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
"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公元前74年,劉病已被霍光選定為了大漢帝國的又一任皇帝,這是西漢歷史上第三次“君由臣立”事件的發生。劉病已因為霍光的緣故得以當上皇帝,所以霍光算得上是對宣帝有恩,當臣子有恩於君主,西漢社會所執行的“君尊臣卑”制度就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如何避免這種尷尬,如何處理好這種情況下的君臣關係將會對西漢帝國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漢文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和漢宣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又多有不同,文帝時期宮內權貴在大方向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但總的來說還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霍光威勢之大,宮內無人可及,霍家在宮內爪牙遍佈,昭帝時期“政事一決於光”,漢廢帝劉賀“立而復廢”的兩次巨大人生起落全部取決於霍光。可以說,此時的西漢政治是霍光的一言堂,宣帝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鞏固皇權,就不可避免的要直面霍光。

宣帝的手段

漢宣帝劉病已之所以沒有成為下一個漢廢帝劉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宣帝找對了對手。劉賀上位之後直接將霍光視為最大的敵人,導致霍光非常驚恐擔心,先下手為強除掉了劉賀,而宣帝上位之後優待霍光,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提出還政養老之後,宣帝不僅不批,反而進一步放權於霍光,提出諸事問過霍光再問天子。

上廉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

宣帝此舉無疑給了霍光一種巨大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保證了宣帝的正統地位受到霍光的認可。但另一方面,宣帝也在對他真正的對手出招,他選定的目標不是霍光,而是霍氏勢力,包括在宮內與霍光勾結的大臣,霍光的族人等。通過一步步剪除霍光的羽翼來加固皇權,穩固統治,同時也抓緊機會拉攏他方勢力,壯大自己。

"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公元前74年,劉病已被霍光選定為了大漢帝國的又一任皇帝,這是西漢歷史上第三次“君由臣立”事件的發生。劉病已因為霍光的緣故得以當上皇帝,所以霍光算得上是對宣帝有恩,當臣子有恩於君主,西漢社會所執行的“君尊臣卑”制度就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如何避免這種尷尬,如何處理好這種情況下的君臣關係將會對西漢帝國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漢文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和漢宣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又多有不同,文帝時期宮內權貴在大方向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但總的來說還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霍光威勢之大,宮內無人可及,霍家在宮內爪牙遍佈,昭帝時期“政事一決於光”,漢廢帝劉賀“立而復廢”的兩次巨大人生起落全部取決於霍光。可以說,此時的西漢政治是霍光的一言堂,宣帝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鞏固皇權,就不可避免的要直面霍光。

宣帝的手段

漢宣帝劉病已之所以沒有成為下一個漢廢帝劉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宣帝找對了對手。劉賀上位之後直接將霍光視為最大的敵人,導致霍光非常驚恐擔心,先下手為強除掉了劉賀,而宣帝上位之後優待霍光,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提出還政養老之後,宣帝不僅不批,反而進一步放權於霍光,提出諸事問過霍光再問天子。

上廉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

宣帝此舉無疑給了霍光一種巨大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保證了宣帝的正統地位受到霍光的認可。但另一方面,宣帝也在對他真正的對手出招,他選定的目標不是霍光,而是霍氏勢力,包括在宮內與霍光勾結的大臣,霍光的族人等。通過一步步剪除霍光的羽翼來加固皇權,穩固統治,同時也抓緊機會拉攏他方勢力,壯大自己。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漢宣帝畫像一

一、拉攏宗室力量

根據西漢時期“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漢宣帝的繼位是不太符合正統性的,漢昭帝死時沒有留下子嗣,群臣皆推薦選立漢昭帝之兄廣陵王即位,但霍光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否定了廣陵王而選擇了年少的劉賀,後來由於劉賀不好操控而換了劉病已。流落於民間的劉病已和劉賀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沒有一個可以支持自己的強有力的勢力,這是霍光可以繼續專權的先決條件,也是霍光選立新君的標準。

漢宣帝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是漢昭帝劉弗陵的侄孫,由以“孫”的身份來繼承漢昭帝的皇位其實是不符合當時西漢繼承原則的。所以漢宣帝皇位正統性的最大保障就是權臣霍光,但問題在於要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傀儡,宣帝就必須要對霍光下手,正因為如此,宣帝必須要找到其他支持他皇位正統性的勢力。

