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1機動性如何才能趕上蘇35?難度超出想象

中國在1992年引進了蘇27戰鬥機,這一款高機動,大航程的戰鬥機,瞬時間立即成為空軍的摯愛,殲6,殲7,殲8都是浮雲,但是經過幾年的“新婚蜜月”之後,蘇27戰鬥機的各種大小毛病也不斷暴露,結合同時期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0戰鬥機數據,空軍感覺到了一絲絲的不滿。

蘇27戰鬥機哪些地方不滿意呢?認真的來說就是,從頭到腳。

中國殲11機動性如何才能趕上蘇35?難度超出想象

中國雖然早早引進蘇27全套資料並自行生產,但是機動性來說,一直沒有趕上原版

飛機結構,航電設備,發動機,武器都有問題,維修性也不行。

分類來說就是,飛機結構很弱,航空電子設備極其笨重低能,發動機推力大加速快但是壽命短,武器性能落後,經過幾年的使用之後,空軍也向國內的引進生產廠所提出了改進要求,第一個版本就是殲11B,換裝國產發動機,國產武器和國產材料的蘇27.

殲11B誕生之後,由於太行發動機和電子設備的拖累,出勤率不高,而且由於太行發動機的性能缺陷,使得殲11B的機動性能一直趕不上原版蘇27,這使得空軍有點失望:忙了多少年,還趕不上人家30年前,除了機動性之外,國產航電和武器倒是比原裝俄羅斯貨好很多,這也是所說的有得有失吧。

中國殲11機動性如何才能趕上蘇35?難度超出想象

殲11B戰鬥機最值得自豪的是飛機航電和導彈比俄羅斯好

如何能做到蘇27的完美版,中國和俄羅斯都在努力,最終俄羅斯人給出的是蘇35,而中國給出的是殲11D,最終結果,蘇35總產量有望突破300架,而中國殲11D現在就2架試驗機,試飛4年還沒有看到定型批量生產消息,有人懷疑或許已經取消項目。

但是我們從俄羅斯的蘇35來看,或許能找到答案。蘇35從技術上看,就是一款蘇27的完美版,晚了30年,終於實現了蘇27最早提出的指標。蘇27到蘇35究竟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主要是三方面的:結構,飛控,航電。

中國殲11機動性如何才能趕上蘇35?難度超出想象

蘇35的平尾也用鈦合金嚴重加強

這三方面從技術來說,應該是航電飛控最難,結構次之,但是對中國來說正好相反,結構最難,航電最容易,從蘇27到蘇35俄羅斯人付出的代價就是:

全身上下幾乎全部脫胎換骨重新設計!飛機零件修改率高達80%!

為啥這麼麻煩?原因是蘇27飛機設計在0.8-1.2馬赫之間飛機過載有個巨大的跌落,這是為了飛機減重所致,從這個角度來說,蘇27更像一架截擊機,而不太像戰鬥機。

中國殲11機動性如何才能趕上蘇35?難度超出想象

從0.85到1.25馬赫,蘇27的過載能力大幅度跌落,從8G跌到6.5G

最終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蘇35戰鬥機,修改了機身幾乎所有關鍵零件,比如機翼,機身,尾翼,全盤加強,幾乎除了垂尾翼尖的玻璃鋼整流罩和某些維修口蓋之外,全機不剩下啥蘇27時代的零件了。由於如此巨大的修改工作量,而且不是自己原創的,對於中國廠家來說,不是自己原創,很難理解設計思路,全部改動變成全盤亂套幾乎不可避免,難度太大,選擇放棄的話,這也無可厚非。

中國殲11機動性如何才能趕上蘇35?難度超出想象

蘇35改進部件太多,幾乎等於完成重新設計一架飛機

從蘇35修改80%的零件比例來說,反過來就知道原版蘇27有多少問題,或許這也是蘇27光輝燦爛的成就之後的小小瑕疵,畢竟哪一款飛機沒有點歷史侷限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