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著名史學家步入政壇,一番改革嚇得蔣介石將他“流放”國外

民國著名史學家蔣廷黻從小接受新式教育,年僅16歲就隻身赴美,主修歷史。歸國後,他在南開大學任教。校長張伯苓很器重他,學校經費捉襟見肘,張伯苓仍拍胸脯對他保證:“你安心搞研究,我當掉我的褲子。”羅家倫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後,親上南開“挖牆腳”。蔣廷黻難捨南開,一夜未眠,次日一早,打定主意跟羅家倫走,出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

在學術界,蔣廷黻炮轟中國史學界,說中國搞歷史研究,是治史書而非治史學,看上去人人都是史學家,人人卻是在砂罐子裡煮黃鱔,一節一節煮,見不到史學整體觀。此語一出,打倒了大批史學家,讓人瞪眼,不過瞪眼後,卻也是掩面而走。因為蔣廷黻不是空頭評論員,他是能拿出東西來的,他寫的《中國近代史》重綜合、重分析、重整體,以世界眼光俯視近代中國,不但傅斯年高贊之“近代史尚無第二人”,且獲得了洋專家費正清首肯,稱36歲的蔣廷黻“已經執中國近代史之牛耳”。

民國著名史學家步入政壇,一番改革嚇得蔣介石將他“流放”國外

​蔣廷黻做學問很紮實,所以學界縱對他有意見也只能乾瞪眼。不過他發時評卻讓大家對他拋磚頭、扔雞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關於時局,他提出了“新式獨裁論”,說中國當前軍閥割據,國正不國,需要一位果斷而強力的政治領袖來控制形勢。當然此領袖暗指蔣介石。

他的這般高論,是學術研究的訴訟狀,還是政論經國的投名狀?不好究其動機。不過其論合了蔣介石口味。1935年,蔣介石三顧茅廬請蔣廷黻出山,蔣廷黻推辭說自己沒有經驗,蔣介石說:“你能從工作中吸取經驗。不工作永遠得不到經驗。”說畢,給他頒發了任命書,任命他為行政院政務處處長。蔣廷黻當即接了。

民國著名史學家步入政壇,一番改革嚇得蔣介石將他“流放”國外

​蔣廷黻初入行政院就主張機構改革:一是要改善交通電信;二是要取消經濟委員會與建設委員會;三是要成立農林部;四是要搞政府採購,不能由各部門從中漁利。蔣廷黻的第一把刀砍向了權力,他這刀砍下去將斷了多少人的財路?對蔣廷黻上任便舉大刀,同是文人從政的翁文灝尖叫連連,說他是頭“瓷器店裡的猛牛”,不知水深,不識權貴,一頭撞進去,不弄得譁然才怪。反對聲浪愈大,猛牛蔣廷黻的脾氣越犟,他甚至越級將改革方案直陳“新式獨裁”的蔣介石。

蔣介石會有利國家生死以?不,他是無益官僚事莫為。他不說蔣廷黻這提案不行,而是使了撒手鐗,將入職三個月的蔣廷黻調離崗位,連知會一聲都沒有—持新式獨裁論的蔣廷黻這次嚐到了新式獨裁的苦味。

蔣介石也算是“知人善任”,此後,他幾乎不放蔣廷黻到內政位置,而是讓他去當張騫,出使異域,先是出任駐俄大使,後來出任駐美大使——蔣介石的意思是,蔣廷黻愛國心特強,可以到外面去爭國家利益,就別在國內損官僚利益了。於是自1950年到1965年,蔣廷黻一直被“流放”在外,最後身死美國。

民國著名史學家步入政壇,一番改革嚇得蔣介石將他“流放”國外

​讓人為之感嘆的是,蔣廷黻本想退休,完成其《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下卷,終究爽約。他一直夢想要做司馬遷,到底沒做成,只做了一個張騫。從他接受蔣介石之請,其學人、文人夢就差不多破滅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劉誠龍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