帶點酵素回家養花。

“這個肥料相當好,特別適合種花,只要填在花盆土壤裡就行,很多其它小區的人還專程來拿。”宇泰景苑小區3號樓的陳夏麗居民指著堆肥桶告訴記者,一桶肥料只要發酵25天就能用了。

“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通過近半年努力,如今小區垃圾分類意識已深入人心。垃圾分類保潔員從剛開始的全程包辦,到現在幾乎成了迎賓小姐,只要講‘你好、謝謝、再見’,全程不用動手。”宇泰景苑小區居委書記王靜華告訴記者,目前小區的居民分類投放參與率達100%,分類準確率達98%,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60%。

垃圾分類帶來小區品質提升

如今垃圾分類情況頗為良好的宇泰景苑小區,開始推進工作時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宇泰景苑小區是典型的“小巧玲瓏”型小區。它位於虹口區嘉興路街道虹葉居民區,2003年建成,共有居民樓11幢、建築面積5.71萬平方米,居民371戶、常住人口1228人。

因為小區佔地面積小、人口密度高,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添置大型垃圾分類減量裝置幾乎不可能。

“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3月1日剛開始在小區推行‘撤桶’時,遭到不少居民反對,甚至直接在垃圾箱房旁邊、居委辦公室裡大發脾氣。”王靜華告訴記者,為了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瞭解居民起居習慣,居委幹部15天內共走訪居民家庭1513戶次、並開展問卷座談30餘場,保證每戶家庭至少上門3次以上。

能不能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為小區居民帶來實惠,讓小區品質得以提升?如何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研究適合小區特點的生活垃圾分類方案?

在居委會牽頭下,通過居民議事平臺,小區的黨小組長、樓組長、業委會、物業經理、保潔員等多次協商討論,形成了最終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方案。隨後,小區有了新變化。

首先出現變化的是,小區原本的垃圾桶所在地。通過撤桶,小區12個垃圾投放點位變為4個定時定點投放點。原來的汙黑的垃圾桶點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漂亮芬芳的花架。過去夏天裡飽受垃圾異味和蚊蠅困擾的低樓層小區住戶,現在敢打開窗戶了。

“一開始確實不太習慣,家中要準備幾個垃圾桶,還要走出樓扔垃圾,但時間久了就好多了。”小區10號樓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小區“撤桶”以後,過去的垃圾桶停放點改為了停車位,緩解了小區停車難,這實在是意外之喜。

人性化管理讓居民獲得感滿滿

走在宇泰景苑小區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靚麗的“堆肥花園”和“一米菜園”。

今年3月,宇泰景苑小區中心花園闢專門場地,建設了居民喜歡的“堆肥花園”“一米菜園”等載體,並在花園和菜園中放置了堆肥桶和酵素桶,使小區裡的溼垃圾變廢為寶,成為花園和菜園的“生態肥”。

這種方式既減少垃圾投放、減少異味發散,又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興趣感和積極性。目前,已經累計轉換溼垃圾2000多升用於“堆肥花園”“一米菜園”的肥料,每天處置的溼垃圾佔小區溼垃圾總量的5%以上。

“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我們把溼垃圾發酵產生的肥料埋到‘一米菜園’裡,看著裡面黃瓜長出來,特別驚喜。現在我們的小區環境很漂亮,就連垃圾箱房都很好看,裡面也有很多設施,沒有任何異味。”宇泰景苑小區的垃圾分類志願者竹繪芬告訴記者,通過硬件改造,垃圾箱房可以顯示垃圾分類的具體信息,居民也能夠實時查看,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分類後的生活垃圾去了哪裡,心中產生成就感。

“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考慮到夜班族、保姆等人群不能在早晚按時投放垃圾,為儘可能地滿足合理的需求,宇泰景苑小區還專門設置了“誤時投放”點位。

王靜華表示,希望通過生活垃圾分類,讓小區環境面貌更加整潔、鄰里生活內涵更加豐富、小區公共空間更加拓展。

垃圾分類保潔員變“迎賓小姐”

自3月1日實行撤桶並點、定時投放以來,宇泰景苑小區日均溼垃圾分揀量從0.7桶提升至3.5桶,小區的居民分類投放參與率達100%,分類準確率達98%,

在王靜華看來,“垃圾分類保潔員現在成為了只要動嘴講‘你好、謝謝、再見’,不要再手把手幫助居民分類”並不是一句虛話,而這樣的成績與小區志願者的努力分不開。

“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現在我們志願者就是在旁邊看看,不用動手。有的時候,居民比我們這些志願者分的還清楚。”今年已年近80歲的小區志願者陳桃花還頗有成就感地告訴記者,“我學會垃圾分類後,現在家裡人都經常問我,‘奶奶,這是啥垃圾,要怎麼分’。”

宇泰景苑小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以後,居民自發成立“綠精靈”生活垃圾分類志願者團隊,全天候對生活垃圾分類做好點位服務、溼垃圾除袋、小區巡邏、上門尋訪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經開展志願服務近5000人次。

“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你好,謝謝,再見”,這個小區垃圾分類保潔員很輕鬆,只講話不用動手

此外,社區的“老年禮儀隊”“宇泰舞蹈隊”等文化團隊也積極參與,紅葉書畫院還主動把活動場所改造為宣傳陣地,用中國傳統書畫、兒童畫等多種形式表達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理念。

欄目主編:欒吟之 文字編輯:李成東

海沙爾 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