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斯貝512-5w

1971年3月,空軍從訂貨中撥出已經出廠下線的07批次08架轟-6甲交付改裝,由於各種因素干擾轟-6I轟炸機直到1978年1月5日實現首飛。除機翼中段加掛的兩臺“斯貝”渦扇發動機外,整體造型和轟-6相比基本不變。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斯貝512-5w

1971年3月,空軍從訂貨中撥出已經出廠下線的07批次08架轟-6甲交付改裝,由於各種因素干擾轟-6I轟炸機直到1978年1月5日實現首飛。除機翼中段加掛的兩臺“斯貝”渦扇發動機外,整體造型和轟-6相比基本不變。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斯貝512-5w

1971年3月,空軍從訂貨中撥出已經出廠下線的07批次08架轟-6甲交付改裝,由於各種因素干擾轟-6I轟炸機直到1978年1月5日實現首飛。除機翼中段加掛的兩臺“斯貝”渦扇發動機外,整體造型和轟-6相比基本不變。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 三視圖

轟-6I成功首飛距離研製任務的提出已過去整整八年,在隨後進行了6個月、共23個架次、飛行時間總計25小時的試飛。試飛結果證明了“斯貝”發動機的優秀性能,即使為保持因使用4臺“斯貝”替代2臺渦噴-8而產生的1.39噸減重,必須給飛機增加1.1噸配重才能保持整機重心不變,試飛數據依然相當好看。

轟-6I兩臺“斯貝”發動機向前延伸出一大截,在改變氣動外形之外,起到更好的防顫振作用,這也是目前所發現唯一一張轟-6I飛行照片。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斯貝512-5w

1971年3月,空軍從訂貨中撥出已經出廠下線的07批次08架轟-6甲交付改裝,由於各種因素干擾轟-6I轟炸機直到1978年1月5日實現首飛。除機翼中段加掛的兩臺“斯貝”渦扇發動機外,整體造型和轟-6相比基本不變。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 三視圖

轟-6I成功首飛距離研製任務的提出已過去整整八年,在隨後進行了6個月、共23個架次、飛行時間總計25小時的試飛。試飛結果證明了“斯貝”發動機的優秀性能,即使為保持因使用4臺“斯貝”替代2臺渦噴-8而產生的1.39噸減重,必須給飛機增加1.1噸配重才能保持整機重心不變,試飛數據依然相當好看。

轟-6I兩臺“斯貝”發動機向前延伸出一大截,在改變氣動外形之外,起到更好的防顫振作用,這也是目前所發現唯一一張轟-6I飛行照片。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換髮後的轟-6I,航程從5760公里提升到8000公里,載彈量從3噸變6噸,總油耗增大但發動機壽命從800小時直線提升到6000小時。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轟-6I都相當成功,不過空軍最終結論是這樣的:轟-6I轟炸機性能完全達到預計指標,部分指標還有超出,實現了預計改裝目的。但成本太高,發動機零備件需要從國外訂貨,保障難度大。同時發動機使用維護需要重新搞一套設施,代價太大。因此不予訂貨,飛機由廠家自行處理。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斯貝512-5w

1971年3月,空軍從訂貨中撥出已經出廠下線的07批次08架轟-6甲交付改裝,由於各種因素干擾轟-6I轟炸機直到1978年1月5日實現首飛。除機翼中段加掛的兩臺“斯貝”渦扇發動機外,整體造型和轟-6相比基本不變。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 三視圖

轟-6I成功首飛距離研製任務的提出已過去整整八年,在隨後進行了6個月、共23個架次、飛行時間總計25小時的試飛。試飛結果證明了“斯貝”發動機的優秀性能,即使為保持因使用4臺“斯貝”替代2臺渦噴-8而產生的1.39噸減重,必須給飛機增加1.1噸配重才能保持整機重心不變,試飛數據依然相當好看。

轟-6I兩臺“斯貝”發動機向前延伸出一大截,在改變氣動外形之外,起到更好的防顫振作用,這也是目前所發現唯一一張轟-6I飛行照片。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換髮後的轟-6I,航程從5760公里提升到8000公里,載彈量從3噸變6噸,總油耗增大但發動機壽命從800小時直線提升到6000小時。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轟-6I都相當成功,不過空軍最終結論是這樣的:轟-6I轟炸機性能完全達到預計指標,部分指標還有超出,實現了預計改裝目的。但成本太高,發動機零備件需要從國外訂貨,保障難度大。同時發動機使用維護需要重新搞一套設施,代價太大。因此不予訂貨,飛機由廠家自行處理。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兩型發動機產生性能差異

其實空軍原計劃於1979年將轟6I定型為“轟-8”並投入量產,但同期另一個大飛機項目“運十”正在進行中,各種資源都要優先進行保障。同時,國內、國際環境都在變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費大幅縮減。核心的“斯貝”發動機也一直沒能完成國產化,在數量和維護上都存在問題,種種原因導致轟-6I(轟-8)於1980年最終下馬。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斯貝512-5w

1971年3月,空軍從訂貨中撥出已經出廠下線的07批次08架轟-6甲交付改裝,由於各種因素干擾轟-6I轟炸機直到1978年1月5日實現首飛。除機翼中段加掛的兩臺“斯貝”渦扇發動機外,整體造型和轟-6相比基本不變。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 三視圖

