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無名之輩》上映首日的排片僅有13%,此後在每週四都達到一個排片小高潮,因為週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這天的排片會有所下降。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時候,排片才達到28.7%的最高值。《白蛇:緣起》同樣也是如此,從上映首日12.4%的排片開始,影片同樣在每週形成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上映第25天時達到21.7%的高值,比《無名之輩》的蟄伏時間還要長。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無名之輩》上映首日的排片僅有13%,此後在每週四都達到一個排片小高潮,因為週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這天的排片會有所下降。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時候,排片才達到28.7%的最高值。《白蛇:緣起》同樣也是如此,從上映首日12.4%的排片開始,影片同樣在每週形成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上映第25天時達到21.7%的高值,比《無名之輩》的蟄伏時間還要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相比於“下降型”排片,“金字塔型”排片顯然有著更加強勁的票房走勢,而且排片高值集中在第3周的也有著更大的市場爆發力。

但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每當一部影片上映的時候,發行方一般都在為影片的前幾日排片努力著,跟影管或者影院爭取排片。對於影片而言,首日排片固然重要,但第2/3周,或者更靠後時間段的排片高昂才是保障影片獲得高票房的關鍵。

當然,到了這兒,排片高低便再也不是發行方努力爭取,或者營銷方努力造勢就能得到的了,這個時候能決定排片的只有內容在市場上的反饋,只有當高口碑反哺市場時,排片自然上漲,反之,排片只能隨時間慢慢下滑。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無名之輩》上映首日的排片僅有13%,此後在每週四都達到一個排片小高潮,因為週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這天的排片會有所下降。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時候,排片才達到28.7%的最高值。《白蛇:緣起》同樣也是如此,從上映首日12.4%的排片開始,影片同樣在每週形成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上映第25天時達到21.7%的高值,比《無名之輩》的蟄伏時間還要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相比於“下降型”排片,“金字塔型”排片顯然有著更加強勁的票房走勢,而且排片高值集中在第3周的也有著更大的市場爆發力。

但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每當一部影片上映的時候,發行方一般都在為影片的前幾日排片努力著,跟影管或者影院爭取排片。對於影片而言,首日排片固然重要,但第2/3周,或者更靠後時間段的排片高昂才是保障影片獲得高票房的關鍵。

當然,到了這兒,排片高低便再也不是發行方努力爭取,或者營銷方努力造勢就能得到的了,這個時候能決定排片的只有內容在市場上的反饋,只有當高口碑反哺市場時,排片自然上漲,反之,排片只能隨時間慢慢下滑。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電影排片規律探究

實際上,影片究竟能拿到多少排片才能保障票房的成功,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這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從影片本身的體量、質量、卡司陣容,到檔期、同檔期上映影片等等,都會對排片有所影響,並不能一概而論。但在這其中,我們也窺探到幾個排片規律,或許會對片方有所借鑑。

首先,相比於其他檔期而言,春節檔由於新片上映多且集中,因此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會偏低。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雲集,首日排片最高的《飛馳人生》便只有20.9%。但正因為如此,春節檔也擁有著用最低票房撬動最大票房的最大可能性。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無名之輩》上映首日的排片僅有13%,此後在每週四都達到一個排片小高潮,因為週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這天的排片會有所下降。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時候,排片才達到28.7%的最高值。《白蛇:緣起》同樣也是如此,從上映首日12.4%的排片開始,影片同樣在每週形成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上映第25天時達到21.7%的高值,比《無名之輩》的蟄伏時間還要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相比於“下降型”排片,“金字塔型”排片顯然有著更加強勁的票房走勢,而且排片高值集中在第3周的也有著更大的市場爆發力。

但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每當一部影片上映的時候,發行方一般都在為影片的前幾日排片努力著,跟影管或者影院爭取排片。對於影片而言,首日排片固然重要,但第2/3周,或者更靠後時間段的排片高昂才是保障影片獲得高票房的關鍵。

當然,到了這兒,排片高低便再也不是發行方努力爭取,或者營銷方努力造勢就能得到的了,這個時候能決定排片的只有內容在市場上的反饋,只有當高口碑反哺市場時,排片自然上漲,反之,排片只能隨時間慢慢下滑。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電影排片規律探究

