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本文共3000字,讀完需要7分鐘,沒有恐怖圖片,不要怕哦

1968年,匹茲堡,富爾頓劇院。

一個平凡無奇的週六下午,一群美國觀眾吵吵嚷嚷的在門口排著隊,等待即將開場的恐怖電影。

——這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消遣方式▼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1957年,在富爾頓劇院外面排隊等待電影開場的觀眾

1968年的美國,電影分級制度還未完備。

即使是13歲以下的青少年,只要購票就可以觀看到任何一部電影。

為了獲得這些客源,從1950年至1960年代,美國的電影院都會默契的將恐怖電影的首映日放在週六下午。

這些青少年觀眾們,在座位上興奮的呼喊、尖叫、打鬧,等待一部叫做《活死人之夜》的電影開場。

他們天真的以為,自己會像往常一樣,在電影院度過一個刺激又愉快的下午。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直到電影開場半小時後......

全場變得異常安靜......

同樣在場觀影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生動的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那些年幼的觀眾受到驚嚇,現場幾乎是鴉雀無聲。

有個小女孩從我身旁的通道走過,她在座位上時顯得非常僵硬且不停的哭泣。

電影結束後,他形容觀眾們:

“就像是遭受心理衝擊之後,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孩子。”

到底是什麼樣的電影,能對這些看慣恐怖電影的觀眾,造成如此大的內心衝擊呢?

我們來聊聊這部喪屍電影的“開山之作”——《活死人之夜》。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01、喪屍到底是什麼?

在介紹電影之前,先簡單科普一下“喪屍是怎麼來的”。

喪屍,與東方奇幻文學裡伸著舌頭略略略的“殭屍”並不是一個品種。

在歐洲文化裡,“喪屍”的概念起源於海地巫毒教的一個恐怖傳說。

巫毒教,又稱為伏都教,是一個西非巫術混合天主教教義的原始宗教。

現在的西非,還能看見伏都教“拜物”市場▼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在伏都教裡,喪屍就是被巫術復活的死人。

他們並不凶惡,反而混的很慘,是被巫師“壓榨”幹活的廉價勞動力。

1932年,歷史上第一部喪屍電影誕生,名為《蒼白殭屍》。

影片裡,海地的巫毒教巫師復活了大量的死人,將他們囚禁在製糖廠裡幹活。

沒有工資、沒有休假、沒有五險一金......

他們還試圖將來到“海地”的漂亮白人女性們也統統變成喪屍▼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所以,在這部電影裡,真正讓人感到畏懼的是巫毒教,而不是喪屍。

直到電影《活死人之夜》出現,賦予了喪屍新的熒幕形象,“喪屍群體”才終於有了地位的提升▼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02、喪屍為什麼是現在這個形象?

喪屍片是恐怖電影的一個重要分支。

無論是揭露人性幽暗的《釜山行》,還是女主武力爆表的《生化危機》。

數十年過去,不管這些系列電影風格如何變化,喪屍的“行為準則”卻是始終統一的。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做一隻好喪屍》的行為規範

那些在街道上緩慢移動,追著人撕咬、嘴角淌哈喇子的傢伙們。

他們在電影中會被定義為“喪屍”而不是痴漢,離不開這些在電影熒幕上貫徹了五十多年的“喪屍行為準則”。

它們是組成喪屍電影的故事框架的根基。

這些重要的準則,來自於《活死人之夜》的導演——被譽為現代恐怖電影之父的喬治·A·羅梅羅▼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1967年,27歲的喬治·A·羅梅羅與搭檔約翰,拍攝了這部成本只有11萬4千美金的電影。

上映後即獲得了1969年歐洲電影票房冠軍。

該片在美國流行了近十年,在全球翻譯超過25種語言。

又在十年重映時,獲得了近3000萬美金的全球票房。

高達300倍的收益!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故事講述了女主芭芭拉與哥哥,去為父親掃墓,卻在墓地裡意外遭到攻擊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一個面色蒼白,行為怪異的高個男子,力氣很大,毫無緣由的追逐和撕咬二人▼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喪屍還挺帥...

哥哥拼命拖住那個男人,換來芭芭拉逃命的機會。她一路奔跑,躲進一個民宅▼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進入屋內,卻發現不僅電話打不通,二樓還有一具被啃食過的屍體。

——這明顯是一個被喪屍攻擊過的屋子。

幾番驚嚇後,女主繃緊的神經終於撐不住了▼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在她精神崩潰之際,鏡頭轉向室內,這個房子裡還躲藏著六個人類。

一個積極求生的黑人男主▼

(在60年代美國,非洲裔在白人電影中擔任主角是極少見的)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一對年輕情侶▼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躲在地下室的三口之家。

他們的小女兒似乎剛被喪屍咬過。▼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這個封閉的空間裡,各懷心思的人們,被動的成為了生死相關的命運共同體。

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他們進入了一種“零和博弈”的狀態。

父親懦弱又膽小,他希望所有人都退回到地下室保護自己▼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情侶和黑人男主則是在屋內積極蒐集情報,想自救求生。

到底該聽誰的?

