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人在讚歎西方發達國家優美的環境、整潔的城市之時,也許沒有太注意到,有些垃圾不是消失了而是轉移了。近日,圍繞垃圾問題,菲律賓和加拿大鬧得不可開交。繼中國之後,又有亞洲發展中國家對西方國家垃圾說“不”。

畢竟,即便是“蝸居”,誰不想自己家裡乾乾淨淨呢?更何況,成了西方國家的“垃圾站”,還有可能背上不注重環保的“黑鍋”,成為西方媒體和環保人士的教育對象。

新民環球|垃圾戰:發展中國家不能承受之重

圖說:菲律賓環保人士展示洋垃圾照片 圖IC

杜特爾特發怒“向加拿大宣戰”

從4月下旬開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多個場合要求加拿大將當年運往馬尼拉的大量垃圾全部運回,否則雙邊關係可能存在風險。語言中更是充滿犀利強硬的杜氏風格:“我就不明白,加拿大為什麼把我們當成垃圾站。”“我要向加拿大宣戰!”“再給一週時間,加拿大如果再不處理這些垃圾,我就裝船給他們運回去。”“我不管加拿大怎麼處理這些垃圾,實在不行就吃了吧。”“加拿大人快準備慶祝吧,你們的垃圾就要回家了。”

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杜特爾特更是不客氣地大罵“滾回去”,並將5月15日定為“最後期限”。

雖然加拿大政府為了結束和菲律賓多年來僵持不下的尷尬局面,已正式發出聲明,將把6年前運往菲律賓的垃圾全部運回溫哥華,但同時又一直以“走法律程序比較費時”為由,沒有采取任何實質行動。於是在5月16日,菲律賓宣佈召回駐加拿大大使以示抗議。

22日,菲律賓總統府宣稱,鑑於加拿大在運回違規垃圾問題上一再拖延,菲律賓決定自行租用船隻將這批滯留近6年的垃圾送回加拿大,如果加拿大不接受,菲律賓將把垃圾傾倒在加拿大鄰近海域。

另有媒體報道,菲律賓與加拿大的“垃圾之戰”還沒落幕,又傳出在菲律賓東米薩米斯省發現7個集裝箱的澳大利亞廢棄物。一時之間,“垃圾之戰”不斷髮酵,引發世人持續關注。

垃圾滯留六年不肯運回國內

要了解菲律賓和加拿大之間這場“垃圾之戰”,還要把目光拉回到6年前。2013年6月,加拿大以“可回收循環利用的塑料廢品”的名義報關,將50多個集裝箱的垃圾運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從2013年底到2014年,又有48個集裝箱的垃圾運到馬尼拉。菲律賓在查驗時才發現,這些垃圾已經不是“可循環塑料廢品”,而是市政生活垃圾,裡面不止有塑料瓶、舊報紙,還有成人紙尿片,甚至包含有毒有害物質。

根據加拿大和菲律賓此前簽署的垃圾處理國際公約,加拿大有責任和義務在30天內把這些垃圾運送回國。但是加拿大一直軟磨硬泡,以“國內法律限制無法強迫該公司運回垃圾為由”,一拖再拖,企圖以簡單的出錢支持的方式,說服菲律賓把這些垃圾在菲律賓處理掉。

時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正在所謂“南海仲裁案”問題上興風作浪,恨不得拉全世界與中國對抗,正是需要西方國家站隊支持的時候。加上阿基諾三世本身的家世背景和菲律賓總統只有一任的規定,使阿基諾三世政府在這一關乎菲律賓社會和民眾健康的議題上並沒有多少興趣,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有效解決該問題。

到杜特爾特上臺,一是他出身地方,本來立的“人設”就是社會治理的成績,二是他大選獲勝走的是民眾支持的基層路線,三是他審時度勢地大幅度調整了外交政策,四是考慮到4月底以來是菲律賓中期選舉的關鍵時段,最後再加上杜特爾特本人極具特色的脾氣秉性,綜合發酵,才會最終爆發“垃圾之戰”。

新民環球|垃圾戰:發展中國家不能承受之重

圖說:菲律賓環保人士要求加拿大運走垃圾 圖IC

中國垃圾禁令引發世界地震

其實發達國家往發展中國家運送垃圾的事情由來已久,之所以現在能真正引發世界關注,還是因為2017年6月中國的洋垃圾禁令。

中國大規模進口洋垃圾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從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間,中國的年垃圾進口量從450萬噸增長到4500萬噸,成為最大的洋垃圾接收國,全世界45%的垃圾都運往中國。據統計,2016年歐盟27國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間接運往中國,美國廢紙出口中超過67%也直接送到中國,總價值在22億美元以上。

2017年年底開始,中國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在內的24種洋垃圾。禁令一出,全世界垃圾回收產業都感到一場巨大的地震,很多早已習慣把垃圾打包運送到中國的西方國家瞬間懵掉:垃圾沒地方去了?!

一時之間,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西方世界都慌了。但他們慌了以後不是努力提升本國垃圾處理水平、降低垃圾產出,而是繼續拿著雙重標準批評中國環境治理水平差、破壞世貿組織義務、危害全球正常廢棄物回收鏈,還將一些國家垃圾處理不力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甩鍋”給中國。與此同時,各發達國家不得不積極尋找替代者,目標自然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成了歐美的垃圾場。以塑料垃圾為例,美國、英國和日本每年出口600多萬噸塑料垃圾,佔世界總量的40%。沒了中國,這些垃圾全倒給了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馬來西亞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塑料垃圾進口國。

“垃圾之戰”背後現實令人深思

自從地理大發現以來,受宗主國經濟剝削與政治奴役的殖民地發展模式名義上已經消失。但在全球相互依存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殖民地經濟模式的幽靈搖身一變,成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新的經濟依存關係。

“垃圾不是消失了而是轉移了”成為一個殘酷的現實。當留學生讚揚美國空氣質量的時候,當許多人傳頌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的優良水質和細膩沙灘的時候,當網絡輿論熱炒溫哥華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的時候,他們可能都不會去考慮,在這背後發展中國家所付出的代價和正在承受的傷害。

不過,等到這批在菲律賓這個熱帶國家存放了6年、早已腐爛發臭的2000多噸垃圾被送回溫哥華的時候,也許會有人哆嗦一下。畢竟,自己造的孽還得自己受。 王維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