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迎難而上齊抓共管 西固區發力環保建設新型石化城

多措並舉迎難而上齊抓共管 西固區發力環保建設新型石化城多措並舉迎難而上齊抓共管 西固區發力環保建設新型石化城

現場檢查

多措並舉迎難而上齊抓共管 西固區發力環保建設新型石化城

檢查水源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董永前

近年來,西固區委、區政府認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始終把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放在首位,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出發點,通過開展大氣汙染治理、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詳查與修復治理等行動,按照確立年度目標、建立任務清單、定向綜合施策、整改精準發力、狠抓措施落實、協同整體推進,集中攻堅一批汙染防治中存在的歷史遺留、重點難點、反映強烈的問題,全面落實汙染防治攻堅任務,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有效改善。

1

全力保護水源安全

西固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以赴抓好水汙染防治,如履薄冰做好水源地保護各項工作任務,全面保障了人民群眾生活用水安全。

突出“一個重點”優化水生態環境

自2013年以來,在省、市環保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西固區啟動實施了水源地綜合治理工程,先後爭取中央及省市水汙染防治專項資金2.7億元,開展了水源地保護一期、二期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驗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補充完善了界標、警示牌、宣傳牌等環保標識,建立了視頻監控系統,設置了道路防撞柱、防滲渠和事故應急池。同時,通過埋設排汙管道、安裝檢查井、建設4座汙水處理站,對柴家臺、樑家灣、岸門村生活汙水進行全收集、全處理。在水源涵養林建設方面,沿一級保護區南岸修建防護景觀林帶及景觀節點,共建設防護林帶7.7萬平方米,涵養林帶10萬平方米,河灘、溼地4萬平方米,形成了點面結合、綠樹成蔭、移步換景的生態保護區。在環境風險防控方面,沿西行線設置防撞設施,修建道路防撞護欄1530米、防滲渠710米和事故應急池2座,進行流動汙染源防治。

靠實“四個責任”加強水汙染管理

一是靠實河長治理責任。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結合“河湖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充分調動各級河長巡查力量,認真開展巡河工作,加強協調聯動,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立區、鄉、村、社四級河長,共設總河長28名、河長191名,截至目前,區級河長開展巡河12次,鄉鎮街道河長和巡河員累積巡河1725次,共發現問題38處,按照“一事一單”“一地一單”要求,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時,健全完善河湖管理保護信息發佈平臺,並通過《蘭州日報》、區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金城西固APP等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和更新各級河長名錄等河長信息,確保公眾參與管理監督的渠道暢通。二是靠實應急監管責任。制定印發《西固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對水源地周邊企業、單位、村莊,積極宣傳水源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同時,組織開展了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通過應急演練,檢驗了對水源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強化了相關職能部門的應急管理意識,提高了對突發事件防範、應對、協調和救援的能力。三是靠實執法監督責任。以高壓態勢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的環境安全監管,採取例行檢查、突擊檢查、重點抽檢等形式,嚴厲查處未批先建、偷排偷放、違法排汙、超標排汙等各類涉水環境違法行為,對群眾投訴、舉報的環境違法行為及時查處,消除環境汙染隱患。2018年以來,立案查處涉水案件5件,並全部移送公安機關。四是靠實審批服務責任。以改善水質、防範環境風險為目標,繼續將汙染物排放種類、濃度、總量、排放去向等納入排汙許可管理範圍,對全區所有汙染源和汙染排放種類、數量等情況進行調查與登記。

