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這檔綜藝節奏緩慢、嘉賓平淡,為什麼卻讓觀眾流淚?

黃渤 週末綜藝指南 新京報Fun娛樂 2019-05-10

主角是5位老年人,節奏很慢,沒什麼大明星,常規的餐廳運營節目模式……這些個元素組合在一起,好像註定不會成為“爆款”。《忘不了餐廳》就是這麼一檔節目,不具備什麼“爆款”潛質,但是卻以豆瓣9.4的高分被觀眾們稱為本季度的驚喜之作,贏得了觀眾和同行的掌聲和感動的眼淚。

《忘不了餐廳》從節目模式來看是這兩年大熱的觀察類綜藝,善於表現細節,將嘉賓的心理和情感通過鏡頭語言外顯,激發觀眾的代入感。從表現手法上看,它依然延續了細膩和溫馨的風格,將五位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如何營業餐廳的故事為我們徐徐展開。老人與客人、老人與店長黃渤、老人之間可愛又溫暖的互動,將“老小孩”的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

黃渤這檔綜藝節奏緩慢、嘉賓平淡,為什麼卻讓觀眾流淚?

店長黃渤在給店員們指導工作。

我們常說的老年人的可愛,其實是來自這個群體的真誠、執著和慈祥。難能可貴的在於,節目沒有加入過多的劇本成分和裝飾性元素,反而給予了嘉賓充足的空間來“做自己”,促使這些老人最真實的樣子得以原原本本地展現出來。

每一位顧客、每一位觀眾家裡都會有老人,子女對父母的感情和勢必會面臨的老年生活危機,是牽動著所有子女的共同心情。也正是這些,能夠讓觀眾沉浸其中,將習慣於快節奏的審美眼光放慢下來,對長輩自然而然的親切和關心,甚至催生了“追劇”心理,著急想看看這些“老小孩們”的狀態還好嗎?適應了嗎?心情好一些了嗎?

從節目的目標來看,這是一檔公益類節目。節目創意的起源是日本的一次公益行動,後來逐漸被節目化,但是想要幫助這個群體的公益初衷是不變的。找到黃渤作為店長,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他本人的父親就患有阿爾茨海默症,黃渤也不止一次在節目中表達了他對於沒有好好陪伴父親的後悔,以及呼喚大家關愛長輩的晚年生活。

黃渤這檔綜藝節奏緩慢、嘉賓平淡,為什麼卻讓觀眾流淚?

“公主奶奶”在幫助客人點菜中。

在節目中,黃渤主要作為保護者和觀察者的角色而存在,幾乎沒有什麼明星光環,這種去明星化的處理手法令我們看到了電視節目公益的希望。相比於過去電視中曾經出現過的公益,有的是作為節目的一個環節而出現,比如《極限挑戰》中的一些設計,雖然效果很好,但總是覺得太短暫;有的則純粹演變成了一群明星一陣風般的“表演”,沒有落到實處,反而令人生厭。

《忘不了餐廳》僅僅播出了2期,就引起了大範圍的討論,比如如何正確治療?作為子女如何陪伴?如何幫助老人維持積極的心態?這都是有益於社會發展的良性討論,長期在公眾視野中沉默的老年人群體,尤其是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群體,這一次獲得了社會,尤其是年輕人群體的關注,這無疑是這一檔節目的能量所在。所謂公益節目,必須要將被幫助的對象放在首位,以他們為中心進行節目設計。

黃渤這檔綜藝節奏緩慢、嘉賓平淡,為什麼卻讓觀眾流淚?

黃渤和店員們“比心”。

當然,有人質疑餐廳中的顧客是不是托兒?是不是有意為之?且不論這樣一群老年人作為節目嘉賓,腳本之類的東西根本不可能成功運作。而且,如果把節目看作是幫助老人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式,邀請更多的人加入,又有什麼不好呢?

□豆包(娛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郭利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