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VS蔣介石的“家與國”

文/李發鎖

胸懷,不應僅僅理解為氣度與容人雅量,最主要的是胸中裝的是什麼?是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還是多數人、全體人民的利益。

胸懷狹窄者,只能裝得下前者。只有胸懷如海如山者,才能裝得下後者。包容群眾者獲得群眾,包容天下者得天下。

毛澤東VS蔣介石的“家與國”

毛澤東在北戴河

心胸狹窄的蔣介石把他的曾經帝國“拱手送給”了心胸寬廣的毛澤東;而平民意識濃厚的毛澤東把蔣個人的帝國——蔣家王朝,改變了內核,變成了廣大人民共同擁有的國家——這是毛澤東胸懷天下與人民的根本體現。

蔣介石曾經的“民國”並非人民之國,實為蔣家個人的王朝。在1975年4月5日以後,蔣經國繼位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得到了最終證明。為了“國即蔣家,蔣家即國”,蔣介石進行了近四十年的苦詣奮鬥。

1937年回國的蔣經國在邁向最高寶座臺階的過程中,第一個顯赫的職務是江西省第四區行政專員兼贛州縣長。第二個重要的職務是青年軍政治部主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使其與國民黨少壯派建立了淵源。第三個重要職務,應當是體現為國建勳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中將外交特派員,那是在“八一五”後接收東北期間。

蔣經國雖一生未曾領兵打仗,卻授為二級上將銜。蔣家王朝到臺灣孤島後,蔣經國由國防部部長到行政院副院長、院長,在蔣介石逝世後,終於順理成章坐上了蔣家王朝的最高寶座。孫中山建立國民黨的初衷“天下為公”,在蔣介石手裡變成了“天下為蔣”。

與蔣介石截然相反的是,毛澤東下定決心讓愛子毛岸英成為一個合格的農民、工人,從而融入老百姓的隊伍。1945年12月回國的毛岸英,毛澤東讓他到“著名的勞動英雄吳滿有處一道生活。吳戰前來到延安時還是個饑饉的難民,從共產黨人那兒分得一小塊土地後,侍弄得相當成功”。在英國人迪克·威爾遜眼裡,毛澤東是要兒子“去去驕嬌二氣”。毛岸英“幹了一年農活,手上長出了繭子”。

幾年後,合格農民毛岸英又當起了工人,在北京機器總廠做工,並逐漸當上了這個廠的黨支部副書記(相當於副科)。沒人知道他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的兒子。而那個時候蔣經國踏上第三個重要職務臺階的中將外交特派員已經過去5年之久,不僅有了優裕的生活待遇,而且有了一片事業基礎。

1950年春,毛岸英與劉思齊結婚,毛澤東送的唯一的結婚禮物是自己穿過的一件大衣,並對兒媳說:“白天岸英穿,晚間你蓋都有份。”毛岸英打算一直在工人之中工作10年以上,但在婚後半年,又去了戰火紛飛的朝鮮。

得知毛澤東讓自己帶上毛岸英上凶險的戰場,彭德懷曾經很猶豫,毛澤東說服彭德懷的理由是,自己的孩子應當同全國老百姓的孩子一樣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8歲的毛岸英犧牲在美軍的一次空襲中。

毛岸英8歲與母親楊開慧入獄,在母親犧牲後流落街頭,與父親毛澤東分別19年後重逢,又被派去當農民、工人,直到5年後將遺體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

一些外國人從本國傳統的習慣思維出發,感到毛澤東為了自己的建國大業對家庭親人一直不負責任,認為毛澤東利用自己的兒子上前線來證明出兵朝鮮的正確並激勵部隊的戰鬥意志,是個感情淡漠的人。

包括對毛澤東研究甚多的菲力普·肖特在這方面也持有某些偏見。他認為:“岸英與父親的關係一直都不很親密。”而迪克·威爾遜的看法是:“在他的孩子們的兒童時期,他愛他們,但一俟他們成年,他便顯得嚴厲而冰冷了。”更為極端的話是,最後“沒有人贏得他的心”。

倒是菲力普·肖特說了一句公道話:“毛是一個發號施令的人,他堅持他的孩子們的行為要無可指責,並受到與其他任何人同等的待遇。”

骨子裡充滿了平民意識的毛澤東,不會似蔣介石那樣利用權力為自己的子女謀取無盡的權力與利益;如果用權的話,毛澤東只能讓自己的子女多於普通百姓去吃苦與犧牲。正如他的警衛員李銀橋回憶他曾對孩子們說的那樣:“你是毛澤東的孩子,那可是你命苦的地方。”

實際上,毛岸英的犧牲使毛澤東陷入了多年的深沉痛苦之中。迪克·威爾遜引用江青的話說:“毛得到的這個消息給他們的個人生活蒙上了一層‘深深的憂鬱’。”

毛澤東逝世後,有關人員在清理遺物時發現一個他在生前一直自己保存的箱子,裡邊裝的竟然是毛岸英入朝前穿過的襯衣、襪子等用物。感情豐沛的毛澤東把巨大的痛苦深深埋藏於個人內心深處。可以想見,在夜靜更深之際,一位古稀老人撫摸著這些遺物,內心不能與人傾訴的痛苦創傷,將是何等煎熬與折磨。

毛澤東VS蔣介石的“家與國”

蔣介石

與毛澤東不同之處,蔣介石在治國之際,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得風生水起。雖然他丟了國——“民國”縮小到一個省的海島上,他的小家族卻異常興旺發達。晚年兒孫繞膝,其樂融融。以世俗的眼光看,這是他比老對手毛澤東成功之處。毛澤東獲得了整個中國,卻付出了家庭殘破的代價。

不過,從蔣介石與毛澤東各自的理想追求看,以蔣介石“國即是家,家即是國”的目標評價,蔣介石是一個失敗者。毛澤東的理想與信仰的國,則是由老百姓億萬小家所組成的人民共同之國。以這個目標評價,毛澤東達到了自己的理想,是真正的勝利者。

毛澤東最大的成功是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真正(而不是蔣一度形式上的)統一,結束了以蔣介石為首的軍閥割據、戰火頻繁的散亂分裂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數百年來的統一與強大,連帶終止了屢遭外國侵略與侮辱的歷史,使倒下的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億萬人民都有了沒有戰亂、擺脫貧困、建設家園的幸福開端。

菲力普·肖特在《毛澤東傳》結尾處寫道:“在中國歷史上短短一代人的一個時代裡所發生的濃縮了的變化,需要西方用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畢毛之一生,中國從半殖民地躍升到一個大國的地位……毛抓住了他的那個時代痛苦的、無法平息的那種精神。”

英國史學巨匠湯因比則讚譽:“毛澤東比我們時代先進50年。”

而中國億萬獲得了天倫之樂家庭的普通老百姓,表達的方式則比外國人直接得多。他們真摯的感情體現在至今仍在唱著的一首名為《東方紅》的歌裡: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節選自《圍困長春》,標題為編者所加。

毛澤東VS蔣介石的“家與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