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苗傑

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說明了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聲畫對位與聲畫同步的原理、大調與小調的區別以及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苗傑先生以《羅生門》和《生之慾》為例,闡述了音樂在電影當中的作用有:為電影定了基調、為敘事節奏作了劃分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聲音手段。苗傑先生又同時播放了《波萊羅舞曲》,將其與《羅生門》電影中的配樂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出兩者之間節奏、風格、配器的不同以及對剪輯、調子/氛圍、人物的影響。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苗傑

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說明了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聲畫對位與聲畫同步的原理、大調與小調的區別以及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苗傑先生以《羅生門》和《生之慾》為例,闡述了音樂在電影當中的作用有:為電影定了基調、為敘事節奏作了劃分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聲音手段。苗傑先生又同時播放了《波萊羅舞曲》,將其與《羅生門》電影中的配樂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出兩者之間節奏、風格、配器的不同以及對剪輯、調子/氛圍、人物的影響。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羅生門》電影海報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苗傑

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說明了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聲畫對位與聲畫同步的原理、大調與小調的區別以及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苗傑先生以《羅生門》和《生之慾》為例,闡述了音樂在電影當中的作用有:為電影定了基調、為敘事節奏作了劃分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聲音手段。苗傑先生又同時播放了《波萊羅舞曲》,將其與《羅生門》電影中的配樂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出兩者之間節奏、風格、配器的不同以及對剪輯、調子/氛圍、人物的影響。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羅生門》電影海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生之慾》電影海報

黑澤明相當重視音樂,他曾感嘆過“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從電影作曲創意到錄製完成,他力求在整個過程中都能主張自己的要求與堅持。黑澤明不斷嘗試自己電影配樂方面的想法嘗試了在重點突出的傷感場景中採用輕鬆的帶有反差的音樂。

*文字整理及照片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

書籍簡介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苗傑

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說明了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聲畫對位與聲畫同步的原理、大調與小調的區別以及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苗傑先生以《羅生門》和《生之慾》為例,闡述了音樂在電影當中的作用有:為電影定了基調、為敘事節奏作了劃分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聲音手段。苗傑先生又同時播放了《波萊羅舞曲》,將其與《羅生門》電影中的配樂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出兩者之間節奏、風格、配器的不同以及對剪輯、調子/氛圍、人物的影響。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羅生門》電影海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生之慾》電影海報

黑澤明相當重視音樂,他曾感嘆過“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從電影作曲創意到錄製完成,他力求在整個過程中都能主張自己的要求與堅持。黑澤明不斷嘗試自己電影配樂方面的想法嘗試了在重點突出的傷感場景中採用輕鬆的帶有反差的音樂。

*文字整理及照片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

書籍簡介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作者:[日]巖本憲兒 主編

譯者:張愉 主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電影讓我們看到自己未曾知曉的世界,它是一扇極具魅力的窗。“電影天皇”黑澤明將東方電影帶進世界視野,是第一個被世界電影人共同視為導師的亞洲導演。本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巖本憲兒、武田潔兩任日本映像學會會長執筆,多位電影專家從不同維度對黑澤明電影進行深刻的透析,分別從黑澤明影片中的都市場景、常民構造、映射運用及其表意;黑澤電影與音樂、繪畫;黑澤明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山本週五郎等多角度切入。本書帶你進入電影大師的影像世界:《羅生門》的音樂、《七武士》的常民構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痴》的狂歡化、《姿三四郎續集》中幽鬼的肖像、《亂》中的“能”與“狂言”、《夢》中的梵高、《八月狂想曲》中的生與死……是枝裕和為本書中文版傾情推薦。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苗傑

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說明了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聲畫對位與聲畫同步的原理、大調與小調的區別以及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苗傑先生以《羅生門》和《生之慾》為例,闡述了音樂在電影當中的作用有:為電影定了基調、為敘事節奏作了劃分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聲音手段。苗傑先生又同時播放了《波萊羅舞曲》,將其與《羅生門》電影中的配樂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出兩者之間節奏、風格、配器的不同以及對剪輯、調子/氛圍、人物的影響。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羅生門》電影海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生之慾》電影海報

黑澤明相當重視音樂,他曾感嘆過“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從電影作曲創意到錄製完成,他力求在整個過程中都能主張自己的要求與堅持。黑澤明不斷嘗試自己電影配樂方面的想法嘗試了在重點突出的傷感場景中採用輕鬆的帶有反差的音樂。

*文字整理及照片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

書籍簡介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作者:[日]巖本憲兒 主編

譯者:張愉 主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電影讓我們看到自己未曾知曉的世界,它是一扇極具魅力的窗。“電影天皇”黑澤明將東方電影帶進世界視野,是第一個被世界電影人共同視為導師的亞洲導演。本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巖本憲兒、武田潔兩任日本映像學會會長執筆,多位電影專家從不同維度對黑澤明電影進行深刻的透析,分別從黑澤明影片中的都市場景、常民構造、映射運用及其表意;黑澤電影與音樂、繪畫;黑澤明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山本週五郎等多角度切入。本書帶你進入電影大師的影像世界:《羅生門》的音樂、《七武士》的常民構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痴》的狂歡化、《姿三四郎續集》中幽鬼的肖像、《亂》中的“能”與“狂言”、《夢》中的梵高、《八月狂想曲》中的生與死……是枝裕和為本書中文版傾情推薦。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日本青春電影物語》