實際上,影片究竟能拿到多少排片才能保障票房的成功,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這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從影片本身的體量、質量、卡司陣容,到檔期、同檔期上映影片等等,都會對排片有所影響,並不能一概而論。但在這其中,我們也窺探到幾個排片規律,或許會對片方有所借鑑。

首先,相比於其他檔期而言,春節檔由於新片上映多且集中,因此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會偏低。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雲集,首日排片最高的《飛馳人生》便只有20.9%。但正因為如此,春節檔也擁有著用最低票房撬動最大票房的最大可能性。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正如前面提到的,《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在大年初一開畫時都只有11.4%的排片,這要是放在平常檔期,是很難逆襲出三四十億票房的。今年《熊出沒·原始時代》上映首日排片也僅有4.4%,但最終拿下了超7億票房。因此,如果你的影片在春節檔並沒有搶佔一個好的開頭,不用太擔心,只要影片本身質量夠硬,在當下市場逐漸成熟的大環境下,影片自然會有出頭的機會。

其次,上片前的點映正在成為更多影響排片的因素。類似操作的《哪吒》《我不是藥神》的首日排片其實都在此之上。但如果你的點映口碑並不盡如人意,或者是有水分的,便最好不要過度抬高首日排片。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無名之輩》上映首日的排片僅有13%,此後在每週四都達到一個排片小高潮,因為週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這天的排片會有所下降。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時候,排片才達到28.7%的最高值。《白蛇:緣起》同樣也是如此,從上映首日12.4%的排片開始,影片同樣在每週形成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上映第25天時達到21.7%的高值,比《無名之輩》的蟄伏時間還要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相比於“下降型”排片,“金字塔型”排片顯然有著更加強勁的票房走勢,而且排片高值集中在第3周的也有著更大的市場爆發力。

但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每當一部影片上映的時候,發行方一般都在為影片的前幾日排片努力著,跟影管或者影院爭取排片。對於影片而言,首日排片固然重要,但第2/3周,或者更靠後時間段的排片高昂才是保障影片獲得高票房的關鍵。

當然,到了這兒,排片高低便再也不是發行方努力爭取,或者營銷方努力造勢就能得到的了,這個時候能決定排片的只有內容在市場上的反饋,只有當高口碑反哺市場時,排片自然上漲,反之,排片只能隨時間慢慢下滑。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電影排片規律探究

實際上,影片究竟能拿到多少排片才能保障票房的成功,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這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從影片本身的體量、質量、卡司陣容,到檔期、同檔期上映影片等等,都會對排片有所影響,並不能一概而論。但在這其中,我們也窺探到幾個排片規律,或許會對片方有所借鑑。

首先,相比於其他檔期而言,春節檔由於新片上映多且集中,因此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會偏低。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雲集,首日排片最高的《飛馳人生》便只有20.9%。但正因為如此,春節檔也擁有著用最低票房撬動最大票房的最大可能性。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正如前面提到的,《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在大年初一開畫時都只有11.4%的排片,這要是放在平常檔期,是很難逆襲出三四十億票房的。今年《熊出沒·原始時代》上映首日排片也僅有4.4%,但最終拿下了超7億票房。因此,如果你的影片在春節檔並沒有搶佔一個好的開頭,不用太擔心,只要影片本身質量夠硬,在當下市場逐漸成熟的大環境下,影片自然會有出頭的機會。

其次,上片前的點映正在成為更多影響排片的因素。類似操作的《哪吒》《我不是藥神》的首日排片其實都在此之上。但如果你的點映口碑並不盡如人意,或者是有水分的,便最好不要過度抬高首日排片。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對於很多影片來說,過度抬高首日排片數據都是不甚合理的。因為排片太高往往也會造成上座率、場均人次的下降,不利於高排片的持續。聯瑞影業董事長蔡元在一次採訪中也曾提到,並不是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場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院經理信心下降,進而縮減第二天的場次,如果在場次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影片上座率頗高,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影院經理則會增加放映場次。