轟-6I成功首飛距離研製任務的提出已過去整整八年,在隨後進行了6個月、共23個架次、飛行時間總計25小時的試飛。試飛結果證明了“斯貝”發動機的優秀性能,即使為保持因使用4臺“斯貝”替代2臺渦噴-8而產生的1.39噸減重,必須給飛機增加1.1噸配重才能保持整機重心不變,試飛數據依然相當好看。

轟-6I兩臺“斯貝”發動機向前延伸出一大截,在改變氣動外形之外,起到更好的防顫振作用,這也是目前所發現唯一一張轟-6I飛行照片。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換髮後的轟-6I,航程從5760公里提升到8000公里,載彈量從3噸變6噸,總油耗增大但發動機壽命從800小時直線提升到6000小時。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轟-6I都相當成功,不過空軍最終結論是這樣的:轟-6I轟炸機性能完全達到預計指標,部分指標還有超出,實現了預計改裝目的。但成本太高,發動機零備件需要從國外訂貨,保障難度大。同時發動機使用維護需要重新搞一套設施,代價太大。因此不予訂貨,飛機由廠家自行處理。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兩型發動機產生性能差異

其實空軍原計劃於1979年將轟6I定型為“轟-8”並投入量產,但同期另一個大飛機項目“運十”正在進行中,各種資源都要優先進行保障。同時,國內、國際環境都在變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費大幅縮減。核心的“斯貝”發動機也一直沒能完成國產化,在數量和維護上都存在問題,種種原因導致轟-6I(轟-8)於1980年最終下馬。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轟炸機4發方案

"

國產大飛機、大型轟炸機,一直是中國航空事業中一隻未能完全突破的攔路虎,隨著運-20的正式入役,大家在慶祝之時將關注點轉移至轟-20戰略轟炸機。只是這款寄予了千萬人期待的國之重器,可不是想有就有的。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航空工業也在籌備一款1.0版的轟-20,它的名字是轟-8,過渡型號轟-6I轟炸機。

源自圖-16(1955年-1966年)的轟-6轟炸機,直到1969年才完成研製正式服役,一入役就面臨著落伍的現實。由於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而作為三位一體空中打擊平臺的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諸多不足,只能勉強稱之為“戰略轟炸機”。因此,70年代中期,在空軍迫切需要更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下,航空工業開始了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執行氫彈投放任務的轟-6

考慮到我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打算以轟-6為基礎降低難度研製這款轟-8,主要通過更換髮動機數量及型號、同時擴大機身的方式打造一款大號轟-6。這跟當時研製殲-8一樣道理,最穩妥卻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按比例放大。

1970年,西飛提出轟-8的過渡方案轟-6I,在轟-6基礎上換裝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轟炸機 三視圖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演變圖

單臺推力5.17噸的民用型“斯貝”,兩臺相加比單臺渦噴-8推力大0.84噸,而且“斯貝”尺寸和重量小、油耗低,更適合對轟-6進行改裝。民用型“斯貝”隨著當時我國從英國引進“三叉戟”2E型民航客機獲得,軍方對轟-6I的預期性能是達到美製B-47的水平,部分接近B-52。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三叉戟客機

“斯貝”發動機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成了救火大隊長,不管是軍用、民用、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統統都上,發動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斯貝512-5w

1971年3月,空軍從訂貨中撥出已經出廠下線的07批次08架轟-6甲交付改裝,由於各種因素干擾轟-6I轟炸機直到1978年1月5日實現首飛。除機翼中段加掛的兩臺“斯貝”渦扇發動機外,整體造型和轟-6相比基本不變。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 三視圖

轟-6I成功首飛距離研製任務的提出已過去整整八年,在隨後進行了6個月、共23個架次、飛行時間總計25小時的試飛。試飛結果證明了“斯貝”發動機的優秀性能,即使為保持因使用4臺“斯貝”替代2臺渦噴-8而產生的1.39噸減重,必須給飛機增加1.1噸配重才能保持整機重心不變,試飛數據依然相當好看。

轟-6I兩臺“斯貝”發動機向前延伸出一大截,在改變氣動外形之外,起到更好的防顫振作用,這也是目前所發現唯一一張轟-6I飛行照片。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6I轟炸機

換髮後的轟-6I,航程從5760公里提升到8000公里,載彈量從3噸變6噸,總油耗增大但發動機壽命從800小時直線提升到6000小時。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轟-6I都相當成功,不過空軍最終結論是這樣的:轟-6I轟炸機性能完全達到預計指標,部分指標還有超出,實現了預計改裝目的。但成本太高,發動機零備件需要從國外訂貨,保障難度大。同時發動機使用維護需要重新搞一套設施,代價太大。因此不予訂貨,飛機由廠家自行處理。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兩型發動機產生性能差異

其實空軍原計劃於1979年將轟6I定型為“轟-8”並投入量產,但同期另一個大飛機項目“運十”正在進行中,各種資源都要優先進行保障。同時,國內、國際環境都在變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費大幅縮減。核心的“斯貝”發動機也一直沒能完成國產化,在數量和維護上都存在問題,種種原因導致轟-6I(轟-8)於1980年最終下馬。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轟炸機4發方案

國產戰略轟炸機的初次嘗試,四發版轟-6I僅留下兩張照片

轟-8轟炸機6發方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