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副理事長江丙坤病逝。江丙坤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期間,兩岸兩會領導人舉行了8次會談,簽署了18項協議。江丙坤的去世引發了大家對兩岸密使的熱議。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兩岸對峙,但是雙方仍有祕密往來。在蔣介石時期,負有使命與臺灣當局聯繫,或在兩岸穿梭奔走的“密使”,自認為是“密使”的人,有過若干位,但蔣介石在自己的日記中卻只提到了3位。

蔣介石日記中的“兩岸密使”

曹聚仁

“和平將軍”張治中

1950年7月23日,蔣介石日記雲:“張治中對我各重要幹部來信,又提和平而實為誘降。敬之交來未閱而令其攜回,此時來函,其必無法之所為也。”

在國民黨將領中,張治中長期和中共保持良好關係,人稱“和平將軍”。毛澤東曾稱“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蔣介石的這一頁日記表明,早在1950年,張治中就開始對退往臺灣的舊日同僚進行工作。“又提和平而實為誘降”,說明張治中函的主旨是勸說何應欽等拋棄反動立場,結束內戰狀態,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

張治中的機要祕書餘湛邦曾回憶說:“張將軍十分重視祖國統一工作,從1949年到1965年間,在毛主席、周總理直接領導下,對臺灣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他舉例說:“在這些信件和廣播中,張將軍反覆提出的重點是,美國將來必須要拋棄你們,千萬不要對別人存幻想。事實證明,艾奇遜《白皮書》(注: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美國與中國關係》白皮書,講述從1844年美國強迫中國簽訂《望廈條約》,直至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基本勝利為止的中美關係,特別詳細敘述從抗日戰爭末期到1949年的5年間,美國實施扶蔣反共政策、干涉中國內政慘遭失敗的經過。)的發表,已經清楚地表明美國決定拋棄你們。”《白皮書》發表於1949年8月5日,張治中1950年7月致何應欽等人函寫於其後,涉及《白皮書》及其以後美國艦隊進駐臺灣海峽都是可能的。

張治中的女兒張素初也曾回憶,在1950年初,張治中以到廣州接返國的女兒為名,實際上負有特殊使命,曾乘船去某個地方與國民黨代表(外傳是蔣經國、陳誠)進行密談。臺方究竟是誰至今已無從考證,成為歷史之謎。而此次廣州之行實是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率領由屈武、李俊龍、餘湛邦等人員組成特別工作小組,通過香港的舊識友朋對逃臺的國民黨政要做勸說開導工作,達到促成兩岸和平統一的目的。

“愛國人士”曹聚仁

擔任兩岸“密使”,曹聚仁時間最長,往來函件最多,但蔣介石日記的記載僅有寥寥幾條:

1.1958年11月10日:“據曹確報,毛(指毛澤東)在其二次停止炮擊令以前,親飛廈門前線。”

曹聚仁此函,所報均誤。1958年9月3日,毛澤東決定自4日起,對金門停止炮擊3天。10月6日,毛澤東決定暫以7天為期,停止對金門的炮擊。所謂“二次停止炮擊”,當即指此。事實上,毛澤東並無“親飛廈門前線”之事。

2.1958年11月28日:“經兒報告,其又接曹某21日函,其意有不和則戰之詞。”

3.1959年4月30日:“據報,曹又致經函。”

4.1971年9月2日:”曹所來情報是半真半假的,季新吉與周所談的主題是騙美國為其安理會中國席次,其他所謂美軍撤出臺灣與和平解放臺灣等謊言,皆是常談,其用意要騙我私自和談而已。”

曹聚仁(1900~1972),浙江人。文史學家、記者。1940年定居江西贛州。1941年受蔣經國委託,創辦《正氣日報》,任總經理、總編輯。自此與蔣經國相熟。1958年,在上海出版《蔣經國論》。1950年移居香港,先後任《星島日報》主筆,新加坡《南洋商報》駐香港特派記者。

要理解曹聚仁擔任“密使”的經過,需要從20世紀50年代說起。在當時,很多人願意為國共兩黨牽線搭橋。然而,真正多次溝通兩岸最高層,肩負起雙方“密使”使命的就是曹聚仁。他與周恩來交往甚多,時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和平解放臺灣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的邵力子是他的老師,蔣經國對他也以“老師”相稱。這些關係使曹聚仁成了那個時期海峽兩岸非常合適的穿針引線之人。

對於北京發出的善意,蔣介石、蔣經國首先派人祕密會見了曹聚仁,向他表達了蔣氏父子願意與大陸溝通的想法,同時讓曹聚仁去大陸一趟,主要任務是到浙江奉化,看看蔣氏祖墳是否完好。1957年5月,曹聚仁專程來到奉化溪口鎮,所到之處,曹聚仁都一一拍攝了照片。

回到香港後,曹聚仁立即向蔣經國通報了情況,並寄去了他在溪口拍攝的照片。曹聚仁在信中寫道:“尊府院落庭園,整潔如舊,足證當局維護促使之至意。”曹聚仁的信和隨信寄去的照片,深深觸動了蔣氏父子。

1972年,曹聚仁在澳門去世。周恩來總理在曹聚仁去世後,親自安排料理後事,為其親擬墓碑碑文,以“愛國人士”高度概括其一生。

曹聚仁晚年在寫給胞弟曹藝及原配夫人王春翠的許多家書中,披露了他為兩岸和談奔波的不少鮮為人知的內容。他在1967年11月18日致曹藝的家書中寫道:“本來,我應該回國去了,但此事體大,北京和那邊,都不讓我放手。前幾年,我能把局面拖住,可說對得住國家了。”“我何日動身,要等總理的指示!這兩日,重要的客人都走了。我是等得這麼久了。前天,碰到羅主任(指羅青長,當時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他是這麼說的。”“我目前責任重大,只要翠到了海外,安心過日子,不要關心我的工作,不要多擔憂就好了。我的工作,目前很重要,幸而沒有大危險。你勸她不要替我擔憂就是了。”

“密使”黃逖非

蔣介石1958年11月《上月反省錄》雲:“黃在9月26日致少谷函,稱其擬於十月六日停止炮擊,而以我不要美國護艦為惟一希望,我乃置之不理,而中共果於6日自動如期停火矣!”這裡僅稱黃,而未言其名。據美國中央情報局解密文件,此人為臺灣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的胞弟黃逖非,時為天津市政協副祕書長。該函邀請國民黨派員到大陸考察、交流,透露說:曹聚仁只是北京的一個工作對象,層級並非最高。毛澤東當時對臺灣的整體戰略目標,實際上已經超過曹聚仁的規格與層次。

業已解密的美國中情局研究報告《北京與臺北間的接觸:一個可能的“中國方案”之問題》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它從美方的視角梳理了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國共祕密接觸史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揭祕了曹聚仁、章士釗、傅作義等“密使”們所寫的數十封信件及其它一些活動。其中也提到了黃逖非。

美國中情局的報告說:“1956年9月,在這份宣言(周恩來1956年6月28日關於目前國際形勢、我國外交政策和解放臺灣問題的發言)發表幾個月後,黃少谷的兄弟黃逖非抵達香港。他從香港致信臺北的兄長,要求獲得赴臺邀請,宣稱其目的是傳達北京的和解倡議。黃少谷將此消息報告了國民黨領導層,他被指示對其弟作如下回復:“不要來臺;除私事外不要因其它事與我聯繫;不許與在港的國民黨追隨者接洽。”(來源|《讀者報》 作者|章利新 劉斐 李美霖 張民軍 郭晨希 楊天石)

版權申明

如無特別說明,本號刊載的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謝謝。文章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