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如果成了描繪表象的奴隸,本有的繪畫創造力就會被牢牢束縛

接上篇:貌似主觀的繪畫創作其實是在描繪記憶中的混亂影像

聽風閣談藝錄(三)

老師通過二十多年對傳統美學以及繪畫的學習摸索,借用“見山明理”的公案從表裡虛實總結了三種繪畫境界。第一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指的是人生之初,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單純新鮮充滿好奇感,看萬事萬物都不假思索,認為山就是山水便是水,一切事物就是自己看到的樣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僅停留在表相之上。

畫家如果成了描繪表象的奴隸,本有的繪畫創造力就會被牢牢束縛

老師青年時期畫作

第二種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二種境界已經開始透過事物的表相,見到了事物的本質,並且認識到一切物質形態瞬息萬變虛幻不實,岩石、沙土、草木等多重物質形態組合的山川,根本找不到固定不變的具體存在。此時用心去思辨這個世界,對一切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山不再是以往認識的山,水也不是從前所認為的水。

老師說,第三種繪畫境界是超越取與舍的境界,內心世界與大自然渾然一體。沒有矯飾意為的執著,大自然與人性的真實本來面目才會相合。山自高兮水自深,山依然是山,水仍舊是水,但畫面的佈局構圖及物象都流露出自然的真源。一旦步入這樣的境界,繪畫觀念將會產生質的飛躍。理論的脈絡理清了,繪畫語言無疑會產大極大的變化,造景、佈局、筆墨也會從客觀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能夠做到這一步的畫家實在稀有,絕大部分的畫家都是在第一,第二種境界裡摸爬。

畫家如果成了描繪表象的奴隸,本有的繪畫創造力就會被牢牢束縛

齊白石先生國畫

老師認為,當前我國美術界,無論油畫還是國畫,佔主流地位的還是寫實繪畫。油畫界受超寫實主義流派的影響,國內青年畫家普遍向過細化邁進。超寫實主義繪畫的領軍人物冷軍,他的繪畫作品,幾乎每一個局部都刻畫得很逼真到位,他的作品幾乎是在向攝影技術挑戰。在大眾意識中,似乎作品越寫實、越“像”似乎越接近成功。豈不知視覺真實並不等於藝術本質上的真實,對外物刻畫得越細緻越到位,便與畫家——觀察事物本質的主觀思想分隔得越清楚,如此一來,主、客觀本是一元的飽滿整體,便一分為二分裂成主觀和客觀,本來是畫家感知中的事物,卻成為對立面“客觀”,二元對立的想象由此而生。

其實目前國內學術界提升的最大障礙就是長期形成的“二元對立”觀念。這一觀念阻礙了人們對事物的深刻認識,也把繪畫藝術導向膚淺與混亂。所以不深入解決繪畫藝術的本質問題,繪畫就不會有任何出息。目前繪畫的虛實處理要麼以追求畫面模糊的效果為虛,要麼認刻板沒有任何底蘊為實,大家普遍把外物看成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客觀實在,這種觀念之下,畫家完全臣服於事物的表象之下,本有的創造力被牢牢的束縛在形而下,畫家成了表象的奴隸,這就是畫界存在的真實現狀,並且這種現象目前仍在繼續中。這就脫離了傳統文脈基礎,片面強調個性創新,給今天的繪畫藝術帶來的痼疾與悲劇。

畫家如果成了描繪表象的奴隸,本有的繪畫創造力就會被牢牢束縛

趙孟頫書法

翻開中外繪畫史,那些一流大師的繪畫作品,無一不在精神內質與虛實上超以相外,得其圜中。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的油畫作品,風格沉厚濃郁,頗具古典主義風貌。他的作品以闊大豪放的筆觸,濃重的色調塑造了社會各類階層人物的肖像,造型堅實厚重、充滿虛幻空靈的人文主義氣息;後期印象派畫家梵高,以狂放忘我的繪畫狀態,用近於瘋狂的火焰一般的筆觸抽打著畫布、書寫著他心中的天地。

中國元朝書法家趙孟頫,也是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大家,強調繪畫的書寫性主張“以書法入畫”,他以七言絕句闡釋了自己精闢的藝術見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他把繪畫導入了時空藝術的層面,同時使繪畫藝術從事物的表象中蛻化而出。趙孟頫關於繪畫與書法筆墨相通之理論的名句對後世文人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畫家如果成了描繪表象的奴隸,本有的繪畫創造力就會被牢牢束縛

黃公望山水畫

山水畫的另一位巨臂黃公望,少年時曾得趙孟頫指授,五十歲開始學畫山水,他在繼承董源、巨然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形成了筆法靈活脫俗的繪畫風貌和隱逸超脫的畫面意境。從繪畫的創造過程看, 黃公望對山水畫渾厚華滋、渾樸自然等境界的追尋,是從中國哲學思想“心物一元”、“天人合一”轉化而來,從而形成自己卓越的繪畫風貌。這也是元代以來,中國繪畫的理想境界,它深刻地影響著明清繪畫以及民國繪畫乃至我們今天繪畫藝術的走向。黃公望筆下虛實有度、充滿書寫意味的山水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經典中的經典。

歷史上一切偉大的畫家們從來不會被外在的現象所束縛,同時也不會被社會觀念所幹擾,或被金錢名利所誘惑,他們是通過繪畫藝術探索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他們的作品就是心靈的自由軌跡。(全文完)(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阿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