最後,通過分析目前A級體量(30億+)影片的首日排片可以發現,拋開春節檔以及《戰狼2》首日晚8點上映這兩個特殊情況,最低的是《哪吒》的33%。因此,如果你想讓影片拿到30億+票房,那首日排片或許應該不低於33%。春節檔影片,則不要低於《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的11.4%。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無名之輩》上映首日的排片僅有13%,此後在每週四都達到一個排片小高潮,因為週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這天的排片會有所下降。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時候,排片才達到28.7%的最高值。《白蛇:緣起》同樣也是如此,從上映首日12.4%的排片開始,影片同樣在每週形成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上映第25天時達到21.7%的高值,比《無名之輩》的蟄伏時間還要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相比於“下降型”排片,“金字塔型”排片顯然有著更加強勁的票房走勢,而且排片高值集中在第3周的也有著更大的市場爆發力。

但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每當一部影片上映的時候,發行方一般都在為影片的前幾日排片努力著,跟影管或者影院爭取排片。對於影片而言,首日排片固然重要,但第2/3周,或者更靠後時間段的排片高昂才是保障影片獲得高票房的關鍵。

當然,到了這兒,排片高低便再也不是發行方努力爭取,或者營銷方努力造勢就能得到的了,這個時候能決定排片的只有內容在市場上的反饋,只有當高口碑反哺市場時,排片自然上漲,反之,排片只能隨時間慢慢下滑。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電影排片規律探究

實際上,影片究竟能拿到多少排片才能保障票房的成功,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這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從影片本身的體量、質量、卡司陣容,到檔期、同檔期上映影片等等,都會對排片有所影響,並不能一概而論。但在這其中,我們也窺探到幾個排片規律,或許會對片方有所借鑑。

首先,相比於其他檔期而言,春節檔由於新片上映多且集中,因此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會偏低。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雲集,首日排片最高的《飛馳人生》便只有20.9%。但正因為如此,春節檔也擁有著用最低票房撬動最大票房的最大可能性。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正如前面提到的,《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在大年初一開畫時都只有11.4%的排片,這要是放在平常檔期,是很難逆襲出三四十億票房的。今年《熊出沒·原始時代》上映首日排片也僅有4.4%,但最終拿下了超7億票房。因此,如果你的影片在春節檔並沒有搶佔一個好的開頭,不用太擔心,只要影片本身質量夠硬,在當下市場逐漸成熟的大環境下,影片自然會有出頭的機會。

其次,上片前的點映正在成為更多影響排片的因素。類似操作的《哪吒》《我不是藥神》的首日排片其實都在此之上。但如果你的點映口碑並不盡如人意,或者是有水分的,便最好不要過度抬高首日排片。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對於很多影片來說,過度抬高首日排片數據都是不甚合理的。因為排片太高往往也會造成上座率、場均人次的下降,不利於高排片的持續。聯瑞影業董事長蔡元在一次採訪中也曾提到,並不是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場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院經理信心下降,進而縮減第二天的場次,如果在場次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影片上座率頗高,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影院經理則會增加放映場次。

最後,通過分析目前A級體量(30億+)影片的首日排片可以發現,拋開春節檔以及《戰狼2》首日晚8點上映這兩個特殊情況,最低的是《哪吒》的33%。因此,如果你想讓影片拿到30億+票房,那首日排片或許應該不低於33%。春節檔影片,則不要低於《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的11.4%。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同樣的,如果想要讓影片達到B級體量(10億+)影片,那首日排片或許要保證不低於《夏洛特煩惱》首日排片的12.1%,春節檔影片則要保證不低於《乘風破浪》的12.5%。如果是達到C級體量(5億+)影片,那首日排片便要保證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9.2%,春節檔影片則是《熊出沒·原始時代》的4.4%。

當然,就算有些影片的首日排片足夠高,其實也無法保證影片就能獲得足夠高的票房。比如《擺渡人》《縫紉機樂隊》《道士下山》等影片的首日排片都在30%以上,但影片的最終票房都不過5億,反而像《二十二》《七十七天》《岡仁波齊》等首日排片停留在個位數的影片,卻突破了自身體量。

"

作者 / 魏建梅

“咱們這片!排片保25%衝35%!達到的話,票房5個億沒問題!”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發溝通會上會出現的話術。

眾所周知,排片是影響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當下電影市場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襲撬動高票房現象不斷出現,高排片開局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的現象也並不少見,排片與票房儼然沒有呈現出“你進我增”的變化。

實際上,排片跟票房之間的關係,也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那目前電影市場中的排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來影響票房的?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探究一下電影排片的祕密。