緊盯“五大領域”狠抓水汙染防治

一是緊盯工業汙水防治。一是發揮蘭州石化公司汙水處理廠作用。全廠共有六套生產裝置,汙水處理總能力達8萬噸/日,確保了蘭州石化公司煉油汙水、化工汙水持續穩定達標排放,圓滿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為創建西北有名、中油樣板汙水處理廠邁出堅實步伐。二是堅決取締“十小”企業。根據國家“水十條”要求,對全區佈局分散、裝置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進行了全面排查,未發現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小型工業企業。三是嚴控工業集聚區汙水。目前,西固區新城工業園區涉水企業1家,為蘭州藍星纖維有限公司,該公司工業汙水經汙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進入市政汙水全收集管網,送至西固區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二是緊盯城鎮汙水防治。西固區生活汙水處理廠位於陳坪街道環形東路,佔地8.51公頃,設計處理量為10萬立方米/日,收集處理範圍包括西固區黃河以南、南山路以北以及河口南區域、崔家大灘區域內的生活汙水和部分工業廢水。截至目前,進廠汙水處理率為100%,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一級B標準。三是緊盯養殖汙水防治。2017年,在全區範圍內啟動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工作,在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區、高速通道等禁養區內嚴禁從事一切規模養殖行為。同時,嚴格要求全區規模畜禽養殖場做到淨道、汙道分離,引導養殖戶加快沼氣池、汙水池、幹糞堆碼池等糞汙處理設施建設。四是緊盯枯水期防治。在現場督查方面,每年1至3月,對八盤峽水電站、河口水電站、柴家峽水電站、蘭州供水集團實行24小時駐站、駐場監察,嚴防在枯水期進行排沙清淤。在監測預警方面,對源水、出廠水水質加密監測,確保每週不少於1次,特殊情況下加大監測頻次;在各類監測指標出現異常時,邀請嗅辨、環保專家,指導開展枯水期預防異味工作。在隱患排查方面,對全區涉水企業、重點水汙染隱患企業、排汙口,每日開展巡查檢查,深入企業檢查汙染隱患、排汙管網及設備運行情況,確保汙染物達標排放。五是實施河洪道治理工程。2018年,對元坨峁溝、寺兒溝等27條洪道進行了全面徹底清理整治,重點加強對亂排亂倒、偷排偷倒行為的整治力度,嚴厲查處向河湖傾倒垃圾、汙水的行為,全面清理河道兩岸違法建設及沿岸積存垃圾。針對部分河洪道淤塞問題,及時委託建築施工企業進行了整治,並對部分洪道雨水口、汙水口進行全線排查封堵,徹底解決了河洪道周邊髒亂差、易反彈的問題,建成區內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同時,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對城區洪道進行常態化保潔及清淤,切實提高洪道治理水平。

2

打造區域化碧水藍天

西固區堅持以“不欠新賬,多還舊賬”為原則,把大氣汙染治理作為區委、區政府的頭號工程來抓。經過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個目標集中發力、四大工程精準治氣、三大領域植綠補綠、三項機制全員治汙”的“1433”環保工作體系,徹底改變了以往“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落後工作模式。通過採取一系列精準治汙的“組合拳”,2013至2019年,全區6項主要汙染物排放指標總體保持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增加,截止2019年5月底,全區空氣質量達標115天,較2018年同期增加53天,6項汙染物濃度明顯下降,其中PM10濃度同比下降24微克/每立方米,PM2.5濃度同比下降14微克/每立方米,O3濃度同比下降55毫克/每立方米,SO2濃度同比下降7微克/每立方米,NO2濃度同比下降3微克/每立方米,CO濃度同比下降0.5毫克/每立方米,為全市打造“蘭州藍”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個目標”集中發力。牢固樹立“標本兼治、科學治汙”的理念,緊盯“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年增加、綠地面積不斷擴大”這一核心目標,全員行動,上下結合黨群聯動,合力攻堅,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力打造石化城碧水藍天。

