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龍在朝陽區三里屯附近的一家影城工作,7月11日,他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今年暑期幾部國產片撤檔,影城可能會過得更難一些。

在整個2019年國產大片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暑期檔被影城寄予了厚望,張龍所在的影城早前就開始播放一些國產大片的預告片。

但令諸多業內人士始料未及的是,多部原定於暑期檔的影片則改檔或者撤檔。這讓本就在2019年面臨近年最艱難處境的影城雪上加霜。

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電影總票房為311.7億元,同比下滑2.7%,觀影人次同比下滑10.3%。

縱觀今年上半年的電影市場,除春節檔有《流浪地球》等幾部大片外,其餘時間則主要依靠來自漫威系列的幾部進口影片支撐。在此情況下,回望過去幾年火熱的暑期檔,今年暑期,無論是影院或是觀眾都對國產大片非常期待。

張龍向記者表示:“暑期觀眾都期待國產影片,因為好多人都形成了習慣,一到暑期國產片就要來,進口片偏少。”張龍認為,今年的暑期檔沒有像往年一樣有可以期待的大片了。雖然今年暑期檔有《獅子王》《千與千尋》等多部動畫片,而有影城經理表示,動畫片很難撐起高票房。

"

張龍在朝陽區三里屯附近的一家影城工作,7月11日,他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今年暑期幾部國產片撤檔,影城可能會過得更難一些。

在整個2019年國產大片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暑期檔被影城寄予了厚望,張龍所在的影城早前就開始播放一些國產大片的預告片。

但令諸多業內人士始料未及的是,多部原定於暑期檔的影片則改檔或者撤檔。這讓本就在2019年面臨近年最艱難處境的影城雪上加霜。

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電影總票房為311.7億元,同比下滑2.7%,觀影人次同比下滑10.3%。

縱觀今年上半年的電影市場,除春節檔有《流浪地球》等幾部大片外,其餘時間則主要依靠來自漫威系列的幾部進口影片支撐。在此情況下,回望過去幾年火熱的暑期檔,今年暑期,無論是影院或是觀眾都對國產大片非常期待。

張龍向記者表示:“暑期觀眾都期待國產影片,因為好多人都形成了習慣,一到暑期國產片就要來,進口片偏少。”張龍認為,今年的暑期檔沒有像往年一樣有可以期待的大片了。雖然今年暑期檔有《獅子王》《千與千尋》等多部動畫片,而有影城經理表示,動畫片很難撐起高票房。

國產大片“斷檔”影城艱難度日

半年度票房首次下滑

市場研究機構藝恩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景氣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電影總票房311.7億元,同比下滑2.7%,觀影人次同比下滑10.3%。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9年1月~5月中國電影分賬票房(不含服務費)和觀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為負,出現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2019年1月~5月,中國電影分賬票房(不含服務費)累計249.41億元,同比下降6.35%。

記者注意到,2019年除了春節檔大片較為集中以外,春節檔後的整個上半年市場低迷,一度靠進口片《復仇者聯盟4》(以下簡稱《復聯4》)來救市。整體來看,在今年1月~5月上映的影片中,除了《流浪地球》《復聯4》等熱門電影拿到不錯的票房外,其他電影表現均低於預期。票房達10億元以上的電影只有6部,《流浪地球》(46.5億元)、《復聯4》(42.2億元)《瘋狂的外星人》(22億元)、《飛馳人生》(17.2億元)、《大黃蜂》(11.5億元)、《驚奇隊長》(10.3億元)。

雖然4月《復聯4》被影城趁機抬高票價意圖提高收益,但實際上,記者採訪到的多位影城經理向記者表示,《復聯4》的熱度持續時間並不長。這導致影城在6月面臨著經營慘淡的狀況,“以往影城的票房沒有一天不上萬元的情況,今年6月連著三四天都不上萬元。”張龍說道。直到6月底《蜘蛛俠2:英雄遠征》(以下簡稱《蜘蛛俠2》)上映後才對票房有所帶動。藝恩的數據顯示,從月度票房來看,影城對重點檔期依賴性強。2月份票房111.1億元,創單月票房新高,4月和6月在《復聯4》《蜘蛛俠2》等片的帶動下,月度票房同比均有上漲。