此時的劉家宗室恰恰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削藩”是從漢高帝劉邦時期就一直實行的國策,劉邦削藩除掉了異姓王,文帝、景帝、武帝削藩使得諸侯國元氣大傷,在推恩令之下,龐大的諸侯國被不斷地分化為漢郡劃入中央管轄,諸侯王再也無力挑戰中央的權威。等到宣帝即位,宗室的地位已經下滑到和貴族、土財主類似,這種情況下施恩於宗室將會得到最大的回報。所以漢宣帝繼位後大肆封賞宗室,免除宗室中的罪人。

夏六月,詔曰:“蓋聞堯親九族,以和萬國。朕蒙遺德,奉承聖業,惟念宗室屬未盡而以罪絕,若有賢材,改行勸善,其復屬,使得自新。”

在與霍光的鬥爭中,漢宣帝始終貫徹親近宗室的策略,據《漢書 宣帝紀》記載,在本始元年,也就是宣帝即位的第二年,漢宣帝就封燕剌王太子為廣陽王,封廣陵王之子為朝陽侯,到了地節元年,漢宣帝更是下詔直言要團結宗室親族以興旺天下,這些類似的舉動在《漢書》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舉動的實質其實是拉攏宗室,通過提升宗室地位以制衡霍氏勢力。

二、從內部瓦解霍氏勢力

宣帝面臨的情況和文帝面臨的情況不同之處就在於,文帝時期的宮內權貴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宮內權貴已經結為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而這個利益共同體的代言人就是權臣霍光。宣帝剪除霍光羽翼的一大手段就是通過拉攏宮內權貴,挑撥他們與霍光的關係,從而瓦解這個利益共同體,以達到降低霍光威脅的目的。

在《資治通鑑》卷二十四漢紀十六記載了宣帝對武帝的功績進行了肯定,霍光的鐵桿支持者夏侯勝直接對宣帝的詔書進行了反駁。這是由於在昭帝時期由霍光暗中操控舉辦的鹽鐵會議中,為了對自己的政敵桑弘羊進行打擊,霍光默許賢良、文學們對漢武帝的政策進行批判,進行否定,而宣帝肯定武帝的功績,無疑是與“鹽鐵會議”的結論相悖,以此招來了夏侯勝的反駁。

"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公元前74年,劉病已被霍光選定為了大漢帝國的又一任皇帝,這是西漢歷史上第三次“君由臣立”事件的發生。劉病已因為霍光的緣故得以當上皇帝,所以霍光算得上是對宣帝有恩,當臣子有恩於君主,西漢社會所執行的“君尊臣卑”制度就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如何避免這種尷尬,如何處理好這種情況下的君臣關係將會對西漢帝國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漢文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和漢宣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又多有不同,文帝時期宮內權貴在大方向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但總的來說還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霍光威勢之大,宮內無人可及,霍家在宮內爪牙遍佈,昭帝時期“政事一決於光”,漢廢帝劉賀“立而復廢”的兩次巨大人生起落全部取決於霍光。可以說,此時的西漢政治是霍光的一言堂,宣帝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鞏固皇權,就不可避免的要直面霍光。

宣帝的手段

漢宣帝劉病已之所以沒有成為下一個漢廢帝劉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宣帝找對了對手。劉賀上位之後直接將霍光視為最大的敵人,導致霍光非常驚恐擔心,先下手為強除掉了劉賀,而宣帝上位之後優待霍光,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提出還政養老之後,宣帝不僅不批,反而進一步放權於霍光,提出諸事問過霍光再問天子。

上廉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

宣帝此舉無疑給了霍光一種巨大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保證了宣帝的正統地位受到霍光的認可。但另一方面,宣帝也在對他真正的對手出招,他選定的目標不是霍光,而是霍氏勢力,包括在宮內與霍光勾結的大臣,霍光的族人等。通過一步步剪除霍光的羽翼來加固皇權,穩固統治,同時也抓緊機會拉攏他方勢力,壯大自己。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漢宣帝畫像一

一、拉攏宗室力量

根據西漢時期“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漢宣帝的繼位是不太符合正統性的,漢昭帝死時沒有留下子嗣,群臣皆推薦選立漢昭帝之兄廣陵王即位,但霍光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否定了廣陵王而選擇了年少的劉賀,後來由於劉賀不好操控而換了劉病已。流落於民間的劉病已和劉賀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沒有一個可以支持自己的強有力的勢力,這是霍光可以繼續專權的先決條件,也是霍光選立新君的標準。

