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觀察|讓武漢安靜下來是筆民生賬

環境汙染 環境保護 交通 社會 楚天都市報 2017-06-16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

日前,環保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報告》 顯示,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環境投訴119.0萬件,其中噪聲投訴52.2萬件,佔投訴量近半。另據瞭解,武漢市道路交通噪聲為“較好”水平,夜間噪聲擾民的現象得到有效控制。(據湖北日報網)

曾幾何時,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被視為城市繁華的象徵。拿武漢來說,漢口的夜晚通常顯得比其他城區熱鬧,因為漢口的商業發達,晚上依然燈火通明,行人如織,吉慶街一度是漢口夜生活的寫照。隨著社會發展,夜間施工、汽車通行等噪聲汙染成為困擾市民安睡的障礙,鬧中取靜成了新的追求。噪聲投訴佔環境投訴總量的43.9%,即說明城市居民對噪聲汙染的不勝其煩與忍無可忍。

各類環境噪聲投訴中,建築施工噪聲投訴佔50.1%。尤其夜間施工噪聲投訴佔90.5%。媒體為此發文稱,一些城市的夜晚太吵!而武漢的夜間工地噪聲已呈逐年下降趨勢,得益於對噪音的高壓整治,對工地噪聲違法行為發現一次嚴罰一次。據統計,從2014年至2016年,夜間工地施工噪聲的投訴大量減少,且逐年以近萬件的幅度呈下降趨勢,從5萬多件降至3萬多件。

2014年的城建工作會議上,武漢市首次提出“讓城市安靜下來”的城建理念,實施“轉型”。這是一個更加註重城市品質的思路,也是更加尊重市民意願的德政。2015年初的武漢市兩會上,“讓城市安靜下來”成為會議強音,振奮人心,受到各界好評與熱議。

在交通擁堵、工業喧囂等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今,讓城市安靜下來,無疑是城市建設的最高境界,也是市民的迫切願望,但又不能是一句空話。武漢市拿出建綠道、通路網的大招,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從城市的快節奏中享受慢生活,享受安靜。知行合一,說幹就幹。如今,漢口張公堤上的森林公園、東湖綠道均已成為武漢的新名片,成為市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成為“讓城市安靜下來”的重要載體。

在安靜是一種稀缺資源的當下,讓城市變安靜也是筆民生賬,事關市民的身心健康與幸福指數。很難想像,長期生活在噪聲的喧囂中得不到放鬆,會是怎樣的煎熬。願武漢繼續努力,加強管理,早日成為安靜之城,變得更加宜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