張龍向記者透露,在今年票房低迷的情況下,他所在影城的員工工資也受到了影響,他表示,往年他還有票房的提成,現在只剩基本工資。他預計,在一線城市的較核心位置都尚且如此,郊區的一些影院人流量少,面臨的經營情況則會更加艱難。

"

張龍在朝陽區三里屯附近的一家影城工作,7月11日,他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今年暑期幾部國產片撤檔,影城可能會過得更難一些。

在整個2019年國產大片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暑期檔被影城寄予了厚望,張龍所在的影城早前就開始播放一些國產大片的預告片。

但令諸多業內人士始料未及的是,多部原定於暑期檔的影片則改檔或者撤檔。這讓本就在2019年面臨近年最艱難處境的影城雪上加霜。

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電影總票房為311.7億元,同比下滑2.7%,觀影人次同比下滑10.3%。

縱觀今年上半年的電影市場,除春節檔有《流浪地球》等幾部大片外,其餘時間則主要依靠來自漫威系列的幾部進口影片支撐。在此情況下,回望過去幾年火熱的暑期檔,今年暑期,無論是影院或是觀眾都對國產大片非常期待。

張龍向記者表示:“暑期觀眾都期待國產影片,因為好多人都形成了習慣,一到暑期國產片就要來,進口片偏少。”張龍認為,今年的暑期檔沒有像往年一樣有可以期待的大片了。雖然今年暑期檔有《獅子王》《千與千尋》等多部動畫片,而有影城經理表示,動畫片很難撐起高票房。

國產大片“斷檔”影城艱難度日

半年度票房首次下滑

市場研究機構藝恩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電影市場景氣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電影總票房311.7億元,同比下滑2.7%,觀影人次同比下滑10.3%。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9年1月~5月中國電影分賬票房(不含服務費)和觀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為負,出現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2019年1月~5月,中國電影分賬票房(不含服務費)累計249.41億元,同比下降6.35%。

記者注意到,2019年除了春節檔大片較為集中以外,春節檔後的整個上半年市場低迷,一度靠進口片《復仇者聯盟4》(以下簡稱《復聯4》)來救市。整體來看,在今年1月~5月上映的影片中,除了《流浪地球》《復聯4》等熱門電影拿到不錯的票房外,其他電影表現均低於預期。票房達10億元以上的電影只有6部,《流浪地球》(46.5億元)、《復聯4》(42.2億元)《瘋狂的外星人》(22億元)、《飛馳人生》(17.2億元)、《大黃蜂》(11.5億元)、《驚奇隊長》(10.3億元)。

雖然4月《復聯4》被影城趁機抬高票價意圖提高收益,但實際上,記者採訪到的多位影城經理向記者表示,《復聯4》的熱度持續時間並不長。這導致影城在6月面臨著經營慘淡的狀況,“以往影城的票房沒有一天不上萬元的情況,今年6月連著三四天都不上萬元。”張龍說道。直到6月底《蜘蛛俠2:英雄遠征》(以下簡稱《蜘蛛俠2》)上映後才對票房有所帶動。藝恩的數據顯示,從月度票房來看,影城對重點檔期依賴性強。2月份票房111.1億元,創單月票房新高,4月和6月在《復聯4》《蜘蛛俠2》等片的帶動下,月度票房同比均有上漲。

張龍向記者透露,在今年票房低迷的情況下,他所在影城的員工工資也受到了影響,他表示,往年他還有票房的提成,現在只剩基本工資。他預計,在一線城市的較核心位置都尚且如此,郊區的一些影院人流量少,面臨的經營情況則會更加艱難。

國產大片“斷檔”影城艱難度日

影城從業者龍大淵向記者分析稱,未來3到5年內,單體影院的經營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包括競爭加劇及設施老化、吸引力降低導致的人次降低、收入減少、經營成本增加等等。如何開發新產品服務、降低人次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成為單體影院經理的日常性問題。

