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

孫德嶺是天津市傑出人才、

國家菜花育種首席專家、

天津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說實話,

當確定採訪孫德嶺時,

記者的第一反應是,

如此常見的菜花有什麼可研究的?

簡單查閱資料後,記者才恍然大悟,這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19世紀傳入中國的蔬菜,最早只能在西餐館見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90%的菜花雜交種子還依賴進口,為此每年需花掉外匯200萬美金,因此,那時的菜花依然不常見於百姓餐桌,只做招待客人的“細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菜花種植面積才開始快速增加,21世紀初,已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37.52%,位居世界第一。

沒想到,小小菜花,竟關係到國計民生。

從花外匯的“奢侈品”

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大眾菜,

這一轉變,

以孫德嶺為代表的我國菜花育種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

孫德嶺是天津市傑出人才、

國家菜花育種首席專家、

天津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說實話,

當確定採訪孫德嶺時,

記者的第一反應是,

如此常見的菜花有什麼可研究的?

簡單查閱資料後,記者才恍然大悟,這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19世紀傳入中國的蔬菜,最早只能在西餐館見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90%的菜花雜交種子還依賴進口,為此每年需花掉外匯200萬美金,因此,那時的菜花依然不常見於百姓餐桌,只做招待客人的“細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菜花種植面積才開始快速增加,21世紀初,已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37.52%,位居世界第一。

沒想到,小小菜花,竟關係到國計民生。

從花外匯的“奢侈品”

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大眾菜,

這一轉變,

以孫德嶺為代表的我國菜花育種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1986年,在那個人均工資不足50元的年代,孫德嶺作為全校僅有的15名碩士研究生之一,被天津農科院以1.5萬元“買”了過來。1991年開始,他正式追隨全國著名育種專家魏迺榮先生開啟菜花育種的研究生涯。

然而,9個月後,魏迺榮先生因罹患癌症驟然崩逝。悲痛之餘,課題組裡人均年齡不足27歲的三個人,面對滿屋子的資料和一堆只有魏迺榮先生本人才能看懂的數字代碼,不知如何是好。

作為課題組中年齡最大且勇挑重擔的孫德嶺,當時也只有30歲。他每晚午夜之後入睡,早上四五點就再也躺不住了,爬起來繼續研究魏迺榮先生留下來的材料。

眼前一個個數字代碼在孫德嶺腦海中纏繞在一起,彷彿是一個巨大的雜亂無章的線團,需要小心翼翼地逐個找出線頭重新捯成一個個小線團,太用力了可能會系死、扯斷,不夠勁兒又找不到、抻不動……

早上7點,孫德嶺再從資料堆裡爬出來,帶著燒餅、香腸、礦泉水,騎車到幾公里外的試驗田,一頭鑽進菜花地裡。傍晚,直到看不見自己的影子才離開。

餓了,就吃帶來的乾糧;累了,就到旁邊的玉米地裡,藉著玉米秸稈的陰涼枕著胳膊休息一會兒。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兩年之後,魏迺榮先生的遺作被孫德嶺基本“解密”。

每當想到外匯本就緊張的國家卻要花費200萬美金引進菜花種子,孫德嶺的心就像在油鍋裡滾過一樣痛。進口的菜花種子中,日本菜花品種“雪山”佔領我國90%的市場。於是,他提出了“超雪山”課題。

"

孫德嶺是天津市傑出人才、

國家菜花育種首席專家、

天津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說實話,

當確定採訪孫德嶺時,

記者的第一反應是,

如此常見的菜花有什麼可研究的?

簡單查閱資料後,記者才恍然大悟,這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19世紀傳入中國的蔬菜,最早只能在西餐館見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90%的菜花雜交種子還依賴進口,為此每年需花掉外匯200萬美金,因此,那時的菜花依然不常見於百姓餐桌,只做招待客人的“細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菜花種植面積才開始快速增加,21世紀初,已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37.52%,位居世界第一。

沒想到,小小菜花,竟關係到國計民生。

從花外匯的“奢侈品”

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大眾菜,

這一轉變,

以孫德嶺為代表的我國菜花育種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1986年,在那個人均工資不足50元的年代,孫德嶺作為全校僅有的15名碩士研究生之一,被天津農科院以1.5萬元“買”了過來。1991年開始,他正式追隨全國著名育種專家魏迺榮先生開啟菜花育種的研究生涯。