——這群人產生了嚴重分歧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在修好電視機後,他們看到了政府與科學家們針對“活死人”的推論:

1、金星探測器的輻射,導致死人復活

2、只重擊喪屍頭部,才可以消滅他們▼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至此,喪屍的四個行為準則基本鋪墊完成。

建立基礎的世界觀,並鋪墊完人物矛盾之後。

——影片此時才進入了真正的“修羅場”。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03、電影到底哪裡嚇人?

《活死人之夜》是一部五十多年前的黑白電影,為了省錢用Bosco巧克力糖漿當血漿,也完全沒什麼特效可言。

憑什麼把觀眾嚇成那樣?

——這就要誇誇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了。

第一、從視覺效果的角度,導演通過角度詭異的特寫鏡頭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詭異的特寫鏡頭

對畫面光線明暗對比度的大幅度調整▼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以及演員強烈的肢體語言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配合背景音樂的鼓點,營造出了極度絕望驚悚的氣氛。

這部電影中首次出現了喪屍將人“分而食之”的畫面。

保留生前人類面容的喪屍,甩開沾著血的嘴巴,迫不及待的吃起同類的殘肢斷臂。

臉上掛著墓地裡帶出來的腐壞皮膚,卻露出貪婪而滿足的笑容。

這個畫面,給初次接觸喪屍電影的觀眾們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第二、從心理刺激的角度,編劇藉著喪屍的獨特屬性,在劇本中設置了極端違背倫理,卻又非常符合邏輯的困境:

——變成喪屍的孩子,面無表情的弒殺不忍反抗的父母。

——曾經捨命保護自己的哥哥出現在喪屍群裡,不射死他,你就會死,該怎麼選?

這種至親之間,不得不舉刀相向,必須親手分出你死我亡的生存壓力。

對觀眾造成的不只是視覺衝擊,更是深刻的心理折磨。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第三、喪屍形象的恐怖之處,在於它無限接近於人類:“他們就是我們”

從古希臘開始,各國的藝術家們便有一個共識:人體是最美的藝術。

反而言之,殘缺敗壞的人體,就是最恐怖的藝術。

因此,與動物的屍體相比,人類更會對同類軀體的殘缺和扭曲感到發自內心的恐懼。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這麼嚇人的怪物,卻並非憑空而生。

電影《活死人之夜》的導演羅梅羅曾經在採訪中表示:

我所有的殭屍電影都是它們所處時代的某種縮影。

他鏡頭下的“喪屍形象”,其實來自於美國冷戰時期的末世文化。

04、無產階級喪屍與末世文化

同為恐怖電影的常駐嘉賓,為什麼在影視文學作品中,只有高貴的血族王子、俊美的狼人王子,卻極少有“喪屍王子”呢?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為什麼吸血鬼可以是美貌的古老貴族,狼人兼具力量與速度。

唯有喪屍,總是一副破破爛爛的無產階級底層人民的模樣?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這不公平!

因為喪屍的形象,本就源於當時美國人對中下層無產階級的偏見和內心恐懼,尤其是對黑人。

喪屍的共性:愚昧盲目、數量巨大、衣衫襤褸、成群結隊、攻擊性極強。

——恰如失去了秩序的下層人民。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簡直是亂成了一鍋粥。

處於冷戰高峰時期的美國,對外深陷於越南戰爭,國內的反戰示威遊行遍及全國各地。

對內則是階層分化、種族衝突嚴重:“黑人平權運動”、“女權主義運動”、“嬉皮士運動”集中爆發。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電影《活死人之夜》中,“喪屍吃人”的極端行為,被認為是對當時美國的戰爭暴行與鬥爭動亂的影射。

那一時期喪屍電影中常描繪的“末世景象”,也不過是對當時四分五裂的美國社會,民眾觀點的一種迎合。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電影和歷史,永遠是彼此映照、一路向前延伸的平行線。

1968年《活死人之夜》的結局中,黑人男主“本”是喪屍圍攻後唯一的倖存者。

一夜過去,當他聽見外面有隊伍路過,出屋求救時。

沒有死在喪屍手裡的黑人,卻被對面的白人一槍打死。

《活死人之夜》| 一部把觀眾嚇出“創傷應激障礙”的喪屍電影


在你心中哪部“喪屍片”最經典呢?歡迎留言分享~

參考資料:

1、Zombie Apocalypse Now: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at 50 – Rolling Stone

2、Business data for the film at the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3、Vol. II, ed. Bill Nichol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p. 213, ISBN 0-520-05409-1

4、Roger Ebert, review of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Chicago Sun-Times, January 5

5、Wall Street Journal (New York), quoted in Dillard,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p. 1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