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即將入局電視的消息,再次撩撥著傳統家電企業們的敏感神經。

隨著手機廠商在IoT領域的不斷佈局,手機玩家們逐步向傳統家電企業的領地滲透。此前,小米已經進入電視行業數年,並一度宣稱銷量位居中國第一。而今年,小米再將業務觸角延伸至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領域。

不過手機廠商們的野心不止於此。隨著5G技術的逐步商用,智能家居成為家電企業和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小米佈局生態鏈多年,華為推出Hilink生態號稱要拿下中國三分之一的IoT設備,OPPO和vivo則聯合成立IoT開放生態聯盟,試圖也從中分一杯羹。

這對傳統家電企業們不是個好消息。小米的性價比戰略讓其在進入的領域迅速拿下市場,而選擇加入華為或者OV的統一協議之中,又難免陷入為別人做嫁衣的角色。家電企業們面臨著兩難困境。

手機廠商攪局家電業

實際上,華為並不是第一家入局電視領域的手機廠商。

早前,依靠生態化反模式起家的樂視就曾在2012年進入電視市場。憑藉樂視網的視頻內容和高性價比的電視硬件,樂視電視一度在電視行業佔據一定的份額,有數據顯示,2014~2016年,樂視電視銷量分別為150萬臺、300萬臺和600萬臺。不過隨著樂視整體陷入危機,樂視電視業務也逐步衰落。

2013年,在手機市場站穩腳跟後的小米也宣佈推出智能電視產品。除了高性價的硬件之外,小米在手機用戶的基數、系統和App的完善度、線上渠道的強勢等,都讓小米電視成為傳統電視廠商眼中更具威脅的對手。2018年8月,小米宣佈當年第二季度小米電視出貨量登頂中國第一;而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再次宣佈成為當季度中國市場出貨量最高的電視品牌。

雖然小米的官方數據也引來了一些爭議,但毫無疑問傳統電視企業們感受到了壓力。同樣是2013年,創維推出了酷開TV品牌,康佳推出了KKTV品牌,海信推出了VIDAA品牌,以應對樂視和小米等互聯網電視新玩家。而TCL則到2017年才成立互聯網電視品牌雷鳥科技。

實際上,電視業務只是手機廠商蠶食傳統家電企業的冰山一角。

小米依靠生態鏈模式,投資了眾多插線板、照明燈、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飯煲等品類的創業企業。這些創業企業依靠小米的品牌和渠道等資源支持,在各自的品類裡搶奪著傳統家電企業的市場份額。

2019年,小米則進一步將其觸角延伸至空調、洗衣機等品類。更具威脅的是,紅米品牌獨立後,也將推出自己的生態鏈,而在價格上無疑比小米更有性價比。

家電企業們對小米、華為這些新玩家可能是又愛又恨。在今年的AWE期間,夏普中國區總經理孫月衛在接受新浪數碼專訪時談及了互聯網電視品牌,他稱小米和華為在手機領域的成功對於傳統的家電行業也是個借鑑,夏普並不會感到威脅,相反在友商身上也能學到很多新的東西。

樂視小米華為們確實為傳統電視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也激發著傳統玩家們開拓創新的動力。不過哪家電視企業又願意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拱手相讓呢?

混亂的IoT協議

隨著5G技術的逐步商用,手機廠商們似乎看到了比做家電單品更具想象力的市場:智能家居。

這一點小米在做生態鏈時已有涉足,小米通過在投資或者合作的生態鏈企業產品中統一內置小米智能模組,可支持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使用手機直接可以控制。而後來小米還將IoT平臺進一步開放,接入的產品還支持雲對雲接入。根據小米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小米IoT平臺已連接IoT設備數達到1.51億。

2015年,華為也推出了Hilink智能家居方案,為合作伙伴提供IoT協議、操作系統和芯片等。在今年的AWE上,華為宣佈對Hilink生態進行品牌、技術、產品和渠道四個方面的升級,進一步加碼IoT戰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還提出,要實現三年內中國三分之一的IoT設備支持華為的Hilink標準。