然而,9個月後,魏迺榮先生因罹患癌症驟然崩逝。悲痛之餘,課題組裡人均年齡不足27歲的三個人,面對滿屋子的資料和一堆只有魏迺榮先生本人才能看懂的數字代碼,不知如何是好。

作為課題組中年齡最大且勇挑重擔的孫德嶺,當時也只有30歲。他每晚午夜之後入睡,早上四五點就再也躺不住了,爬起來繼續研究魏迺榮先生留下來的材料。

眼前一個個數字代碼在孫德嶺腦海中纏繞在一起,彷彿是一個巨大的雜亂無章的線團,需要小心翼翼地逐個找出線頭重新捯成一個個小線團,太用力了可能會系死、扯斷,不夠勁兒又找不到、抻不動……

早上7點,孫德嶺再從資料堆裡爬出來,帶著燒餅、香腸、礦泉水,騎車到幾公里外的試驗田,一頭鑽進菜花地裡。傍晚,直到看不見自己的影子才離開。

餓了,就吃帶來的乾糧;累了,就到旁邊的玉米地裡,藉著玉米秸稈的陰涼枕著胳膊休息一會兒。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兩年之後,魏迺榮先生的遺作被孫德嶺基本“解密”。

每當想到外匯本就緊張的國家卻要花費200萬美金引進菜花種子,孫德嶺的心就像在油鍋裡滾過一樣痛。進口的菜花種子中,日本菜花品種“雪山”佔領我國90%的市場。於是,他提出了“超雪山”課題。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超雪山”,簡單三個字,卻足見孫德嶺的宏圖大志。伏案研究、田間地頭、自主創新, 6年的攻關,“津雪88”和“雲山”兩個品種誕生了。

不僅價格遠低於“雪山”,而且其抗性、產量和品質等指標遙遙領先。隨後,孫德嶺又先後主持育成了“夏雪”、“豐花”、“津雪”、“津品”四大系列2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菜花品種,新品種推廣到全國二十幾個省市,改變了我國菜花優良品種短缺的局面。

其中,育成的“津品70”、“津品66”菜花新品種,推廣面積連續3年居全國同類品種第一,菜花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50多萬畝,創社會效益45億元,佔我國菜花同類品種種植面積20%以上。


"

孫德嶺是天津市傑出人才、

國家菜花育種首席專家、

天津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說實話,

當確定採訪孫德嶺時,

記者的第一反應是,

如此常見的菜花有什麼可研究的?

簡單查閱資料後,記者才恍然大悟,這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19世紀傳入中國的蔬菜,最早只能在西餐館見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90%的菜花雜交種子還依賴進口,為此每年需花掉外匯200萬美金,因此,那時的菜花依然不常見於百姓餐桌,只做招待客人的“細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菜花種植面積才開始快速增加,21世紀初,已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37.52%,位居世界第一。

沒想到,小小菜花,竟關係到國計民生。

從花外匯的“奢侈品”

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大眾菜,

這一轉變,

以孫德嶺為代表的我國菜花育種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1986年,在那個人均工資不足50元的年代,孫德嶺作為全校僅有的15名碩士研究生之一,被天津農科院以1.5萬元“買”了過來。1991年開始,他正式追隨全國著名育種專家魏迺榮先生開啟菜花育種的研究生涯。

然而,9個月後,魏迺榮先生因罹患癌症驟然崩逝。悲痛之餘,課題組裡人均年齡不足27歲的三個人,面對滿屋子的資料和一堆只有魏迺榮先生本人才能看懂的數字代碼,不知如何是好。

作為課題組中年齡最大且勇挑重擔的孫德嶺,當時也只有30歲。他每晚午夜之後入睡,早上四五點就再也躺不住了,爬起來繼續研究魏迺榮先生留下來的材料。

眼前一個個數字代碼在孫德嶺腦海中纏繞在一起,彷彿是一個巨大的雜亂無章的線團,需要小心翼翼地逐個找出線頭重新捯成一個個小線團,太用力了可能會系死、扯斷,不夠勁兒又找不到、抻不動……