漢宣帝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是漢昭帝劉弗陵的侄孫,由以“孫”的身份來繼承漢昭帝的皇位其實是不符合當時西漢繼承原則的。所以漢宣帝皇位正統性的最大保障就是權臣霍光,但問題在於要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傀儡,宣帝就必須要對霍光下手,正因為如此,宣帝必須要找到其他支持他皇位正統性的勢力。

此時的劉家宗室恰恰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削藩”是從漢高帝劉邦時期就一直實行的國策,劉邦削藩除掉了異姓王,文帝、景帝、武帝削藩使得諸侯國元氣大傷,在推恩令之下,龐大的諸侯國被不斷地分化為漢郡劃入中央管轄,諸侯王再也無力挑戰中央的權威。等到宣帝即位,宗室的地位已經下滑到和貴族、土財主類似,這種情況下施恩於宗室將會得到最大的回報。所以漢宣帝繼位後大肆封賞宗室,免除宗室中的罪人。

夏六月,詔曰:“蓋聞堯親九族,以和萬國。朕蒙遺德,奉承聖業,惟念宗室屬未盡而以罪絕,若有賢材,改行勸善,其復屬,使得自新。”

在與霍光的鬥爭中,漢宣帝始終貫徹親近宗室的策略,據《漢書 宣帝紀》記載,在本始元年,也就是宣帝即位的第二年,漢宣帝就封燕剌王太子為廣陽王,封廣陵王之子為朝陽侯,到了地節元年,漢宣帝更是下詔直言要團結宗室親族以興旺天下,這些類似的舉動在《漢書》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舉動的實質其實是拉攏宗室,通過提升宗室地位以制衡霍氏勢力。

二、從內部瓦解霍氏勢力

宣帝面臨的情況和文帝面臨的情況不同之處就在於,文帝時期的宮內權貴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宮內權貴已經結為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而這個利益共同體的代言人就是權臣霍光。宣帝剪除霍光羽翼的一大手段就是通過拉攏宮內權貴,挑撥他們與霍光的關係,從而瓦解這個利益共同體,以達到降低霍光威脅的目的。

在《資治通鑑》卷二十四漢紀十六記載了宣帝對武帝的功績進行了肯定,霍光的鐵桿支持者夏侯勝直接對宣帝的詔書進行了反駁。這是由於在昭帝時期由霍光暗中操控舉辦的鹽鐵會議中,為了對自己的政敵桑弘羊進行打擊,霍光默許賢良、文學們對漢武帝的政策進行批判,進行否定,而宣帝肯定武帝的功績,無疑是與“鹽鐵會議”的結論相悖,以此招來了夏侯勝的反駁。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霍光畫像

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

宣帝面對夏侯勝的挑釁,首先將其下獄,以表示天子威嚴不可侵犯,但在本始四年夏侯勝出獄之後,宣帝又重用夏侯勝,至此,夏侯勝的立場逐漸靠向宣帝。同樣的還有霍光的副手張安世,張安世的兄長張賀對宣帝有著撫育之恩,宣帝即位後就以此為名義來親近張安世,正所謂“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逐漸張安世和宣帝也就結下了君臣之誼。

外戚加入:後宮的爭奪

拉攏宗室壯大自己,親近霍光的羽翼,分裂他們,宣帝的這些舉動都被霍光看在眼裡,但霍光始終不動聲色,這並非是因為霍光不明白宣帝的心意,而是因為在霍光看來這些東西是可以給宣帝的。宣帝即位的時候霍光已經步入暮年了,做了大半輩子權臣的他不可能一直保護霍家,保護霍氏的利益共同體。要想保住霍家的榮華富貴,霍光要麼造反取而代之,要麼就退讓向宣帝示好,他顯然是沒有造反之心的,所以退讓也就是他唯一的一條路。

但霍光知道收斂,並不代表他的家人知道收斂,他的妻子霍顯對宣帝背後的皇后之位一直虎視眈眈,將其女霍成君嫁給宣帝更是她的長遠謀劃。漢宣帝的“故劍情深”並不僅僅是對髮妻的思念,這其中仍然充斥了對權力的爭奪。立霍成君為皇后對於宣帝來說利與弊皆有,但總的來說弊是要大於利的。

一、皇后之位的歸屬

宣帝如果選立霍光小女霍成君為皇后,那無疑可以加固與霍家之間的聯盟,獲取霍光更大力度的支持,但一旦霍成君成為了皇后,也就意味著宣帝的後宮也將會被霍家所掌控,他的一舉一動將會始終處於霍家的監視之下,如此一來,皇帝之位自然可以坐穩,但也很可能成為了霍家的傀儡,對於擁有雄心壯志的宣帝來說,這是不可以接受的。

