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能力大小的核心基礎,那麼“心法”究竟是什麼?“心法”其實就是你做事之前的心裡計劃,計劃自己該如何去做一件事情,計劃自己該以什麼為基礎為前提的去做一件事情,“心法”其實就是你做事當中的應對策略和思維習慣,以什麼樣的策略為核心去做一件事情,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去解決一件事情。因此“心法”是決定我們做事成功與否的心理基礎,“心法”也是我們做事能否有所成就的前提條件。

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那些成就越大的人,越懂得遵循這五大做事的“心法”

一 “看清自己,取長補短”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能者,任何人也都不可能是一無是處,表面強的人也有其致命的弱點,表面弱的人也有其強大的一面,有時你的弱點會成為你爆發的一種力量源,有時你的優點也會讓你在最關鍵的時刻麻痺大意摔跟頭。真正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懂得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做好,自己不可能處處都上心,他們很善於利用別人的長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很善於整合各種優勢的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有一個小孩曾經被很多人堅定的認為他不可能成才,家裡人給他選了文學創作的路,他很努力,也很用功,但結果卻被老師告知“這孩子確實很用功,但他真的不適合學文學”,然後家裡人又給他報名改學了畫畫,但是結果更是令人失望,畫畫老師甚至直接就說“他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作為”,大多數老師面對如此笨的學生都認為他已經沒有成才的任何希望了,然而化學老師卻喜歡上了他的孜孜不倦和盡心竭力,化學老師認為這一點是鑽研化學實驗必備的品格,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小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就像是被打開了內在的智慧之門,最終成功的獲得了世界諾貝爾化學獎。這個小孩就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奧托·瓦拉赫,而且還有一個以他命名的“瓦拉赫效應”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任何人的智能發展和能力大小都是不均衡的,誰都有自我只能的強項和弱項,關鍵是你得善於發現自己和發現別人的潛能爆發最佳點,這樣才能更好的物盡其才,人盡其用,這樣才能使人本身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取得很多人不敢想象的成就,這一現象後來也被人們稱之為“瓦拉赫效應”。

無論你是打工還是創業,無論你是員工還是老闆,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懂得經營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也要明白和承認自己的缺點和弱勢,更要善於整合自己和別人的優勢資源,然後互相結合才能在做事當中事半功倍。

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二 “化繁為簡,抓住核心”

再複雜的人心也有其核心的利益點,在繁雜的事物也有其核心的規律,誰都不是複雜的人,複雜的只是偽裝後的表象,任何事情都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繁雜,任何事情都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混亂,只是你沒有用心去發現事物背後那一條條井然有序的核心規則。真正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明白紛繁複雜的表象背後的那些事物和規則才是我們做事必須要重視和遵循的東西。

曾經有一份來自國外的調查,他們經過對上千家發展緩慢的企業近幾十萬人的調查研究,發現這些企業的人工作變得複雜而沒有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抓住核心點”,百分之八十的企業員工在一天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所做的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都是與核心任務和核心目標關係甚微的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搞不明白“工作的核心點”到底是什麼,“工作的核心點”究竟在哪裡。其實廣為人傳的“二八法則”也為我們化繁為簡做了很好的解釋,每件事的“核心點”都只有百分之二十,剩餘的百分之八十都是與核心目標無關的事物,如果你能在做事情的時候準確的找到這百分之二十的核心點,重點在這百分之二十的事情上下功夫,那麼你做事成功的速度就會比正常的速度加快百分之八十。

所謂的簡單不是什麼都不做的簡單,不是單純的減少工作量的簡單,而是在事物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的簡單,如果說槓桿原理是做事時的技巧的話,那麼化繁為簡就是做事中的大智慧。你一旦擁有了這種智慧,在做事時你不僅會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辨別能力,還會有四兩拔千斤,以小博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你還會達到很多人達不到看不到的人生高度和人生境界。

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三 “分清主次,高效執行”

一件事情有時候怎麼做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重要,很多時候你的的選擇經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很多時候你的決定經常被身邊人的意見和輿論所左右,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弱性心理屬性在作祟,總覺得別人的意見和大部分人的意見就是真理,其實真理往往是截然相反的。分清主次,辨清對錯有時候很容易,執行卻很難,不是你沒有條件,也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你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清楚,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心中,有時大部分人所不認可的想法和做法真有可能就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有一位母親在兒子因沉迷於和小夥伴們的貪玩而耽誤了功課的時候給她的兒子講了一個這麼一個道理,她在桌子上放了一個大水杯,然後當著兒子的面她把幾塊雞蛋大小的石頭放了進去,直到放不下為止,然後她問兒子,這個杯子是滿的嗎?她的兒子斬釘截鐵的說“是的”,然後她又拿出一包小石子全部倒進了杯子裡,然後她又問兒子,這個杯子滿了嗎?這下兒子猶豫著回答說“好像不滿吧”,她笑著又拿出來一小袋沙子倒進了杯子裡,再一次問兒子滿了嗎?兒子這次又堅定有力的回答說“滿了”,然而她又拿過另一杯水倒進了這個裝滿石頭小石子和沙子的杯子裡,隨即問在一旁茫然的兒子,這個實驗你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呢?在兒子沉默的同時她說,如果你不把那些雞蛋大小的石頭第一時間放進杯子裡,也許以後你就沒有機會在把它們放進去了,從此兒子再也沒有過度貪玩的惡習了。