OPPO和vivo也選擇跟進。2018年7月,OPPO和vivo聯合美的、TCL等多家廠商成立IoT開放生態聯盟,並制定了統一的IoT產品方案。

IoT協議的混亂已經成為各家手機廠商的共識。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曾表示,IoT行業面臨著封閉的現狀,不同的廠商、產品之間是難以互聯互通的。因此,vivo入局IoT的首要的動作便是構建一個開放的IoT聯盟,實現不同的廠商只需要一次適配,消費者也只需要下載一個控制App。

不過雖然各家手機廠商自身的合作伙伴實現了互聯互通,但小米的協議與華為、OV的協議並不能實現互聯互通,因此這並不能解決IoT行業的標準混亂問題,也並不能實現消費者只需要下載一個控制App就能控制家中所有設備的期待。

華為的野心則更加明顯。在AWE期間,餘承東直指小米既做家電又做IoT標準,很難得到廣大家電企業的支持。華為還宣佈與蘇寧達成戰略合作,並稱要共同推進組建行業聯盟,共同倡導建立國家級的智能家居行業標準和規範。

家電企業們在其中的角色也更為尷尬。一方面是手機廠商們的標準各自為戰,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另一方面家電企業將產品接入之後,如果依賴過大,很容易陷入代工者的角色之中。

一名業內人士向新浪科技稱,比如有的家電企業與小米、OV都達成了合作,他們採取的策略往往是同一個產品為各家定製不同的型號,幾乎成為了為手機廠商按需生產。長此以往,家電企業們地位尷尬。

誰才是智能家居的中心?

在手機廠商們看來,手機無疑是未來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他們推出了統一的協議說服家電企業們接入,同時上線控制App,向用戶推銷未來一部手機就可控制家庭中所有智能設備的美好場景。

也有玩家認為智能音箱會是中心,比如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這些一向擅長軟件的互聯網企業也試圖在IoT生態中分得一杯羹,先後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產品。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阿里巴巴Q4智能音箱出貨量為280萬臺,百度為220萬,小米則為180萬臺。

不過傳統家電企業們自然認為自己才最有望佔據未來智能家居的中心。以TCL為例,其近期成立了TCL智能終端業務群,建立了基於AI×IoT的智能終端系統架構,並將以此作為下一個賽場。按照規劃,TCL智能終端業務群未來的產品將從全屋家電到個人生態產品,再到泛智能設備,以及延續到智慧解決方案。

康佳集團聯席副總裁常東則在AWE期間表示,2019年康佳將圍繞AI、5G、8K等多維度縱向佈局,打造一個以電視為核心的家庭IoT控制。

家電企業們也在擴大自身的產品生態,創維日前宣佈成立大廚電公司,將業務領域拓展至廚電產品。這些家電企業的算盤是未來賣的不是產品而是解決方案,通過自身的生態來聯動全屋智能家電。

相應的,一些家電企業在嘗試自建IoT控制平臺,通過自己的控制中心連接自己的家電產品。這也是TCL、海信、康佳、格力等家電企業至今不放棄手機業務的原因所在,手機無疑是未來IoT控制中心的可能載體之一。

董明珠在談及為何做手機時就表示:“我做格力手機,不是為了市場份額的增加,而是為了格力未來的‘智能+’。”董明珠希望通過格力手機將整個家用電器全部連通起來,將手機變成一個智能家居的控制器。但從目前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格局以及格力手機的現狀來看,這條道路無疑十分艱難。

餘承東也認為家電企業自建平臺行不通。“每個廠家都只支持自己的標準是不現實的,不同品牌的產品不同互聯互通,對消費者非常不方便。”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陽曾舉了與華為Hilink有合作的海爾為例,在與華為Hilink合作的同時,海爾也在推進自己的U+平臺,但U+App做了幾年也才幾十萬用戶。

毫無疑問,隨著手機廠商逐步入侵傳統家電領域,家電企業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在手機廠商的進擊和家電企業的轉型求變之下,智能家居行業的混戰局面仍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持續下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