而立許平君為皇后,一方面是因為這是劉病已在民間的髮妻,雙方有著和尋常宮內政治聯姻所不同的情感,另一方面,立許平君為後可以讓後宮擺脫霍家的掌控,同時藉機引入新的外戚勢力——許家。但由於霍光的阻攔,封許廣漢為侯的詔書遲遲未能生效,引入許家這個新貴的打算自然也是無效了。

當霍顯命人毒死了許皇后之後,宣帝和霍光的表現都非常的耐人尋味,許皇后死後,宣帝抓住淳于衍逼供,霍顯由於害怕而對霍光透露了實情,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知道實情後的第一反應是去向宣帝坦白,但仔細考慮後始終不忍讓霍家破滅,而宣帝發覺霍光無意坦白後,無奈之下放了淳于衍。

"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公元前74年,劉病已被霍光選定為了大漢帝國的又一任皇帝,這是西漢歷史上第三次“君由臣立”事件的發生。劉病已因為霍光的緣故得以當上皇帝,所以霍光算得上是對宣帝有恩,當臣子有恩於君主,西漢社會所執行的“君尊臣卑”制度就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如何避免這種尷尬,如何處理好這種情況下的君臣關係將會對西漢帝國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漢文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和漢宣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又多有不同,文帝時期宮內權貴在大方向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但總的來說還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霍光威勢之大,宮內無人可及,霍家在宮內爪牙遍佈,昭帝時期“政事一決於光”,漢廢帝劉賀“立而復廢”的兩次巨大人生起落全部取決於霍光。可以說,此時的西漢政治是霍光的一言堂,宣帝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鞏固皇權,就不可避免的要直面霍光。

宣帝的手段

漢宣帝劉病已之所以沒有成為下一個漢廢帝劉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宣帝找對了對手。劉賀上位之後直接將霍光視為最大的敵人,導致霍光非常驚恐擔心,先下手為強除掉了劉賀,而宣帝上位之後優待霍光,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提出還政養老之後,宣帝不僅不批,反而進一步放權於霍光,提出諸事問過霍光再問天子。

上廉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

宣帝此舉無疑給了霍光一種巨大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保證了宣帝的正統地位受到霍光的認可。但另一方面,宣帝也在對他真正的對手出招,他選定的目標不是霍光,而是霍氏勢力,包括在宮內與霍光勾結的大臣,霍光的族人等。通過一步步剪除霍光的羽翼來加固皇權,穩固統治,同時也抓緊機會拉攏他方勢力,壯大自己。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漢宣帝畫像一

一、拉攏宗室力量

根據西漢時期“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漢宣帝的繼位是不太符合正統性的,漢昭帝死時沒有留下子嗣,群臣皆推薦選立漢昭帝之兄廣陵王即位,但霍光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否定了廣陵王而選擇了年少的劉賀,後來由於劉賀不好操控而換了劉病已。流落於民間的劉病已和劉賀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沒有一個可以支持自己的強有力的勢力,這是霍光可以繼續專權的先決條件,也是霍光選立新君的標準。

漢宣帝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是漢昭帝劉弗陵的侄孫,由以“孫”的身份來繼承漢昭帝的皇位其實是不符合當時西漢繼承原則的。所以漢宣帝皇位正統性的最大保障就是權臣霍光,但問題在於要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傀儡,宣帝就必須要對霍光下手,正因為如此,宣帝必須要找到其他支持他皇位正統性的勢力。

此時的劉家宗室恰恰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削藩”是從漢高帝劉邦時期就一直實行的國策,劉邦削藩除掉了異姓王,文帝、景帝、武帝削藩使得諸侯國元氣大傷,在推恩令之下,龐大的諸侯國被不斷地分化為漢郡劃入中央管轄,諸侯王再也無力挑戰中央的權威。等到宣帝即位,宗室的地位已經下滑到和貴族、土財主類似,這種情況下施恩於宗室將會得到最大的回報。所以漢宣帝繼位後大肆封賞宗室,免除宗室中的罪人。

夏六月,詔曰:“蓋聞堯親九族,以和萬國。朕蒙遺德,奉承聖業,惟念宗室屬未盡而以罪絕,若有賢材,改行勸善,其復屬,使得自新。”

在與霍光的鬥爭中,漢宣帝始終貫徹親近宗室的策略,據《漢書 宣帝紀》記載,在本始元年,也就是宣帝即位的第二年,漢宣帝就封燕剌王太子為廣陽王,封廣陵王之子為朝陽侯,到了地節元年,漢宣帝更是下詔直言要團結宗室親族以興旺天下,這些類似的舉動在《漢書》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舉動的實質其實是拉攏宗室,通過提升宗室地位以制衡霍氏勢力。

