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發生在益州爭奪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備、黃忠、法正和李嚴。原文如下:


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卻說玄德軍馬在雒城,法正所差下書人回報說:“鄭度勸劉璋盡燒野谷並各處倉廩,率巴西之民,避於涪水西,深溝高壘而不戰。”玄德、孔明聞之,皆大驚曰:“若用此言,吾勢危矣!”法正笑曰:“主公勿憂。此計雖毒,劉璋必不能用也。”不一日,人傳劉璋不肯遷動百姓,不從鄭度之言。玄德聞之,方始寬心。孔明曰:“可速進兵取綿竹。如得此處,成都易取矣。”遂遣黃忠、魏延領兵前進。


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費觀聽知玄德兵來,差李嚴出迎。嚴領三千兵也,各佈陣完。黃忠出馬,與李嚴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孔明在陣中教鳴金收軍。黃忠回陣,問曰:“正待要擒李嚴,軍師何故收兵?”孔明曰:“吾已見李嚴武藝,不可力取。來日再戰,汝可詐敗,引入山峪,出奇兵以勝之。”黃忠領計。次日,李嚴再引兵來,黃忠又出戰,不十合詐敗,引兵便走。李嚴趕來,迤邐趕入出峪,猛然省悟。急待回來,前面魏延引兵擺開。孔明自在山頭,喚曰:“公如不降,兩下已伏強弩,欲與吾龐士元報仇矣。”李嚴慌下馬卸甲投降。


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佔據雒城後,得知鄭度為劉璋獻上的計策,大驚失色。但法正認為劉璋一定不會採用鄭度的計策。事實也正如法正所預料的那樣,劉璋拒絕了鄭度的建議,只是派遣費觀和李嚴前來迎戰。在兩軍陣前,李嚴與黃忠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諸葛亮連忙鳴金收兵。諸葛亮認為以李嚴的武藝不可力取,應該以謀略取勝。到了第二天,黃忠遵照諸葛亮的計策,將李嚴誘至包圍圈中。李嚴走投無路,只得下馬投降。


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法正所差下書人口中的“深溝高壘”, 意為深挖壕溝,高築壁壘,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韓非子·說林下》中的“將軍怒,將深溝高壘;將軍不怒,將懈怠。”


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劉備大軍攻佔綿竹的故事情節,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據《三國志·先主傳》載,益州爭奪戰期間,劉璋曾派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四將在涪縣與劉備交鋒。此役劉備輕鬆獲勝,張任等人不得不退守綿竹。為了加強綿竹的防禦力量,劉璋又調遣李嚴來到綿竹督軍。而在《三國志·李嚴傳》中更為清楚地記載到:“建安十八年,署嚴為護軍,拒先主於綿竹。嚴率眾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由此可見,李嚴的確是在綿竹一役中投降了劉備。但小說中提到的李嚴與黃忠激戰及被諸葛亮設計包圍投降的情節卻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在歷史上並未發生過。


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不過,小說中描述的這段黃忠與李嚴之間的單挑卻引起了不少三國武評愛好者的關注。從小說的這一段描述來看,黃忠與李嚴大戰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足以說明李嚴武藝之高強。雖然在黃忠與李嚴的首次較量後對諸葛亮表示,自己能戰勝李嚴,但諸葛亮鳴金收軍的舉動卻表明,在諸葛亮看來,以黃忠的武藝想要戰勝李嚴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此人與黃忠有過兩次較量,武藝僅次於五虎將,高於魏延和關平


按照小說中蜀漢將領的武藝,李嚴既然能與黃忠戰成平手,黃忠又曾與關羽不分上下,這就說明李嚴的武藝即便稍遜於黃忠。而作為蜀漢軍中的另外兩員猛將,魏延贏不了龐德,關平也僅僅是龐德戰成平手,這兩人的武藝明顯不如李嚴。因此,李嚴足以成為除五虎上將之外蜀漢武藝最高的將領。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