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加強生態保護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是烏蒙高原最沁人心脾的色彩,更是繪就昭通人民幸福生活的原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在昭通已開始從共識成為自覺行動。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生態文明戰略,努力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強體系建設 著力護航綠水青山

生態文明建設,重在制度先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體制機制建設作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立足點。強調要充分認識生態敏感脆弱這個短板,以創建生態文明市為總體方向,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定位為全面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總體目標。組織成立由書記、市長為雙主任的昭通市環境保護委員會,研究制訂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及環境保護工作目標,協調解決全局性、區域性重大環境問題。先後出臺《昭通市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實施方案》、《昭通市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方案》、《昭通市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辦法》等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持續加大我市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弘揚民族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加快推進美麗昭通建設步伐。

抓措施落實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昭通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堅持綠色發展、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是昭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決維護好昭通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是全市596萬人民群眾的美好心願。在各項政策措施強有力的推動下,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從2016年數據看: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8.3%,較上年提高1.0%;河流水質總體為良好,23個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為91.3%,國控出水斷面水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11縣區18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8.89%。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完成天然林保護面積87.54萬畝、退耕還林還草60.13萬畝、退牧還草72.2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993.2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60平方公里,落實草原生態補獎面積128萬畝,恢復溼地面積1.4萬畝,新增綠地面積35.2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5%,較2012年新增8.57%。農田水利建設方面,全面實施“興水強昭”戰略,工程性缺水問題和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中型水庫和骨幹水源重點工程建設得到加快推進,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04萬件。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市級自然保護區8個、縣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際重要溼地1處、省級溼地1處、國家森林公園2個,保護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5.17%。通過努力,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昭通特有的野生生物資源及物種基因均納入保護範圍,60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主要棲息地和50多種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主要分佈地得到了有效保護。巧家五針鬆、大山包黑頸鶴、魯甸黃杉、鹽津野生楨楠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白水江特有魚類等極小種群物種納入保護項目。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先後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縣1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41個、市級生態文明村795個。

重防治結合,協同整治城鄉環境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全市水汙染防治、重金屬汙染防治、大氣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成效顯著。加強“兩汙”基礎建設。啟動汙水處理及配套設施項目5個,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項目6個,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7.72%,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3.95%。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對12條重點小流域開展了綜合治理,完成流域治理面積42.23平方公里,完成治理投資5880萬元。實施土壤保護和修復。爭取中央和省級土壤汙染防治專項資金10563億元,實施洛澤河流域(彝良段)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工程、鎮雄縣黑樹鎮王家溝歷史遺留硫磺冶煉廢渣綜合處置及生態恢復工程、昭陽區南方優質蘋果產業基地土壤修復示範項目工程。強化農村環境整治。爭取中央和省級環保專項資金1.2億元,先後對123個村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整治村莊垃圾得到集中堆放和定期清運,汙水和人畜糞便得到集中收集和處理,村莊人居環境和公共環境得到逐步改善。

嚴環境監管,有效整治環境問題

強化汙染減排與治理。淘汰水泥粉末產能40萬噸,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2%,突出危廢、醫廢、化工等重點行業汙染減排,辦理10家企業危險廢物省內跨市轉移審批手續,轉移廢礦物油106噸、其他危險廢物36.45噸。嚴格依法環評審批。審批建設項目1637個,竣工驗收27個,核發排汙許可證33家。依法查處違法行為。檢查企業1800餘家次,責令停止生產企業80家,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25件,共處罰款514.7萬元。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清理違法違規建設項目357個,督促整改完成355個,處理環境信訪案件527件。

昭通生態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市將依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和法治保障,在保護與管理和治理體制機制上創新突破,積極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切實提高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努力走出一條全民參與、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著力實施好我市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我市將按照黨中央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持續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帶來的生態紅利。

昭通市環境保護局

2017年9月4日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市環境保護局

編審|李仁安 校對|李曉溪 編輯|馬 杏 呂 雪(實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