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

二唐寺

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

明時自不失玄珠

沉晦慶昭蘇……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書法家趙樸初,於1977年8月偕日本佛教界人士遊覽五臺山時,作的《寄調憶江南》詞《五臺雜詠》四首之一。詞中所說的"二唐寺",正是位於五臺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

五臺縣城西南二十餘公里,便是紅牆碧瓦,松柏掩映的南禪寺。與五臺山內林立的寺廟相比,它看似一鄉村小廟,卻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標本"、"亞洲第一古建"美譽,與佛光寺一起,被趙樸初先生並稱為"世間瑰寶"。

"

二唐寺

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

明時自不失玄珠

沉晦慶昭蘇……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書法家趙樸初,於1977年8月偕日本佛教界人士遊覽五臺山時,作的《寄調憶江南》詞《五臺雜詠》四首之一。詞中所說的"二唐寺",正是位於五臺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

五臺縣城西南二十餘公里,便是紅牆碧瓦,松柏掩映的南禪寺。與五臺山內林立的寺廟相比,它看似一鄉村小廟,卻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標本"、"亞洲第一古建"美譽,與佛光寺一起,被趙樸初先生並稱為"世間瑰寶"。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風水寶地古鬆環抱

沿著鄉間小路爬坡北上,路兩旁是蔥翠的松林、果園和莊稼,置身其中,脫俗之感油然而生。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南禪寺出現在眼前:寺坐北朝南,位於坡頂一片開闊地上。寺院正前方是一條很深的溝壑,溝內松樹高大挺拔,與寺前後的樹木呼應,將紅牆碧瓦的南禪寺圍攏起來。

寺院正山門緊鎖,沒有遊客、沒有僧人、沒有梵音,只有空餘千載的靜寂。寺院由東西兩個小型院落組成,東面的院門敞開著,進入院內即是一派鳥語花香。3間正屋和10間東屋已經作為接待室和工作人員辦公室。西院為殿院,東院院內還有一個通往西院的小門,也是鐵鎖把門,只能站在東院遙望西院內那唐風唐韻的大佛殿殿頂。

經過一番聯絡,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南禪寺管理所所長張維風風火火趕了回來。他熱情地告訴記者:"南禪寺屬於五臺山臺外寺廟,共佔地4158平方米。寺內唐建都在西殿院內。西殿院南北長60米,東西寬51.3米,佔地3078平方米,是一進四合院佈局,共有殿堂12間。由外到內,正南有清建觀音殿兼山門3間,正東有清建菩薩殿3間,正西有明建龍王殿3間,正北即為唐建大佛殿3間了。"

"這裡背靠蛟龍山,東面為牛家山,西面為雁汲山,南面是開闊地,還有小銀河流淌而過,本就是一塊風水寶地。"今年61歲的管理所工作人員姚天土生土長,他還告訴記者:"這裡祖輩上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南禪寺所在背後蛟龍山上有一條龍,這條龍經常去小銀河裡喝水嬉戲,玩累了就會來這個高崗平地上休息。後來,有個風水先生看了這個地方後,認定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要出真龍天子,於是這座寺廟就在這裡興建了起來。"

"

二唐寺

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

明時自不失玄珠

沉晦慶昭蘇……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書法家趙樸初,於1977年8月偕日本佛教界人士遊覽五臺山時,作的《寄調憶江南》詞《五臺雜詠》四首之一。詞中所說的"二唐寺",正是位於五臺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

五臺縣城西南二十餘公里,便是紅牆碧瓦,松柏掩映的南禪寺。與五臺山內林立的寺廟相比,它看似一鄉村小廟,卻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標本"、"亞洲第一古建"美譽,與佛光寺一起,被趙樸初先生並稱為"世間瑰寶"。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風水寶地古鬆環抱

沿著鄉間小路爬坡北上,路兩旁是蔥翠的松林、果園和莊稼,置身其中,脫俗之感油然而生。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南禪寺出現在眼前:寺坐北朝南,位於坡頂一片開闊地上。寺院正前方是一條很深的溝壑,溝內松樹高大挺拔,與寺前後的樹木呼應,將紅牆碧瓦的南禪寺圍攏起來。

寺院正山門緊鎖,沒有遊客、沒有僧人、沒有梵音,只有空餘千載的靜寂。寺院由東西兩個小型院落組成,東面的院門敞開著,進入院內即是一派鳥語花香。3間正屋和10間東屋已經作為接待室和工作人員辦公室。西院為殿院,東院院內還有一個通往西院的小門,也是鐵鎖把門,只能站在東院遙望西院內那唐風唐韻的大佛殿殿頂。