二、從內部瓦解霍氏勢力

宣帝面臨的情況和文帝面臨的情況不同之處就在於,文帝時期的宮內權貴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宮內權貴已經結為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而這個利益共同體的代言人就是權臣霍光。宣帝剪除霍光羽翼的一大手段就是通過拉攏宮內權貴,挑撥他們與霍光的關係,從而瓦解這個利益共同體,以達到降低霍光威脅的目的。

在《資治通鑑》卷二十四漢紀十六記載了宣帝對武帝的功績進行了肯定,霍光的鐵桿支持者夏侯勝直接對宣帝的詔書進行了反駁。這是由於在昭帝時期由霍光暗中操控舉辦的鹽鐵會議中,為了對自己的政敵桑弘羊進行打擊,霍光默許賢良、文學們對漢武帝的政策進行批判,進行否定,而宣帝肯定武帝的功績,無疑是與“鹽鐵會議”的結論相悖,以此招來了夏侯勝的反駁。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霍光畫像

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

宣帝面對夏侯勝的挑釁,首先將其下獄,以表示天子威嚴不可侵犯,但在本始四年夏侯勝出獄之後,宣帝又重用夏侯勝,至此,夏侯勝的立場逐漸靠向宣帝。同樣的還有霍光的副手張安世,張安世的兄長張賀對宣帝有著撫育之恩,宣帝即位後就以此為名義來親近張安世,正所謂“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逐漸張安世和宣帝也就結下了君臣之誼。

外戚加入:後宮的爭奪

拉攏宗室壯大自己,親近霍光的羽翼,分裂他們,宣帝的這些舉動都被霍光看在眼裡,但霍光始終不動聲色,這並非是因為霍光不明白宣帝的心意,而是因為在霍光看來這些東西是可以給宣帝的。宣帝即位的時候霍光已經步入暮年了,做了大半輩子權臣的他不可能一直保護霍家,保護霍氏的利益共同體。要想保住霍家的榮華富貴,霍光要麼造反取而代之,要麼就退讓向宣帝示好,他顯然是沒有造反之心的,所以退讓也就是他唯一的一條路。

但霍光知道收斂,並不代表他的家人知道收斂,他的妻子霍顯對宣帝背後的皇后之位一直虎視眈眈,將其女霍成君嫁給宣帝更是她的長遠謀劃。漢宣帝的“故劍情深”並不僅僅是對髮妻的思念,這其中仍然充斥了對權力的爭奪。立霍成君為皇后對於宣帝來說利與弊皆有,但總的來說弊是要大於利的。

一、皇后之位的歸屬

宣帝如果選立霍光小女霍成君為皇后,那無疑可以加固與霍家之間的聯盟,獲取霍光更大力度的支持,但一旦霍成君成為了皇后,也就意味著宣帝的後宮也將會被霍家所掌控,他的一舉一動將會始終處於霍家的監視之下,如此一來,皇帝之位自然可以坐穩,但也很可能成為了霍家的傀儡,對於擁有雄心壯志的宣帝來說,這是不可以接受的。

而立許平君為皇后,一方面是因為這是劉病已在民間的髮妻,雙方有著和尋常宮內政治聯姻所不同的情感,另一方面,立許平君為後可以讓後宮擺脫霍家的掌控,同時藉機引入新的外戚勢力——許家。但由於霍光的阻攔,封許廣漢為侯的詔書遲遲未能生效,引入許家這個新貴的打算自然也是無效了。

當霍顯命人毒死了許皇后之後,宣帝和霍光的表現都非常的耐人尋味,許皇后死後,宣帝抓住淳于衍逼供,霍顯由於害怕而對霍光透露了實情,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知道實情後的第一反應是去向宣帝坦白,但仔細考慮後始終不忍讓霍家破滅,而宣帝發覺霍光無意坦白後,無奈之下放了淳于衍。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漢宣帝畫像二

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猶與。會奏上,因署衍勿論。

這其實是霍光和宣帝之間一場精彩的博弈,霍光最終沒有選擇坦白也為霍氏日後的慘劇埋下了伏筆。宣帝對於許皇后之死顯然是有一定的猜測,從一開始對淳于衍逼供到後來不得已放之,這就是宣帝對霍光的試探,試探霍光真正的態度。在霍光始終沒有前去坦白的情況下,宣帝誤以為此事為霍光默許,於是只得退讓。從後面宣帝接受了立霍成君為後的要求,也可以略窺此事的真相,許皇后之死,宣帝早已經心知肚明,但為剿除霍氏,宣帝只能隱忍。