注:下文所列曲線圖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數據生成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體量、陣容、檔期等因素的影響,在排片數據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但總得來看,有著相似市場表現的影片又呈現出大體一致的排片趨勢。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體呈下降趨勢。有著這類排片表現的影片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捉妖記》《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影片為代表的。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捉妖記》來說,影片當時拿下24.4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破20億的國產電影,其市場地位自然不必說。但從排片分佈上來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後,影片排片數據便逐漸下降,雖然中間起起伏伏,不斷形成小高峰,但均低於首日數據。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這其實是受新片衝擊,以及同檔期熱映影片的影響。當時《捉妖記》是週四開畫,隔天,《煎餅俠》上映,並表現出不錯的票房走勢,同檔期還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時代4:靈魂盡頭》等熱映影片。因此,儘管《捉妖記》票房走勢迅猛,但在排片上還是不得不與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場排片空間,最終形成排片不斷下降的走勢。《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也都是如此。

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本身與觀眾觀影預期有些許差距。因此在經過首日高排片的數據下,到第二日影片便顯出原形,排片逐漸下降,比如《捉妖記2》。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在優質前作的鋪墊下,觀眾對續作給予了超高期待,市場也在大年初一這天給予了影片高達35.6%的排片。首日,影片不負眾望頻破市場紀錄,拿下5.22億票房,與此同時,有關影片口碑的另一種聲音也隨之湧出,觀眾口碑最終引導市場,排片逐漸下降,後反被《紅海行動》逆襲。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極端的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前期極具感染力的瘋狂營銷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但影片上映後,由於落差太大,觀眾負面情緒瞬間爆發,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斷崖式下跌。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影片的首日排片並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週末達到最高,而後呈下降趨勢的影片,由於市場反應迅速,在此我們也暫將這類影片的排片走勢歸為“下降型”,比如《後來的我們》《煎餅俠》《盜墓筆記》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拿《後來的我們》來說,作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週六開畫時,排片數據便高達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場表現助攻下,到次日的週日,排片再度上漲到50%,達成排片高峰。《煎餅俠》和《盜墓筆記》則都是在週五開畫,而後分別於週六和週日達到排片高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當然,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趨勢,但要想在市場佔據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記》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趨勢下也能走出票房長線,獲得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週末)排片數據為最高值,“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著,隨著影片上映,排片出現逆襲的情況,這也分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由於提前點映積攢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達33%的排片成績,這也是目前為止國產動畫電影開畫的最高排片成績了。正式上映後,隨著口碑的進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漲,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魚》都是在春節檔上映,但同樣是在第六日達到排片高峰。《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則在上映後的第七日才到達峰值。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數據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達到最高值的情況,典型的像《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等。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在《戰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經達到了59%的一個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週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開畫影響下,《戰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響,下降到44.6%,週五在《玩偶奇兵》《龍之戰》等一系列新片的衝擊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但從週六開始,《戰狼2》排片再次抬頭,並在上映第14天時達到61.4%的最高點。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春節檔上映,而且有趣的是,兩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雖然“開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別達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代表。雖然影片總票房僅有1億,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經過市場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終也在第3周逆襲為6.6%,突破自身體量。

最後還有一類影片是在上映第4個周時才達到排片高值。這種現象也是極少數的,而前期長達3個周的蟄伏,最終換來市場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質感,以及強大的市場扛打實力,典型的如《無名之輩》和《白蛇:緣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無名之輩》上映首日的排片僅有13%,此後在每週四都達到一個排片小高潮,因為週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這天的排片會有所下降。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時候,排片才達到28.7%的最高值。《白蛇:緣起》同樣也是如此,從上映首日12.4%的排片開始,影片同樣在每週形成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上映第25天時達到21.7%的高值,比《無名之輩》的蟄伏時間還要長。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相比於“下降型”排片,“金字塔型”排片顯然有著更加強勁的票房走勢,而且排片高值集中在第3周的也有著更大的市場爆發力。

但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每當一部影片上映的時候,發行方一般都在為影片的前幾日排片努力著,跟影管或者影院爭取排片。對於影片而言,首日排片固然重要,但第2/3周,或者更靠後時間段的排片高昂才是保障影片獲得高票房的關鍵。

