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淮安、宿遷等地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項目的調查


來自淮安、宿遷等地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項目的調查


按照省委省政府去年9月發佈的《關於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勢在必行,非抓不可,必須抓好。

“錢從哪裡來”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金融支持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這篇文章怎麼做?近日,記者探訪淮安、宿遷等地的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項目,尋找金融如何發力的答案。

沒事就來轉轉,

盼著搬進新房子

按照規劃,淮安市淮陰區馬頭鎮三園村的112畝土地,將建成農高新城花樣年華小區,有小高層、高層住宅共21棟。眼下,展現在記者面前的是一片空地,四周還是農田。在地頭上有一塊立起來的示意牌,即“農高新城安置小區及鄰里中心設計項目整體鳥瞰圖”。

隔三差五,75歲的三園村八組農民韓發高會和幾個老夥計,騎電瓶車來轉轉。這裡,是他們未來的家。去年底搬遷的時候,韓發高選了兩套房。“一套130平米、一套80平米,到時候想住哪套就住哪套了。”他說。

韓發高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在淮安市區買了房子,老二和老三在外地打工。“原本住的老房子很多年了,房前屋後的環境也是髒亂差,早就想搬新房子了。”他說,這回是倆兒子出錢,拿個十萬八萬也不費勁。

相比之下,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周馬村新型社區項目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部分住房的鋼筋已經紮起來了,工人正在緊張施工。在一旁豎立的規劃示意圖上,記者看到了一片徽式建築,衛生院、幼兒園、鄰里中心等一應俱全,小區內還配有小橋流水等景觀設施。如果沒有說明這是農民住房改善項目,更像是一個別墅社區。

根據規劃,這裡將建成898套二層小樓,以140平方米為主力戶型,每套房子都單獨帶院子。“預計6月底完成700套房屋的封頂,10月份交付。”該鎮有關人士說,搬遷補償之後,一套房子再額外付四五萬元就可以了。對於確實有困難的群眾,由政府託底。

我省《意見》明確,到2020年,完成蘇北地區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可以說,今年是開工多、任務重的一年。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蘇北各地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完成任務,讓更多農民早日住上寬敞明亮的新居。

不碰政府債務紅線,

政策性低成本資金介入

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關係民生改善,是一項政府工程。但是,龐大的改善需求,僅靠政府財政支出,顯然不足以支撐。

考慮到農民的實際情況,這類項目希望有低成本資金介入,政策性金融作用凸顯。記者從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獲悉,該行將支持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並召開單獨的信貸工作推進會,推出了“富民安居貸”信貸產品,按月彙報進度,全力推進。目前,該行已審批項目4個,金額15.4億元;已准入項目26個,金額91.38億元。“我們的目標是成為蘇北農房條件改善項目的主辦行,今年爭取合作50個項目,審批貸款不少於200億元,投放不少於100億元。”農發行江蘇分行行長徐浩說。

3月底,該行與淮安市政府簽署了200億元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戰略合作協議。“按照現在的政策要求,貸款不能觸碰政府債務紅線,不能增加政府隱性債務。”農發行淮安分行副行長姚會說,因此在做金融服務方案時,對於融資主體、還款來源等均有要求,這與以往的政府項目貸款方式不同。

以淮陰區農高新城花樣年華小區項目為例,該項目獲得了農發行2.6億元的授信,佔總資金投入的74.4%,期限五年,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據介紹,該項目由村委會委託江蘇淮安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有限公司代建,這一行為屬公司自營性經營行為,與政府無關。

據雙方的貸款協議來看,第一還款來源為該公司的經營收入,主要是村委會支付的協議款,而協議款來自農民搬遷補償款、農民自有資金、農村土地流轉等收入。以淮陰區為例,屬於省定貧困縣,按照增減掛鉤結餘指標流轉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每年可流轉700畝,2017年度交易收入達到5億元。這部分資金即為農民自有資金,可作為銀行的還款來源。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進城、留村等需求多樣化。針對蘇北農民住房改善的實際需求,農發行江蘇省分行提出了“統歸代建”“公司自建”“村企合作”等三種方式。其中,“統歸代建”模式以村民搬遷補償款、自籌款為還款來源,周馬村新型社區就是這種模式。“公司自建”模式主要是在國有土地上建設項目,以房屋銷售款為還款來源。不過,作為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項目,“村企合作”主要是安置房建設與農村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體實施的項目,由村委會委託代建,以“兩項指標”返還收入為還款來源。

辦證期限長,

拖了貸款投放的後腿

按照我省《意見》,到2020年,完成蘇北地區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2022年,蘇北地區建成一批具有活力的新型農村社區;2035年,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全面改善,城鄉空間佈局全面優化,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以宿豫區制定的三年行動計劃為例,2018年-2020年三年時間,計劃改善農戶1.7萬戶,10個鄉鎮的居民將按照“三分之一進城、三分之一入鎮、三分之一留村”的原則安置。今年是最為關鍵的一年,計劃安置9600戶,集中居住區29個,年內啟動7200套,建成3600套住房。總的資金需求約在30億元。

在淮安,到2020年,農民集中居住區項目新開工110個以上、竣工30個以上,建設定向安置房15.8萬套,改造提升需保留的自然村惠及農民6.3萬戶以上,引導9.3萬長期空關戶等農戶直接進城入鎮生活。

時間緊、任務重。“各個項目的前期工作都在陸續推進,省行在項目准入、審批、投放等均開出了單獨通道。”農發行宿豫支行行長李先鋒說,不過貸款具體投放,還要看土地以及項目建設的辦證情況。

從銀行的項目貸款投放要求來說,貸款發放需要具備土地審批手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條件。而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項目,涉及農田、集體建設用地、國有建設用地等多種土地性質。不同性質的土地,辦證時間不同,有的長達兩三年。

錢不到位,項目進展就自然受限。一些基層人員跟記者反映,辦這些證件,仍舊按照原有的程序在辦,並不適應當前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的迫切需求,希望能夠尋找到解決辦法,儘快把證辦下來,儘快拿到銀行貸款,儘快開工建設。記者趙偉莉

來源:新華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