二、平反“巫蠱之禍”引入外戚

宣帝的祖父衛太子由於“巫蠱之禍”而冤死,武帝雖然在晚年對此事多有反思,但在朝堂之上仍然沒有為衛太子正名。據《資治通鑑》卷二十四漢紀十六記載,在宣帝繼位後的第二年,就下了詔書為衛太子平反,這樣做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引入外戚勢力,宣帝在平反“巫蠱之禍”後就開始命人尋找其母和祖母的勢力。

六月,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愚以為親諡宜曰悼,母曰悼後;故皇太子諡曰戾,史良娣曰戾夫人。”皆改葬焉。

大臣在商議之後為衛太子“諡曰戾”,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處理結果,這樣的諡可以被稱之為惡諡了,但宣帝也沒有再追究,顯然是因為忌憚霍光的緣故。但宣帝此舉的目的意在為其祖母史家、母親王家正名,來恢復其外戚身份,這樣就可以來輔佐宣帝,宣帝也會多上一股相對來說可以信任的勢力。

小結

從公元前74年宣帝即位到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和霍光一直在不停地較量,總的來說,宣帝在不斷地試探著霍光的底線,大多數情況下,霍光都是持退讓的姿態,但當霍光表示不滿之時,宣帝就會立即退讓。

霍光在這段時間內一直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他想還政於宣帝,但又不敢還政於宣帝。值得一提的是,造反這種想法霍光沒有,所以他不停地退讓,就是因為他已經老了,時日無多,但宣帝正年輕力壯,霍家要保持榮華富貴,還得仰仗宣帝。但他不敢還權在於霍氏,尤其是他的妻兒驕橫慣了,對宣帝不屑,甚至敢毒殺皇后,一旦完全還政於宣帝,霍家必定被毀,這是霍光所無法割捨的。

正所謂當斷則斷,霍光在晚年的猶豫不決為霍家埋下了禍患,宣帝提高宗室地位,引入外戚,拉攏大臣,各種舉動的目的都很明顯,就是要打破霍光的利益共同體,打破這個利益共同體在宮內一家獨大的地位。霍光雖然嗅到了危機,但遲遲不能做出決定,要麼反,要麼徹底放權,約束好家人,做好臣子的本分,兩個選擇霍光一個都沒有選,最終導致了他死之後的悲劇。

"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公元前74年,劉病已被霍光選定為了大漢帝國的又一任皇帝,這是西漢歷史上第三次“君由臣立”事件的發生。劉病已因為霍光的緣故得以當上皇帝,所以霍光算得上是對宣帝有恩,當臣子有恩於君主,西漢社會所執行的“君尊臣卑”制度就會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如何避免這種尷尬,如何處理好這種情況下的君臣關係將會對西漢帝國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漢文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和漢宣帝時期的“君由臣立”又多有不同,文帝時期宮內權貴在大方向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但總的來說還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霍光威勢之大,宮內無人可及,霍家在宮內爪牙遍佈,昭帝時期“政事一決於光”,漢廢帝劉賀“立而復廢”的兩次巨大人生起落全部取決於霍光。可以說,此時的西漢政治是霍光的一言堂,宣帝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鞏固皇權,就不可避免的要直面霍光。

宣帝的手段

漢宣帝劉病已之所以沒有成為下一個漢廢帝劉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宣帝找對了對手。劉賀上位之後直接將霍光視為最大的敵人,導致霍光非常驚恐擔心,先下手為強除掉了劉賀,而宣帝上位之後優待霍光,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提出還政養老之後,宣帝不僅不批,反而進一步放權於霍光,提出諸事問過霍光再問天子。

上廉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

宣帝此舉無疑給了霍光一種巨大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保證了宣帝的正統地位受到霍光的認可。但另一方面,宣帝也在對他真正的對手出招,他選定的目標不是霍光,而是霍氏勢力,包括在宮內與霍光勾結的大臣,霍光的族人等。通過一步步剪除霍光的羽翼來加固皇權,穩固統治,同時也抓緊機會拉攏他方勢力,壯大自己。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漢宣帝畫像一