作者:張愉 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純真的韶華、海邊的漫步、夕陽下的奔跑,乃至衝突與流血——我們所熟悉的那些青春影像,充斥的是青澀的回憶、魯莽的衝動、簡單的情愫。“青春”作為一種概念化的表達,成為了可以逃避現實的桃花源。

從《挪威的森林》到《情書》,每當提起青春電影,我們總會想到鄰國日本。本書的主題,便是探究日本青春電影的源起、發展與成熟的過程。通過對於日本青春電影的演變歷史和日本社會環境的分析,嘗試勾勒出日本青春電影與每一代青年真實生活狀態之間的動態關係。

我留下腳印,

讓後人來追尋。

德里克賈曼

"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苗傑

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說明了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聲畫對位與聲畫同步的原理、大調與小調的區別以及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苗傑先生以《羅生門》和《生之慾》為例,闡述了音樂在電影當中的作用有:為電影定了基調、為敘事節奏作了劃分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聲音手段。苗傑先生又同時播放了《波萊羅舞曲》,將其與《羅生門》電影中的配樂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出兩者之間節奏、風格、配器的不同以及對剪輯、調子/氛圍、人物的影響。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羅生門》電影海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生之慾》電影海報

黑澤明相當重視音樂,他曾感嘆過“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從電影作曲創意到錄製完成,他力求在整個過程中都能主張自己的要求與堅持。黑澤明不斷嘗試自己電影配樂方面的想法嘗試了在重點突出的傷感場景中採用輕鬆的帶有反差的音樂。

*文字整理及照片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

書籍簡介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作者:[日]巖本憲兒 主編

譯者:張愉 主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電影讓我們看到自己未曾知曉的世界,它是一扇極具魅力的窗。“電影天皇”黑澤明將東方電影帶進世界視野,是第一個被世界電影人共同視為導師的亞洲導演。本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巖本憲兒、武田潔兩任日本映像學會會長執筆,多位電影專家從不同維度對黑澤明電影進行深刻的透析,分別從黑澤明影片中的都市場景、常民構造、映射運用及其表意;黑澤電影與音樂、繪畫;黑澤明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山本週五郎等多角度切入。本書帶你進入電影大師的影像世界:《羅生門》的音樂、《七武士》的常民構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痴》的狂歡化、《姿三四郎續集》中幽鬼的肖像、《亂》中的“能”與“狂言”、《夢》中的梵高、《八月狂想曲》中的生與死……是枝裕和為本書中文版傾情推薦。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日本青春電影物語》

作者:張愉 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純真的韶華、海邊的漫步、夕陽下的奔跑,乃至衝突與流血——我們所熟悉的那些青春影像,充斥的是青澀的回憶、魯莽的衝動、簡單的情愫。“青春”作為一種概念化的表達,成為了可以逃避現實的桃花源。

從《挪威的森林》到《情書》,每當提起青春電影,我們總會想到鄰國日本。本書的主題,便是探究日本青春電影的源起、發展與成熟的過程。通過對於日本青春電影的演變歷史和日本社會環境的分析,嘗試勾勒出日本青春電影與每一代青年真實生活狀態之間的動態關係。

我留下腳印,

讓後人來追尋。

德里克賈曼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導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來,

最難用邏輯解釋的部分,

便是導演的藝術風格。

黑澤明

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被《亞洲週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黑澤明的電影表現手法獨特經典,主題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給人震撼之餘,帶來反思的勇氣與坦誠面對的力量。

8月17日,衡山·和集進行了一場關於黑澤明電影的視聽盛宴——“你所不知道的日影往事——《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分享會”。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

北京電影學院張愉博士帶領現場讀者一起進入了黑澤明電影的黑白影像世界。

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道:“在黑澤明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象力的電影人之一”。“想象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象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張愉博士還將黑澤明電影中的畫面與梵高的作品進行了對比。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張愉博士

張愉博士向大家概述了《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的主要內容。本書得到了是枝裕和為中文版的傾情推薦。本書是日本早稻田大學電影課程講義,由十二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完成,意在模仿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而將此書命名為《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書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海報

黑澤電影《嫋嫋夕陽情》裡玩捉迷藏的孩子當中,由一個孩子扮演鬼的角色去尋找其他躲起來的孩子們。而在本書當中,則由十二個鬼(本書的十二名執筆者們)嘗試通過作品去尋找一個躲起來的人,這個人就是黑澤明。然而,筆者們是否很好地尋找到了黑澤明呢?其成功與否還要請各位讀者們來評判。在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試著去挑戰,尋找你們各自心中的黑澤明。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嫋嫋夕陽情》電影海報

