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3月22日,備受矚目、榮獲奧斯卡四項大獎的音樂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國內登陸院線。這部以皇后樂隊天才主唱Freddie Mercury為主線,講述皇后樂隊從成立到邁向輝煌的搖滾傳記電影在北美、歐洲、澳洲、日韓等地均收穫理想的票房戰績。據Box Office Mojo統計,截至4月7日,《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全球累計票房8.99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佔比最高,達到2.16億美元;日本票房佔比第二,共計1.1億美元,該片也成為了2018年日本年度票房冠軍。《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票房收入超越了同期上映的音樂劇情片《一個明星的誕生》,也超越了歷史上所有同類型的音樂傳記片,將2015年熱門音樂傳記片《衝出康普頓》擠下同類型電影票房第一的寶座。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音樂傳記電影北美票房排行榜

(數據來源Box Office Mojo)

《波西米亞狂想曲》到底具備怎樣神奇的魔力,使得它能夠脫穎而出,贏得票房突破,成為年度現象級電影和話題電影?為什麼與大眾口碑和票房成績不符的是,媒體和專業影評人對其評價不高?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究。

皇后樂隊的廣闊粉絲基礎和跨時代影響力是電影票房成功的關鍵

《波西米亞狂想曲》能夠獲得成功,在於它是一部講述英國殿堂級搖滾樂隊——皇后樂隊的電影。皇后樂隊在全球廣闊的粉絲基礎和它跨越時代的影響力,是這部影片票房制勝的關鍵。對於以前不瞭解皇后樂隊的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也會意識到,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We Will Rock You” 和“We Are

The Champions”這些歌曲原來都是皇后樂隊的代表作!觀眾也能夠通過電影中皇后樂隊頻繁而精彩的現場演出,尤其是最後讓人熱血沸騰的長達20分鐘的LIVE AID演唱會現場,感受到皇后樂隊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超高人氣。要知道,在這場規模宏大、眾星雲集的演唱會上,演出時間最長、演唱曲目最多的就是皇后樂隊。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我們無須將皇后樂隊與搖滾音樂史上其他的著名樂隊——諸如披頭士、滾石、齊柏林飛艇等一爭高下。從皇后樂隊的歌曲排名和唱片銷量,就能看出樂隊的地位及受歡迎程度。“A Night At The Opera”作為樂隊出道後的第四張專輯,在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中連續四周奪冠,專輯中的主打單曲“Bohemian Rhapsody”也是在英國和全球範圍內最暢銷和最受歡迎的搖滾歌曲。皇后樂隊首張精選輯“Greatest Hits”在英國銷量六百萬張,是英國曆史上銷量最高的專輯。單曲“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和“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曾先後獲得美國Billboard百強單曲榜冠軍。這些傲人的成就奠定了皇后樂隊在搖滾音樂史上的重要地位。

皇后樂隊的歌曲是如此富有感染力,兼具流行元素和實驗創新的特性,富有詩意和深度的歌詞也讓人不斷回味和思索。他們的歌曲拓寬了搖滾音樂的邊界,對一代又一代的音樂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波西米亞狂想曲》上映後,皇后樂隊的許多專輯又重新打入流行音樂排行榜的前排位置,其王牌專輯“Greatest Hits”佔據了英國2019年暢銷音樂專輯排行榜的首位,這也體現了皇后樂隊音樂經久不衰的魅力和跨時代的影響力。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據說,看過皇后樂隊現場演出的人,都會被主唱Freddie Mercury的舞臺魅力感染和折服。雖然我們沒有機會親眼看到皇后樂隊的表演,但電影已經盡力為我們重現了皇后樂隊的迷人風采和高光時刻。《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對皇后樂隊和主唱Freddie的致敬之作,從道具造型到舞臺表演都做到了極為精準、細膩的還原。對於皇后樂隊的鐵粉來說,能夠有機會在大銀幕上觀看皇后樂隊在LIVE AID演唱會的“超清修復版”演出,就已經值回票價。

