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雷霆手段整治突出環境問題:辦理中央督查組交辦案156件,92家企業和100名責任人被處罰

今年4月以來,我市把配合中央環保督查、推進省委省政府交辦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作為全局和重大的任務,全力以赴加以落實。截至6月1日,全市累計受理並逐一辦理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的全部信訪案件32批156件,目前已辦結149件,其中重點案件66件已辦結62件。共責令整改企業92家,立案處罰50家、罰款574萬元;立案偵查11起、行政拘留10人、刑事拘留4人,共約談37人、問責49人。

綠色益陽建設是我市科學跨越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境治理,以鐵腕整治環境汙染問題。今年4月以來,我市進一步從組織領導、方法措施和實際行動上,全面加大了環境問題整治力度。4月15日和5月5日,市委兩次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配合中央環保督查工作和省環保督查反饋意見,推進環境治理工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益陽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治領導領導。對今年4月7日省環保督查組交辦益陽的11類84個具體問題的整改,逐一研究,明確整改要求、責任單位、整改措施和期限。為推動中央環保督查組交辦信訪問題的整改落實,4月27日和28日,由市“四大家”16名市領導分率8個督查組,奔赴各區縣(市)督查環境整治立行立改情況。5月2日至6日,市委書記瞿海、市長張值恆分別帶隊,深入資江流域、洞庭湖流域,對中央督查組交辦的有關重點信訪問題、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資江流域飲用水源環境問題整治等問題,進行現場督查。5月7日,圈圍面積3萬多畝、圍湖養魚近20年的洞庭湖區最大人工矮圍下塞湖矮圍,在前期已拆除益陽境內2300米圍堤的基礎上,對沅江境內節制閘進行爆破,完成了徹底的功能性摧毀。同一時期,我市幾次組織環保、水務、公安等十個多部門,對資江飲用水源地開展地毯地執法檢查,一舉解決了水源保護區上游久拖未決的油庫碼頭、糧庫碼頭遺留拆除問題,並以強有力的手段堅決截封了企業汙水直排,落實了雨汙分流。

對落實中央環保督查組交辦信訪件,我市建立市、縣兩級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制度,即時受理、即時籤批、即時交辦不過夜,相關單位快速反應,立行立改。4月25日,沅江市受理第一個交辦信訪件,群眾反映草尾鎮幸福村九組因垃圾傾倒導致池塘汙染。沅江市長謝君毅、副市長高應良第一時間調度,並赴現場安排處置方案。沅江市環保局對水體採樣檢驗後,向草尾鎮政府下達了《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草尾鎮迅速組織挖機、車輛作業,清運垃圾500餘噸按要求作了處理,並對清空後的池塘作了石灰消毒,前後僅歷時4天。對中央環保督查組交辦的重點信訪問題,市裡分批派出督查組重點督辦。4月28日,副市長謝壽保帶隊到安化,專門就柘溪庫區網箱養殖汙染和垃圾汙染治理進行督查,進一步推動了加快完成“兩網”退出、及時打撈湖面垃圾和實行庫區整體開發的工作。對環境違法的企業和個人,堅決查處到位、整治到位。5月1日,資陽區吉林森工因廢氣排放粉塵超標,被責令立即停產整頓,並依法處以罰款100萬元。桃江縣鸕鶿渡鎮多家竹木製品加工廠廢水汙染環境,縣裡立成立聯合執法組調查取證,5月5日,對2家涼蓆廠、2家香籤廠實行斷電停產、查封設備和立案查處,對另外44家企業關達了停產通知。

我市堅持把環保問責作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推動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的有力手段,嚴格抓到位。在省裡對益陽進行環保督查期間,由市紀委牽頭,區縣(市)紀委按幹部管理權限,對35名黨員幹部作了問責。4月7日,省環保督查組向益陽交辦5個案件,市紀委派出2個問責調查組,赴安化縣、南縣、赫山區、大通湖區深入調查,逐一釐清職責,對50餘名責任人提出了立案、誡免談話等建議,將按程序儘快追責到位。

我市以雷霆手段整治突出環境問題:辦理中央督查組交辦案156件,92家企業和100名責任人被處罰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

以鐵的決心和手腕整治突出環境問題,是當前階段市委、市政府推進以綠色益陽為基礎的“五個益陽”建設、實現科學跨越發展的重大舉措。今年我國6·5環境日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主題,我市的行動切合其義。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環境和經濟社會共同進步,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中,宜居宜行的生態獲得感不可或缺。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同樣與一個地方的發展現實和未來圖景緊密相連。環境是人類一切經濟和社會活動所依存的場所,環境得不到保護,發展就會失去根本。過去幾十年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今天,我市一些地方的水汙染、土壤汙染、空氣汙染等問題依然明顯,汙染的成因還未能得到徹底清除。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並集中力量長抓不懈,全面、深入推動環境治理。對此,我們不僅要看到決心、看到成效,更要樹立信心,加倍努力。

當前益陽的發展還相對滯後,推動環境治理、從根本上消除環境汙染任重道遠。曾以宜居著稱的銀城,近年多項環境指標在全省中游乃至比較靠後的位置徘徊。這不僅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不相適應,而且嚴重壓縮了未來發展的空間。同時,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乾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老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

改善環境質量,補齊生態環保短板,必須堅持加強生態文化的宣傳教育,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大力培育生態文化,切實把環境治理工作抓緊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