一、拉攏宗室力量

根據西漢時期“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漢宣帝的繼位是不太符合正統性的,漢昭帝死時沒有留下子嗣,群臣皆推薦選立漢昭帝之兄廣陵王即位,但霍光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否定了廣陵王而選擇了年少的劉賀,後來由於劉賀不好操控而換了劉病已。流落於民間的劉病已和劉賀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沒有一個可以支持自己的強有力的勢力,這是霍光可以繼續專權的先決條件,也是霍光選立新君的標準。

漢宣帝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是漢昭帝劉弗陵的侄孫,由以“孫”的身份來繼承漢昭帝的皇位其實是不符合當時西漢繼承原則的。所以漢宣帝皇位正統性的最大保障就是權臣霍光,但問題在於要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傀儡,宣帝就必須要對霍光下手,正因為如此,宣帝必須要找到其他支持他皇位正統性的勢力。

此時的劉家宗室恰恰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削藩”是從漢高帝劉邦時期就一直實行的國策,劉邦削藩除掉了異姓王,文帝、景帝、武帝削藩使得諸侯國元氣大傷,在推恩令之下,龐大的諸侯國被不斷地分化為漢郡劃入中央管轄,諸侯王再也無力挑戰中央的權威。等到宣帝即位,宗室的地位已經下滑到和貴族、土財主類似,這種情況下施恩於宗室將會得到最大的回報。所以漢宣帝繼位後大肆封賞宗室,免除宗室中的罪人。

夏六月,詔曰:“蓋聞堯親九族,以和萬國。朕蒙遺德,奉承聖業,惟念宗室屬未盡而以罪絕,若有賢材,改行勸善,其復屬,使得自新。”

在與霍光的鬥爭中,漢宣帝始終貫徹親近宗室的策略,據《漢書 宣帝紀》記載,在本始元年,也就是宣帝即位的第二年,漢宣帝就封燕剌王太子為廣陽王,封廣陵王之子為朝陽侯,到了地節元年,漢宣帝更是下詔直言要團結宗室親族以興旺天下,這些類似的舉動在《漢書》中還有很多記載,這些舉動的實質其實是拉攏宗室,通過提升宗室地位以制衡霍氏勢力。

二、從內部瓦解霍氏勢力

宣帝面臨的情況和文帝面臨的情況不同之處就在於,文帝時期的宮內權貴是一盤散沙,而宣帝時期宮內權貴已經結為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而這個利益共同體的代言人就是權臣霍光。宣帝剪除霍光羽翼的一大手段就是通過拉攏宮內權貴,挑撥他們與霍光的關係,從而瓦解這個利益共同體,以達到降低霍光威脅的目的。

在《資治通鑑》卷二十四漢紀十六記載了宣帝對武帝的功績進行了肯定,霍光的鐵桿支持者夏侯勝直接對宣帝的詔書進行了反駁。這是由於在昭帝時期由霍光暗中操控舉辦的鹽鐵會議中,為了對自己的政敵桑弘羊進行打擊,霍光默許賢良、文學們對漢武帝的政策進行批判,進行否定,而宣帝肯定武帝的功績,無疑是與“鹽鐵會議”的結論相悖,以此招來了夏侯勝的反駁。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霍光畫像

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

宣帝面對夏侯勝的挑釁,首先將其下獄,以表示天子威嚴不可侵犯,但在本始四年夏侯勝出獄之後,宣帝又重用夏侯勝,至此,夏侯勝的立場逐漸靠向宣帝。同樣的還有霍光的副手張安世,張安世的兄長張賀對宣帝有著撫育之恩,宣帝即位後就以此為名義來親近張安世,正所謂“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逐漸張安世和宣帝也就結下了君臣之誼。

外戚加入:後宮的爭奪

拉攏宗室壯大自己,親近霍光的羽翼,分裂他們,宣帝的這些舉動都被霍光看在眼裡,但霍光始終不動聲色,這並非是因為霍光不明白宣帝的心意,而是因為在霍光看來這些東西是可以給宣帝的。宣帝即位的時候霍光已經步入暮年了,做了大半輩子權臣的他不可能一直保護霍家,保護霍氏的利益共同體。要想保住霍家的榮華富貴,霍光要麼造反取而代之,要麼就退讓向宣帝示好,他顯然是沒有造反之心的,所以退讓也就是他唯一的一條路。

但霍光知道收斂,並不代表他的家人知道收斂,他的妻子霍顯對宣帝背後的皇后之位一直虎視眈眈,將其女霍成君嫁給宣帝更是她的長遠謀劃。漢宣帝的“故劍情深”並不僅僅是對髮妻的思念,這其中仍然充斥了對權力的爭奪。立霍成君為皇后對於宣帝來說利與弊皆有,但總的來說弊是要大於利的。