曾經,皇后樂隊的歌曲暢銷,其專輯在全球總銷量超過1.5億張,這一驕人成績是依靠龐大粉絲群體的共同力量實現的;如今電影實現票房突破,也是粉絲經濟作用下的一種價值變現。皇后樂隊擁有廣闊而忠實的粉絲群體,“皇后樂隊全球粉絲俱樂部”(The Official International Queen Fan Club)聚集了全世界的皇后樂隊粉絲,粉絲們在同名網站上發佈有關皇后樂隊的訊息,定期舉辦活動。這也是世界上運營年頭最長的搖滾樂隊粉絲俱樂部,至今已有45年曆史,足以反映皇后樂隊粉絲的忠實度和高黏性。而數量極為可觀的粉絲群體即是電影定位的核心目標受眾。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換句話說,《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粉絲向”的電影。從全球各地的票房表現上看,美國、日本和英國是該電影票倉的主要分佈區,皇后樂隊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也比較大,擁有更廣闊的粉絲基礎,符合電影是由粉絲帶動票房增長的判斷。《波西米亞狂想曲》也的確是一部能極大地勾起粉絲們懷舊情懷的電影,影片對於人物、道具和場景的還原程度都非常高,既能夠滿足粉絲們對銀幕上“音樂偶像”的期待,也能夠滿足他們想要重回七八十年代搖滾時光的心願。

除去皇后樂隊的加持,這就是一部“流水賬”敘事的音樂傳記片

《波西米亞狂想曲》在知名大眾評分網站IMDb獲得8.1分;在豆瓣獲得8.7分;在爛番茄的爆米花指數為86%,這些數據表明,電影贏得了良好的大眾口碑。但是在媒體和影評人的文章中,這部片子沒能得到太多正面評價。爛番茄的整合數據顯示,全網有39%的影評人給出負面評價。內容的空洞,敘事的俗套,是電影被媒體和專業影評人詬病的主要原因。評論稱,“除去皇后樂隊震撼人心的歌曲和現場表演,電影的其他部分顯得乏善可陳”;“敘事平庸、碎片化、劇情缺乏創新”。《誰願永生》(一本描寫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的知名回憶錄)的譯者陳震曾這樣描述Freddie Mercury:“他如花火一樣燃燒,升到最高處,享盡最放浪的人生,看盡生命至豔的繁華,然後便熄滅在浩瀚的繁星中”。而對於這樣一個非凡的男人和樂隊來說,電影實在太過平凡了。

從敘事上看,《波西米亞狂想曲》採用了好萊塢音樂傳記片常用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線性敘事模式。這個敘事框架顯然沒什麼新意,而且想要在2個多小時片長的電影中涵蓋Freddie Mercury和皇后樂隊橫跨20年音樂生涯的重要事件,也有很大的難度。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好萊塢音樂傳記片的線性敘事模式

影片從Freddie還是機場行李搬運工的時期開始展開劇情,開篇即展現了Freddie的特立獨行,這使得他與嚴厲的父親有較大的矛盾。在種族歧視還很嚴重的時代背景下,屬於印度帕西人種的Freddie在英國實際上是二等公民。極具歌唱天賦的Freddie骨子裡非常驕傲,但種族問題和受齙牙影響的外貌又讓他很自卑,這使Freddie成為了一個矛盾而又敏感的混合體。受到成員認可並加盟樂隊後,Freddie逐漸展現了自己出眾的才華,成為了樂隊裡最受矚目的主唱。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影片很快進入了以皇后樂隊演唱會日程為分隔的、連續性的情節高潮,也就是在這一部分,電影越發呈現一種浮光掠影的觀感,皇后樂隊取得的輝煌成就被略顯生硬地羅列在一起,濃縮在電影幾十分鐘的片段內。在成名期,Freddie愈發自我膨脹,隨著名氣而來的不僅有財富,也有他與朋友漸行漸遠的空虛和孤獨。之後,Freddie的黑暗期也悄然來臨,他被經紀人Paul利用和欺騙,後又因縱慾而感染上艾滋病…