你所不知道的黑澤明

張愉老師講到:佐藤良一老師撰文介紹,1949年10月上映的《野良犬》,其背景舞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東京。當對《野良犬》裡描繪的映像空間進行考察後,會發現“同時代的都市”這一設定成為重要的關鍵詞。當時的日本在聯合國軍的佔領之下,美國駐軍頒佈了十三項禁令,包括不得拍攝軍國主義以及武士題材的電影等。駐軍的審查導致當時的日本電影人無法拍攝建築的廢墟,而且連英文的道路標識、吉普車、駐軍的建築等都不可以拍攝。而當時的東京的街道標識已經全部替換成英文。而《野良犬》在當時的嚴控情況下拍攝,並且涉及到了黑市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該電影的主攝冒了極大風險拍攝了寶貴的影片。並從東京的富人區拍攝到了貧民區,記錄了當時戰後的寶貴素材。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野良犬》電影海報

貴田莊老師分析是從繪畫的角度剖析黑澤明電影。他介紹,在《生之慾》《夢》之中,黑澤明借鑑了大量梵高所創作的元素和場景,例如《生之慾》之中的主角形象與梵高《自畫像》《湯吉老先生》非常相似,並舉出主人公的帽子時而戴於頭上,時而拿下帽子來論證梵高對黑澤明的影響。又如在電影《夢》中,《夢》最後一個片段是麥田群鴉的場景而梵高的最後一幅畫是《麥田群鴉》。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上:電影《夢》中麥田群鴉的場景

下:梵高《麥田群鴉》

巖本憲兒教授從德國表現主義分析黑澤明的影片,說明了黑澤明早期黑白電影時期如何用光影來闡釋表現主義、以及到後期的有色電影時期(如《電車狂》)如何用色彩突出表現主義的攝製方式。

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影與媒體研究的周天一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中的日本青春電影創作脈絡,包括:反思與痛苦中的青春萌芽、激昂歲月的終點、退潮的年代——殘酷青春的散場、新的序章——愛與希望的登場、步履不停的青春絮語。青春的定義在這本書當中的定義比較寬泛,但是日本青春電影並不僅僅是“巖井俊二”的範圍。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周天一

“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

音樂製作人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講述了電影中的音樂。聲音是物體震動產生的波,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頻率、響度和音色。音樂的要素包括:和聲、配器、曲式、節奏、旋律等。音樂為鏡頭語言做了鋪陳、渲染、補充與延伸。而在西方文化中,音樂作為祭祀的儀式組成與信仰傳播的工具,依附於宗教儀式。早期的基督教音樂吸收了古希臘、猶太、拜占庭等東方國家音樂的元素。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苗傑

苗傑先生向現場觀眾說明了客觀音樂和主觀音樂、聲畫對位與聲畫同步的原理、大調與小調的區別以及音樂與電影的關係。苗傑先生以《羅生門》和《生之慾》為例,闡述了音樂在電影當中的作用有:為電影定了基調、為敘事節奏作了劃分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聲音手段。苗傑先生又同時播放了《波萊羅舞曲》,將其與《羅生門》電影中的配樂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出兩者之間節奏、風格、配器的不同以及對剪輯、調子/氛圍、人物的影響。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羅生門》電影海報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生之慾》電影海報

黑澤明相當重視音樂,他曾感嘆過“我當初要是也學學作曲就好了”。從電影作曲創意到錄製完成,他力求在整個過程中都能主張自己的要求與堅持。黑澤明不斷嘗試自己電影配樂方面的想法嘗試了在重點突出的傷感場景中採用輕鬆的帶有反差的音樂。

*文字整理及照片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

書籍簡介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作者:[日]巖本憲兒 主編

譯者:張愉 主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電影讓我們看到自己未曾知曉的世界,它是一扇極具魅力的窗。“電影天皇”黑澤明將東方電影帶進世界視野,是第一個被世界電影人共同視為導師的亞洲導演。本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巖本憲兒、武田潔兩任日本映像學會會長執筆,多位電影專家從不同維度對黑澤明電影進行深刻的透析,分別從黑澤明影片中的都市場景、常民構造、映射運用及其表意;黑澤電影與音樂、繪畫;黑澤明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山本週五郎等多角度切入。本書帶你進入電影大師的影像世界:《羅生門》的音樂、《七武士》的常民構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痴》的狂歡化、《姿三四郎續集》中幽鬼的肖像、《亂》中的“能”與“狂言”、《夢》中的梵高、《八月狂想曲》中的生與死……是枝裕和為本書中文版傾情推薦。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日本青春電影物語》

作者:張愉 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純真的韶華、海邊的漫步、夕陽下的奔跑,乃至衝突與流血——我們所熟悉的那些青春影像,充斥的是青澀的回憶、魯莽的衝動、簡單的情愫。“青春”作為一種概念化的表達,成為了可以逃避現實的桃花源。

從《挪威的森林》到《情書》,每當提起青春電影,我們總會想到鄰國日本。本書的主題,便是探究日本青春電影的源起、發展與成熟的過程。通過對於日本青春電影的演變歷史和日本社會環境的分析,嘗試勾勒出日本青春電影與每一代青年真實生活狀態之間的動態關係。

我留下腳印,

讓後人來追尋。

德里克賈曼

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活動回顧 | 黑澤明與他的十二人狂想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