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會”在壺關”

1926年,正値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軍閥連年混戰,軍隊到處抓丁搶糧,加之苛捐雜稅多知牛毛,貪官汙吏趁機勒索,致使舉國上下,民不聊生,人民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各地農民群眾紛紛揭竿而起,各種群眾性自發組織應運而生。“天門會”就是其中的一種組織,它的存在和發展雖然時間很短,但卻在我縣境內有極大影響。

“天門會”在壺關”

“天門會”原發源於河南林縣油村,該村村民李官全,韓裕明分別遷居壺關和平順,李官全居塔店村北之後山凹,設了南壇,韓裕明居於平順和壺關比鄰地區,設了北壇。其活動方式雖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它區別於其它道門,其一是:有它的鬥爭綱令,就是“殺富濟貧,抗糧抗款,救災救難”,提出:“參加天門會,不用出糧錢”等口號。

凡參加“天門會”的人都是在18一45歲之間的青壯年。入會時,首先要接受會頭的考驗,要念咒語發誓,將蓋有所謂其印的黃表燒成灰,喝下去,撩起衣服讓“天門會”的隊員,拿刀在肚臍上轉三圈,再到肚上砍三刀後,即可吸收為會員。然後學念“天門會”的咒語。如“天經弟子靈,速請土地神,天旗地旗玉皇旗,上神賜我奉旨旗”;“天門開地門開,上神賜我神學來,玉帝老祖開天門,佛山老祖顯靈靈…”。每次打仗先念咒語後,喝上黃表即可“刀槍不入”。

神山岺距後山凹四五里,為“天門會”的一個據點,組織共有200餘人,凡參加的會員自帶糧食、大鍋、紅纓槍、木棍集體組織操練,隨時尋機攻打閻錫山在壺關的舊政權。

1927年6月間,他們出發配合店上的“天門會”對付閻錫山的陸軍。參加戰鬥的“天門會”約五、六百人。當時,閻錫山的軍隊武器全是洋槍洋炮,而“天門會”用的卻是紅纓槍、大刀和木棍。在兩軍對壘的激戰中,“天門會”勇猛拼命衝殺不怕死,閻軍誤認為真的是“刀槍不入”。後來在閻軍重槍炮火的襲擊下,“天門會”傷亡數人,接著所有的會員看此慘境,“喝黃表唸咒語”全是惘然。於是便望風披靡,敗陣而逃。

自從店上之戰以後,“天門會”重整旗鼓,先後在烏泉寺和蔭城等地攻打,圍剿閻軍,連戰連敗。龐大的閻軍趁機窮追不捨,連續襲擊,於八月間把“天門會”的神山岺陣地付之一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