當然,到了這兒,排片高低便再也不是發行方努力爭取,或者營銷方努力造勢就能得到的了,這個時候能決定排片的只有內容在市場上的反饋,只有當高口碑反哺市場時,排片自然上漲,反之,排片只能隨時間慢慢下滑。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電影排片規律探究

實際上,影片究竟能拿到多少排片才能保障票房的成功,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這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從影片本身的體量、質量、卡司陣容,到檔期、同檔期上映影片等等,都會對排片有所影響,並不能一概而論。但在這其中,我們也窺探到幾個排片規律,或許會對片方有所借鑑。

首先,相比於其他檔期而言,春節檔由於新片上映多且集中,因此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會偏低。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雲集,首日排片最高的《飛馳人生》便只有20.9%。但正因為如此,春節檔也擁有著用最低票房撬動最大票房的最大可能性。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正如前面提到的,《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在大年初一開畫時都只有11.4%的排片,這要是放在平常檔期,是很難逆襲出三四十億票房的。今年《熊出沒·原始時代》上映首日排片也僅有4.4%,但最終拿下了超7億票房。因此,如果你的影片在春節檔並沒有搶佔一個好的開頭,不用太擔心,只要影片本身質量夠硬,在當下市場逐漸成熟的大環境下,影片自然會有出頭的機會。

其次,上片前的點映正在成為更多影響排片的因素。類似操作的《哪吒》《我不是藥神》的首日排片其實都在此之上。但如果你的點映口碑並不盡如人意,或者是有水分的,便最好不要過度抬高首日排片。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其實,對於很多影片來說,過度抬高首日排片數據都是不甚合理的。因為排片太高往往也會造成上座率、場均人次的下降,不利於高排片的持續。聯瑞影業董事長蔡元在一次採訪中也曾提到,並不是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場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院經理信心下降,進而縮減第二天的場次,如果在場次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影片上座率頗高,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影院經理則會增加放映場次。

最後,通過分析目前A級體量(30億+)影片的首日排片可以發現,拋開春節檔以及《戰狼2》首日晚8點上映這兩個特殊情況,最低的是《哪吒》的33%。因此,如果你想讓影片拿到30億+票房,那首日排片或許應該不低於33%。春節檔影片,則不要低於《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的11.4%。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同樣的,如果想要讓影片達到B級體量(10億+)影片,那首日排片或許要保證不低於《夏洛特煩惱》首日排片的12.1%,春節檔影片則要保證不低於《乘風破浪》的12.5%。如果是達到C級體量(5億+)影片,那首日排片便要保證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9.2%,春節檔影片則是《熊出沒·原始時代》的4.4%。

當然,就算有些影片的首日排片足夠高,其實也無法保證影片就能獲得足夠高的票房。比如《擺渡人》《縫紉機樂隊》《道士下山》等影片的首日排片都在30%以上,但影片的最終票房都不過5億,反而像《二十二》《七十七天》《岡仁波齊》等首日排片停留在個位數的影片,卻突破了自身體量。

中國電影排片經濟學

實際上,在此之前,行業裡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觀念,即排片在5%以上的影片才有逆襲的可能。但如今,像《二十二》《岡仁波齊》的首日排片分別是1.4%和1.5%,《忠愛無言》甚至是0.6%,《七十七天》則略高,在5.2%上,但從排片到票房,影片後期都有著或大或小的逆襲,雖然從最終票房來看,這些影片的成績並不算高,但對於同類型影片來說已實屬不易,這背後無疑也承載著莫大的市場意義——不管你的排片有多低,都有逆襲的可能性存在。

因此,關於排片和票房之間的關係,並不能一概而論,不是排片高,票房高,排片低,票房差,“唯排片論”是絕對錯誤的觀念。但當下,由排片而起的爭議其實並不在少數,彷佛“低排片”是票房差的原罪。

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影片的票房成長是依託於排片的,排片低也的確是限制某些影片晉升的因素。有業內人士便曾諫言,對於上映新片應該在開始幾天給予不低於5%的排片,然後交給觀眾評判,不然便會讓影片陷入被動,如同賽跑選手一樣連初賽的資格都沒有獲取。此種言論雖然不可能真正實現,但也體現出目前不少影片宣發方,對電影排片低而迅速被市場淘汰的無奈。

而排片背後所依託的其實還是內容本身,只要當影片的硬件過硬的時候,也才有資格擁有,且能擔得起高排片、高票房的地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