“四大工程”精準治氣。以全面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全區“1345”治汙模式為統領,實施了四項重點工程:一是實施減排工程。對重點工業汙染源採取了“改、停、搬”等措施。“改”就是對範坪電廠、西固電廠機組完成排放改造,重點實施了燃煤電廠除塵脫硫脫硝改造項目,目前兩大電廠均實現了國家火電排放限值要求。對已經完成超低排放的範坪電廠、西固電廠機組取消“五限”、實行“雙控”。“停”對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生產工藝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業以及證照不全、非法生產的小作坊以及地下加工企業不間斷進行拉網式排查,發現一家,取締一家。“搬”就是推動工業企業向產業園區集中,通過“騰籠換鳥”舉措騰出環境容量。近五年先後推動8家企業“出城入園”。通過上述措施,近六年累計削減二氧化硫一萬餘噸、氮氧化物一萬五千餘噸。二是實施壓煤工程。重點從“治、管、控”入手調整城市能源結構。“治”就是對城區燃煤供熱全品爐進行“換血式”清潔能源改造工程目前已有223家,280臺832蒸噸燃煤鍋爐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實現了城區燃煤鍋爐全清零;“管”就是對重點用煤企業實行“五限”措施(限負荷、限煤量、限煤質、限濃度、限總量),累計削減工業燃煤416萬噸;“控”就是整合規範煤炭專營市場和營銷網點區內31家煤炭二級營銷網點,統一配送居民用煤,共發放引燃煤一萬餘箱,並設立卡口24小時嚴查劣質煤流入市區。三是實施“雙六”抑塵工程。對城管工程建設全面推行“六個100%抑塵作業法”(施工現場圍擋、工地物料堆放覆蓋、施工現場路面硬化、駛出工地車輛沖洗、拆遷工地溼法作業、渣土運輸車輛密閉),通過“四員”現場管理(執法隊員、環保員、網格員、施工管理員),對全區35個重點工地實施了全方位的揚塵管控;採取“六位一體道路抑塵措施”(地毯式吸塵、人機結合清洗、機械化洗掃、精細化保潔、垃圾不落地清運、調度灑水),全面提升環衛作業水平,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大幅增加。通過上述措施,西固的降塵量在全市連續多年保持最低。四是實施控煙工程。主要抓了車輛尾氣、餐飲油煙、集中取火三大重點。自2013年以來,累計強制報廢“黃標車”5900輛、取締沿街燒烤攤點200餘處,對全區98家200平米以上大型餐飲企業全部安裝了油煙淨化裝置,大力取締燃煤小火爐,有效杜絕了低空面源汙染。

三大領域植綠補綠。堅持一手治“黑”,一手摸“綠”把生態建設作為減汙治汙的一項治本之策。聚焦面山植綠、城市增綠、農村補化,全面提升生態綠化建設水平。一是面山區域,以“無禿山荒坡、裸露土地”為標準,5年來,通過實施封山育林、森林撫育、天然林補植等工程,累計造林109011畝,有效改變了面山部分斑禿的現狀,達到了綠化美化的景觀效果。二是城市區域,以創建園林城市為核心,採取“精品灌木+精緻綠雕”的模式,圍繞道路沿線、廠區企業、住宅小區、公園廣場等重點領域,新建小遊園10個、改造更新草坪94462平方米、種植行道樹4500餘棵,城區綠地面積達到1412.51公頃,較2012年增加了10%。三是農村區域,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引領,投入400萬元,在全區35個村開展了以村道、花壇綠化為主的植綠補綠工作,自2014年來,綠化村道長度共計54.21公里,種植各類樹木18餘萬株,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三項機制”全員治汙。著眼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化防汙治汙體系,堅持全員參與、協同作戰,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汙工作機制。一是建立綜合執法機制。以全面貫徹落實新《環保法》為核心,突出重點環節,嚴格執法力度,做到了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的早發現、零容忍。駐廠監察重點企業。在冬防期間對重點工業汙染源實行24小時駐廠監管連續3年抽調環保部門業務骨幹,對轄區內蘭州石化公司化肥廠進行24小時駐廠監察,配合市環保局,對大唐熱電、國電範坪電廠2家重點企業加強日常監察力度,現場處置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督促企業達標排放。持續開展冬防特別行動。針對冬季大氣汙染形勢連續幾年來持續開展了冬防特別行動,按照每個月、每一天的工作要求盯死看牢,特別是針對夜間汙染排放指標偏高問題,組建部門聯合巡查隊伍,冬防期間每天21點到次日6點實施不間斷巡查,累計查處偷排漏排、道路溢撒、黃標車上路等環境違法違規行為近千起,實現了全天候、無縫隙環境監察形成了全年常態抓,冬季重點抓的工作機制。嚴管重罰違法行為。始終保持對超標排放、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對全區354家小型工業企業進行了全面綜合檢查、對違法違規生產和超標排放的工業企業實行上限處罰。連續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行動,關停取締無證照企業。二是建立一線管控機制。著眼強化工作落實,建立了以“三個全覆蓋”為核心的一線管控機制。實施網格全覆蓋。堅持下沉治汙重心,層層傳導壓力,將全區劃分為342個網格,按照“一長四員”標準(網格長、網格管理員、警員、監督員、信息員)配備網格員,並在各街道社區安裝在線監控微觀站,同區大氣指揮部後臺實現對接。巡查全天候、管理數字化、調度多元化監管體系。同時,為督促各網格履行職責,由縣級領導包抓網格,確保網格監管措施落實到位。實施派駐全覆蓋。由區紀委(監察局)牽頭,組建3個派駐工作組(企業派駐組、部門派駐組、鄉鎮街道派駐組)和1個綜合協調組,對問題突出、力量薄弱、工作滯後的鄉街部門和派出隊伍進行駐點指導,實行日反饋機制和周調度安排,層層傳導工作壓力,有效推動了工作落實。實施督查全覆蓋。一方面,市委、市政府為支持西固工作,專門下派了市大氣辦駐區督察組,駐點督導西固區治汙工作。另一方面,西固區組建了若干個督查組,對全區“1345”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全天候、全時段跟蹤督查,每天形成《督查通報》,反映動態、暴露問題、限期整改,起到了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三是建立多元保障機制。著眼打牢治汙基礎,切實強化了“四個保障”: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由區委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的大氣汙染防治指揮部,四大家縣級領導全面參與,牽頭抓總推動任務落實,實行“領導小組+指揮部+專項工作組”的工作模式由區委主要領導親自指揮,靠前指揮,區直部門、鄉鎮街道作為成員單位全面參與;形成了強大合力。強化資金保障。2013年以來,全區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累計達到11.7億元,其中引導企業投入近7億元,財政資金投入4.7億元,遠高於各兄弟縣區平均水平。強化裝備保障。多方籌措資金,先後購置專業監測及執法設備50餘套,以及環衛灑掃車輛19餘臺、專業洗塵設備24臺套,大幅提升了專業化、機械化裝備水平。強化技術保障。投資近2700餘萬元,建成集社會管理、汙染防治、應急指揮於一體的三維數字服務平臺,和大氣汙染在線監控微觀站110個,實現了汙染防控的動態信息化管理;在5家重點排汙企業安裝了9套在線自動監控系統,在區內重點區域安裝噴淋監控設施42個,實現了企業環保設施及汙染物排放監控的零時差、無死角。

