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一女子為發表文章險被冒牌雜誌社騙走3800元

建設銀行 文章 支付寶 法制 中國青年網 2017-05-13

前日,一名中年女子想要發表一篇醫學文章,結果差點被一個冒牌雜誌社騙走3800元。幸好在銀行匯款時,被銀行工作人員發現端倪及時制止,終讓女子避免了經濟損失。

前日下午,建設銀行陽江江城支行客戶經理阮文詩在大堂輪值。2時45分,一名中年女子黃女士神色慌張地走到阮文詩身邊,讓其幫自己轉賬3800元給他人。黃女士聲稱自己認識收款人,並表示要用現金存至對方賬戶。

來到ATM櫃員機旁,阮文詩問黃女士要對方的賬戶,黃女士拿出微信聊天記錄,並點開一些圖片,上面寫著“《中國實用醫藥》雜誌用稿採用通知”,上面提供了一個建設銀行北京慧中路支行的銀行賬號66217000010019746224。然而,阮文詩發現,這個賬號說是該雜誌第一編輯室的賬號,但卻是一個名為“喬麗娜”的私人賬號。隨後,她在“作者匯款回執單”的填寫頁面,見到用紅色字跡標識的“請您不要用支付寶和存摺匯款”一行字。此時,阮文詩懷疑黃女士遇到了詐騙分子。

經詢問,黃女士說自己要在該雜誌發表一篇醫學文章,4月17日已向對方匯了1000元介紹費,昨日對方要求她當天內必須現金轉賬3800元給他們,否則文章只能排期明年刊發。對於3800元的具體用途,黃女士也說不清楚。阮文詩告訴黃女士,該收款賬號可能是詐騙賬戶,並且現金匯款無法撤銷,最好不要匯款。這時黃女士如夢方醒,隨後在阮文詩的幫助下撥打110報案。

建設銀行陽江江城支行行長江水祥介紹,建設銀行近幾年在各營業網點都開展了安全預案演練,增強員工防詐騙、防盜竊的業務能力。對於一邊打電話一邊轉賬、著急轉賬的客戶,工作人員會格外留意,並會提醒大額提現、轉賬的客戶謹防被騙,加大客戶風險提示。銀行增強ATM櫃員機巡查力度,提高客戶資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加強與公安部門的聯動,遇到詐騙事件及時報警處理,最大程度地減少資金損失。如果市民遇到一些疑似建設銀行發出的短信,並且其中附有網頁鏈接,不要輕易點擊打開,市民可將短信內容複製,然後發送至“95533”,隨後“95533”會將核實情況短信回覆給市民。

記者採訪瞭解到,去年9月29日,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簡稱為“市反詐騙中心” )成立,由我市公安部門、七大銀行和四大運營商派出人員組成。當公安部門接到警情後,會錄入專門的互聯繫統,然後將涉案的銀行卡或者號碼發給相關銀行及運營商進行相關處置。市反詐騙中心負責人提醒市民,遇到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時,市民應該提高警惕,不要因為一時心急而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自去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ATM自助櫃員機轉賬的,在髮卡行受理後24小時內,可向髮卡行申請撤銷轉賬。因此,一些詐騙分子又開始誘使當事人使用現金轉賬,實施詐騙。一般來說,正規單位或公司都有對公賬號,而不會使用私人賬號進行收款,市民應多留個心眼。而且,即便是單位或者公司的對公賬號,市民也應該核實後再進行轉賬操作。此外,在銀行ATM機轉賬匯款時,若是不明白,可求助銀行現場工作人員,多聽從銀行工作人員的建議,必要時可報警處理,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