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談及拓片故事,何映輝說:“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將白紙覆蓋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經歷經風化侵蝕,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對石碑的損傷,所以現在的拓片工作是將專用拓片宣紙浸溼,展開敷在碑上,再用專門工具一點點壓實,視情況等宣紙幹至七八成時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談及拓片故事,何映輝說:“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將白紙覆蓋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經歷經風化侵蝕,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對石碑的損傷,所以現在的拓片工作是將專用拓片宣紙浸溼,展開敷在碑上,再用專門工具一點點壓實,視情況等宣紙幹至七八成時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遇到冬天時,往往宣紙敷上去沒一會兒就結冰了,對拓片工作造成阻礙,這個時候我們也只有推後工作時間,等待天氣轉晴轉暖。”“工作過程中當地村民也有意識地配合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很欣慰。”據悉,在江油收集的每塊碑刻的拓片為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將留存於江油市文保中心,可為地方史志和歷史文化研究提供素材和資料。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談及拓片故事,何映輝說:“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將白紙覆蓋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經歷經風化侵蝕,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對石碑的損傷,所以現在的拓片工作是將專用拓片宣紙浸溼,展開敷在碑上,再用專門工具一點點壓實,視情況等宣紙幹至七八成時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遇到冬天時,往往宣紙敷上去沒一會兒就結冰了,對拓片工作造成阻礙,這個時候我們也只有推後工作時間,等待天氣轉晴轉暖。”“工作過程中當地村民也有意識地配合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很欣慰。”據悉,在江油收集的每塊碑刻的拓片為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將留存於江油市文保中心,可為地方史志和歷史文化研究提供素材和資料。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古人樹碑,不外乎紀念某人某事,因此,碑碣直接與人物和事件相關聯,每一塊碑石上都隱藏著一段“陳年舊事”,豐富著歷史的細枝末節。提起“霞”這個姓氏,很多人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居然還有這個姓氏?實際上,在雲集鄉,不但有諸多霞姓人士,而且至今還保留著霞家祠堂。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談及拓片故事,何映輝說:“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將白紙覆蓋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經歷經風化侵蝕,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對石碑的損傷,所以現在的拓片工作是將專用拓片宣紙浸溼,展開敷在碑上,再用專門工具一點點壓實,視情況等宣紙幹至七八成時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遇到冬天時,往往宣紙敷上去沒一會兒就結冰了,對拓片工作造成阻礙,這個時候我們也只有推後工作時間,等待天氣轉晴轉暖。”“工作過程中當地村民也有意識地配合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很欣慰。”據悉,在江油收集的每塊碑刻的拓片為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將留存於江油市文保中心,可為地方史志和歷史文化研究提供素材和資料。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古人樹碑,不外乎紀念某人某事,因此,碑碣直接與人物和事件相關聯,每一塊碑石上都隱藏著一段“陳年舊事”,豐富著歷史的細枝末節。提起“霞”這個姓氏,很多人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居然還有這個姓氏?實際上,在雲集鄉,不但有諸多霞姓人士,而且至今還保留著霞家祠堂。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霞家清代時遷至如今的江油,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也就是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在當時也是族人們商議族中大事的場所。當然如今祠堂已經喪失了原本的功能,只保留了其象徵意義。”何映輝說,霞家在設立祠堂的同時,還制定了家訓族規。此前我們的目光多停留在研究祠堂本身的意義和建築的風格上面,而這次的拓片工作讓我們注意到了祠堂內部的石刻文字,原來是保存完整的家訓族規。

