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敗逃前策劃攻打武侯祠

1949年12月,氣數已盡的蔣介石作了最後的掙扎,他命胡宗南祕密制定了攻擊成都武侯祠的計劃。

蔣介石敗逃前策劃攻打武侯祠


離開大陸前,蔣介石拜別祖墳。

特務營踞守武侯祠

1949年,解放大軍的“鐵掃帚”終於掃到了成都,蔣介石及其侍從人員不得不作出了馬上離蓉的決定,著手在選定具體時間等技術細節上絞盡腦汁。

蔣介石離成都的方案定下後,胡宗南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拔掉去機場路上的釘子,急調部隊攻打城南交通要道上的武侯祠。

在臨解放時,這裡駐紮有劉文輝第24軍起義部隊的一個團。這個團原系劉文輝部第137師特務營。駐於城南郊本來只是作為劉部往日販運煙土的一個關卡,並無很強戰鬥力。在胡宗南部由陝入川到了成都附近後,有些川籍的士兵不願隨軍奔波,便滯留了下來,加入了特務營,於是這個營由原來兩個連200多人迅速擴展到2000餘人。有些進步人士也來到這裡。武侯祠內官兵推舉原第137師的團長聶文清指揮。又因為原來這個營的營長是董旭坤,故人們稱這個營(團)為“董營”或“董團”。

胡宗南為了保證蔣介石的轎車安全通過武侯祠關卡,竟不遺餘力調動了10輛裝甲車和坦克車,先一日聚集在北較場軍校操場上。

很顯然,若僅是為了攻打一個已處於胡宗南大軍包圍之中的“孤島”,而又非堅固工事的祠堂,何以動用如此多鐵甲兵,並把攻打時間選在深夜,且戰車也在行動之後開往新津呢?其背後肯定隱藏著更大的機密——這便是用裝甲、坦克車開路並藉以混淆視聽,掩護蔣介石出城登機離開大陸。

制定攻擊方案

將領盛文在胡宗南的授意下,特制定並下達了《攻擊武侯祠戰鬥方案》:

一、以第七師一個師的兵力,包圍攻擊劉文輝駐武侯祠部隊;另以一個營的兵力部署在由城內到武侯祠必經之地南門大橋及大橋與武侯祠相連的地區,斷絕這一線的交通。

二、戰車營的輕型坦克及15噸裝甲車,掩護部隊攻擊前進。

三、先對武侯祠守軍實施炮擊,儘可能地保護祠堂。對於劉湘墓園建築毀壞與否,視戰鬥需要由第17師自己決定。

四、以第254師555團一個團的兵力,由南門至西門設防,預備阻擊其他川軍部隊及中共地下黨遊擊武裝的攔截或增援。

五、為防止駐城內華興街鄧錫侯部第95軍秦述觀輸送營在城內截斷出城道路或出援武侯祠守軍,特先派第254師554團以一個團的兵力,在對街居民房頂架設重機槍、無後座力炮,一旦秦營出動,即消滅之。

六、以第555團4個加強連兵力,包圍劉文輝在城內的新玉沙街公館,嚴密監視不使該公館內劉部一個營出援。然後,可視情對公館封查之。

掩護下逃離

這天晚飯後,蔣介石已作好了離開成都的準備,他很清楚此行將是他與大陸的告別之行,也或許是永別,胸中別有一番淒涼滋味,多少往事湧上心頭。

晚上11時左右,蔣介石、蔣經國、陶希聖、谷正綱、俞濟時以及祕書沈昌煥、曹聖芬一行,與繼續留守軍校中的顧祝同等人告別。一切都在無言中進行,個個都明白對方的“啞語”。

裝甲車、坦克車已起動等待在校門旁,蔣介石一行在軍校第23期二總隊一個大隊乘車護送下,出軍校正門直向城南馳去。

隆隆馬達聲蓋過街面,由於這兩天裝甲車、坦克車經常上街,市民們對這些鐵甲怪物也已習以為常,並不多加註意。直到武侯祠槍炮聲很快響成一片,市民們才意識到這一夜晚不同尋常。

可想而知,武侯祠內這支剛組合的隊伍,怎能抵擋得住胡宗南用6個團的兵力配屬重武器的攻擊。

市民們也滿以為很快就會解決戰鬥。但說也奇怪,如此懸殊兵力,胡宗南解決這個團競持續到次日拂曉八時前。炮彈呼嘯聲,彈藥爆炸聲,士兵們的衝鋒吼叫聲,亂糟糟的人群哭喊聲,一直折騰了一夜。天亮有消息傳來,“董團”傷亡一百餘人,大部被俘。

武侯祠一戰,在當時的成都各大報都有報道。市民驚聞一夜激烈槍炮聲,相距有兩站路漿洗街一帶的幾位居民在床上竟被穿過房頂的流彈打傷。(來源|《讀者報》 作者|陳宇)

版權申明

如無特別說明,本號刊載的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謝謝。文章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