一、皇后之位的歸屬

宣帝如果選立霍光小女霍成君為皇后,那無疑可以加固與霍家之間的聯盟,獲取霍光更大力度的支持,但一旦霍成君成為了皇后,也就意味著宣帝的後宮也將會被霍家所掌控,他的一舉一動將會始終處於霍家的監視之下,如此一來,皇帝之位自然可以坐穩,但也很可能成為了霍家的傀儡,對於擁有雄心壯志的宣帝來說,這是不可以接受的。

而立許平君為皇后,一方面是因為這是劉病已在民間的髮妻,雙方有著和尋常宮內政治聯姻所不同的情感,另一方面,立許平君為後可以讓後宮擺脫霍家的掌控,同時藉機引入新的外戚勢力——許家。但由於霍光的阻攔,封許廣漢為侯的詔書遲遲未能生效,引入許家這個新貴的打算自然也是無效了。

當霍顯命人毒死了許皇后之後,宣帝和霍光的表現都非常的耐人尋味,許皇后死後,宣帝抓住淳于衍逼供,霍顯由於害怕而對霍光透露了實情,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知道實情後的第一反應是去向宣帝坦白,但仔細考慮後始終不忍讓霍家破滅,而宣帝發覺霍光無意坦白後,無奈之下放了淳于衍。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漢宣帝畫像二

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猶與。會奏上,因署衍勿論。

這其實是霍光和宣帝之間一場精彩的博弈,霍光最終沒有選擇坦白也為霍氏日後的慘劇埋下了伏筆。宣帝對於許皇后之死顯然是有一定的猜測,從一開始對淳于衍逼供到後來不得已放之,這就是宣帝對霍光的試探,試探霍光真正的態度。在霍光始終沒有前去坦白的情況下,宣帝誤以為此事為霍光默許,於是只得退讓。從後面宣帝接受了立霍成君為後的要求,也可以略窺此事的真相,許皇后之死,宣帝早已經心知肚明,但為剿除霍氏,宣帝只能隱忍。

二、平反“巫蠱之禍”引入外戚

宣帝的祖父衛太子由於“巫蠱之禍”而冤死,武帝雖然在晚年對此事多有反思,但在朝堂之上仍然沒有為衛太子正名。據《資治通鑑》卷二十四漢紀十六記載,在宣帝繼位後的第二年,就下了詔書為衛太子平反,這樣做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引入外戚勢力,宣帝在平反“巫蠱之禍”後就開始命人尋找其母和祖母的勢力。

六月,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愚以為親諡宜曰悼,母曰悼後;故皇太子諡曰戾,史良娣曰戾夫人。”皆改葬焉。

大臣在商議之後為衛太子“諡曰戾”,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處理結果,這樣的諡可以被稱之為惡諡了,但宣帝也沒有再追究,顯然是因為忌憚霍光的緣故。但宣帝此舉的目的意在為其祖母史家、母親王家正名,來恢復其外戚身份,這樣就可以來輔佐宣帝,宣帝也會多上一股相對來說可以信任的勢力。

小結

從公元前74年宣帝即位到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和霍光一直在不停地較量,總的來說,宣帝在不斷地試探著霍光的底線,大多數情況下,霍光都是持退讓的姿態,但當霍光表示不滿之時,宣帝就會立即退讓。

霍光在這段時間內一直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他想還政於宣帝,但又不敢還政於宣帝。值得一提的是,造反這種想法霍光沒有,所以他不停地退讓,就是因為他已經老了,時日無多,但宣帝正年輕力壯,霍家要保持榮華富貴,還得仰仗宣帝。但他不敢還權在於霍氏,尤其是他的妻兒驕橫慣了,對宣帝不屑,甚至敢毒殺皇后,一旦完全還政於宣帝,霍家必定被毀,這是霍光所無法割捨的。

正所謂當斷則斷,霍光在晚年的猶豫不決為霍家埋下了禍患,宣帝提高宗室地位,引入外戚,拉攏大臣,各種舉動的目的都很明顯,就是要打破霍光的利益共同體,打破這個利益共同體在宮內一家獨大的地位。霍光雖然嗅到了危機,但遲遲不能做出決定,要麼反,要麼徹底放權,約束好家人,做好臣子的本分,兩個選擇霍光一個都沒有選,最終導致了他死之後的悲劇。

又一個和漢文帝一樣的政治高手?且看漢宣帝和權臣霍光的爭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