據瞭解,四川明清時期的祠堂宗族碑涉及宗族族譜、鄉規民約等,所存數量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在歷史價值之外,這些石刻題記還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散發出巴蜀書法突出的地域風格和民間文化特色。然而,這些古代石刻文字因風化雨蝕、人為破壞等原因,有的內容不全、有的已然消失。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談及拓片故事,何映輝說:“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將白紙覆蓋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經歷經風化侵蝕,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對石碑的損傷,所以現在的拓片工作是將專用拓片宣紙浸溼,展開敷在碑上,再用專門工具一點點壓實,視情況等宣紙幹至七八成時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遇到冬天時,往往宣紙敷上去沒一會兒就結冰了,對拓片工作造成阻礙,這個時候我們也只有推後工作時間,等待天氣轉晴轉暖。”“工作過程中當地村民也有意識地配合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很欣慰。”據悉,在江油收集的每塊碑刻的拓片為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將留存於江油市文保中心,可為地方史志和歷史文化研究提供素材和資料。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古人樹碑,不外乎紀念某人某事,因此,碑碣直接與人物和事件相關聯,每一塊碑石上都隱藏著一段“陳年舊事”,豐富著歷史的細枝末節。提起“霞”這個姓氏,很多人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居然還有這個姓氏?實際上,在雲集鄉,不但有諸多霞姓人士,而且至今還保留著霞家祠堂。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霞家清代時遷至如今的江油,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也就是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在當時也是族人們商議族中大事的場所。當然如今祠堂已經喪失了原本的功能,只保留了其象徵意義。”何映輝說,霞家在設立祠堂的同時,還制定了家訓族規。此前我們的目光多停留在研究祠堂本身的意義和建築的風格上面,而這次的拓片工作讓我們注意到了祠堂內部的石刻文字,原來是保存完整的家訓族規。

據瞭解,四川明清時期的祠堂宗族碑涉及宗族族譜、鄉規民約等,所存數量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在歷史價值之外,這些石刻題記還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散發出巴蜀書法突出的地域風格和民間文化特色。然而,這些古代石刻文字因風化雨蝕、人為破壞等原因,有的內容不全、有的已然消失。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碑碣的內容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所刻載包括政治、軍事、宗教、歷史、經濟、宗氏家族、民俗風情等各個方面。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就隱藏在“石質地方史書”裡,如有人來細讀,意趣無窮。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談及拓片故事,何映輝說:“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將白紙覆蓋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經歷經風化侵蝕,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對石碑的損傷,所以現在的拓片工作是將專用拓片宣紙浸溼,展開敷在碑上,再用專門工具一點點壓實,視情況等宣紙幹至七八成時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遇到冬天時,往往宣紙敷上去沒一會兒就結冰了,對拓片工作造成阻礙,這個時候我們也只有推後工作時間,等待天氣轉晴轉暖。”“工作過程中當地村民也有意識地配合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很欣慰。”據悉,在江油收集的每塊碑刻的拓片為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將留存於江油市文保中心,可為地方史志和歷史文化研究提供素材和資料。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古人樹碑,不外乎紀念某人某事,因此,碑碣直接與人物和事件相關聯,每一塊碑石上都隱藏著一段“陳年舊事”,豐富著歷史的細枝末節。提起“霞”這個姓氏,很多人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居然還有這個姓氏?實際上,在雲集鄉,不但有諸多霞姓人士,而且至今還保留著霞家祠堂。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霞家清代時遷至如今的江油,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也就是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在當時也是族人們商議族中大事的場所。當然如今祠堂已經喪失了原本的功能,只保留了其象徵意義。”何映輝說,霞家在設立祠堂的同時,還制定了家訓族規。此前我們的目光多停留在研究祠堂本身的意義和建築的風格上面,而這次的拓片工作讓我們注意到了祠堂內部的石刻文字,原來是保存完整的家訓族規。

據瞭解,四川明清時期的祠堂宗族碑涉及宗族族譜、鄉規民約等,所存數量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在歷史價值之外,這些石刻題記還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散發出巴蜀書法突出的地域風格和民間文化特色。然而,這些古代石刻文字因風化雨蝕、人為破壞等原因,有的內容不全、有的已然消失。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碑碣的內容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所刻載包括政治、軍事、宗教、歷史、經濟、宗氏家族、民俗風情等各個方面。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就隱藏在“石質地方史書”裡,如有人來細讀,意趣無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彰明鎮有一座完整的仿木結構夫妻墓,墓碑上精美的浮雕是包括正門、正間、耳房、重簷等在內的三開間。這次在江油收集整理的拓片,它就是其中之一。通過這些浮雕,我們可以瞭解當時的房屋結構、建築風格乃至人們日常生活和經濟文化發展。”何映輝表示。