瘋狂擴張

其實影院經營困難並非是在今年才出現,由於過去幾年影院建設的粗放擴張,銀幕數的增加與票房和觀影人次不匹配,導致全國影院幾項核心經營數據都已經滑落至2014年後的最低值:全國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已從2015年最高時的17.37%下降至2018年的12.49%;場均人次也從2015年的23.18%下落至15.99%;受此影響,2018年前11個月影院場均收益只有94.96萬元,而在三年前這一數字則高達138.72萬元。

根據拓普諮詢發佈的《2018年影院發展報告》,2014年至2018年11月底,中國地區銀幕數量從23600塊增長至59180塊,日前更是已經突破60000塊。

龍大淵認為從2014年開始,全國票房從兩三百億元到六百億元,漲幅較大,但是影院的數量和銀幕數量增長比票房增長要快得多,所以每一年的單場次的產出實際上是逐年下降。

他以自己所在的成都地區為例,10年前成都大概只有50多家影院,現在大概有150多家影院,但是實際人口的增長沒有如此多倍。“以前大概在三公里左右才有一家影院,現在一般一公里左右就會有一家競爭影院,極端的情況下,街對面都會有影院。因為一些上市的影院管理公司,在發展前期為了擴張,瘋狂佔位置,去打包上市,然後在資本市場上講一些故事。”他說道。

記者瞭解到,在影城擴張競爭激烈的時候,一些影院為了取得項目,在跟物業談合作時通過提高房租來競得。

拓普智庫數據顯示,2017年單店年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影院有1635家,佔比達到了17.52%;而2018年年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影院有1633家,佔比卻降至15.78%。

顯然,影城數量的急劇增長導致的競爭激烈使得大部分影城收益並未達到預期。藝恩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影院整體運營效率下降,平均票價約39元(含服務費),同比上漲3元,平均上座率、單日單座票房、單日單廳票房等運營指標普遍下滑。其中上座率同比下滑2.8%,單日單座票房為21元,單日單廳票房為2687元,同比下滑430元。

大片缺乏

記者採訪得知,電影院在今年尤其過的艱難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國產大片的供應不足。這在多位受訪者看來,近一兩年資本的撤離、項目開發減少,以及多部影片改檔、撤檔等直接影響到了影院的內容供應。

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統計,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共有171部國產電影進入院線,超過去年同期的165部;然而2019上半年國產片票房只有148億元,在總票房中佔比47.5%,國產片票房不敵進口片。

根據影城經理的經驗,能夠在票房上有更大突破,達到15億元往上的電影,還是要靠國產影片。前年和去年的暑期檔由《戰狼2》和《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票房和口碑雙高的國產片撐起,且兩部影片熱度持續了較長時間。尤其是《我不是藥神》引起的口碑發酵和網絡討論更加助推了後期的影片票房的增加。《戰狼2》和《我不是藥神》分別取得了56.8億元和30.7億元的高票房。而今年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取得了46.55億元的票房。

龍大淵根據多年的觀察,對比進口影片和國產片他得出結論,進口影片大多數突破不了十億元票房的坎,少數影片,比如漫威系列的,或者是其他比較大的IP電影,可以過10億元,很少的影片能夠到20億元以上。

“根據數據影院票房增量最大的其實是在二三線城市,而且我們跟很多三四線城市的經理聊了之後發現這些地方的觀眾到影院的頻次比較低,他們首選的還是看國產電影。”龍大淵說道。

張龍也對記者分析道:“今年暑假影城可能會過得更難一點,前年有國產大片《戰狼2》和《建軍大業》,去年有《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今年本來期待《八佰》,但是現在一個預期高票房的影片可能都沒有。”但他同時補充到,8月上映的《上海堡壘》或許還能期待。

在今年國產大片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直接導致最終的影城票房的下滑。北京上地附近的一家影城經理告訴記者,上半年好片沒有去年多。“票價30塊錢的電影夠便宜了,還是沒有人看,說到底還是影片沒有口碑沒有內容。”

藝恩則在其報告中指出,2019年上半年國產影片平均投資規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單片平均票房超過8000萬元,與去年同期1.05億元相比有所下滑。頭部影片缺數量,中尾部影片缺質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