經過一番聯絡,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南禪寺管理所所長張維風風火火趕了回來。他熱情地告訴記者:"南禪寺屬於五臺山臺外寺廟,共佔地4158平方米。寺內唐建都在西殿院內。西殿院南北長60米,東西寬51.3米,佔地3078平方米,是一進四合院佈局,共有殿堂12間。由外到內,正南有清建觀音殿兼山門3間,正東有清建菩薩殿3間,正西有明建龍王殿3間,正北即為唐建大佛殿3間了。"

"這裡背靠蛟龍山,東面為牛家山,西面為雁汲山,南面是開闊地,還有小銀河流淌而過,本就是一塊風水寶地。"今年61歲的管理所工作人員姚天土生土長,他還告訴記者:"這裡祖輩上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南禪寺所在背後蛟龍山上有一條龍,這條龍經常去小銀河裡喝水嬉戲,玩累了就會來這個高崗平地上休息。後來,有個風水先生看了這個地方後,認定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要出真龍天子,於是這座寺廟就在這裡興建了起來。"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南禪寺大佛殿

南禪寺大佛殿

大佛殿為寺院主體建築,徵得同意後,寺院工作人員劉雲西為記者打開了大門緊鎖的唐建大佛殿,同時也打開了久遠的回憶。

劉雲西告訴記者,"南禪寺是地處偏僻的鄉村小寺,並非官家修的廟宇,由於缺乏財力,所以規模很小。記憶中,這裡一直香火不旺,人跡罕至。

南禪寺大佛殿,外觀秀麗、古樸。方整的基臺幾乎佔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簷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樑架製作極為簡練,牆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而屋頂是全國古建中最平緩的屋頂,展現了唐建特色,殿內17尊唐塑佛像姿態自然、表情逼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更使的這個千年古寺綻放出奇光異彩。

"

二唐寺

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

明時自不失玄珠

沉晦慶昭蘇……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書法家趙樸初,於1977年8月偕日本佛教界人士遊覽五臺山時,作的《寄調憶江南》詞《五臺雜詠》四首之一。詞中所說的"二唐寺",正是位於五臺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

五臺縣城西南二十餘公里,便是紅牆碧瓦,松柏掩映的南禪寺。與五臺山內林立的寺廟相比,它看似一鄉村小廟,卻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標本"、"亞洲第一古建"美譽,與佛光寺一起,被趙樸初先生並稱為"世間瑰寶"。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風水寶地古鬆環抱

沿著鄉間小路爬坡北上,路兩旁是蔥翠的松林、果園和莊稼,置身其中,脫俗之感油然而生。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南禪寺出現在眼前:寺坐北朝南,位於坡頂一片開闊地上。寺院正前方是一條很深的溝壑,溝內松樹高大挺拔,與寺前後的樹木呼應,將紅牆碧瓦的南禪寺圍攏起來。

寺院正山門緊鎖,沒有遊客、沒有僧人、沒有梵音,只有空餘千載的靜寂。寺院由東西兩個小型院落組成,東面的院門敞開著,進入院內即是一派鳥語花香。3間正屋和10間東屋已經作為接待室和工作人員辦公室。西院為殿院,東院院內還有一個通往西院的小門,也是鐵鎖把門,只能站在東院遙望西院內那唐風唐韻的大佛殿殿頂。

經過一番聯絡,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南禪寺管理所所長張維風風火火趕了回來。他熱情地告訴記者:"南禪寺屬於五臺山臺外寺廟,共佔地4158平方米。寺內唐建都在西殿院內。西殿院南北長60米,東西寬51.3米,佔地3078平方米,是一進四合院佈局,共有殿堂12間。由外到內,正南有清建觀音殿兼山門3間,正東有清建菩薩殿3間,正西有明建龍王殿3間,正北即為唐建大佛殿3間了。"

"這裡背靠蛟龍山,東面為牛家山,西面為雁汲山,南面是開闊地,還有小銀河流淌而過,本就是一塊風水寶地。"今年61歲的管理所工作人員姚天土生土長,他還告訴記者:"這裡祖輩上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南禪寺所在背後蛟龍山上有一條龍,這條龍經常去小銀河裡喝水嬉戲,玩累了就會來這個高崗平地上休息。後來,有個風水先生看了這個地方後,認定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要出真龍天子,於是這座寺廟就在這裡興建了起來。"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南禪寺大佛殿

