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嘉寶莉、紫荊花曾被評上的“中國名牌”,為何後來會消失?

華潤集團 立邦漆 紫荊 美國 塗界 2017-05-15

華潤、嘉寶莉、紫荊花曾被評上的“中國名牌”,為何後來會消失?

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品牌日”,引起全國上下一片歡呼;對於塗料企業來說,這的確是一件大好事,至少可以讓企業對品牌引起重視。但是,我們在歡呼的時候,筆者也想給大家提個醒。

眾所周知,中國於1994年發起了名牌工程,當時每個省都成立了分支機構,很多副省長擔任本省名牌委員會主任。隨後於2005年9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2005年中國名牌產品暨中國世界名牌產品”表彰大會上,華潤、大象、三棵樹、嘉寶莉、菊花、紫荊花、南寶、海虹等八個塗料品牌榜上有名。

根據2005年中國名牌申報公示的數據顯示,立邦塗料當年的銷售收入佔據首位,銷售額已突破30億元。據統計,包括外資企業在內,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的共計34家,超過1億元的有97家,其它都是產能在5000噸以下的小企業。

從國內本土企業來看,當時銷售收入最高的是華潤塗料(注:2006年被美國威士伯收購),達到了10.27億元(注:業內人士透露可能達到了15億元)。其它一些知名企業的銷售收入為:海虹17.4億元,紫荊花10.8億元,嘉寶莉7.07億元,美塗士6.15億元,大寶化工5.34億元,中華制漆4.77億元;另外,上海塗料有限公司(注:現為上海華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廣州珠江集團、山東樂華等幾個國企,以及一些民企的整體銷量也十分可觀。

話題雖然扯遠了一點,但也是想讓讀者知道,為何當年一批塗料品牌能夠被評選上“中國名牌”,而有些品牌卻落選了,“其實當年在企業銷量問題上存在著一些爭議,因為名牌評選還是需要看一定的量。不過當年的評選,有企業還是花了不少錢的。”有業內人士曾向筆者透露過當年名牌評選的一些內幕。

筆者注意到,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2005年公佈的493箇中國名牌產品,於2010年9月有效期滿;2006年公佈的556箇中國名牌產品,於2011年9月有效期滿;於2007年公佈的856箇中國名牌產品,2012年9月有效期滿。

中國質檢總局表示,中國名牌產品有效期滿後,企業不得在產品及其包裝、裝潢、說明書、廣告宣傳以及有關材料中繼續使用中國名牌產品標誌。2012年9月有效期滿的中國名牌產品,如已印製產品包裝材料、說明書並在產品包裝材料、說明書上使用中國名牌產品標誌,可以順延使用至今年12月31日。逾期不得繼續使用中國名牌產品標誌。

因此到了2012年,推行了8年之久的“中國名牌產品”從此消失。不過筆者還看到,曾經被評選為中國名牌產品的塗料企業,有的在2012年後還拿來宣傳,至今有的企業還不忘這個榮譽。

再回到正題。有社會人士稱,“中國名牌”推行後,大多機構都成了賣牌子的機構,因此導致“中國名牌”很快煙消雲散了。“品牌問題,不是沒有領導重視,也不是國家不重視。1994年那個名牌推進工程、名牌委員會也制定了標準,講清了什麼是名牌、什麼是品牌,做了很多標準化的東西。為什麼會失敗了?”

“因為:品牌不是國家機構發文發牌能規定的,不是商標、獎狀、報告、新聞、題字的綜合體。消費者對廣告營銷是牴觸的,但是每個人心裡他都會有一杆秤,稱心的品牌,它才會是一個真正的品牌。品牌消費者心裡的密碼。

該社會人士稱,“當年很多人就藉著這個國家的紅印章,打著中國名牌的紅頭文件,賣名牌,幾萬塊錢幾千塊錢賤賣,把中國名牌這幾個字都搞臭了。”

品牌榮譽,誰都想要,而且挖空心思都想得到,但又有幾個塗料企業能認清真正的品牌內涵呢?真正的品牌,一方面是產品品質要過硬,不僅綠色環保,還要性能可靠而穩定,只因為“質量是品牌的基石”。另一方面,每個品牌需要有技術和創新,這樣品牌才有含量、價值。

年“中國名牌”推行的失敗,其實就是完全無視其中的規律。更遺憾的是,到目前我們還有很多塗料企業意識不到這點,希望花錢買幾個品牌獎,通過走捷徑的方式,企圖來提高品牌知名度、忠誠度,從而提升品牌影響力。想想,這些企業太天真了!

筆者注意到,在幾個曾經被評上中國名牌產品的品牌中,近年來好幾個品牌生產的塗料產品頻繁出現質量問題。試問,連產品都做不好,憑什麼能夠把品牌做好?

在品牌打造過程中,塗料企業需要去除浮躁,沉下心來,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切切實實地乾點事,在信用問題上多加修煉,品牌就自然地形成了影響力!(塗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