張建華是一名企業退休職工,在西固區生活了40多年,談到西固區對大氣汙染的治理,老張覺得很有說頭:“以前一到晚上,時不時會有刺鼻的氣味,我們也說不清是啥東西,這幾年再也聞不到了,天藍了,空氣質量好了,不論是早上還是晚上,走一段路,打一套拳,心裡很舒坦。”“以前,我外地的朋友開玩笑說,一到深溝橋,閉上眼睛也知道到了西固區,因為空氣中總有一種異味,天上也飄著幾朵黑乎乎的雲,這幾年區委區政府下大力氣治理空氣汙染,取得了良好成效,天藍樹綠,景色宜人,這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啊。”在福利路小遊園乘涼的祁大媽深有感觸地說。

3

積極推進土壤汙染防治

西固區將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風險防控體系,逐步建立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機制,確保全區土壤安全。

一是積極開展河口鎮大紅溝紅礬鈉廠及其周邊鉻渣汙染土壤修復項目。該項目已辦理完成場地調查評估、實施方案審查,穩評備案,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用地規劃核查、項目立項等前期手續,經過招投標程序確定EPC總承包公司和工程監理公司。並已開展了廠區汙染情況複核調查,詳細調查確認汙染分佈,並進行汙染物的取樣送檢、穩定化/還原實驗、藥劑配比、填埋場地質勘察和初步設計等工作。目前,項目資金到位4000萬,已撥付啟動項目的預付款1500萬元,正在全面施工,並協調辦理相關審批手續,預計今年9月底完成一期工程。

二是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加強危險廢物監督管理,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版)、《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指標體系》、《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要求,嚴格管控危險廢物處置和轉移,加大對轄區146家重點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單位危險廢物監管力度,督促企業制定年度轉移計劃,嚴格落實轉移聯單報批制度,確保產廢單位規範化管理,危險廢物按期安全轉移。2019年以來,安全轉移各類危險廢物3.38萬噸。今後,將繼續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有序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逐步減少土壤汙染存量;繼續推進河口鎮大紅溝紅礬鈉廠及其周邊鉻渣汙染場地修復項目,按時限要求逐步開展危廢轉運、固廢填埋等各項工作;加大轄區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單位的監管力度,確保規範化管理、按期安全轉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