早上7點,孫德嶺再從資料堆裡爬出來,帶著燒餅、香腸、礦泉水,騎車到幾公里外的試驗田,一頭鑽進菜花地裡。傍晚,直到看不見自己的影子才離開。

餓了,就吃帶來的乾糧;累了,就到旁邊的玉米地裡,藉著玉米秸稈的陰涼枕著胳膊休息一會兒。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兩年之後,魏迺榮先生的遺作被孫德嶺基本“解密”。

每當想到外匯本就緊張的國家卻要花費200萬美金引進菜花種子,孫德嶺的心就像在油鍋裡滾過一樣痛。進口的菜花種子中,日本菜花品種“雪山”佔領我國90%的市場。於是,他提出了“超雪山”課題。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超雪山”,簡單三個字,卻足見孫德嶺的宏圖大志。伏案研究、田間地頭、自主創新, 6年的攻關,“津雪88”和“雲山”兩個品種誕生了。

不僅價格遠低於“雪山”,而且其抗性、產量和品質等指標遙遙領先。隨後,孫德嶺又先後主持育成了“夏雪”、“豐花”、“津雪”、“津品”四大系列2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菜花品種,新品種推廣到全國二十幾個省市,改變了我國菜花優良品種短缺的局面。

其中,育成的“津品70”、“津品66”菜花新品種,推廣面積連續3年居全國同類品種第一,菜花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50多萬畝,創社會效益45億元,佔我國菜花同類品種種植面積20%以上。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雪山”從此在中國市場銷聲匿跡,孫德嶺研究的部分良種還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及東南亞等國,他超額完成了“超雪山”的目標。

然而,孫德嶺的菜花研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擺脫以往“一把尺一杆秤,拿牙咬拿眼瞪”的農作物傳統研究方式,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花椰菜育種專家系統”,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菜花育種,填補了國內外菜花領域的空白。


"

孫德嶺是天津市傑出人才、

國家菜花育種首席專家、

天津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說實話,

當確定採訪孫德嶺時,

記者的第一反應是,

如此常見的菜花有什麼可研究的?

簡單查閱資料後,記者才恍然大悟,這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19世紀傳入中國的蔬菜,最早只能在西餐館見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90%的菜花雜交種子還依賴進口,為此每年需花掉外匯200萬美金,因此,那時的菜花依然不常見於百姓餐桌,只做招待客人的“細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菜花種植面積才開始快速增加,21世紀初,已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37.52%,位居世界第一。

沒想到,小小菜花,竟關係到國計民生。

從花外匯的“奢侈品”

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大眾菜,

這一轉變,

以孫德嶺為代表的我國菜花育種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1986年,在那個人均工資不足50元的年代,孫德嶺作為全校僅有的15名碩士研究生之一,被天津農科院以1.5萬元“買”了過來。1991年開始,他正式追隨全國著名育種專家魏迺榮先生開啟菜花育種的研究生涯。

然而,9個月後,魏迺榮先生因罹患癌症驟然崩逝。悲痛之餘,課題組裡人均年齡不足27歲的三個人,面對滿屋子的資料和一堆只有魏迺榮先生本人才能看懂的數字代碼,不知如何是好。

作為課題組中年齡最大且勇挑重擔的孫德嶺,當時也只有30歲。他每晚午夜之後入睡,早上四五點就再也躺不住了,爬起來繼續研究魏迺榮先生留下來的材料。

眼前一個個數字代碼在孫德嶺腦海中纏繞在一起,彷彿是一個巨大的雜亂無章的線團,需要小心翼翼地逐個找出線頭重新捯成一個個小線團,太用力了可能會系死、扯斷,不夠勁兒又找不到、抻不動……

早上7點,孫德嶺再從資料堆裡爬出來,帶著燒餅、香腸、礦泉水,騎車到幾公里外的試驗田,一頭鑽進菜花地裡。傍晚,直到看不見自己的影子才離開。

餓了,就吃帶來的乾糧;累了,就到旁邊的玉米地裡,藉著玉米秸稈的陰涼枕著胳膊休息一會兒。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兩年之後,魏迺榮先生的遺作被孫德嶺基本“解密”。

每當想到外匯本就緊張的國家卻要花費200萬美金引進菜花種子,孫德嶺的心就像在油鍋裡滾過一樣痛。進口的菜花種子中,日本菜花品種“雪山”佔領我國90%的市場。於是,他提出了“超雪山”課題。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超雪山”,簡單三個字,卻足見孫德嶺的宏圖大志。伏案研究、田間地頭、自主創新, 6年的攻關,“津雪88”和“雲山”兩個品種誕生了。