最後的“救贖”是通過為非洲埃塞俄比亞大饑荒募捐的大型慈善演唱會“拯救生命”(LIVE AID)實現的。這是一場匯聚了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搖滾樂巨星、空前絕後的演唱會。皇后樂隊四位成員通過這次義演重新合體,20分鐘的表演共募捐到100萬英鎊的善款,真正做到了用音樂的力量來拯救生命。電影高度還原了皇后樂隊精彩絕倫的現場表演,這20分鐘也成為了電影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這場皇后樂隊音樂生涯中最有意義的演出,導演也讓Freddie得到了“救贖”,他實現了自我和解;與至交好友Mary、皇后樂隊的成員和至親家人都修復了情感關係;重要的是,Freddie終於找到了那個“對的人”——Jim Hutton,Jim此後一直陪伴著他,直到他去世。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遵循著好萊塢音樂傳記片敘事的舊框架,《波西米亞狂想曲》就這樣完成了公眾人物Freddie Mercury在電影媒介中的人生重構。可以看出電影著重展現了Freddie的音樂才華,而對圍繞他產生的爭議做出淡化處理。音樂和振奮人心的搖滾樂現場演奏是電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敘事則相對弱化了。雖然電影中的情節都是精心篩選出來的;為了使影片更為緊湊、更有戲劇張力,部分事件也進行了順序調整和改編,但因為容納了太多的內容素材,電影存在堆砌事件、流於淺表的問題。在處理Freddie生活、精神和情感方面,電影沒能深入探索人物的內心,在很多關鍵情節上都是淺嘗輒止,給觀眾一種走馬觀花的感受。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事實上,《波西米亞狂想曲》已經墮入“流水賬”式敘事的窠臼。敘事的薄弱也是這一類型電影近10多年來在票房上難以有所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沒有皇后樂隊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加持,筆者認為循規蹈矩、敘事平庸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也不能夠取得如此理想的票房成績。

結語

音樂傳記類電影通常擁有非常豐富和優質的故事素材,如何將這些素材運用到電影敘事中,是創作者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而一些沒有采取“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景式描繪,跳脫出老舊敘事框架的同類型電影,就非常值得我們關注。比如音樂傳記片《席德與南茜》(1986)和《莫扎特傳》(1984),這兩部電影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敘事角度和與音樂調性相符的影像表達。《席德與南茜》以主人公絕望而浪漫、瘋狂而張揚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英國流行朋克樂隊——性手槍樂隊(The Sex Pistols)的貝斯手兼合唱Sid Vicious的真實事蹟。是一部充滿虛無主義感的高分邪典電影;《莫扎特傳》(1984)則從一個嫉妒莫扎特的反派角色——宮廷樂師薩里埃利的視角,呈現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和人生。光彩和絕望、靈感與嫉妒,這些矛盾對立面使得電影的主題內容得到凸顯。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對於一部音樂傳記電影來說,音樂的呈現是其靈魂,而劇作和敘事則是電影的骨架。《波西米亞狂想曲》之所以讓人感到有所缺憾,是因為它缺少一個能與傑出的皇后樂隊和其曠世歌曲相匹配的電影骨架。影片平庸的敘事和浮於表面的劇情,顯然不符合皇后樂隊極具創新和開拓意識的精神。

而《波西米亞狂想曲》能夠在敘事和劇情弱勢的情況下獲得票房成功,主要歸功於皇后樂隊在全球廣闊的粉絲基礎和跨時代影響力。“皇后樂隊”已經成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之一,2018年樂隊還獲得了第60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為同年上映的傳記電影帶來了良好的宣傳契機。當然,演員的成功演繹,與電影對皇后樂隊演出現場和幕後音樂製作的高度再現也是電影不可或缺的優勢。

《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波獻給粉絲的溫情回憶殺

總而言之,《波西米亞狂想曲》為觀眾帶來的是全景式的皇后樂隊,和一場點亮記憶之旅的現象級演唱會。它能夠激發粉絲的懷舊情懷,帶他們重回過去那段激情搖滾的歲月。對於皇后樂隊的粉絲們和這部音樂傳記片來說,實現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 THE END —

作者 | 吳也酉

編輯 | 都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