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區科技治水獲省督導組點贊

環境汙染 環境保護 水汙染 三農 南湖發佈 2017-06-24

昨天上午,省剿滅劣Ⅴ類水工作督導組一行赴湘家蕩區域和新豐鎮,實地督查科技治水項目,對水質改善表示肯定。

省督導組一行首先來到湘家蕩國家農業園區藍莓基地面源汙染治理項目現場。這個項目是由中科院下屬公司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作為技術支撐,以生化氧化淨化塘的原理,通過生態填料、種植狐尾藻、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利用潛流式溼地和垂直流溼地,對農業面源汙染進行處理。

湘家蕩區域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技術通過人工溼地,對農田裡的農藥、汙染物等進行處理,吸收氨氮、總磷等。目前,藍莓基地東側的小港河取樣水質已達Ⅳ類水。

督導組一行又來到洪家蕩河邊,查看湘家蕩區域美麗河道項目。該項目屬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的一期工程,目前洪家蕩水域是Ⅲ類水,水質清澈乾淨。督導組成員對湘家蕩區域的治水錶示肯定,希望能繼續保持並進一步改善水質。

隨後,督導組一行來到新豐鎮金章村南樓底浜,瞭解石墨烯光催化技術治水的情況。306米長的南樓底浜是一條典型的斷頭浜,河道自淨能力差。這個月,新豐鎮與江陰佳潤石墨烯光催化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先進的石墨烯光催化治理黑臭水體技術,對南樓底浜進行科學治理。該技術通過複雜的高級氧化還原反應,增加水體溶解氧,提高河道自淨能力,最終達到水體淨化。

據瞭解,自治水剿劣工作啟動以來,南湖區善用科技新手段進行治理。在河道監管方面,探索“立體監管到村頭”,對小微水體實現“水陸空”監管。在工業監管方面,高標準完成廢水、廢氣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在全省率先建設了固廢貯存場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實現了環境汙染控制從事後監督到事前預防的有效轉變。在農業治理方面,2016年實現生豬散戶全面退養,牧場廢水治理中全省首家採用狐尾藻治理養豬廢水,實施沼液深度處理達標排放與膜濃縮示範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省督導組詳細瞭解了南湖區在科技治水方面的做法,對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並希望進一步探索完善科技治水的方法,進一步提升河道生態系統,改善水環境,在科技治水中取得更大實效,切實發揮科技在治水中的長效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