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藝術價值,湖南衡陽王氏宗祠'

"

王氏宗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慄江鎮大漁村 。時稱崇本堂,是我省保護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藝術價值的明代風格古建築。根據《衡陽漁溪王氏創修祠堂紀略》記載,祠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樂時復修。清雍正、乾隆、光緒年間歷經維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國29年(1940)再次修葺後改今名。

"

王氏宗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慄江鎮大漁村 。時稱崇本堂,是我省保護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藝術價值的明代風格古建築。根據《衡陽漁溪王氏創修祠堂紀略》記載,祠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樂時復修。清雍正、乾隆、光緒年間歷經維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國29年(1940)再次修葺後改今名。

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藝術價值,湖南衡陽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坐北朝南,磚、石、木混合結構。有48根主柱、柱礎、13條門框等均系石料加工而成。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閣五棟聯為一體,石柱木樑,硬山頂,蓋小青瓦;棟間施風火山牆,兩端爪角飛翹,祠高12米。中軸線上由南至北為前後廳,左右為廂房,前置迴廊。前廳由正堂、左賢達祠、右節孝祠組成,各三開間,進深一間;前廳正中為戲臺,施八角藻井。後廳由崇本堂、左賢達堂、右節孝堂組成,各三開間,進深二間。前後廳之間為天井。左廂房為培槐閣,右廂房為羹梅閣,各六開間,置樓。正門用漢白玉製作,門額陰刻楷書"衡陽第一家",周施二龍戲珠高浮雕。

"

王氏宗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慄江鎮大漁村 。時稱崇本堂,是我省保護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藝術價值的明代風格古建築。根據《衡陽漁溪王氏創修祠堂紀略》記載,祠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樂時復修。清雍正、乾隆、光緒年間歷經維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國29年(1940)再次修葺後改今名。

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藝術價值,湖南衡陽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坐北朝南,磚、石、木混合結構。有48根主柱、柱礎、13條門框等均系石料加工而成。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閣五棟聯為一體,石柱木樑,硬山頂,蓋小青瓦;棟間施風火山牆,兩端爪角飛翹,祠高12米。中軸線上由南至北為前後廳,左右為廂房,前置迴廊。前廳由正堂、左賢達祠、右節孝祠組成,各三開間,進深一間;前廳正中為戲臺,施八角藻井。後廳由崇本堂、左賢達堂、右節孝堂組成,各三開間,進深二間。前後廳之間為天井。左廂房為培槐閣,右廂房為羹梅閣,各六開間,置樓。正門用漢白玉製作,門額陰刻楷書"衡陽第一家",周施二龍戲珠高浮雕。

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藝術價值,湖南衡陽王氏宗祠


進得村來,9條壠口的水直往祠前彎月形水塘裡流,故當地有"九龍捧聖"之說。舉目一望,由二進五間組成的建築群並排屹立,"衡陽第一家"的祠額十分醒目。整個建築長62.5米,寬31.5米,高12米,總面積1950平方米。中軸線由南至北,分為前後廳,前廳是正堂戲臺,後廳是崇本堂。東西設廂房,左為賢達堂,右為節孝堂。培槐閣、羹梅閣分佈於兩側。48根石柱支撐著懸山頂,氣勢雄偉壯觀。

"

王氏宗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慄江鎮大漁村 。時稱崇本堂,是我省保護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藝術價值的明代風格古建築。根據《衡陽漁溪王氏創修祠堂紀略》記載,祠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樂時復修。清雍正、乾隆、光緒年間歷經維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國29年(1940)再次修葺後改今名。

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藝術價值,湖南衡陽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坐北朝南,磚、石、木混合結構。有48根主柱、柱礎、13條門框等均系石料加工而成。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閣五棟聯為一體,石柱木樑,硬山頂,蓋小青瓦;棟間施風火山牆,兩端爪角飛翹,祠高12米。中軸線上由南至北為前後廳,左右為廂房,前置迴廊。前廳由正堂、左賢達祠、右節孝祠組成,各三開間,進深一間;前廳正中為戲臺,施八角藻井。後廳由崇本堂、左賢達堂、右節孝堂組成,各三開間,進深二間。前後廳之間為天井。左廂房為培槐閣,右廂房為羹梅閣,各六開間,置樓。正門用漢白玉製作,門額陰刻楷書"衡陽第一家",周施二龍戲珠高浮雕。

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藝術價值,湖南衡陽王氏宗祠


進得村來,9條壠口的水直往祠前彎月形水塘裡流,故當地有"九龍捧聖"之說。舉目一望,由二進五間組成的建築群並排屹立,"衡陽第一家"的祠額十分醒目。整個建築長62.5米,寬31.5米,高12米,總面積1950平方米。中軸線由南至北,分為前後廳,前廳是正堂戲臺,後廳是崇本堂。東西設廂房,左為賢達堂,右為節孝堂。培槐閣、羹梅閣分佈於兩側。48根石柱支撐著懸山頂,氣勢雄偉壯觀。

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藝術價值,湖南衡陽王氏宗祠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斗拱,這裡的斗拱有五六種,如由四層格子組成的如意拱,就象魔術師變戲法似的,往上看是稜形,朝下看卻又成了方形。變異斗拱、雲縫斗拱、罩井斗拱、螺絲斗拱風格迥異,專家們認為,這些斗拱可與故宮斗拱媲美,使人難想象它們是怎樣構造的。

"王家祠堂花豔豔"是當地廣為流傳的一句口頭禪。展現在正門祠匾上的漢白玉石雕二龍戲珠,昂首舞爪,生動活潑。兩旁石獅上的一對古鼓,正面塑媲是丹鳳朝陽。另一面,或野鹿含花,或喜鵲含梅,或鷺鷥採連,或白鶴含書。下方的雙麒麟親暱的引頸相視,似竊竊私語。屋簷微微上翹,狀如飛簷。簷下刻的是花,祠內雕刻彩繪的也是花。石雕遍於門框、門額、石柱、柱礎,有浮雕、陰刻、陽刻、線刻等多種形式,連瓦簷瓦都是雕刻,圖案典雅,刀工純熟。牆上100餘處彩繪、彩塑形神兼備,有神工鬼斧的八仙過海;有呼之欲出的麻姑獻壽;有窮形盡相的桃園結義;有活靈活現的古城會。天花板和粱架上的彩繪美輪美奐,巧奪天工,龍鳳欲飛,虎豹猶鳴,花鳥蟲魚,栩栩如生。裝飾木刻300餘處,技藝精湛,玲瓏剔透。戲臺八角樓為魁星點鬥,多彩多姿。"歷朝甲第;累世文明"。

該祠結構嚴謹,佈局合理,工藝精湛,雖經幾度重修和擴建,仍保持了明、清時期的建築特點和風格,十分可貴。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