南禪寺大佛殿

大佛殿為寺院主體建築,徵得同意後,寺院工作人員劉雲西為記者打開了大門緊鎖的唐建大佛殿,同時也打開了久遠的回憶。

劉雲西告訴記者,"南禪寺是地處偏僻的鄉村小寺,並非官家修的廟宇,由於缺乏財力,所以規模很小。記憶中,這裡一直香火不旺,人跡罕至。

南禪寺大佛殿,外觀秀麗、古樸。方整的基臺幾乎佔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簷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樑架製作極為簡練,牆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而屋頂是全國古建中最平緩的屋頂,展現了唐建特色,殿內17尊唐塑佛像姿態自然、表情逼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更使的這個千年古寺綻放出奇光異彩。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善財童子

據張維介紹,大佛殿始建年代不詳,殿內西平梁底皮題記表明,該寺重修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29年之久,"比佛光寺還早75年。"同時,相關實物資料等顯示,該寺於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進行過一次維修,在明嘉靖、萬曆年間維修後,殿堂像設齊備,寺僧眾多,香火旺盛。明代以後,寺院建築逐漸減少,所幸大佛殿代代不廢修飾,得以倖存唐代原貌。因建築年代最為久遠,大佛殿亦被稱為"亞洲第一古建"。

與樑思成夫婦擦肩而過

"佛光寺是我國建築學家樑思成夫婦依據敦煌壁畫的線索發現的。其實1937年樑思成夫婦來五臺山尋訪,最先就在五臺東冶下的車,之後才改騎毛驢上山的。當時已離南禪寺很近了,可惜南禪寺偏僻,又是鄉間小廟,上不了敦煌壁畫,那個時代消息又閉塞,樑思成夫婦與南禪寺失之交臂。若當年樑先生也見到南禪寺,想必會有更高評價。"張維說。

在南禪寺被發現以前,佛光寺是國內僅存的、已經調查過的唯一唐代木構建築。上世紀世紀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古建築普查中,發現了比佛光寺建築年代早75年的南禪寺大殿。調查結果發表於1954年第11期《文物參考資料》,後經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工程組審核認定,山西文管會對南禪寺大殿年代鑑別"完全正確",成為繼樑思成、林徽因等發現佛光寺後又一重大發現。後來,樑思成、林徽因夫婦還先後三次來到南禪寺進行考證,給出了確切的考證結果。

就這樣,千年沉寂鄉間、名不見經傳的南禪寺大殿,成為我國最早木構建築的標本,綻放出奇光異彩。之後,南禪寺受到倍加重視和保護,196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至1976年,政府投資對南禪寺大殿進行了落架維修,增添了保護設施等,古老的寺廟煥發出新的生機。

"

二唐寺

瑰寶世間無

千劫何緣存象法

明時自不失玄珠

沉晦慶昭蘇……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書法家趙樸初,於1977年8月偕日本佛教界人士遊覽五臺山時,作的《寄調憶江南》詞《五臺雜詠》四首之一。詞中所說的"二唐寺",正是位於五臺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

五臺縣城西南二十餘公里,便是紅牆碧瓦,松柏掩映的南禪寺。與五臺山內林立的寺廟相比,它看似一鄉村小廟,卻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標本"、"亞洲第一古建"美譽,與佛光寺一起,被趙樸初先生並稱為"世間瑰寶"。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風水寶地古鬆環抱

沿著鄉間小路爬坡北上,路兩旁是蔥翠的松林、果園和莊稼,置身其中,脫俗之感油然而生。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南禪寺出現在眼前:寺坐北朝南,位於坡頂一片開闊地上。寺院正前方是一條很深的溝壑,溝內松樹高大挺拔,與寺前後的樹木呼應,將紅牆碧瓦的南禪寺圍攏起來。

寺院正山門緊鎖,沒有遊客、沒有僧人、沒有梵音,只有空餘千載的靜寂。寺院由東西兩個小型院落組成,東面的院門敞開著,進入院內即是一派鳥語花香。3間正屋和10間東屋已經作為接待室和工作人員辦公室。西院為殿院,東院院內還有一個通往西院的小門,也是鐵鎖把門,只能站在東院遙望西院內那唐風唐韻的大佛殿殿頂。

經過一番聯絡,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南禪寺管理所所長張維風風火火趕了回來。他熱情地告訴記者:"南禪寺屬於五臺山臺外寺廟,共佔地4158平方米。寺內唐建都在西殿院內。西殿院南北長60米,東西寬51.3米,佔地3078平方米,是一進四合院佈局,共有殿堂12間。由外到內,正南有清建觀音殿兼山門3間,正東有清建菩薩殿3間,正西有明建龍王殿3間,正北即為唐建大佛殿3間了。"