不僅價格遠低於“雪山”,而且其抗性、產量和品質等指標遙遙領先。隨後,孫德嶺又先後主持育成了“夏雪”、“豐花”、“津雪”、“津品”四大系列2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菜花品種,新品種推廣到全國二十幾個省市,改變了我國菜花優良品種短缺的局面。

其中,育成的“津品70”、“津品66”菜花新品種,推廣面積連續3年居全國同類品種第一,菜花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50多萬畝,創社會效益45億元,佔我國菜花同類品種種植面積20%以上。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雪山”從此在中國市場銷聲匿跡,孫德嶺研究的部分良種還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及東南亞等國,他超額完成了“超雪山”的目標。

然而,孫德嶺的菜花研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擺脫以往“一把尺一杆秤,拿牙咬拿眼瞪”的農作物傳統研究方式,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花椰菜育種專家系統”,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菜花育種,填補了國內外菜花領域的空白。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為了提高我國菜花抗病育種技術水平,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菜花TuMV及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種抗性鑑定方法和標準,創制出一批優異的抗病資源,為開展菜花抗病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基礎;主持完成的菜花遊離小孢子培養技術研發項目,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菜花小孢子培養技術體系,提高了育種效率,使菜花育種週期從傳統的8—10年縮短到4—5年;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菜花全基因組測序,該項研究使我國菜花基因組學研究水平躋身國際前列……

從依賴進口到實現自給,從實現出口到國際先進,孫德嶺親歷了我國菜花育種由弱變強的蛻變,並擔當了領頭人的重要角色。

"

孫德嶺是天津市傑出人才、

國家菜花育種首席專家、

天津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說實話,

當確定採訪孫德嶺時,

記者的第一反應是,

如此常見的菜花有什麼可研究的?

簡單查閱資料後,記者才恍然大悟,這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19世紀傳入中國的蔬菜,最早只能在西餐館見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90%的菜花雜交種子還依賴進口,為此每年需花掉外匯200萬美金,因此,那時的菜花依然不常見於百姓餐桌,只做招待客人的“細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菜花種植面積才開始快速增加,21世紀初,已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37.52%,位居世界第一。

沒想到,小小菜花,竟關係到國計民生。

從花外匯的“奢侈品”

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大眾菜,

這一轉變,

以孫德嶺為代表的我國菜花育種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1986年,在那個人均工資不足50元的年代,孫德嶺作為全校僅有的15名碩士研究生之一,被天津農科院以1.5萬元“買”了過來。1991年開始,他正式追隨全國著名育種專家魏迺榮先生開啟菜花育種的研究生涯。

然而,9個月後,魏迺榮先生因罹患癌症驟然崩逝。悲痛之餘,課題組裡人均年齡不足27歲的三個人,面對滿屋子的資料和一堆只有魏迺榮先生本人才能看懂的數字代碼,不知如何是好。

作為課題組中年齡最大且勇挑重擔的孫德嶺,當時也只有30歲。他每晚午夜之後入睡,早上四五點就再也躺不住了,爬起來繼續研究魏迺榮先生留下來的材料。

眼前一個個數字代碼在孫德嶺腦海中纏繞在一起,彷彿是一個巨大的雜亂無章的線團,需要小心翼翼地逐個找出線頭重新捯成一個個小線團,太用力了可能會系死、扯斷,不夠勁兒又找不到、抻不動……

早上7點,孫德嶺再從資料堆裡爬出來,帶著燒餅、香腸、礦泉水,騎車到幾公里外的試驗田,一頭鑽進菜花地裡。傍晚,直到看不見自己的影子才離開。

餓了,就吃帶來的乾糧;累了,就到旁邊的玉米地裡,藉著玉米秸稈的陰涼枕著胳膊休息一會兒。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兩年之後,魏迺榮先生的遺作被孫德嶺基本“解密”。