人生很多時候因為人的因素,環境的因素,時間的因素,心理的因素等等原因最容易讓自己迷失自我,分不清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分不清什麼事情應該在先,算不明什麼事情應該在後,導致經常就做了捨本逐末的事,經常就掉進了主次不分的思維陷阱。

總而言之,不管你現在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最關鍵的是你內心一定要明白自己所處的階段,環境和位置到底是人生的哪一個步驟,只有這樣你才能瞭解自己當下最應該最重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只有這樣你才能從根本上理清自己,分清主次,辨明先後,步步為營,順理成章的走向自己的成功目標。

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四 “果斷決策,敢於冒險”

險中有富貴,亂中有機會,越是大的富貴越是在風險之中取得的,越是大的機遇越是在混亂中抓住的,你看到別人在高枕無憂的享福享樂時,卻沒有經歷過別人那險中前行時的驚濤駭浪。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只是大部分成功者都把自己最難的最苦的最核心的東西給掩藏了起來。而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深知,膽量和魄力是做事有所作為必不可少的核心點,但是沒有一定的積累和沉澱,膽量也有可能讓你敗得一踏塗地。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什麼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什麼哈佛耶魯都不如自己敢闖”,王健林可謂是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果斷決策,敢於冒險”奮鬥精神,就算是身過花甲之年的他依然是敢想敢幹,敢闖敢拼。王健林還說過“不管你做什麼,一定要敢於去突破,突破自己也好,突破難題也罷,總之敢去突破,敢去做才有可能抓住機會,不去做機會永遠都是零”。

冒險永遠都不是瞎幹,亂幹,蠻幹,那樣只會讓你摔的頭破血流,冒險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積累之後的突破,冒險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超越自己的跨越。冒險不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但你從冒險中一定會獲得很多內在的能量和發現很多你曾經看不到的東西。

機會永遠都不會從天而降,機會永遠都是要自己去爭取的,機會很多時候都是披著困難和挫折的外衣出現的,機會很多情況下經常被大部分人看作是陷阱。所以機會來臨的時候不僅需要我們擦亮眼睛,更需要的是我們要排除外界的干擾,丟掉世俗的眼光,獨立自主的當機立斷,果斷決策才是我們要做到的關鍵點。萬事三思而後行也許會降低失敗的可能性,但錯失機會的機率性會更高。

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五 “與錯同行,方能成功”

錯誤是成功的知己,犯錯是有所成就的必須,一個不怕犯錯的人一定是一個做事能力強的人,一個敢於承擔錯誤繼續前行的人一定是一個必成大器的“潛力股”。“失敗是成功之母”所有人都知道,“敢於試錯是成功之父”很多人也很明白,但為什麼做到的卻只有那麼幾個人呢?是你怕失敗還是你怕失去?是你怕承擔失敗的責任還是怕別人冷眼的態度?總之你不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你怕的太多了。

而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深有體會,那些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充滿了無數次的失敗和犯錯,不是他們不怕失敗,也不是他們不怕犯錯,更多的是他們想要成功,更多的是他們知道失敗和犯錯有時是成功路上的必然。怕只會讓你裹足不前,怕只會讓你錯失機會,怕只會讓你碌碌無為,其實很多時候失敗和錯誤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恐怖和可怕,恐怖和可怕的只是你心中的那個“想象和幻覺”,當你有一天戰勝了它們以後你就會發現它們只是你心目中的一個個“紙老虎”而已,戰勝了它們以後你更會發現一個未知而全新的自己。

有這麼一個人爬山,剛走了沒幾步就因為山路的不平,摔了一跤,他爬起來繼續走,沒想到沒走多遠他就又摔了一跤,於是他立馬就返回去下了山,有人問他,怎麼還沒開始爬呢就回來了,他說,爬山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為什麼要繼續爬呢?還有這麼一個人,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村人,是一個出身貧寒,實力弱小,沒有任何影響力的普通人,但就是在他的屢戰屢敗,屢敗屢逃,屢逃又屢戰的堅持下,使他成為了歷史上的一代霸主,這個人就是劉備。

做事的“心法”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很多時候犯錯和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犯錯的那顆心,更可怕的是犯錯之後的灰心喪氣,人生很多時候打敗你的不是失敗,也不是犯錯,而是你錯誤的認知和錯誤的思維。不要以為犯錯的人就是沒有能力之人,不要認為失敗的人就是各方面都不行的人,現實生活中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往往最後成功的人都產生於那些你曾經認為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經總是“犯錯誤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