"這裡背靠蛟龍山,東面為牛家山,西面為雁汲山,南面是開闊地,還有小銀河流淌而過,本就是一塊風水寶地。"今年61歲的管理所工作人員姚天土生土長,他還告訴記者:"這裡祖輩上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南禪寺所在背後蛟龍山上有一條龍,這條龍經常去小銀河裡喝水嬉戲,玩累了就會來這個高崗平地上休息。後來,有個風水先生看了這個地方後,認定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要出真龍天子,於是這座寺廟就在這裡興建了起來。"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南禪寺大佛殿

南禪寺大佛殿

大佛殿為寺院主體建築,徵得同意後,寺院工作人員劉雲西為記者打開了大門緊鎖的唐建大佛殿,同時也打開了久遠的回憶。

劉雲西告訴記者,"南禪寺是地處偏僻的鄉村小寺,並非官家修的廟宇,由於缺乏財力,所以規模很小。記憶中,這裡一直香火不旺,人跡罕至。

南禪寺大佛殿,外觀秀麗、古樸。方整的基臺幾乎佔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簷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樑架製作極為簡練,牆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而屋頂是全國古建中最平緩的屋頂,展現了唐建特色,殿內17尊唐塑佛像姿態自然、表情逼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更使的這個千年古寺綻放出奇光異彩。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善財童子

據張維介紹,大佛殿始建年代不詳,殿內西平梁底皮題記表明,該寺重修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29年之久,"比佛光寺還早75年。"同時,相關實物資料等顯示,該寺於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進行過一次維修,在明嘉靖、萬曆年間維修後,殿堂像設齊備,寺僧眾多,香火旺盛。明代以後,寺院建築逐漸減少,所幸大佛殿代代不廢修飾,得以倖存唐代原貌。因建築年代最為久遠,大佛殿亦被稱為"亞洲第一古建"。

與樑思成夫婦擦肩而過

"佛光寺是我國建築學家樑思成夫婦依據敦煌壁畫的線索發現的。其實1937年樑思成夫婦來五臺山尋訪,最先就在五臺東冶下的車,之後才改騎毛驢上山的。當時已離南禪寺很近了,可惜南禪寺偏僻,又是鄉間小廟,上不了敦煌壁畫,那個時代消息又閉塞,樑思成夫婦與南禪寺失之交臂。若當年樑先生也見到南禪寺,想必會有更高評價。"張維說。

在南禪寺被發現以前,佛光寺是國內僅存的、已經調查過的唯一唐代木構建築。上世紀世紀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古建築普查中,發現了比佛光寺建築年代早75年的南禪寺大殿。調查結果發表於1954年第11期《文物參考資料》,後經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工程組審核認定,山西文管會對南禪寺大殿年代鑑別"完全正確",成為繼樑思成、林徽因等發現佛光寺後又一重大發現。後來,樑思成、林徽因夫婦還先後三次來到南禪寺進行考證,給出了確切的考證結果。

就這樣,千年沉寂鄉間、名不見經傳的南禪寺大殿,成為我國最早木構建築的標本,綻放出奇光異彩。之後,南禪寺受到倍加重視和保護,196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至1976年,政府投資對南禪寺大殿進行了落架維修,增添了保護設施等,古老的寺廟煥發出新的生機。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供養菩薩

南禪精華

A 大殿堪稱唐代古建"標本"

南禪寺大佛殿為南禪寺主殿,外觀秀麗,形體俊美、古樸,基本呈方形。全殿由臺基、屋架、殿頂三部分組成,屋脊兩端裝飾著鴟吻。全殿結構簡練,形體穩健,莊重大方,體現了我國唐代大型木構建築的顯著特色。

B 唐塑佛像可與敦煌媲美

大殿內現存17尊唐塑佛像,均為唐代珍品。整個佛像群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姿態自然若動,表情逼真有神,豐滿優美,誇張適度,衣紋簡練準確,和諧流暢,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表現出唐代雕塑匠師高超的藝術水準。

C 唐遺傑作件件是珍寶

寺內須彌座下、四周壺門和疊樑上,均雕刻著精美的花紋、花邊和蓮瓣,其中磚雕藝術精美絕倫。寺內還有一座五層樓閣式小石塔和三隻石獅、角石兩塊,均為唐代遺物,彌足珍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