每當想到外匯本就緊張的國家卻要花費200萬美金引進菜花種子,孫德嶺的心就像在油鍋裡滾過一樣痛。進口的菜花種子中,日本菜花品種“雪山”佔領我國90%的市場。於是,他提出了“超雪山”課題。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超雪山”,簡單三個字,卻足見孫德嶺的宏圖大志。伏案研究、田間地頭、自主創新, 6年的攻關,“津雪88”和“雲山”兩個品種誕生了。

不僅價格遠低於“雪山”,而且其抗性、產量和品質等指標遙遙領先。隨後,孫德嶺又先後主持育成了“夏雪”、“豐花”、“津雪”、“津品”四大系列2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菜花品種,新品種推廣到全國二十幾個省市,改變了我國菜花優良品種短缺的局面。

其中,育成的“津品70”、“津品66”菜花新品種,推廣面積連續3年居全國同類品種第一,菜花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50多萬畝,創社會效益45億元,佔我國菜花同類品種種植面積20%以上。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雪山”從此在中國市場銷聲匿跡,孫德嶺研究的部分良種還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及東南亞等國,他超額完成了“超雪山”的目標。

然而,孫德嶺的菜花研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擺脫以往“一把尺一杆秤,拿牙咬拿眼瞪”的農作物傳統研究方式,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花椰菜育種專家系統”,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菜花育種,填補了國內外菜花領域的空白。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為了提高我國菜花抗病育種技術水平,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菜花TuMV及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種抗性鑑定方法和標準,創制出一批優異的抗病資源,為開展菜花抗病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基礎;主持完成的菜花遊離小孢子培養技術研發項目,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菜花小孢子培養技術體系,提高了育種效率,使菜花育種週期從傳統的8—10年縮短到4—5年;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菜花全基因組測序,該項研究使我國菜花基因組學研究水平躋身國際前列……

從依賴進口到實現自給,從實現出口到國際先進,孫德嶺親歷了我國菜花育種由弱變強的蛻變,並擔當了領頭人的重要角色。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

孫德嶺是天津市傑出人才、

國家菜花育種首席專家、

天津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說實話,

當確定採訪孫德嶺時,

記者的第一反應是,

如此常見的菜花有什麼可研究的?

簡單查閱資料後,記者才恍然大悟,這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19世紀傳入中國的蔬菜,最早只能在西餐館見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90%的菜花雜交種子還依賴進口,為此每年需花掉外匯200萬美金,因此,那時的菜花依然不常見於百姓餐桌,只做招待客人的“細菜”。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菜花種植面積才開始快速增加,21世紀初,已佔世界總種植面積的37.52%,位居世界第一。

沒想到,小小菜花,竟關係到國計民生。

從花外匯的“奢侈品”

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大眾菜,

這一轉變,

以孫德嶺為代表的我國菜花育種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1986年,在那個人均工資不足50元的年代,孫德嶺作為全校僅有的15名碩士研究生之一,被天津農科院以1.5萬元“買”了過來。1991年開始,他正式追隨全國著名育種專家魏迺榮先生開啟菜花育種的研究生涯。

然而,9個月後,魏迺榮先生因罹患癌症驟然崩逝。悲痛之餘,課題組裡人均年齡不足27歲的三個人,面對滿屋子的資料和一堆只有魏迺榮先生本人才能看懂的數字代碼,不知如何是好。

作為課題組中年齡最大且勇挑重擔的孫德嶺,當時也只有30歲。他每晚午夜之後入睡,早上四五點就再也躺不住了,爬起來繼續研究魏迺榮先生留下來的材料。

眼前一個個數字代碼在孫德嶺腦海中纏繞在一起,彷彿是一個巨大的雜亂無章的線團,需要小心翼翼地逐個找出線頭重新捯成一個個小線團,太用力了可能會系死、扯斷,不夠勁兒又找不到、抻不動……

早上7點,孫德嶺再從資料堆裡爬出來,帶著燒餅、香腸、礦泉水,騎車到幾公里外的試驗田,一頭鑽進菜花地裡。傍晚,直到看不見自己的影子才離開。

餓了,就吃帶來的乾糧;累了,就到旁邊的玉米地裡,藉著玉米秸稈的陰涼枕著胳膊休息一會兒。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兩年之後,魏迺榮先生的遺作被孫德嶺基本“解密”。