"

解讀歷史並不一定要在博物館內、故紙堆前。一段又一段的史實,也許就躲在堅硬的石頭裡,躲在少為人知的角落裡。歲月的風雨或能殘損碑石、模糊記載,卻不能湮沒碑碣中氤氳著的歷史味道、人文訊息。碑碣雖為一種古代建築小品,卻贏得了“石質地方史書”的美譽。

江油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散落著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歷時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打開了人們瞭解江油歷史的一種新視角,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這次工作我們協助專業拓片人員,對江油市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李白紀念館和市文保中心館藏的300塊碑刻均進行了拓片,拓片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綿陽地區之最大。”市文保中心文保辦主任何映輝介紹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護項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談及拓片故事,何映輝說:“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將白紙覆蓋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經歷經風化侵蝕,這種方式可能會加深對石碑的損傷,所以現在的拓片工作是將專用拓片宣紙浸溼,展開敷在碑上,再用專門工具一點點壓實,視情況等宣紙幹至七八成時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遇到冬天時,往往宣紙敷上去沒一會兒就結冰了,對拓片工作造成阻礙,這個時候我們也只有推後工作時間,等待天氣轉晴轉暖。”“工作過程中當地村民也有意識地配合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很欣慰。”據悉,在江油收集的每塊碑刻的拓片為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將留存於江油市文保中心,可為地方史志和歷史文化研究提供素材和資料。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古人樹碑,不外乎紀念某人某事,因此,碑碣直接與人物和事件相關聯,每一塊碑石上都隱藏著一段“陳年舊事”,豐富著歷史的細枝末節。提起“霞”這個姓氏,很多人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居然還有這個姓氏?實際上,在雲集鄉,不但有諸多霞姓人士,而且至今還保留著霞家祠堂。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霞家清代時遷至如今的江油,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也就是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在當時也是族人們商議族中大事的場所。當然如今祠堂已經喪失了原本的功能,只保留了其象徵意義。”何映輝說,霞家在設立祠堂的同時,還制定了家訓族規。此前我們的目光多停留在研究祠堂本身的意義和建築的風格上面,而這次的拓片工作讓我們注意到了祠堂內部的石刻文字,原來是保存完整的家訓族規。

據瞭解,四川明清時期的祠堂宗族碑涉及宗族族譜、鄉規民約等,所存數量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在歷史價值之外,這些石刻題記還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散發出巴蜀書法突出的地域風格和民間文化特色。然而,這些古代石刻文字因風化雨蝕、人為破壞等原因,有的內容不全、有的已然消失。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碑碣的內容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所刻載包括政治、軍事、宗教、歷史、經濟、宗氏家族、民俗風情等各個方面。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就隱藏在“石質地方史書”裡,如有人來細讀,意趣無窮。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彰明鎮有一座完整的仿木結構夫妻墓,墓碑上精美的浮雕是包括正門、正間、耳房、重簷等在內的三開間。這次在江油收集整理的拓片,它就是其中之一。通過這些浮雕,我們可以瞭解當時的房屋結構、建築風格乃至人們日常生活和經濟文化發展。”何映輝表示。

史蹟:刻在石頭上的綿陽江油地方史書”

除了這座夫妻墓以外,東興鄉發現的清代墓群石碑上發現了部分“湖廣填四川”的文字記錄,對填補相關歷史補充了文字資料……崖墓題記、石刻文字,是寺廟、宮觀、書院、會館、民間祠堂或者橋樑等古建的維修碑記,也是蜀道、川鹽古道等道路上的修路修橋題記,或石窟造像題記。此外,龍鳳鎮河岸上的唐代摩崖石刻,對了解唐時的宗教文化風氣,也有研究價值。

———END———

文章素材來源|江油發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