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感無礙我們對華為應對“斷供”充滿信心

自美國政府5月15日禁止華為與美國企業進行交易後,連日來,美國企業接連表示對華為“斷供”,在此背景下,華為如何維繫其供應網頗受關注。有分析認為,儘管在華為的供應網中美國企業佔據重要地位,但對華為影響尚需觀察。

一方面,儘管華為的供應商名單中有高通和博通等多家美國半導體廠商,但亞洲企業亦數量眾多。

5月19日,《日本經濟新聞》網站根據美國高盛等的資料進行統計發現,在華為主要供應商中,約六成是總部位於亞洲的企業。排名前十的供應商也多為亞洲企業。在擁有多家華為供應商的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日本不可能採取與美國完全一致的行動”。

報道稱,華為全年採購大量半導體和光學零部件。在華為的採購額中,佔比較高的是臺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約為10%。該公司負責組裝通信設備等,面向華為的業務佔到營業收入約一成。

按照這家日本媒體的說法,純電動汽車企業中國比亞迪承擔華為智能手機等的組裝業務,還供應電池和樹脂零部件。對華為的銷售額被認為佔到該公司整體的約一成。

另一方面,就芯片等關鍵硬件部件而言,熟悉零部件產業的日本分析師表示,華為具備半導體的開發能力。

在這一領域,最近幾天,華為亦向外界傳遞出信心。

華為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被外界稱為華為應對美國禁令的“祕密武器”。據悉,總部位於深圳的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其產品覆蓋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數字媒體等領域的芯片及解決方案。海思的產品並不侷限於手機芯片,還有服務器芯片(鯤鵬系列)、基站芯片、基帶芯片、AI芯片等。

此前,在美國剛剛宣佈下令將華為列為“實體名單”後,海思總裁何庭波5月17日凌晨就向全體海思員工群發郵件,稱華為面對美國打壓,將啟用多年來自主研發的芯片“備胎”,今後每一個新產品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李崢對參考消息網稱,對信息產品而言,其核心在於服務、軟件。如果手機的軟件或內部控制系統不能良好運作,即便硬件相同,使用效果也會大相徑庭。目前,美國主要提供一些關鍵零部件及部分軟件授權,軟件及控制系統是完全可以通過自主研發來取代外界供貨的。

谷歌宣佈與華為停止合作後,華為方面就表示正在讓律師研究被列入管制“實體名單”的影響。不過對於這個局面,華為也早有準備。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餘承東此前表示:我們準備好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如果無法繼續使用這些系統(安卓),我們就準備開始B計劃。

有輿論認為,儘管外界對華為維繫供應網前景充滿信心,但需要指出的是,科技研發是漫長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英國廣播公司5月21日刊文稱,自主研發操作系統並不容易。這也是為何手機市場只有兩、三個系統……要設立自己的系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報道援引學者的話稱,企業要有危機感,一旦產品基礎組件需要依靠他人,就要準備別人不供貨時的應變措施。

危機感無礙我們對華為應對“斷供”充滿信心

資料圖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