每當想到外匯本就緊張的國家卻要花費200萬美金引進菜花種子,孫德嶺的心就像在油鍋裡滾過一樣痛。進口的菜花種子中,日本菜花品種“雪山”佔領我國90%的市場。於是,他提出了“超雪山”課題。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超雪山”,簡單三個字,卻足見孫德嶺的宏圖大志。伏案研究、田間地頭、自主創新, 6年的攻關,“津雪88”和“雲山”兩個品種誕生了。

不僅價格遠低於“雪山”,而且其抗性、產量和品質等指標遙遙領先。隨後,孫德嶺又先後主持育成了“夏雪”、“豐花”、“津雪”、“津品”四大系列2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菜花品種,新品種推廣到全國二十幾個省市,改變了我國菜花優良品種短缺的局面。

其中,育成的“津品70”、“津品66”菜花新品種,推廣面積連續3年居全國同類品種第一,菜花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50多萬畝,創社會效益45億元,佔我國菜花同類品種種植面積20%以上。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雪山”從此在中國市場銷聲匿跡,孫德嶺研究的部分良種還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及東南亞等國,他超額完成了“超雪山”的目標。

然而,孫德嶺的菜花研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擺脫以往“一把尺一杆秤,拿牙咬拿眼瞪”的農作物傳統研究方式,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花椰菜育種專家系統”,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菜花育種,填補了國內外菜花領域的空白。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為了提高我國菜花抗病育種技術水平,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菜花TuMV及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種抗性鑑定方法和標準,創制出一批優異的抗病資源,為開展菜花抗病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基礎;主持完成的菜花遊離小孢子培養技術研發項目,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菜花小孢子培養技術體系,提高了育種效率,使菜花育種週期從傳統的8—10年縮短到4—5年;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菜花全基因組測序,該項研究使我國菜花基因組學研究水平躋身國際前列……

從依賴進口到實現自給,從實現出口到國際先進,孫德嶺親歷了我國菜花育種由弱變強的蛻變,並擔當了領頭人的重要角色。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20年前,他把日本菜花雜交品種徹底趕出中國

獨家對話


記者:經過這些年的研究,我們現在吃到的菜花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孫德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產量增加了,主要是農民受益。過去種一畝地,農民的收入只有幾百元,現在是兩三千元。二是抗病性增強了,這主要是市民受益。過去菜花生病,農民只能多打農藥。現在農民種植抗病新品種,老百姓吃到嘴裡的菜花就更安全了。三是口感更好了,現在的菜花口感酥脆、口味微甜,烹飪時更容易入味。

其實,一直以來,菜花在歐美國家都是重要蔬菜作物,在印度是第二大作物。菜花是一種高營養蔬菜,甚至可以說是營養價值最高的蔬菜。菜花蛋白質含量很高,吃多了甚至會痛風。大家知道,通常像海鮮這類高蛋白食物吃多了才會通風。

同時,菜花還含有一種叫做蘿蔔硫素的抗癌物質,這是一種高效的化學功能物質,在臨床上對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能夠殺滅導致胃潰瘍和多數胃癌的幽門螺旋桿菌。

記者:您選育出的菜花品種成功將“雪山”趕出中國市場,您採用的育種方式跟以往有何不同?

孫德嶺:過去都採用自交不親和系育種。父本和母本配對,必須讓母本自己的花粉給自己授粉時不結子,這樣才能保證父本的花粉給母本授粉後結出雜交種子,但雜交率很難達到100%。

這是我的老師,魏迺榮先生在全國第一個選育出菜花的自交不親和雜交品種。我在他的基礎上選育出了雄性不育系,袁隆平先生的水稻雜交就是雄性不育系,也就是說母本上根本沒有花粉,從而實現了把中國菜花變成雄性不育。

好處在於,一是防偷,保護知識產權,自交不親和系在地裡把父本和母本拔走之後就可以配種,雄性不育系可以保護自主知識產權,因為母本上沒有花粉,拔走之後也沒辦法留種。二是雜交率百分百,自交不親和系不能完全保證自己跟自己不授粉,品種純度不能達到百分之百。

以前,我們把“雪山”作為趕超目標,現在我們的菜花品種已成為行業標杆。

最近,我們又在選育新品種,用於種植在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國家的氣候不同,適宜種植的菜花品種也各異,現在我們每年拿出100多個品種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篩選。去年出口3噸種子,實現耕種10萬畝左右。

信息來自求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