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化工廢料“下鄉”偷埋近8000噸

環境汙染 環境保護 農村 永清環保 法律 中國日報網 2018-12-05
泰興:化工廢料“下鄉”偷埋近8000噸

為套取復墾項目資金,村幹部默許企業進村掩埋,導致至少近8000噸化工危險廢料偷偷“下鄉”。記者近期調查發現,江蘇泰興一化工企業將單氰胺廢渣偷埋在當地多個村莊,使農地受到嚴重汙染。目前,泰興市公安局以涉嫌汙染環境罪將涉案的30個犯罪嫌疑人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黑土”填入致魚死亡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泰興市張橋鎮薛莊村一處危廢填埋點。其面積為10畝,上方有塑料布覆蓋,四周用鐵欄杆圈住。記者看到,當地土壤一般呈現黃色,而這塊地的表層土壤呈黑色,用鐵鍬開挖50釐米深後依然可見“黑土”。

泰興市公安局一位辦案民警介紹,2017年12月份接到群眾舉報,反映有人借農地復墾的名義偷埋化工廢料。經偵查發現,在2017年4月25日至7月7日、12月5日至7日兩個時間段,泰興市友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委託他人處理該公司的化工廢料單氰氨廢渣,後者組織人員運輸至張橋鎮薛莊村五組溝塘內,累計填埋了7997.6噸。

張橋鎮郭橋村一王姓村民說,村邊高速公路兩側有多個溝塘,2016年以來,村裡對其中部分溝塘復墾。當時,他家10畝魚塘裡的魚還沒抓完,就有卡車拉著“黑土”偷偷填入魚塘裡。這些“黑土”剛剛倒入,魚塘就像煮沸了一樣冒氣泡,魚都死了。一些村民懷疑這些“黑土”是從周邊化工廠里拉過來的廢料。

張橋鎮幾個村的村民向當地環保、公安等部門多次反映,後來雖然拉過來的“黑土”少了,但是仍有大批建築垃圾被拉來填埋,直到2017年年底,填埋才結束。

根據危險廢物鑑別技術規範和危險廢物鑑別標準,單氰胺廢渣屬於危險廢物。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安洪逸告訴記者,單氰胺屬於氰化物系列,屬於劇毒性物質,在土壤汙染裡屬於比較嚴重的汙染物。

非法處置幾無成本

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的是一傢什麼企業?友聯化工官網顯示,該公司主要生產醫藥及農藥中間體。

據警方調查,友聯化工監事黃某為解決本公司廢渣脹庫問題,經法人代表徐某同意後,找到中間人王某兩次分別以每噸11.5元和13.5元的處置費,委託處理單氰胺廢渣。

正規與違法處置成本之間巨大的差異,是不法分子不惜鋌而走險的原因。一家危廢處置企業負責人介紹,一噸單氰胺廢渣按正規處置成本需數千元,非法填埋則只需要十幾元,非法填埋處置與合規處置的成本相差幾百倍。僅以查實的7997.6噸計算,能省去兩三千萬元。

雖然國家對填埋危廢有明確規定,但涉事企業與村幹部勾結,繞開了監管。“原薛莊村黨總支書記印某跟中間人王某有口頭協議,默許對方把‘黑土’拉過來填埋。”泰興市公安局一辦案民警介紹,企業表示只要村裡同意填埋危廢就可出錢,而復墾異地取土困難、成本越來越高,村幹部唯利是圖,雙方一拍即合。

後續處置面臨多重難題

近年來,一些地方土地整治項目中將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甚至化工廢料回填的事件頻發。今年初,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已發文,要求土地整治項目所需客土,要有相關部門審查合格的鑑定報告,包括客土來源地、土壤成分及土方量等。但仍難以做到全天候監管。

據悉,此次偷埋危廢事件的後續安全處置,依然面臨多重難題。

“本地一家有資質的企業年處理量僅有6000多噸,在有限的時間內消納不了近8000噸危廢。”張橋鎮黨委書記熊亞平說,他已聯繫了江蘇省內三家有資質企業,但都容量接近飽和沒有接收,跨省轉運處置更為困難。

熊亞平介紹,根據相關要求,張橋鎮政府需在今年年底前將上述危廢轉移暫存完畢,明年3月底前完成處置工作。該鎮一級財政難以承受此次危廢處置費用,目前只能先向泰興市政府申請環保公益基金,等後期訴訟時再向涉事企業追償。

(據新華社南京12月4日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