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率直線下降,“適婚男性少”和“獨立女性多”不是唯一原因

婚姻 咖啡 文章 經濟 工作這一年 英語 大學 一杯咖啡心理 2019-04-03

作者 | 貝拉·德保羅。博士,單身現象研究專家,著有《單身快樂》及許多其他書籍。目前以學者身份供職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牛澤宇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Xiaoyan Chen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禾沐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單身,不進入婚姻,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

其實,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全球發達國家,結婚率都存著下降的問題。到底該怎麼認識這一現象?是不是就是大眾普遍認知中的“適合結婚的男生稀缺”、“女性越來越獨立”這麼簡單?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暨心理英語編譯小組近期編譯了美國著名單身問題研究專家貝拉·德保羅的文章,以饗讀者。

01

“適婚男性少”和“獨立女性多”不是唯一原因

丹尼爾·施耐德,克里斯坦·哈尼特和馬修·斯廷普森是三位社會學家,在他們首次(或許不是)看到數十年來,關於初次結婚的人口統計的數據後,便認可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

在美國,停滯了半個多世紀的婚姻狀態仍在泥潭中掙扎。

他們在《婚姻與家庭》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就是想解釋這一現象的成因,並進一步推進人們關於這一問題的交流。

結婚率直線下降,“適婚男性少”和“獨立女性多”不是唯一原因

長久以來,對於人們為什麼要結婚的問題,研究婚姻的學者們普遍青睞這幾種解釋:

對於男人來說,所有的問題都和“適婚性”有關。人們普遍認為:適婚的男性都要達到“入門級”的經濟能力。

當男性擁有的財富減少時,結婚率也隨之下降。而犯罪率的增長削弱了男性的經濟能力,這也同樣是結婚率下滑的原因之一。

“適婚男性”在理論上的對等品則是“獨立女性”。半個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有償職業中來,男女收入差距也不斷下降。那這是否意味著:經濟實力越強、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結婚的概率也越小?但多年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然不再一成不變。

用這些老套的方法去思考如何生活,這三位作者不免會發現一些偏頗的觀點,這些觀點將在下文中具體揭曉。

但至少我認為,這三位作者,以及上一輩的婚姻調查者們都遺漏了最重要的一點。如今的結婚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低,對於這一問題,我會在本文結尾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02

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作者們研究了18000人的統計數據,受訪者的年齡位於15——50歲之間,在接受調查時都沒有結婚。數據的來源是《收入動態》雜誌在1969到2013年間的分組調查。該調查具有縱向性,這意味著同一受訪者將會年復一年的接受調查。平均來看,每一位受訪者會參與7年的調查。

除了跟蹤調研那些已婚人士,作者們還衡量了許多關鍵因素——比如收入、就業、犯罪情況、教育程度等。由於實驗初期,拉丁裔與其他種族的受訪者數量微乎其微,所以最初的受訪者基本只包括非拉丁裔黑人和白人。

研究人員發現:從1969年到2013年的45年間,結婚率直線下降

在受訪的男士中,相比起那些擁有學士學位的男士,只有高中學歷或是沒能讀完大學的男士的結婚率要下降得更快。

在受訪的女士中,那些至少有本科學歷(拿到學士學位)的人,在1969年最不可能結婚,到了2013年卻最有可能結婚。

男士的經濟收入下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關於為什麼在過去半個世紀步入婚姻的人越來越少,部分原因就是:男人的工作機會減少了,他們的薪酬也降低了。但若想解釋這場已持續了數十年的男性結婚率銳減,這一因素也只有三分之一的發言權。

過去幾十年來,犯罪率的大幅上升也成了決定結婚率下降的因素之一,但並不算主要因素。以黑人為例——在黑人群體中,是否蹲過監獄只能決定了一個人整體適婚能力的百分之八。

女性的情況就不同了,過去幾十年,她們的工作機會大幅增加。但近年來,擁有更多資本的女性更容易結婚。這說明:日益增加的經濟收入與文化程度並不能解釋女性的結婚率下降。如今的女性比以往更加優秀,而經濟狀況越可觀的女性也越容易結婚。


結婚率直線下降,“適婚男性少”和“獨立女性多”不是唯一原因


總的來說,社會學家分析了男性經濟能力的變化和監禁案件的增加,也找到了一些結婚率下降的真正原因。但在分析女性收入與文化程度的增長和結婚率下降的關係中,他們卻一無所獲。

很明顯,他們肯定遺漏了一些(或者很多)東西——包括一些很重要的因素——他們總想著用老套死板的思維去思考現代人的生活觀念。

直到文章的最後一頁,在最後一段的中間部分,他們才總算寫出了一些新穎的思路:

關於家庭變化的研究多次指出——‘正式的強制性婚姻’正在減少,而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多樣化的家庭結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而這種大背景的變化,或許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解釋近年來的初婚率下降。

這才是整篇文章的亮點。但這兩句話寫完後,文章就收尾了。而在收尾句中,作者又掉頭走回了“經濟收入”與“牢獄經歷”的老路。

作者們到底遺漏了什麼?當然,我並非存心挑刺。但他們確實步入了上一輩婚姻專家們的老路,只是把成果建立在了老一輩的數據之上。但對於如今結婚率的下降與單身率的升高,他們卻沒用任何方法加以研究。

03

婚姻已不再是生活必須品

幾十年前,人們在結婚之前,不會考慮生孩子、性生活、買房子這類事情,他們只會默默等待(或是盡力剋制)。但如今,即使沒有婚姻的基礎,這些事情同樣觸手可及。

  • 孩子

想要孩子?

關結婚啥事!

人們一度把未婚先育看作羞恥至極的行為。即使在當今社會,單親家長和孩子也常常被冷眼相待,但人們的態度卻比以前開明瞭很多。

不光如此,單身帶著孩子的未婚父母,還能調出單親父母的人口數據統計。如今,四分之一(25%)的父母處於單親狀態,而在1968年,這一比例僅為7%。

你的孩子同樣有很多“夥伴”。如今,有2400萬的孩子與未婚的單親父母生活(1968年還只有900萬)。用百分比算,這個比例是32%,1968年則只有13%。上述數據還只是統計了當下單親孩子的數量。但很顯然,還有很多孩子曾經經歷過,或是即將經歷單親生活。


結婚率直線下降,“適婚男性少”和“獨立女性多”不是唯一原因


孩子們也有權利——這一點似乎不言而喻,但1968年前,路易斯安那最高法庭官方規定,和單親父母生活的孩子應算作“不合法”子女,他們享受的權利也要少於那些父母沒有離婚的孩子。

在某些情況下,很多女性沒有丈夫,卻懷上了孩子——同樣,這種現象在半個世紀之前比現在更令人恐懼。這一趨勢無疑與生殖藥物的蓬勃發展息息相關,而在未來,也必然會有更多的創新與良方。

如果你僅因為自己是單親家長,就擔心自己的孩子前途渺茫。那這種恐慌著實有些誇張了!

  • 性行為

人們也一度認為婚外性行為非常可恥。如今,人們普遍具有性迷戀傾向,而沒有享受過魚水之歡的單身狗,似乎比那些不再單純的人更加“可恥”。

計劃生育則是婚外性行為更加普遍的另一個原因,如今,女性事後懷孕的機率大大降低了。在此期間,避孕藥的作用顯而易見,但這種藥物直到1960年才被正式批准使用(但即使在那時,單身女性也無法買到避孕藥)。墮胎手術的普及性也同婚外性行為息息相關。

  • 房子

想擁有一套擺滿傢俱,且裝修風格完全對你胃口的房子嗎?在過去,年輕人們常常等到結婚後才買房。現在不一樣了。

很多情況下,選擇單身生活,是出於以下這些積極的理由:

  • 單身漢們不希望將某個人置於自己生活的中心。

而他們最關心的人,也不一定是一個浪漫的伴侶。

將一個浪漫的伴侶置於生活中心,只是諸多成年人生活模式中的一種。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最關心的人並不是一個浪漫的伴侶。也有些人非常珍視身邊的各種親戚朋友——他們想去看望誰可以由自己決定,而不需要花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像履行義務一樣陪著他們。

這樣的自由是這類人最為珍視的。還有些人本就喜歡將大部分時間用於獨處,因而選擇單身。

  • 他們一心追求激情

有些單身者希望將一種激情置於自己生活的重心——這類激情包括有意義的工作、追求社會正義、創造性的作品、追求運動成績、旅遊等等。

  • 他們想創造一種自己最喜歡的生活方式,但這種生活不包含婚姻。

想這樣過日子的人,會得到非常多的機會,也會有前所未有的可能去創造出一種沒有婚姻、卻充滿意義的生活。

婚姻已不再是生活必需品,這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因此,我已經等不及想看看,人們在脫離婚姻桎梏的生活中,還能創造出哪些令人驚奇的可能——畢竟,我們生活在當下,而不是上個世紀。

預告

40餘年間,結婚率下降的同時,離婚率卻翻番,如何認識這一全球範圍內的普遍現象?

本文姐妹篇,將著重探討離婚率增高問題。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暨心理英語編譯小組正在緊鑼密鼓地譯製中,請繼續關注,將在不久之後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